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的实验中,用放大倍数相同的显微镜观察颤藻和水绵细胞,可发现颤藻细胞明显______(大于/小于)水绵细胞.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运用______的方法使不同色素在扩散过程中被分离开来,扩散速度最快且呈橙黄色的色素是______

(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中,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对解离后的洋葱根尖进行压片,可使其组织细胞______;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最佳部位是洋葱根尖______组织.

(4).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理解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理想实验材料是果蝇的______细胞,该细胞的DNA经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形成的巨大染色体具有______特征.

正确答案

解:(1)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的实验中,颤藻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体积明显小于真核细胞,则颤藻细胞明显小于水绵细胞.(2)叶绿体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最快且呈橙黄色的色素是胡萝卜素.

(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中,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对解离后的洋葱根尖进行压片,可使其组织细胞分散为均匀的一层;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是观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最佳部位.

(4)果蝇的唾液腺细胞的DNA经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形成的巨大染色体具有横纹特征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理解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理想实验材料.

故答案为:

(1)小于

(2)纸层析     胡萝卜素

(3)分散为均匀的一层    分生(生长点)

(4)唾液腺    横纹

解析

解:(1)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的实验中,颤藻属于原核细胞,水绵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体积明显小于真核细胞,则颤藻细胞明显小于水绵细胞.(2)叶绿体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最快且呈橙黄色的色素是胡萝卜素.

(3)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中,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对解离后的洋葱根尖进行压片,可使其组织细胞分散为均匀的一层;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是观察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最佳部位.

(4)果蝇的唾液腺细胞的DNA经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形成的巨大染色体具有横纹特征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理解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理想实验材料.

故答案为:

(1)小于

(2)纸层析     胡萝卜素

(3)分散为均匀的一层    分生(生长点)

(4)唾液腺    横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看图回答问题:

(1)若要用图A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材料,则要将视野调______一些,可调节A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

(2)用图A显微镜观察图B所示细胞,不必染色可观察到细胞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若用健那绿染色,则可以观察到细胞器[______]______

(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__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4)大部分的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处理(如将标本切成很薄的切片).洋葱表皮、水绵、酵母菌等材料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是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要用图A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材料,则要将视野调暗一些便于观察,可调节A图中的⑥光圈和⑧反光镜.

(2)用显微镜观察图B所示的植物细胞,由于叶绿体和液泡含有色素,所以不必染色可观察到;若用健那绿染色,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可能反光镜的角度不对,光线并没有被反射到装片的标本上,或标本只有部分部位被照亮.需调整角度,使之照亮整个视野,而与目镜、物镜和光圈无关,故应调节反光镜.

(4)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构成的,光能透过,所以能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答案为:

(1)暗    ⑥⑧

(2)1  叶绿体   9  液泡    3    线粒体

(3)D  

(4)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解析

解:(1)若要用图A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材料,则要将视野调暗一些便于观察,可调节A图中的⑥光圈和⑧反光镜.

(2)用显微镜观察图B所示的植物细胞,由于叶绿体和液泡含有色素,所以不必染色可观察到;若用健那绿染色,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可能反光镜的角度不对,光线并没有被反射到装片的标本上,或标本只有部分部位被照亮.需调整角度,使之照亮整个视野,而与目镜、物镜和光圈无关,故应调节反光镜.

(4)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构成的,光能透过,所以能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答案为:

(1)暗    ⑥⑧

(2)1  叶绿体   9  液泡    3    线粒体

(3)D  

(4)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图1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应先用图中______镜观察.

图示2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1回答:

(2)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______个,假若原来视野范围内共有64个细胞,转换后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先用图中甲镜观察.

(2)③与④均为目镜,由于高倍镜放大的只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④低倍镜视野比③高倍镜明亮.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2个;假若原来视野范围内共有64个细胞,转换后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4个.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④

(3)2   4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先用图中甲镜观察.

(2)③与④均为目镜,由于高倍镜放大的只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④低倍镜视野比③高倍镜明亮.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2个;假若原来视野范围内共有64个细胞,转换后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4个.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④

(3)2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细胞中参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并具膜结构的三种细胞器是______(填标号).

(2)图一细胞中通过结构④进入细胞质的物质有______(举一例).

(3)图二细胞与图一细胞相比,特有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填标号).

(4)图二细胞构成的组织是否适合做为还原糖鉴定的材料?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

(5)下面是观察图一细胞显微结构的操作步骤.

制临时装片:取一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图一细胞组织置于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通过调节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及载玻片,找到细胞,并观察细胞结构;高倍镜下观察:将低倍镜下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调节视野亮度,观察细胞结构.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错误,正确的操作应该是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参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具膜结构的三种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核膜具有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

(3)图一是动物细胞,图二是高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液泡和叶绿体.

(4)图二细胞具有叶绿体,是叶肉细胞或幼茎表皮细胞.因叶绿体有颜色,不宜观察砖红色沉淀.

(5)清水是低渗溶液,动物细胞在清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甚至会破裂.应将动物细胞放在相应的动物细胞的生理盐水.高倍镜下观察时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故答案为:

(1)③⑤⑦

(2)mRNA  

(3)②⑧

(4)不能  图二细胞有叶绿体,不宜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5)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相应动物的生理盐水    转换高倍镜或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解析

解:(1)参与抗体的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具膜结构的三种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核膜具有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

(3)图一是动物细胞,图二是高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液泡和叶绿体.

(4)图二细胞具有叶绿体,是叶肉细胞或幼茎表皮细胞.因叶绿体有颜色,不宜观察砖红色沉淀.

(5)清水是低渗溶液,动物细胞在清水中会发生渗透吸水,甚至会破裂.应将动物细胞放在相应的动物细胞的生理盐水.高倍镜下观察时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故答案为:

(1)③⑤⑦

(2)mRNA  

(3)②⑧

(4)不能  图二细胞有叶绿体,不宜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5)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相应动物的生理盐水    转换高倍镜或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 1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2 )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______

( 3 )观察鸭跖草红色花瓣维管束的筛管细胞,很容易看到细胞质的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同学认为鸭跖草红色花瓣维管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说明鸭跖草细胞是原核细胞,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

②观察鸭拓草红色花瓣维管束的筛管细胞的细胞质流动,其标志物是______

A.叶绿体      B.红色色素        C.线粒体       D.液泡

③观察鸭跖草的叶肉细胞,看不到细胞质的流动,有的同学认为,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说明理由.______

④红色鸭跖草的叶片之所以为红色而不是绿色,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 1 )题中提到,“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并且材料为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因此可能导致光线过亮,因此应调暗视野,此时可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2 )显微镜的镜头应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后再用显微镜观察.

( 3 )①鸭跖草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是细胞核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才可以观察到.

 ②鸭拓草的花瓣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利用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A错误;

红色花瓣维管束的筛管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液泡基本充满了整个细胞,因此不能利用红色色素或液泡作为观察的标志,BD错误;

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成绿色,因此可以利用线粒体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C正确.

③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只是有些细胞的代谢速度可能比较慢,细胞质流动速度慢,不容易观察到.

④红色鸭跖草的叶片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含有红色色素,遮盖了叶肉细胞的绿色,因此其叶片为红色而不是绿色.

故答案为:

(1)D

(2)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没有盖上盖玻片就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了

(3)①不对.鸭跖草其他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②C

③不对.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只是有些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慢,不容易观察到

④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含有红色色素,遮盖了叶肉细胞的绿色

解析

解:( 1 )题中提到,“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并且材料为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因此可能导致光线过亮,因此应调暗视野,此时可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 2 )显微镜的镜头应用专用的擦镜纸,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后再用显微镜观察.

( 3 )①鸭跖草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是细胞核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染色后才可以观察到.

 ②鸭拓草的花瓣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利用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A错误;

红色花瓣维管束的筛管细胞属于成熟的细胞,液泡基本充满了整个细胞,因此不能利用红色色素或液泡作为观察的标志,BD错误;

线粒体可以被健那绿染成绿色,因此可以利用线粒体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C正确.

③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只是有些细胞的代谢速度可能比较慢,细胞质流动速度慢,不容易观察到.

④红色鸭跖草的叶片的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含有红色色素,遮盖了叶肉细胞的绿色,因此其叶片为红色而不是绿色.

故答案为:

(1)D

(2)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没有盖上盖玻片就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了

(3)①不对.鸭跖草其他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②C

③不对.所有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只是有些细胞的细胞质流动速度慢,不容易观察到

④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含有红色色素,遮盖了叶肉细胞的绿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在观察自制淡水生物装片时,绘图如图.请分析回答:

( 1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染色)应该看不到图中的哪些结构?______.(填称号)

( 2 )该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______

( 3 )若该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则图中应该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填标号)若该图表示细菌细胞,则图中应该没有的结构是______ (填标号).

正确答案

解:(1)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的结构为显微结构,显微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基质.原则上这些结构都是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但是线粒体需要健那绿溶液染色才可以观察到;细胞核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才能观察到,因此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结构包括:细胞核、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中,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洋葱属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并且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中只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核糖体、拟核等结构,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故答案为:

(1)5、6、7、8、9

(2)10  细胞质基质

(3)3、4    3、4、5、6、7、8、9

解析

解:(1)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的结构为显微结构,显微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基质.原则上这些结构都是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但是线粒体需要健那绿溶液染色才可以观察到;细胞核需要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才能观察到,因此显微镜下看不到的结构包括:细胞核、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中,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洋葱属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并且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中只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核糖体、拟核等结构,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故答案为:

(1)5、6、7、8、9

(2)10  细胞质基质

(3)3、4    3、4、5、6、7、8、9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填“长宽”或“面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想要调暗一点,此时应改用______(平面/凹面)反光镜,______(缩小/放大)光圈.

(4)若要将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我们须向______移动载玻片.

(5)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上述步骤中,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为了便于观察,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体移植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5)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为: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故答案为:

(1)长宽      

(2)2     

(3)平面     缩小

(4)右下方    

(5)②③①④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为了便于观察,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体移植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5)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为: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故答案为:

(1)长宽      

(2)2     

(3)平面     缩小

(4)右下方    

(5)②③①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2)直接转动______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调节______使视野明亮.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2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______,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要想将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还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2)转换到高倍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即可;换用高倍镜后,可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明亮.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l0×40=400;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因此,物像的放大倍数为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是“dp”,则实际图象是dp.

(6)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图中A的放大倍数最大,D的放大倍数最小.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因此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D,视野最暗的是A.

故答案为:

(1)右上    

(2)转换器     反光镜和光圈

(3)细准焦螺旋    

(4)A      

(5)dp    

(6)D   A

解析

解:(1)图1中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要想将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还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2)转换到高倍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即可;换用高倍镜后,可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明亮.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l0×40=400;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因此,物像的放大倍数为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是“dp”,则实际图象是dp.

(6)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图中A的放大倍数最大,D的放大倍数最小.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因此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D,视野最暗的是A.

故答案为:

(1)右上    

(2)转换器     反光镜和光圈

(3)细准焦螺旋    

(4)A      

(5)dp    

(6)D   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①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③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能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①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表示蓝藻,E表示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均没有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②图中C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蓝藻细胞中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它们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③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D

(2)A

(3)①BE

②BC    核糖体

③叶绿素(和藻蓝素)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①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表示蓝藻,E表示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均没有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②图中C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蓝藻细胞中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它们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③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D

(2)A

(3)①BE

②BC    核糖体

③叶绿素(和藻蓝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自17世纪发现微生物后,人们相信微生物是导致食物变质的原因.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实验研究.他得出微生物不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而是来自于空气.如图是某生物小组模拟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煮沸放冷的肉汤.

(1)一段儿时间后会发现A瓶内肉汤______,B瓶内肉汤______,可见,“鹅颈瓶”中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3)为什么在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能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5)假如肉汤中含有大肠杆菌,当接种少量大肠杆菌用LB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培养液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大肠杆菌已大量增殖.为进一步确定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采用______法.

(6)假如肉汤中含有的酵母菌,当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刚开始培养时,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______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______

A.活细胞数       B.死细胞数          C.菌落数            D.细胞总数.

正确答案

解:(1)A瓶把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保持了无菌条件,因此A瓶肉汤不易变质;而B瓶中肉汤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易变质.

(2)A瓶无微生物侵入,B瓶有微生物侵入,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3)肉汤中本来可能存在微生物,为了保持实验的单一变量,因此在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排除微生物来源于肉汤本身.

(4)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实验,即打断瓶颈后,观察能否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5)假如肉汤中含有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LB液体培养基培养时会大量繁殖,导致培养液中出现浑浊的现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6)数图甲中左侧两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5和6,平均为5.5;图乙中是稀释了100倍的,左侧两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12和11,平均为11.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细胞总数,包括死细胞和活细胞.

故答案为:(16分)

(1)新鲜(不变质)    变质(不新鲜)    空气可通过微生物不能通过

(2)有无微生物

(3)杀死肉汤中的微生物,排除微生物来源于肉汤本身(灭菌)

(4)打断瓶颈

(5)浑浊(1分)     稀释涂布平板(或稀释涂布)(1分)

(6)200(1分)

(7)D(1分)

解析

解:(1)A瓶把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保持了无菌条件,因此A瓶肉汤不易变质;而B瓶中肉汤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易变质.

(2)A瓶无微生物侵入,B瓶有微生物侵入,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3)肉汤中本来可能存在微生物,为了保持实验的单一变量,因此在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排除微生物来源于肉汤本身.

(4)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实验,即打断瓶颈后,观察能否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5)假如肉汤中含有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LB液体培养基培养时会大量繁殖,导致培养液中出现浑浊的现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6)数图甲中左侧两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5和6,平均为5.5;图乙中是稀释了100倍的,左侧两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12和11,平均为11.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细胞总数,包括死细胞和活细胞.

故答案为:(16分)

(1)新鲜(不变质)    变质(不新鲜)    空气可通过微生物不能通过

(2)有无微生物

(3)杀死肉汤中的微生物,排除微生物来源于肉汤本身(灭菌)

(4)打断瓶颈

(5)浑浊(1分)     稀释涂布平板(或稀释涂布)(1分)

(6)200(1分)

(7)D(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使用高倍显微的基本程序:转动______使视野明亮→在______下找到物像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______→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______调焦至物像清晰.

正确答案

解:使用高倍显微的基本程序:转动反光镜和转换器,物镜、通光孔、目镜在一条光线上,然后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

故答案为:反光镜和转换器   低倍镜   中央    细准焦螺旋

解析

解:使用高倍显微的基本程序:转动反光镜和转换器,物镜、通光孔、目镜在一条光线上,然后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

故答案为:反光镜和转换器   低倍镜   中央    细准焦螺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可填序号)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______⑧.(填序号)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g],使______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k],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______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______.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③放置、②装镜头、①对光、⑤降镜筒、④升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5×40=200.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低倍镜.对光时也使用低倍镜.

故答案为:

(1)③②①⑤④⑥⑦

(2)低倍

(3)200倍

(4)低倍物镜 低倍物镜

解析

解:(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最后整理实验台.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③放置、②装镜头、①对光、⑤降镜筒、④升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

(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5×40=200.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低倍镜.对光时也使用低倍镜.

故答案为:

(1)③②①⑤④⑥⑦

(2)低倍

(3)200倍

(4)低倍物镜 低倍物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中7mm、o.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

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填序号)______,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l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小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规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移动.这样做的 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即图中甲.

(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目镜为l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

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该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

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①bcA    600   ②6    ③d     ④B

(3)①气泡      ②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解析

解:(1)图一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即图中甲.

(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将长或者宽放大,显微镜目镜为l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

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该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

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①bcA    600   ②6    ③d     ④B

(3)①气泡      ②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工具,某台显微镜目镜为15X,物镜为40X.

(1)用此台显微镜观察时能把被观察标本的______放大_______倍.

(2)以下哪些实验必需要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______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B、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C、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    D、黄豆子叶中蛋白质的鉴定

E、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F、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的加倍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利用血球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直接计数.血球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将1m1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①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大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个?

②在吸取培养液制片时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______.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可怎么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或者是宽的放大倍数,并且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5×40=600倍.

(2)A、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色,叶绿体为绿色,并且它们均属于显微结构,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A正确;

B、液泡属于显微结构,因此可以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并且利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B正确;

C、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既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研磨制成匀浆,然后加入苏丹Ⅲ试剂,直接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即可,C错误;

D、蛋白质的鉴定直接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即可观察颜色变化,无需使用显微镜,D错误;

E、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E错误;

F、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的加倍的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并且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目,F正确.

(3)①根据题意可知,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0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0÷80×400=200个,并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0,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00÷(0.1mm3×10-3)×100=2×108个.

②为了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在吸取培养液制片时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或数相邻两边线上的菌体数).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可以采用多次取样计数,取平均值的方式减少误差.

故答案为:

(1)长、宽度或直径   600    

(2)A B F

(3)①2×108   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加稀释倍数         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或数相邻两边线上的菌体数)      多次取样计数,取平均值

解析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或者是宽的放大倍数,并且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5×40=600倍.

(2)A、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色,叶绿体为绿色,并且它们均属于显微结构,可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A正确;

B、液泡属于显微结构,因此可以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并且利用低倍镜就可以观察到,B正确;

C、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既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研磨制成匀浆,然后加入苏丹Ⅲ试剂,直接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即可,C错误;

D、蛋白质的鉴定直接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即可观察颜色变化,无需使用显微镜,D错误;

E、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不需要使用显微镜,E错误;

F、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的加倍的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并且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目,F正确.

(3)①根据题意可知,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0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0÷80×400=200个,并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0,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00÷(0.1mm3×10-3)×100=2×108个.

②为了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在吸取培养液制片时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或数相邻两边线上的菌体数).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可以采用多次取样计数,取平均值的方式减少误差.

故答案为:

(1)长、宽度或直径   600    

(2)A B F

(3)①2×108   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加稀释倍数         只数上边线和左边线的菌体数(或数相邻两边线上的菌体数)      多次取样计数,取平均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视野,请据图回答:

(1)视野中有一小块污物,下列对于判断污物来源无效的是______

A.转动目镜      B.转动物镜

C.调节反光镜    D.移动玻片标本

(2)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______方向移动.转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3)若上皮细胞经过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呈现绿色的核酸为______,呈现红色的核酸为______

(4)若上皮细胞经过健那绿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呈现蓝绿色的细胞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物,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物跟着转动,该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物跟着转动,该污物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物都不跟着动,则污物在物镜上.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调节光线的强弱,该措施对于判断污物来源无效.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为呈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图中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方向移动.转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若上皮细胞经过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甲基绿会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会将RNA染成红色.

(4)线粒体经过健那绿染色呈蓝绿色.

故答案为:

(1)C

(2)左上方     细准焦螺旋

(3)DNA     RNA

(4)线粒体

解析

解:(1)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物,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物跟着转动,该污物在目镜上,如果污物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物跟着转动,该污物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物都不跟着动,则污物在物镜上.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调节光线的强弱,该措施对于判断污物来源无效.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为呈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图中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上方方向移动.转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若上皮细胞经过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甲基绿会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会将RNA染成红色.

(4)线粒体经过健那绿染色呈蓝绿色.

故答案为:

(1)C

(2)左上方     细准焦螺旋

(3)DNA     RNA

(4)线粒体

下一知识点 : 组成细胞的分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走近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