-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共13438题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______;②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__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正确答案
解:(1)由于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用分解法来看,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3: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抗病和不抗病的比为1: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
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AA、
Aa、
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
,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
Bb和
bb,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
,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进行杂交,理论上讲,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为无香味,所以后代都应是无香味植株.在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因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也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幼苗时期有丝分裂活跃,因此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故答案为:
(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消失
(2)Aabb×AaBb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物质 幼苗
解析
解:(1)由于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用分解法来看,无香味和有香味的比值为3:1,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抗病和不抗病的比为1:1,故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所以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
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AA、
Aa、
aa,分别去自交得到aa的概率为
,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
Bb和
bb,所以自交得到BB的概率为
,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进行杂交,理论上讲,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为无香味,所以后代都应是无香味植株.在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因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也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幼苗时期有丝分裂活跃,因此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故答案为:
(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消失
(2)Aabb×AaBb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物质 幼苗
人类最常见的半乳糖血症是由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ALT)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用B、b表示)位于第9号染色体短臂p13区.在一般人群中,约每150人中有1人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杂合子一般不发病,但其GALT活性仅为正常人的50%.某正常男子(甲)有一个患病哥哥和患病妹妹(乙),父母均正常.据调查:甲的父母是姑表亲,在该家族近五代中也出现过其他患者,但在五代以前从未出现该病患者和GALT活性较低的人.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病__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造成该家族患此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 C.X染色体显性 D.X染色体隐性
(2)甲的父母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______.若甲的父亲当初与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由于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中含有从上代遗传下来的______概率高,近亲婚配可导致后代遗传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______结婚.
(3)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半乳糖代谢异常的疾病,半乳糖代谢的大致过程如图所示.
半乳糖激酶(GALK)的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q21-22区,在隐性纯合(a)时,GALK无法合成.若检测甲的血浆,推测其半乳糖-1-磷酸浓度高于正常人,但却低于乙的概率是______;在乙的血浆中检测出虽然半乳糖-1-磷酸浓度较高,但半乳糖浓度不高,推测她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过多的半乳糖-1-磷酸堆积于脑、肝、肾小管等组织中,会引起这些器官损害.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GALK、GALT基因通过______,进而控制性状.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半乳糖血症是已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造成这种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甲的父母基因型都是Bb,则他们的后代发病率为.在一般人群中,约每150人中有1人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甲的父亲当初与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几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3)半乳糖-1-磷酸浓度高于正常人,但却低于乙的基因型为Bb,甲是Bb的概率是.已知乙的基因型是bb,在乙的血浆中检测出虽然半乳糖-1-磷酸浓度较高,但半乳糖浓度不高,说明有A基因,则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题中GALK、GALT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故答案为:
(1)B 基因突变
(2)
隐性致病基因 近亲
(3) AAbb或Aabb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半乳糖血症是已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造成这种遗传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甲的父母基因型都是Bb,则他们的后代发病率为.在一般人群中,约每150人中有1人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甲的父亲当初与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女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
×
=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几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3)半乳糖-1-磷酸浓度高于正常人,但却低于乙的基因型为Bb,甲是Bb的概率是.已知乙的基因型是bb,在乙的血浆中检测出虽然半乳糖-1-磷酸浓度较高,但半乳糖浓度不高,说明有A基因,则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题中GALK、GALT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的.
故答案为:
(1)B 基因突变
(2)
隐性致病基因 近亲
(3) AAbb或Aabb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2014秋•长春校级月考)如表记录了一些生物的染色体数,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表中的两个“一”处的染色体数目:①______、②______.
(2)可能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生物是______.洋葱的______是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3)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_______. 蛙的体内细胞分裂方式有_______.
(4)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进化而来的,如果一粒小麦的染色体数记为2A,那么普通小麦可记作______,为______倍体.
(5)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二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试验发现,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对8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其结果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指出控制这8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分布情况:______.
(6)以玉米为研究材料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次杂交试验中可选择的相对性状数的范围为______对.
正确答案
解:(1)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8条,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
(2)表格中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同,其中佛蝗雌雄染色体数不同,即其性别可能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洋葱的紫色鳞片叶有紫色的大液泡,是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3)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染色体数量是 0. 蛙的体内细胞主要进行有丝分裂,红细胞可以进行无丝分裂,原始生殖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4)已知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染色体数为14)进化而来的,如果一粒小麦的染色体数记为2A,则A=7条,那么普通小麦(染色体数为42)可记作6A,为六倍体.
(5)基因有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有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对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已知玉米2n=20,为研究材料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次杂交试验中可选择的相对性状数的范围为2-10对.
故答案为:
(1)①8②46
(2)佛蝗 紫色鳞片叶
(3)0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6A 六
(5)基因有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6)2-10
解析
解:(1)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8条,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6条.
(2)表格中不同的生物染色体数不同,其中佛蝗雌雄染色体数不同,即其性别可能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洋葱的紫色鳞片叶有紫色的大液泡,是质壁分离的理想材料.
(3)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染色体数量是 0. 蛙的体内细胞主要进行有丝分裂,红细胞可以进行无丝分裂,原始生殖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4)已知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染色体数为14)进化而来的,如果一粒小麦的染色体数记为2A,则A=7条,那么普通小麦(染色体数为42)可记作6A,为六倍体.
(5)基因有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有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对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已知玉米2n=20,为研究材料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次杂交试验中可选择的相对性状数的范围为2-10对.
故答案为:
(1)①8②46
(2)佛蝗 紫色鳞片叶
(3)0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6A 六
(5)基因有的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的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6)2-10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对染色体上,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正确答案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实验一的F2中,白鼠有AAbb、Aabb、aabb共3种基因型,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中纯合体AABB的,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③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乙(aabb)×丙(aaBB)→F1全为黑鼠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
(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B为显性(用B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a基因,其基因型为AAB1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1B:AAB1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故答案为:
(1)①2 自由组合定律 ②3 ③黑 aaBB、aaBb
(2)①B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
解析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实验一的F2中,白鼠有AAbb、Aabb、aabb共3种基因型,灰鼠(1AABB、2AaBB、2AABb、4AaBb)中纯合体AABB的,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
③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实验二:乙(aabb)×丙(aaBB)→F1全为黑鼠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
(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B为显性(用B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a基因,其基因型为AAB1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AB1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1B:AAB1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故答案为:
(1)①2 自由组合定律 ②3 ③黑 aaBB、aaBb
(2)①B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
100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某科研小组用X射线辐射野生型果蝇,诱变当代未出现新性状.将诱变当代相互交配,诱变1代也未出现新性状,但随机交配后的诱变2代出现了突变新性状残翅和卷刚毛(如图所示).已知控制翅型的基因用D、d表示,控制刚毛的基因用E、e表示,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1)翅型和刚毛两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为______,诱变1代随机交配,诱变2代出现四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做______.
(2)为筛选出纯合正常翅卷刚毛的果蝇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2代中正常翅卷刚毛个体与基因型为______纯合个体杂交,选出后代表现型为______的亲本即可.
(3)将未处理的野生型果蝇与诱变2代中的隐性纯合果蝇交配得F1,再让F1雌雄互交,预期F1雌雄互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研究人员用X射线辐射野生型果蝇后,重复上述实验发现诱变2代中出现一只正常翅直刚毛雌蝇,其细胞(2n=8)中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配子.该果蝇能产生______种配子,再将该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交配产生F1,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
正确答案
解:(1)诱变1代为正常翅刚直毛,后代出现了突变新性状残翅和卷刚毛,说明正常翅、直刚毛都是显性性状,而残翅、卷刚毛是亲本没有表现出来的隐性性状.诱变1代随机交配,诱变2代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分离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诱变2代中正常翅卷刚毛的可能基因型为D_ee,让其与ddee(或ddEE)杂交,选出后代表现型为全部为正常翅卷刚毛(或全部为正常翅直刚毛)的亲本即为纯合子.
(3)将未处理的野生型DDEE果蝇与诱变2代中的隐性纯合果蝇ddee交配,F1基因型为DdEe,再让F1雌雄互交,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直刚毛:正常翅卷刚毛:残翅直刚毛:残翅卷刚毛=9:3:3:1.
(4)诱变2代中出现一只正常翅直刚毛雌蝇,其细胞(2n=8)中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配子.该果蝇能产生2种配子,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新染色体+Ⅱ)、Ⅰ或(新染色体+Ⅰ)、Ⅱ.该雌果蝇,其细胞(2n=8)中有一条Ⅰ移接到了Ⅱ号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分别是3、4,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或6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残翅、卷刚毛 性状分离
(2)ddee或ddEE 全部为正常翅卷刚毛(或全部为正常翅直刚毛)
(3)9正常翅直刚毛:3正常翅卷刚毛:3残翅直刚毛:1残翅卷刚毛
(4)2 6或8
解析
解:(1)诱变1代为正常翅刚直毛,后代出现了突变新性状残翅和卷刚毛,说明正常翅、直刚毛都是显性性状,而残翅、卷刚毛是亲本没有表现出来的隐性性状.诱变1代随机交配,诱变2代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分离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诱变2代中正常翅卷刚毛的可能基因型为D_ee,让其与ddee(或ddEE)杂交,选出后代表现型为全部为正常翅卷刚毛(或全部为正常翅直刚毛)的亲本即为纯合子.
(3)将未处理的野生型DDEE果蝇与诱变2代中的隐性纯合果蝇ddee交配,F1基因型为DdEe,再让F1雌雄互交,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直刚毛:正常翅卷刚毛:残翅直刚毛:残翅卷刚毛=9:3:3:1.
(4)诱变2代中出现一只正常翅直刚毛雌蝇,其细胞(2n=8)中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配子.该果蝇能产生2种配子,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新染色体+Ⅱ)、Ⅰ或(新染色体+Ⅰ)、Ⅱ.该雌果蝇,其细胞(2n=8)中有一条Ⅰ移接到了Ⅱ号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分别是3、4,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或6条染色体.
故答案为:
(1)残翅、卷刚毛 性状分离
(2)ddee或ddEE 全部为正常翅卷刚毛(或全部为正常翅直刚毛)
(3)9正常翅直刚毛:3正常翅卷刚毛:3残翅直刚毛:1残翅卷刚毛
(4)2 6或8
豌豆种子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形状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请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______(黄色圆粒),______(绿色圆粒).
(2)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占得比例是______,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2)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后代中与亲本类型相同的概率为,则非亲本类型占
;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
(3)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子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或YyRr(
);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
)、YyRr(
))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
(4)YyRR或YyRr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
(2)在杂交后代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后代中与亲本类型相同的概率为,则非亲本类型占
;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
(3)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子代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或YyRr(
);若使F1中黄色圆粒豌豆(YyRR(
)、YyRr(
))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则F2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
(4)YyRR或YyRr
番茄中基因A与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B与b控制果实颜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育种工作者为培育有茸毛黄果品种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2)F2个体中基因型有______种,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
(3)若让F2中有茸毛红果植株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F1有茸毛红果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有茸毛和红果.由于亲本有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由于无茸毛红果aaBb被淘汰,所以F1的AaBb自交,产生的F2中,基因型应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但由于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所以F2个体中基因型有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6种,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
(3)F2中有茸毛红果植株(2AaBB、4AaBb)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有茸毛、红果 AaBB×aabb
(2)6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
(3)
解析
解:(1)由于F1有茸毛红果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番茄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有茸毛和红果.由于亲本有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是AaBb与aaBb,由于无茸毛红果aaBb被淘汰,所以F1的AaBb自交,产生的F2中,基因型应为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但由于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所以F2个体中基因型有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6种,表现型及比例是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
(3)F2中有茸毛红果植株(2AaBB、4AaBb)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有茸毛、红果 AaBB×aabb
(2)6 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
(3)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是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是一段有功能的片段.在A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首先来自细胞质的RNA聚合酶与A基因的______结合,并催化转录的进行.该转录产物需要在______中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
④实验的可能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为“______”,说明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其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或“______”,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代植株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______纯合白色植株;______纯合红色植株.
正确答案
解:(l)基因是基因遗传效应的DNA判断,基因表达的第一个步骤是转录,RNA聚合酶与基因的非编码区的上游的启动子结合,并催化转录进行.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探究过程如下:
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白白白粉粉白红红白);粉色:红色:白色=(2+4):(1+2):(1+2+1+2+1)=6:3:7;
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G、ab为h,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 GG:Gg:gg=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 其中白:粉=1:1;
c.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H,aB为h,AaBb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HH:Hh:hh=AAbb:AaBb:aaBB=1:2:1 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1.
(3)纯合白花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纯合红花基因型有AAbb,粉花基因型有A__Bb,可推测亲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故答案为:
(1)DNA 启动细胞核
(2)
a、粉色:红色:白色=6:3:7 b、粉色:白色=1:1
(3)AABB或aaBB AAbb
解析
解:(l)基因是基因遗传效应的DNA判断,基因表达的第一个步骤是转录,RNA聚合酶与基因的非编码区的上游的启动子结合,并催化转录进行.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探究过程如下:
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白白白粉粉白红红白);粉色:红色:白色=(2+4):(1+2):(1+2+1+2+1)=6:3:7;
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G、ab为h,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 GG:Gg:gg=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 其中白:粉=1:1;
c.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H,aB为h,AaBb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HH:Hh:hh=AAbb:AaBb:aaBB=1:2:1 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1.
(3)纯合白花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纯合红花基因型有AAbb,粉花基因型有A__Bb,可推测亲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故答案为:
(1)DNA 启动细胞核
(2)
a、粉色:红色:白色=6:3:7 b、粉色:白色=1:1
(3)AABB或aaBB AAbb
(2015春•保定校级月考)下表是豌豆5种杂交的实验统计数据.据下表回答:
(1)上述两种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____.
(2)写出每一杂交组合中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以A和a分别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因,B和b分别表示花色的显、隐性基因.
甲组合为______;乙组合为______;丙组合为______;丁组合为______;戊组合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高茎和红花是显性性状.
(2)分析表格中杂交后代的表型比可知,甲实验子代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3:1,相当于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所以甲组合为AaBb×aaBb;
乙实验子代中,高茎:矮茎≈3:1,相当于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乙组合为:
AaBb×Aabb;
丙组实验子代中,全是高茎,且亲本中是一方是高茎,另一方是矮茎,亲本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3:1,相当于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所以丙组实验组合是AABb×aaBb;
丁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全是红花,且亲本是红花和白花,基因型为BB×bb,所以丁组实验组合是AaBB×aabb;
戊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戊组合为:
Aabb×aaBb.
故答案为:
(1)高茎、红花
(2)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高茎和红花是显性性状.
(2)分析表格中杂交后代的表型比可知,甲实验子代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3:1,相当于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所以甲组合为AaBb×aaBb;
乙实验子代中,高茎:矮茎≈3:1,相当于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乙组合为:
AaBb×Aabb;
丙组实验子代中,全是高茎,且亲本中是一方是高茎,另一方是矮茎,亲本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3:1,相当于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所以丙组实验组合是AABb×aaBb;
丁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后代全是红花,且亲本是红花和白花,基因型为BB×bb,所以丁组实验组合是AaBB×aabb;
戊组实验的子代中,高茎:矮茎≈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红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Bb×bb,因此戊组合为:
Aabb×aaBb.
故答案为:
(1)高茎、红花
(2)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小鼠繁殖力强,也常被用作遗传研究的材料动物.
(1)一对黑色鼠与白色鼠杂交,F1均为黑色鼠,F1中黑色鼠个体自由交配,F2出现黑色鼠:灰色鼠:白色鼠为9:3:4,若让F2中的灰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子代中纯合灰色鼠的比例是______.
(2)已知小鼠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基因d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段).可通过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小鼠的______初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正确答案
解:(1)让F2中的灰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即B_dd与b_D_或bbdd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纯合灰色鼠BBdd的个体,所以比例是0.
(2)由于小鼠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如果基因d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性状的数量之间没有差别;如果基因d是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性状的数量之间有差别,一般是该性状的雄性个体数目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目.因此,可通过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小鼠的性别比例,来初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故答案为:
(1)0
(2)性别比例(性别数量)
解析
解:(1)让F2中的灰色鼠与白色鼠杂交,即B_dd与b_D_或bbdd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纯合灰色鼠BBdd的个体,所以比例是0.
(2)由于小鼠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如果基因d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性状的数量之间没有差别;如果基因d是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雄个体性状的数量之间有差别,一般是该性状的雄性个体数目明显多于雌性个体数目.因此,可通过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小鼠的性别比例,来初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故答案为:
(1)0
(2)性别比例(性别数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