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相同的一行能看到完整的细胞数是______,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______

(3)在低倍镜下观察到某一细胞处于视野的右下方,若要把这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按顺序排列______

A.朝右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视野移到视野中央 B.朝左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视野移到视野中央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象清晰

E.放大光圈,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F.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原来的基础上,细胞又被放大5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是原来的,即10×=2个.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长度和宽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4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是原来的,即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4个.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物体偏在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为:A、F、E、D.

故答案为:

(1)D

(2)2   4

(3)A、F、E、D

解析

解:(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原来的基础上,细胞又被放大5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是原来的,即10×=2个.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长度和宽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4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是原来的,即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4个.

(3)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物体偏在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为:A、F、E、D.

故答案为:

(1)D

(2)2   4

(3)A、F、E、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所以细胞个数是2个.

(2)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所以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3)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得到的膜是细胞膜.

(4)视野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细胞质环流方向依然为逆时针.

故答案为:

(1)2              

(2)左上方

(3)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有膜的细胞器   

(4)逆时针

解析

解:(1)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所以细胞个数是2个.

(2)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所以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3)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得到的膜是细胞膜.

(4)视野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由于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也就是旋转180度,因此细胞质环流方向依然为逆时针.

故答案为:

(1)2              

(2)左上方

(3)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有膜的细胞器   

(4)逆时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树上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只白鹭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______

扬州瘦西湖中所有的鲫鱼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______

扬州瘦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______

(2)柳树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树种,柳树与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______

材料2: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该同学观察时,[6]上标有15×字样,[9]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和10×字样,他用40×观察后转换10×,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______

(4)这时,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为了便于高倍(40×)观察,他应向______移动载玻片,再转换高倍镜.

(5)(单选)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草履虫、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正确答案

解:(1)一只白鹭属于个体层次;所有的鲫鱼,为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扬州瘦西湖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

(2)龟具有所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柳树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3)从高倍镜换到低倍镜时,所观察到的范围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但是细胞的长度变小.

(4)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则标本位于视野左上方,故移到中央时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5)显微镜下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否则不能够观察到,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或者单层细胞构成的,故能直接制作成装片观察.

故答案为:

(1)个体 种群 生态系统

(2)系统

(3)多

(4)右下方 

(5)A

解析

解:(1)一只白鹭属于个体层次;所有的鲫鱼,为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扬州瘦西湖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生态系统.

(2)龟具有所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柳树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3)从高倍镜换到低倍镜时,所观察到的范围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但是细胞的长度变小.

(4)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则标本位于视野左上方,故移到中央时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5)显微镜下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否则不能够观察到,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或者单层细胞构成的,故能直接制作成装片观察.

故答案为:

(1)个体 种群 生态系统

(2)系统

(3)多

(4)右下方 

(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显微镜相应结构的名称:

[4]______;[8]______;[14]______

(2)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镜头标有40×和10×,[6]标有10×,那么若图中[9]对准通光孔,所观察到物像的边长是物体的______倍.

(3)这时,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为了便于高倍镜(40×)观察,他应向______移动载玻片.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5)图2为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则:

①若图象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____

②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______;细胞质环流方向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4]、[8]、[14]的名称依次是细准焦螺旋、物镜、反光镜.

(2)图中[9]所指物镜较长,所以放大倍率为40×,由于[6]标有10×,因此,所观察到物像的边长是物体的400倍.

(3)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则标本位于视野左上方,故移到中央时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4)显微镜下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否则不能够观察到,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或者单层细胞构成的,故能直接制作成装片观察.

(5)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时,若图象太暗,则应调节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使视野变亮.由于视野中是倒置的像,如果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故答案为:

(1)细准焦螺旋 物镜  反光镜

(2)400

(3)右下方

(4)A

(5)①大光圈  凹面反光镜     ②左方    顺时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4]、[8]、[14]的名称依次是细准焦螺旋、物镜、反光镜.

(2)图中[9]所指物镜较长,所以放大倍率为40×,由于[6]标有10×,因此,所观察到物像的边长是物体的400倍.

(3)显微镜成的像为倒像,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则标本位于视野左上方,故移到中央时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4)显微镜下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否则不能够观察到,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都是单个或者单层细胞构成的,故能直接制作成装片观察.

(5)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时,若图象太暗,则应调节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使视野变亮.由于视野中是倒置的像,如果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顺时针.

故答案为:

(1)细准焦螺旋 物镜  反光镜

(2)400

(3)右下方

(4)A

(5)①大光圈  凹面反光镜     ②左方    顺时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按下表所示进行有关实验.

将上述A组实验材料按表中实验条件进行相关处理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有以图示“10×”和“40×”两种.请回答:

(1)该同学应先用物镜______(填“①”或“②”)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__,再用转换器转过物镜______(填“①”或“②”)观察

(2)第二次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倍.

(3)与第一次观察结果相比较.第二次观察看到的细胞(填正确选项前字母).______

A、大而多  B、大而少   C、小而多   D、小而少

根据观察的结果分析:

(4)A组实验中5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

(5)B组实验中的错误是______

(6)C组实验中的X试剂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②是物镜,①短,放大倍数低,②长,放大倍数高;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该先在①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通过移动装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②.

(2)目镜放大倍数为10×,第二次观察,物镜放大倍数是40×,因此物象放大倍数是10×40=400.

(3)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大、细胞数目少.

(4)用显微镜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时,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5)还原糖的检测原理: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呈现砖红色,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无色或近白色,西瓜汁呈红色,遮盖还原糖呈现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用西瓜汁为材料检测还原糖.

(6)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故答案为:

(1)①视野中央   ②

(2)400

(3)B

(4)洗去浮色

(5)选择材料不对

(6)双缩脲

解析

解:(1)分析题图可知,①②是物镜,①短,放大倍数低,②长,放大倍数高;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该先在①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通过移动装片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②.

(2)目镜放大倍数为10×,第二次观察,物镜放大倍数是40×,因此物象放大倍数是10×40=400.

(3)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大、细胞数目少.

(4)用显微镜检测花生子叶中的脂肪颗粒时,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5)还原糖的检测原理: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呈现砖红色,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无色或近白色,西瓜汁呈红色,遮盖还原糖呈现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用西瓜汁为材料检测还原糖.

(6)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故答案为:

(1)①视野中央   ②

(2)400

(3)B

(4)洗去浮色

(5)选择材料不对

(6)双缩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鸡的血液).

蓝藻细胞是______(填字母).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提取细胞膜时通常不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原因是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最多可看到______个细胞.

(3)在显微镜中看到叶绿体逆时针环流,则叶绿体的实际环流方向为______;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字,则载玻片上的图案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C图是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故能进行光合作用;提取细胞膜就得排除核膜、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影响,而鸡的红细胞中还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应该为2个.

(3)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叶绿体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也是逆时针;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和实像是倒立关系,为

故答案为:

(1)B   B、C   鸡的红细胞中还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让膜成分不纯

(2)2

(3)逆时针  

解析

解:(1)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C图是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故能进行光合作用;提取细胞膜就得排除核膜、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影响,而鸡的红细胞中还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四分之一,应该为2个.

(3)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叶绿体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也是逆时针;显微镜观察到的物象和实像是倒立关系,为

故答案为:

(1)B   B、C   鸡的红细胞中还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让膜成分不纯

(2)2

(3)逆时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见图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哈瓦苏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乙所示.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移动载玻片;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c.转动转换器;d.转动细准焦螺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丙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______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______,各种生物构成______,整个湖泊构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要茎低倍镜下看到的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首先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然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高倍镜的视野变暗,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2)分析图丙可知,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生物.

(3)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水华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种群,各种生物构成群落,整个湖泊构成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acbd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水华

(4)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解析

解:(1)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要茎低倍镜下看到的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首先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然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高倍镜的视野变暗,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2)分析图丙可知,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生物.

(3)若哈瓦苏湖水体被污染、富营养化等,湖中的蓝藻会使湖泊发生水华现象.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种群,各种生物构成群落,整个湖泊构成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acbd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水华

(4)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显微镜的______镜,实验时,先用图中镜头______观察,如果现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______

(2)图中镜头上标出的0.17表示盖玻片的厚度为0.17mm,请分析在乙镜头下看清观察物时不会碰到的玻片的理由:______

(3)一位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字母dp,则载玻片上的字母实际应该是______

(4)另一位同学在观察血涂片时,在用10×目镜、镜头甲观察时,发现一个视野内有X个红细胞,换成镜头乙之后,视野中的红细胞数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表示的是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图中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实验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如果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2)物镜的最小工作距离大于盖玻片的厚度,所以在观察清楚标本时,镜头不会碰到玻片物.

(3)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dp.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内看到X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物象的长度和宽度都再次放大4倍,因此换成镜头乙之后,视野中的红细胞数为个.

故答案为:

(1)物    甲  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2)物镜的最小工作距离大于盖玻片的厚度,所以在观察清楚标本时,镜头不会碰到玻片物

(3)dp   

(4)

解析

解:(1)图示表示的是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图中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实验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如果用高倍镜观察,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2)物镜的最小工作距离大于盖玻片的厚度,所以在观察清楚标本时,镜头不会碰到玻片物.

(3)由于显微镜下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dp.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内看到X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物象的长度和宽度都再次放大4倍,因此换成镜头乙之后,视野中的红细胞数为个.

故答案为:

(1)物    甲  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的情况.

(2)物镜的最小工作距离大于盖玻片的厚度,所以在观察清楚标本时,镜头不会碰到玻片物

(3)dp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镜头标有40×和10×,[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9]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 (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倍.

(2)该同学观察时,[6]______上标有15×字样,[9]______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和10×字样,他用40×观察后转换10×,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______

(3)这时,他发现了一个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为了便于高倍镜(40×)观察,他应向______移动载玻片,再转换高倍镜,随后调______准焦螺旋.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所观察物象长度或者是宽度放大.图中显微镜可以看出,物镜用的是短的,并且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使用的是低倍物镜,因此物体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2)图中6为目镜,9为物镜.当物镜由40×观察后转换10×,细胞的放大倍数减小,因此细胞观察到的细胞较小,但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3)由于显微镜呈的像为倒立的虚像,看到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实际上应位于载玻片的左上方,因此在换用高倍镜之前,应将在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随后调细准焦螺旋.

(4)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水绵也是有单个细胞形成的条带状、洋葱表皮是单层细胞,因此这些材料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100     

(2)目镜   物镜   多 

(3)右下方   细  

(4)A

解析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所观察物象长度或者是宽度放大.图中显微镜可以看出,物镜用的是短的,并且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使用的是低倍物镜,因此物体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2)图中6为目镜,9为物镜.当物镜由40×观察后转换10×,细胞的放大倍数减小,因此细胞观察到的细胞较小,但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3)由于显微镜呈的像为倒立的虚像,看到理想的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实际上应位于载玻片的左上方,因此在换用高倍镜之前,应将在载玻片向右下方移动,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随后调细准焦螺旋.

(4)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水绵也是有单个细胞形成的条带状、洋葱表皮是单层细胞,因此这些材料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100     

(2)目镜   物镜   多 

(3)右下方   细  

(4)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______移动;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细胞,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为了便于观察,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5)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植物的维管束细胞,D是猪的红细胞.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只有B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带

(2)2

(3)p

(4)左上方“q”

(5)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显微镜内的视野太亮,为了便于观察,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5)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植物的维管束细胞,D是猪的红细胞.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只有B细胞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带

(2)2

(3)p

(4)左上方“q”

(5)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和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为______个,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______,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______使DNA 呈现____________使RNA呈现______色.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对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

(2)物镜换成40×之后,与之前相比放大了4倍,此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是16÷4=4个.换成高倍镜之后,视野变暗.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4)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

(1)D

(2)4     暗

(3)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甲基绿     绿      吡罗红       红

解析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对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

(2)物镜换成40×之后,与之前相比放大了4倍,此时看到的细胞数目是16÷4=4个.换成高倍镜之后,视野变暗.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4)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

(1)D

(2)4     暗

(3)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甲基绿     绿      吡罗红       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请据图回答:

(1)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3)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

(4)B、D两类生物主要区别:B类生物一般含______,因而能制造有机物.

正确答案

解:(1)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表示蓝藻,D表示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均没有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2)图中C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蓝藻细胞中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它们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蓝藻和细菌都为单细胞生物,所以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B、D.

(4)B和D属于原核生物,B类生物一般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D

(2)B、C   核糖体

(3)B、D

(4)光合色素

解析

解:(1)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表示蓝藻,D表示细菌,它们的细胞结构中均没有细胞核,因此属于原核细胞.

(2)图中C叶肉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蓝藻细胞中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它们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为动物细胞,B为蓝藻,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蓝藻和细菌都为单细胞生物,所以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B、D.

(4)B和D属于原核生物,B类生物一般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D

(2)B、C   核糖体

(3)B、D

(4)光合色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图2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是______,呈现为______色.请指出该结果的错误之处______

(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

(4)做D实验时,主要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______形;某同学绘制了如图3细胞分裂期的四个时期模式图,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

(2)B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3.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之间的距离最宽,故色素带b的位置应当右移.

(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硫酸铜的颜色,故呈蓝色.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较小,呈正方形;据图示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末期,D为有丝分裂中期.故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DBC.

故答案为:

(1)D

(2)CaCO3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叶绿素a      蓝绿色     色素带b的位置应当右移

(3)砖红色        蓝色

(4)正方     ADBC

解析

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

(2)B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3.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之间的距离最宽,故色素带b的位置应当右移.

(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硫酸铜的颜色,故呈蓝色.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较小,呈正方形;据图示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可知,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有丝分裂后期,C为有丝分裂末期,D为有丝分裂中期.故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DBC.

故答案为:

(1)D

(2)CaCO3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叶绿素a      蓝绿色     色素带b的位置应当右移

(3)砖红色        蓝色

(4)正方     AD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显微镜的______镜,其中高倍镜是指图中的______镜.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3)在观察中,甲与乙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5)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______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题图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物体像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

(3)③与④均为目镜,由于高倍镜放大的只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④低倍镜视野比③高倍镜明亮.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因此此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

(5)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③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①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④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选:B.

故答案为:

(1)物    乙  

(2)D    

(3)甲    

(4)B   

(5)B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题图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物体像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

(3)③与④均为目镜,由于高倍镜放大的只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④低倍镜视野比③高倍镜明亮.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因此此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

(5)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③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①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④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选:B.

故答案为:

(1)物    乙  

(2)D    

(3)甲    

(4)B   

(5)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作补充说明.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2~3m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______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遮光器的光圈最小的一台是______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2中A、B、C、D所示,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图可知,物镜中正对通光孔的物镜较短,因此放大倍数较小,为10×,因此图示状态下放大倍数是10×10=100;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和宽度,不是面积.

(2)分析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可知,该同学实验显微镜的方法不正确,应是: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损坏,因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而不能用纱布擦拭;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4)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为倒像,故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q”.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A、B、C、D的放大倍数分别为675、150、50、225,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C.

(6)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到的视野越小,视野越暗,据图示特点可知,C细胞最大,数目最少,故放大倍数最大,则视野最暗的是C.

(7)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反光镜没有调整好,没对好光所致.

故答案为: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

     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q

(5)C

(6)C

(7)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解析

解:(1)由题图可知,物镜中正对通光孔的物镜较短,因此放大倍数较小,为10×,因此图示状态下放大倍数是10×10=100;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和宽度,不是面积.

(2)分析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可知,该同学实验显微镜的方法不正确,应是: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损坏,因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而不能用纱布擦拭;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4)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为倒像,故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q”.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A、B、C、D的放大倍数分别为675、150、50、225,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C.

(6)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到的视野越小,视野越暗,据图示特点可知,C细胞最大,数目最少,故放大倍数最大,则视野最暗的是C.

(7)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反光镜没有调整好,没对好光所致.

故答案为: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

     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q

(5)C

(6)C

(7)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下一知识点 : 组成细胞的分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走近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