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生物实验仪器.下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______(填图中的序号)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另一物镜,此时视野亮度变______,可调节____________来改变视野亮度,并用______进行调焦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______(填图中的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倍.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上;若异物在装片上,当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时,视野中异物会向______移动.

正确答案

解:(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④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物镜③,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对视野亮度进行调节,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该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组合,即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是指对于观察标本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因此若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由于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倒倒立的像,所以若异物在装片上,当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时,视野中异物会向左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

(1)④暗 反光镜 光圈 细准焦螺旋

(2)②③600

(3)长度和宽度

(4)目镜    左下方

解析

解:(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④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物镜③,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对视野亮度进行调节,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该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组合,即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放大倍数是指对于观察标本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因此若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由于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上下、左右倒倒立的像,所以若异物在装片上,当向右上方移动装片时,视野中异物会向左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

(1)④暗 反光镜 光圈 细准焦螺旋

(2)②③600

(3)长度和宽度

(4)目镜    左下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理由?______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5)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6)下列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______

A.变形虫  B.SARS病毒  C.衣藻  D.草履虫.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所以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是400×,故选:A.

(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实际图象为dp.

(6)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结构,而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ACD.

故答案为:

(1)不是,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A 

(5)dp 

(6)ACD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所以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是400×,故选:A.

(5)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实际图象为dp.

(6)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结构,而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ACD.

故答案为:

(1)不是,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A 

(5)dp 

(6)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移到______

______

③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2)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放大倍数),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______

(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为:①把要放大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长度或宽度.

(3)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象,相当于将原有物象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4)若无染色剂,可以通过增强对比度,将视野调暗,如缩小光圈 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故答案为: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体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长度或宽度               

(3)逆时针 

(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解析

解:(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为:①把要放大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更换物镜后,观察的横向的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即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故应将物镜从10×更换为40×;放大的倍数指的是放大观察对象的长度或宽度.

(3)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颠倒的物象,相当于将原有物象旋转180°,因此若观察到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逆时针.

(4)若无染色剂,可以通过增强对比度,将视野调暗,如缩小光圈 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故答案为:

(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体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长度或宽度               

(3)逆时针 

(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______个,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______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______,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8×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5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10÷5=2个,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8个,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暗.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故答案为:

(1)D

(2)8 5 暗

(3)物镜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A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8×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5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10÷5=2个,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8个,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暗.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故答案为:

(1)D

(2)8 5 暗

(3)物镜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试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_____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8÷4=2个.

(3)所观察的细胞颜色过浅时,为了便于观察,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擦拭显微镜时,需要用专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在实验时,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还需再加盖盖玻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体移植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6)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蓝藻).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所以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试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

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方“q”

(6)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解析

解:(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8÷4=2个.

(3)所观察的细胞颜色过浅时,为了便于观察,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擦拭显微镜时,需要用专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在实验时,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还需再加盖盖玻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要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体移植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6)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蓝藻).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C;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所以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试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试镜头”

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方“q”

(6)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根据图回答问题.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

②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③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图四.

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象c对应的是:______

A.目镜5×物镜10×B.目镜5×物镜40×

正确答案

解:(1)物镜上面有螺纹,并且根据题意可知,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即图中甲,然后再换用高倍镜.

(2)①物镜和目镜上的字样表示放大倍数,并且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小.因此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选用高倍镜组合,即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②③A,此时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600.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由于③的放大倍数高,因此在观察中,④的显微视野比较明亮.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因此此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

(3)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气泡.

②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的是倒立的虚像,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视野右上方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4)图中看出,图象c中细胞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对应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B.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②③A    600    D    ④B

(3)气泡    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4)B

解析

解:(1)物镜上面有螺纹,并且根据题意可知,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即图中甲,然后再换用高倍镜.

(2)①物镜和目镜上的字样表示放大倍数,并且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小.因此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选用高倍镜组合,即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②③A,此时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600.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由于③的放大倍数高,因此在观察中,④的显微视野比较明亮.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因此此异物可能存在于装片上,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

(3)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气泡.

②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的是倒立的虚像,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视野右上方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4)图中看出,图象c中细胞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因此对应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应为B.

故答案为:

(1)物    甲

(2)②③A    600    D    ④B

(3)气泡    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4)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及水生植物等(见图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对哈瓦苏湖水体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研究.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如图乙所示.要对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显微镜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a.移动载玻片    b.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c.转动转换器    d.转动细准焦螺旋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2)通过正确的操作在高倍镜下观察①,绘制模式图如图丙所示.据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______(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所有生物构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要茎低倍镜下看到的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首先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然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高倍镜的视野变暗,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2)分析图丙可知,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生物.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各种生物构成群落,整个湖泊构成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acbd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群落

解析

解:(1)在高倍镜使用过程中,要茎低倍镜下看到的①放大进行重点观察,首先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然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由于高倍镜的视野变暗,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2)分析图丙可知,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属于真核生物.

(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各种生物构成群落,整个湖泊构成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acbd

(2)真核细胞 该细胞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3)群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有图1示的两种.请回答: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种植菠菜的一片农田属于______层次.

(2)该同学应先用物镜______(填图中号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__,再用转换器转到图中高倍物镜观察,并用______调焦.

(3)第一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面积为第二次观察时的单个细胞面积的______(填倍数或者比例).

(4)菠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

(5)若高倍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围绕液泡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应是______(顺、逆)时针.

正确答案

解:(1)种植菠菜的一片农田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部分,故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2)①是低倍物镜,因此该同学应先用物镜①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到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3)显微镜由物镜放大10倍换成放大倍数40倍,使得面积变为原来的十六分之一.

(4)首先要将载玻片擦洗干净,然后滴上清水,然撕去叶表皮薄皮,展平放在清水中,故顺序为③①④②.

(5)若高倍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围绕液泡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应是逆时针.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

(2)①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

(3)

(4)③①④②

(5)逆时针

解析

解:(1)种植菠菜的一片农田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部分,故为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2)①是低倍物镜,因此该同学应先用物镜①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到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并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3)显微镜由物镜放大10倍换成放大倍数40倍,使得面积变为原来的十六分之一.

(4)首先要将载玻片擦洗干净,然后滴上清水,然撕去叶表皮薄皮,展平放在清水中,故顺序为③①④②.

(5)若高倍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围绕液泡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应是逆时针.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

(2)①视野中央       细准焦螺旋

(3)

(4)③①④②

(5)逆时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所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其中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

(1)如果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3)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

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5)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

(6)如图2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据图回答问题.

①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方移动.

②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为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像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像的面积.

(3)③为高倍物镜,④为低倍物镜,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低倍镜④.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5)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也应为逆时针.

(6)①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③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

故答案为:

(1)②③600     

(2)D   

(3)④

(4)B          (5)逆时针         (6)①左下     ②64

解析

解:(1)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2)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像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像的面积.

(3)③为高倍物镜,④为低倍物镜,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低倍镜④.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5)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也应为逆时针.

(6)①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③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

故答案为:

(1)②③600     

(2)D   

(3)④

(4)B          (5)逆时针         (6)①左下     ②6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物体的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

(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白色洋葱表皮细胞颜色浅,而要看清颜色浅的物体需把视野调暗,所以要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看到物象在左上方,实际物体在右下方,所以要想把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倒立的虚像,所以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分就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由图来看:A是口腔上皮细胞,是真核细胞,B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C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是真核细胞,D是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是真核细胞,故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提取细胞膜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左上方“q”

(5)B    C     核糖体   红细胞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和众多具膜的细胞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白色洋葱表皮细胞颜色浅,而要看清颜色浅的物体需把视野调暗,所以要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看到物象在左上方,实际物体在右下方,所以要想把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倒立的虚像,所以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q”.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分就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由图来看:A是口腔上皮细胞,是真核细胞,B是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C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是真核细胞,D是哺乳动物的血细胞,是真核细胞,故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提取细胞膜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和众多具膜的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左上方“q”

(5)B    C     核糖体   红细胞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和众多具膜的细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

(图A为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B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

(1)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8×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是______,物镜是______

(2)若一个标本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______

(3)在图B中,要使图象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因为光学显微镜形成的是______像;要使图象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______(填结构名称);要使图象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转动______(填结构名称)进行调节.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______(亮或暗),可以调整______(填结构名称),使视野亮度适宜.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小,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10×,物镜是40×.

(2)放大倍数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长或宽,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3)光学显微镜形成的是倒立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相反,若使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上方移动,则标本向右下方移动;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调整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故答案为:

(1)10×40×

(2)长或宽   乘积(相乘)

(3)右下方  倒立(虚)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暗   反光镜(或光圈)

解析

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小,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10×,物镜是40×.

(2)放大倍数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长或宽,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3)光学显微镜形成的是倒立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相反,若使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左上方移动,则标本向右下方移动;转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调整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故答案为:

(1)10×40×

(2)长或宽   乘积(相乘)

(3)右下方  倒立(虚)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暗   反光镜(或光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台中市校级月考)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______

A.体积   B.物像的面积   C.长度或宽度   D.表面积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5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______(填“多”或“少”),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填“暗”或“亮”).

(3)某同学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据此分析该异物可能在______

(4)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5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细胞被放大4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4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低.

(3)某同学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据此分析该异物可能在目镜上.

(4)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故答案为:

(1)C

(2)少   暗

(3)目镜上  

(4)细准焦螺旋

解析

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5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细胞被放大4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4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低.

(3)某同学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用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据此分析该异物可能在目镜上.

(4)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故答案为:

(1)C

(2)少   暗

(3)目镜上  

(4)细准焦螺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_____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_____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

(3)光线过亮,不利于观察颜色较浅的物像.因此要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的镜头不能用纱布擦拭;制作标本后,需要加盖盖玻片才能观察.

(5)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显微镜中,物像偏向哪,就向那个方向移动.

(6)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植物导管.D是红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最适合提取细胞膜,因为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q

(6)有无核膜围成的细胞核   B(填标号)   BC(填标号)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解析

解:(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

(2)细胞在视野中排成一行,换高倍物镜后放大倍数(长度)为原来的4倍,看到的细胞数应为原来的

(3)光线过亮,不利于观察颜色较浅的物像.因此要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显微镜的镜头不能用纱布擦拭;制作标本后,需要加盖盖玻片才能观察.

(5)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显微镜中,物像偏向哪,就向那个方向移动.

(6)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A是口腔上皮细胞,B是蓝藻.C是植物导管.D是红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最适合提取细胞膜,因为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q

(6)有无核膜围成的细胞核   B(填标号)   BC(填标号)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一种光学显微镜.请填写结构名称

A处是______; B处是______;C处是______;D处是______

E处是______;G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图可知:A是目镜,B是粗准焦螺旋,C是转换器,D是物镜,E是反光镜,G是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目镜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解析

解:由图可知:A是目镜,B是粗准焦螺旋,C是转换器,D是物镜,E是反光镜,G是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目镜     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应是______

①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厘米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2)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______.如果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情况下看到视野中布满了64个细胞,那么把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个.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______

A、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微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步骤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的使用应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换高倍镜后应该调节亮度和细准焦螺旋,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 bq.视野是圆的,如果视野扩大4被后看到的细胞数=64÷4÷4=4个.

(3)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选A.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此时应该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故答案是:

(1)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bq   4

(3)A

(4)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解析

解:(1)显微镜的使用应该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换高倍镜后应该调节亮度和细准焦螺旋,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视野中的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 bq.视野是圆的,如果视野扩大4被后看到的细胞数=64÷4÷4=4个.

(3)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切片不均匀;反光镜使用不当会造成整个视野都一样;光圈使用小也是造成整个视野效果一样;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的话是看不到而不是模糊,故选A.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此时应该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故答案是:

(1)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bq   4

(3)A

(4)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下一知识点 : 组成细胞的分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走近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