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显微镜是高中生物实验的常用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应先用______倍镜找到目标,再用______倍镜观察。

(2)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_______或_______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3)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片)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4)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_________号,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__________号,目镜最长的是__________号显微镜。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是指______________(面积、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5)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_________。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 C.不易污染物镜 D.易于染色

正确答案

(1)低     高

(2)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增大光圈

(3)左上

(4)A    C     A    长或宽

(5)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你认为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作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2~3m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遮光器的光圈最小的一台是_____________。

A.目镜15×和物镜45× 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5×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图A、B、C、D所示,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操作:①→转动5下降镜筒→②→③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能用纱布,应用专用擦镜纸;②.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q

(5)C

(6)C

(7)切片标本的厚薄不均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时所看到的图形(大圆表示液泡、箭头表示细胞质流动方向,小黑圆表示细胞核),则实际上细胞核位于_______________细胞质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左侧;顺时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_。

(2)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镜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正确答案

(1)②③   600倍

(2)④

(3)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

(2)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3)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上图。

①.请从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找出与图像c、d对应的是:c__________;d____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②.视野最暗的图像_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面积”、“体积”);若A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目镜10×,物镜40×,视野中细胞为______个。

正确答案

(1)气泡 

(2)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3)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4)①B  A  ②c  大光圈   反光镜  ③100  长度  1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用显微镜观察小白鼠脊髓横切面制片,请回答:

(1)如果要同时观察到灰质和白质,用_______倍物镜。

(2)如果欲观察神经元细胞体,就将视野对准脊髓的_________部位。

(3)在脊髓横切面上能否在一个视野中观察到一个完整的运动神经元?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4)在脊髓中除运动神经元外,还能观察到哪种神经元的细胞体?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低

(2)灰质

(3)不能   因为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伸出脊髓之外

(4)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下面是普通显微镜及相关实验技术应用,请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细胞_____个。

(3)某学生做细胞膜的提取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材:最好用____________,并在试管中加____________进行稀释;

②.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正常的细胞;

③.加___________________涨破细胞膜,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涨破的细胞;

④.第③步观察达到要求时,再通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提纯细胞膜。

(4)该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如下: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吸一滴③中的液体到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细胞的清晰物像,再转换粗准焦螺旋微调至最清晰为止,观察细胞膜的破裂情况。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度或宽度

(2)16

(3)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或猪血)      生理盐水      ③.蒸馏水      ④.离心法

(4)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   ②.未加盖盖玻片   ③.高倍镜下使用粗准焦螺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转动[    ]_____对准[    ]____,并保持2cm的距离,然后转动[    ]_____选择一个较大光圈,最后______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调节[     ]______,得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2)在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时,首先应将装片中的标本放到通光孔的_________,然后双目注视_______和______之间的距离,转动[    ]______,使二者靠近但不能接触。最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_____),先转动[     ]______,直至出现物像,再转动[    ]_____,调节至物像清晰。

(3)在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时,首先要将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______,然后转动[    ]______,换成高倍镜,最后再调节[    ]_____,使物像清晰。

(4)若在载玻片上有一个字母“p”,则视野中的物像应该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3  转换器  6  通光孔 7  遮光器  左 9  反光镜

(2)正中央  物镜  装片 14  粗准焦螺旋  睁开 14  粗准焦螺旋  13  细准焦螺旋

(3)正中央  3  转换器  13  细准焦螺旋

(4)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⑤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①标有10×,如果使用40×的物镜,那么所观察到的物像的长度是物体的_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

a.放置好装片;b.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转动④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⑦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如有补充,请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400

(2)不正确;a步骤后,先用眼注视物镜镜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镜头降至距离玻片标本2~3mm处,然后再进行b、c、d的操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

(1)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C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无色、绿色

(2)红色、绿色

(3)改变光圈大小   调节反光镜   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后,可以直接换用高倍镜观察吗?

正确答案

不可以。应先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镜观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某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时,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为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

(2)在观察细胞的形态时,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在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正确答案

(1)②③  600倍

(2)④

(3)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A~F六组实验中,___________组实验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应调节_______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A组实验反应后所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________存在于细胞质中。

(3)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

(4)E组实验的装片制作流程中,解离、压片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F组实验进行色素分离操作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

(5)在C组实验中,若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预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在实验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CE     细准焦

(2)紫色     RNA

(3)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4)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在蔗糖溶液中会变小,在清水中会变大(或体积先缩小后增大,或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利用洋葱、菠菜等实验材料可进行下列实验: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A、B两项实验中,供观察洋葱的最佳部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C项实验中,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形体较大的叶绿体,应用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如上图)_________和________。

(3)在进行A项实验中,观察装片时,看到处在________期的细胞数目最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项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分离后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

(5)关于D项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多选)

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添加的药品是丙酮和二氧化硅

B.滤纸条上的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分离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正确答案

(1)根尖、 紫色鳞片叶外表皮

(2)C B 光照

(3)胡萝卜素

(4)间期 分裂间期时间长

(5)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推测,石碳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再在清水中培养36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下一知识点 : 组成细胞的分子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走近细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