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放大倍数).

(2)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

(3)在显微镜下要把图3中甲图视野里最左边的一个气孔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

(4)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①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扳动物镜

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等结构

③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④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⑤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正确答案

解:(1)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

(2)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象,相当于将原有物象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3)在显微镜下要把图3中甲图视野里最左边的一个气孔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①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应扳动物镜转换器,①错误;

②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因此不能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错误;

③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③正确;

④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滴加1~2滴清水,然后将盖玻片倾斜着从一端慢慢放下盖玻片,并用戏水纸从一侧吸去多余的蒸馏水,④错误;

⑤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亮度适宜即可,⑤错误.

故答案为:

(1)40×

(2)逆时针

(3)移动装片使物像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①②④⑤

解析

解:(1)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

(2)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象,相当于将原有物象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3)在显微镜下要把图3中甲图视野里最左边的一个气孔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①进行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的转换时,应扳动物镜转换器,①错误;

②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因此不能在光学显微镜观察,②错误;

③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③正确;

④制作口腔上皮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滴加1~2滴清水,然后将盖玻片倾斜着从一端慢慢放下盖玻片,并用戏水纸从一侧吸去多余的蒸馏水,④错误;

⑤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亮度适宜即可,⑤错误.

故答案为:

(1)40×

(2)逆时针

(3)移动装片使物像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①②④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分别是哪些东西?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限,只能观察到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显微结构.

(2)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来作为工具,通过电子与物体衍射作用,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胞结构,如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

故答案为:

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显微结构       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

解析

解:(1)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限,只能观察到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显微结构.

(2)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来作为工具,通过电子与物体衍射作用,能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胞结构,如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

故答案为:

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显微结构       核糖体、中心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亚显微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一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结构只有通过______才能看到.

(2)mRNA在细胞质内发生效应的场所是[]______

(3)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人进行长跑时,使大腿肌肉感到酸痛的物质产生于______

(4)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主要场所在[]______

(5)该细胞中的DNA水解可得到的小分子物质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结构为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因此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mRNA是翻译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3)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人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感到酸痛,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4)细胞中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上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其中细胞核是主要场所.

(5)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的,因此DNA水解可得到的小分子物质有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故答案为:

(1)电子显微镜   

(2)⑩核糖体  

(3)②细胞质

(4)细胞核  

(5)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解析

解:(1)图中结构为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因此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mRNA是翻译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3)若这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人进行长跑时,大腿肌肉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感到酸痛,无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4)细胞中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上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其中细胞核是主要场所.

(5)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的,因此DNA水解可得到的小分子物质有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故答案为:

(1)电子显微镜   

(2)⑩核糖体  

(3)②细胞质

(4)细胞核  

(5)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______,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2)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4)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题意可知,图示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在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2)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将物象的长度或者是宽度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4)由于显微镜成的像为倒立的虚像,即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旋转180°后的物象即为实际图象.

故答案为:

(1)视野中央       右上        

(2)细准焦螺旋

(3)A        dp

解析

解:(1)据题意可知,图示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立的虚像,因此在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2)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将物象的长度或者是宽度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4)由于显微镜成的像为倒立的虚像,即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旋转180°后的物象即为实际图象.

故答案为:

(1)视野中央       右上        

(2)细准焦螺旋

(3)A        dp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活动小组在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图.

(1)若④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图象,则观察的细胞是实物的______倍.

(2)若每次操作不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应用光圈最大的分别是____________

(3)图象②到③的观察,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______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4)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可直接在高倍镜下看到的是______,另一种细胞器需用______试剂染色后呈______色方可观察到.

正确答案

解:(1)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观察的细胞的长度(宽度、半径)是实物的15×40=600倍. 

(2)由图分析可知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④、最小的是①,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说明放大倍数最小,应该是①;用的光圈最大说明需要的光线多,放大倍数最大,应该是④.

(3)②到③的观察,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4)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可直接在高倍镜下看到的是叶绿体,另一种细胞器需用健那绿试剂染色后呈蓝绿色方可观察到.

故答案为:

(1)600      

(2)①④

(3)细准焦螺旋

(4)叶绿体    健那绿    蓝绿色

解析

解:(1)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观察的细胞的长度(宽度、半径)是实物的15×40=600倍. 

(2)由图分析可知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④、最小的是①,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说明放大倍数最小,应该是①;用的光圈最大说明需要的光线多,放大倍数最大,应该是④.

(3)②到③的观察,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细准焦螺旋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4)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可直接在高倍镜下看到的是叶绿体,另一种细胞器需用健那绿试剂染色后呈蓝绿色方可观察到.

故答案为:

(1)600      

(2)①④

(3)细准焦螺旋

(4)叶绿体    健那绿    蓝绿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倍.

(2)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0.5c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______

(3)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

(4)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______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5)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6)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最可能是______造成的.

正确答案

解:(1)由题图可知,物镜中正对通光孔的物镜较短,因此放大倍数较小,为10×,因此图示状态下放大倍数是10×10=100;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和宽度.

(2)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损坏,因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而不能用纱布擦拭;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为倒像,故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q”.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A、B、C、D的放大倍数分别为675、150、50、225,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C.

(5)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到的视野越小,视野越暗,据图示特点可知,C细胞最大,数目最少,故放大倍数最大,则视野最暗的是C.

(6)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反光镜没有调整好,没对好光所致.

故答案为:

(1)长度 100

(2)①擦拭镜头不应用纱布,而应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放入小块组织后展平,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3)q  

(4)C 

(5)C

(6)切片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 反光镜没有调整好

解析

解:(1)由题图可知,物镜中正对通光孔的物镜较短,因此放大倍数较小,为10×,因此图示状态下放大倍数是10×10=100;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和宽度.

(2)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为防止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损坏,因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而不能用纱布擦拭;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3)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为倒像,故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q”.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A、B、C、D的放大倍数分别为675、150、50、225,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C.

(5)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到的视野越小,视野越暗,据图示特点可知,C细胞最大,数目最少,故放大倍数最大,则视野最暗的是C.

(6)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反光镜没有调整好,没对好光所致.

故答案为:

(1)长度 100

(2)①擦拭镜头不应用纱布,而应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放入小块组织后展平,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3)q  

(4)C 

(5)C

(6)切片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 反光镜没有调整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显微镜视野中的某植物叶表皮,其中深色的为保卫细胞,刻度线在目镜镜头上.

①若要测量该保卫细胞长度,可小角度转动装片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②若要测量该保卫细胞长度,可小角度转动目镜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正确答案

解:①若要测量该保卫细胞长度,可小角度顺时针转动装片,因为保卫细胞物像转动的方向和装片移动的方向一致;

②若要测量该保卫细胞长度,可小角度逆时针转动目镜,因为测微尺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解析

解:①若要测量该保卫细胞长度,可小角度顺时针转动装片,因为保卫细胞物像转动的方向和装片移动的方向一致;

②若要测量该保卫细胞长度,可小角度逆时针转动目镜,因为测微尺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作补充说明.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2~3m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______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遮光器的光圈最小的一台是______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A、B、C、D所示,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据图示可知,所用物镜为低倍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倍.

(2)题目中的操作顺序不正确;转动5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大,转动4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小,应该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应用专用擦镜纸;②制作临时切片时,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所以“b”成的物象是“q”.

(5)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因此,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放大倍数越小,说明所用遮光器的光圈越小,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6)高倍镜比低倍镜的视野暗,视野范围小,但物像大.根据图中C的物像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7)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是由于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故答案为: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

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q

(5)C

(6)C

(7)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解析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据图示可知,所用物镜为低倍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10×10=100倍.

(2)题目中的操作顺序不正确;转动5粗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大,转动4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小,应该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不能用纱布擦拭镜头,应用专用擦镜纸;②制作临时切片时,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所以“b”成的物象是“q”.

(5)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时,视野会变暗.因此,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放大倍数越小,说明所用遮光器的光圈越小,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6)高倍镜比低倍镜的视野暗,视野范围小,但物像大.根据图中C的物像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7)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是由于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故答案为: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

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q

(5)C

(6)C

(7)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请根据显微镜实验回答:

(1)在高倍镜操作规则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①低倍镜观察;  ②调节粗调节器; ③转动转换器使得高倍镜到位;

④调节细调节器;⑤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①⑤③④B.①⑤③②C.①③④⑤D.①③②⑤

(2)把一个写有“p”的载玻片正放在显微镜下,从目镜看去,该数字变成______字;若该数字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它移于视野的中央,应该把玻片向______移动.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调节器,结果如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______

A. 2个    B. 4个    C. 16个    D. 32个

(5)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______

A.物像小,视野高,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6)经标定,在低倍镜下某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为7μm,现在低倍镜下测得一个细胞长为8小格,宽为5小格,则细胞截面积约为______μm2.测得细胞核直径为1小格,则细胞核截面积约为______μm2.(π≈3.14)

正确答案

解:(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①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⑤移到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即顺序为①⑤③④.

(2)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故将贴有“p”字样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时,所看到的是d.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下方,其实它在载玻片的左上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3)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可知放大倍数越大,细胞的数量越少,视野越暗.观察4幅细胞图发现C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视野最暗.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一行细胞是长度,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比原来放大了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8÷4=2个细胞.

(5)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

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大变,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6)细胞的长为8×7μm,宽为5×7μm,所以细胞截面积约为56×35=1960μm2.细胞核直径为1×7μm,则细胞核截面积约为3.14×(7÷2)2=38.465μm2

故答案为:

( 1)A

(2)d  右下方.

(3)C

(4)A

(5)C

(6)1960  38.465

解析

解:(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①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⑤移到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即顺序为①⑤③④.

(2)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故将贴有“p”字样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时,所看到的是d.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下方,其实它在载玻片的左上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3)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可知放大倍数越大,细胞的数量越少,视野越暗.观察4幅细胞图发现C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视野最暗.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一行细胞是长度,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比原来放大了4倍,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8÷4=2个细胞.

(5)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

因此,用高倍显微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大变,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6)细胞的长为8×7μm,宽为5×7μm,所以细胞截面积约为56×35=1960μm2.细胞核直径为1×7μm,则细胞核截面积约为3.14×(7÷2)2=38.465μm2

故答案为:

( 1)A

(2)d  右下方.

(3)C

(4)A

(5)C

(6)1960  38.46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序号所指的显微镜结构名称: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⑨______;⑩______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现成玻片时,发现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则把装片向______移动,直到物像在视野的正中央.

(3)在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时,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______,这里的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或宽度”或“面积”).

(4)从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的基本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把物像移到视野的______,然后转动______,把高倍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中央,在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最后调节______,把物像调清楚.

(5)在光线充足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改用____________光圈.

(6)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______

______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可知: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10镜座.

(2)由于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发现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则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就可以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4)从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的基本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中央,在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楚.

(5)物像相对无色透明时,应尽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视野相对暗一些,所以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缩小光圈.

(6)①显微镜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组织切片后应加盖盖玻片;③物镜降至玻片标本的距离应为0.5~1cm.

故答案为:

(1)目镜 镜简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2)左上方

(3)400倍 长度或宽度

(4)正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5)平面反光镜 缩小

(6)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加盖盖玻片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 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1 cm处)

解析

解:(1)据图可知: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10镜座.

(2)由于显微镜下所成的物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发现视野中物像偏左上方,则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就可以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4)从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的基本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中央,在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楚.

(5)物像相对无色透明时,应尽量减少光线的进入,使视野相对暗一些,所以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缩小光圈.

(6)①显微镜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组织切片后应加盖盖玻片;③物镜降至玻片标本的距离应为0.5~1cm.

故答案为:

(1)目镜 镜简 物镜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2)左上方

(3)400倍 长度或宽度

(4)正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5)平面反光镜 缩小

(6)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加盖盖玻片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1~2 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1 cm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______.理由是______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5)下列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______

A.变形虫      B.SARS病毒     C.衣藻        D.草履虫.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实际图象为dp.

(5)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结构,而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ACD.

故答案为:

(1)不是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dp

(5)ACD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实际图象为dp.

(5)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结构,而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ACD.

故答案为:

(1)不是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dp

(5)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______组;同样光源下,光线最亮的是______组.用A组镜头观察,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9个细胞;用B组镜头观察,则大约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______个.

(2)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表可知,C组的放大倍数最大,A组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C组;同样光源下,光线最亮的是A组.用A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为50倍,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9个细胞;用B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为150倍,则大约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9÷3=3个.

(2)物镜一端有螺纹,并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并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并且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越短,甲、乙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甲较长,故甲的放大倍数大;丙、丁无螺纹,为目镜,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

故答案为:

(1)C    A    3

(2)甲和丁

解析

解:(1)由题表可知,C组的放大倍数最大,A组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C组;同样光源下,光线最亮的是A组.用A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为50倍,在视野内看到一行相连的9个细胞;用B组镜头观察,放大倍数为150倍,则大约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9÷3=3个.

(2)物镜一端有螺纹,并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并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并且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越短,甲、乙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甲较长,故甲的放大倍数大;丙、丁无螺纹,为目镜,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

故答案为:

(1)C    A    3

(2)甲和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方向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个.

(4)下列实验要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

A.还原糖的检测   

B.脂肪的检测(材料是花生子叶薄片)

C.蛋白质的检测       

D.淀粉的检测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正确答案

解:(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错误;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正确;

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C错误;

D、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

故选:AC.

(2)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③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

(4)A、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不需要使用显微镜,A错误;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蛋白质与双缩脲呈现紫色,不需要显微镜,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不需要显微镜,D错误.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着色部位,E正确.

故选:BE.

故答案为:

(1)AC    

(2)左下    

(3)64      

(4)BE

解析

解:(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错误;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正确;

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C错误;

D、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

故选:AC.

(2)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③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

(4)A、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不需要使用显微镜,A错误;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蛋白质与双缩脲呈现紫色,不需要显微镜,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不需要显微镜,D错误.

E、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着色部位,E正确.

故选:BE.

故答案为:

(1)AC    

(2)左下    

(3)64      

(4)BE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将下列文字填写完整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程序:转动______使视野明亮→在______下找到物象,观察清楚→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视野______→转动______,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______调焦至物象清晰.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明亮程度会变______,看到的细胞数目变______,细胞体积变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程序:转动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观察清楚→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至物象清晰.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

故答案为:

反光镜和遮光器      低倍镜   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暗    少    大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程序:转动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观察清楚→把要放大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至物象清晰.

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变大;此时进入视野的光线减少,视野就变暗.

故答案为:

反光镜和遮光器      低倍镜   中央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暗    少    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有关“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______

(2)要转入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若在高倍镜下因视野较暗而看不清某结构时,应如何处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

(2)换成高倍镜之前,首先要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转动转化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视野较暗可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故答案为:

(1)所要观察的细胞(物象)

(2)①移动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解析

解:(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

(2)换成高倍镜之前,首先要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转动转化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视野较暗可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故答案为:

(1)所要观察的细胞(物象)

(2)①移动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下一知识点 : 组成细胞的分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走近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