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1.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地区25年间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整个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稳定性提高。

(2)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生态平衡,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对该生态系统是有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人员在该地区发现了有药用价值的五味子,可食用的榛蘑、榆黄蘑,以及矮鹿、狼等多种生物。若要调查五味子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4)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外,还能够提供给________和流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次生演替 增加 抵抗力

(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样方

(4)分解者下一营养级(或初级消费者)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2.图33-甲图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           )。

(2)甲图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           )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乙图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           )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乙图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         进行。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①(           );② (           )。

正确答案

(1)减慢

(2)竞争     捕食

(3)光合作用     线粒体

(4)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多样性的问题。(8分)

图1表示4个不同地区的4种树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树轮廓表示不同树种,每一树轮廓分别代表10个个体。

31.物种多样性是代表群落组织水平和功能的基本特征。上述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

度与物种多样性的分别是      

A北部、西部

B西部、东部

C西部、北部

D东部、西部

32.调查树木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多选)。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1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33.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一大群果蝇随即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预测后代中灰身和黑身的基因频率会发生的变化是                  ,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由图可知西部群落物种数最多,丰富度最高;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个数的均匀度和物种的丰富度两个方面,群落中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指数越高,指示群落多样性越好,从图示看北部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考查方向

考查物种丰富度相关知识和物种多样性。

解题思路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易错点

注意物种丰富度只属于物种多样性的一个方面。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概念是解题关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须具有科学性,要遵循样方面积大小均匀、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对于种群密度调查,植物通常采用样方法,大型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易错点

忽略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事项,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教师点评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应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要适宜。难度较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8%     b基因频率上升,B基因频率下降         自然选择

解析

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bb)为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灰身果蝇容易被天敌所发现,灰身果蝇的比例会降低。

考查方向

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和自然选择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在大的群体没有选择情况下,通过种群中的隐性个体概率计算出隐性基因的频率,如果是伴X遗传的概率计算,可通过雄性个体中某性状的概率计算出相应的基因频率。

易错点

先有不定向的变异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定向改变。

教师点评

掌握种群基因频率计算方法,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明,正确的是 (      )

①图甲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说明啮齿类能对摄食的植物进行选择

②图乙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剧烈运动导致ab段体温变化.出汗增加导致bc段体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骨骼肌的收缩和汗液的蒸发

③图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在K时捕捞鱼类时,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④图丁表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四条曲线分别能说明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6.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很多国家地区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生态学家分析,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 。(写出两种即可)

(2)南方地区的旱灾有人猜测与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植桉树林有关,桉树根系吸水能力极强,会减少地下水的储备,根据调查,大面积桉树林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这是由于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                      ) 关系,因此桉树林的(                        ) 稳定性较弱。

(3)品种单一的桉树林容易引发虫灾,原因是 (          )  。相关部门准备引进一些青蛙来消灭以桉树为食的害虫,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蛙的营养级是(        )  。一般来说,桉树体内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只有10%-2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 (                        ) 。

正确答案

(1)种植绿色植物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竞争    抵抗力   

(3)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第三营养级    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利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1 分

30. 玉米是我省常见的粮食作物,下面左图表示玉米叶肉细胞部分代谢示意图(①~⑤代表物质,A、B、C是三种具膜细胞器),右表表示在其它条件适宜且密闭的环境中,测定环境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所得的结果(光强及CO2吸收均为相对值)。请分析回答:

(1)图中A代表的细胞器是(    ▲    );B细胞器内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

⑤表示的物质是(    ▲    );

C细胞器内所发生变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    ▲    )   。

(2)从表中可看出,(    ▲    )℃时,玉米的呼吸作用最强。当光强度为1,温度为35℃时,玉米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原因是 (    ▲    )。植物光合作用达最强时所需的最小光照条件是   (    ▲    )。光强度为6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    )。请你利用表中数据,在下坐标中画出不同温度下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用的最小光照强度)曲线:

(3)观察发现,感染矮化病毒的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进一步研究认为玉米矮化病毒抑制了玉米中赤霉素的合成。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材料:玉米苗若干、矮化病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直尺

实验设计:

①选择一批生长正常的玉米苗,将其分成大致相等的三组。

②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两组通过一定手段使其感染矮化病毒。

③ (    ▲    )

④一段时间后,对三组玉米苗进行株高测定。

实验结果:

  (    ▲    )    。

Ⅱ.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    ▲    ),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    ▲    ),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    ▲    )稳定性较弱。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    ▲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    ▲    )法。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    ▲    ) 。

(4)该生态系统具有(    ▲    ) 的功能。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其他植物激素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2.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二是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两动物种群90多年的时间里种群数量变化所作的统计结果。请据图回答:

(l)图一中A→D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_ (填字母)成分。

(2)图二中甲、乙两种群间最可能存在_______关系,乙种群在图一所示食物链中占第_______营养级。

(3)甲种群在1865年至1875年间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29.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们通常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为(            )。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

(2)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

(3)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

(4)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5)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加、减少)

正确答案

(1)竞争  样方法  次生演替   

(2)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蘑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提高蔬菜光合作用强度

(4)物质循环再生

(5)减少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不同植物混种在一起时,有些会分泌化学亲和物质,使生长相互促进;有些植物分泌毒素或防御素对邻近植物产生毒害。为了研究洋葱和甜菜之间能否混种,下列相关设计思路不正确的是(  )

A应该将洋葱、甜菜单独种植与混合种植进行对照

B各组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土壤条件应该相同

C通过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用洋葱与甜菜的株高差作为实验结果的观察指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1. I.某实验室对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调节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向小白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这是TS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观点二:这是TSH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探究实验如下:

(一)实验步骤:

(1)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分为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              ) 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小白鼠的(              )(器官)切除,B组做相同的外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向A、B两组小白鼠注射(              )。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观测。

(5)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物血液中TRH的含量。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何种观点):

(1)若A组小白鼠TRH不减少(或增加),B组小白鼠TRH减少,则(              );

(2)若A组小白鼠和B组小白鼠TRH减少的量相等,则(              );

实验二:科学家对多种恒温动物进行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包括下丘脑前部和下丘脑后部。为研究下丘脑前、后两部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1):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加温,机体出现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对下丘脑前部局部冷却,机体出现寒颤,产热量增加。

(2):用实验一的方法处理下丘脑后部,机体不出现散热和产热效应;用电刺激下丘脑后部,机体出现寒战,增加产热。

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

(1)上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对温度刺激的敏感部位主要集中在(              ) ,

(2)温度刺激下丘脑前部和后部、以及温度刺激和电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的效应不同,说明信息传递的方向最可能是从下丘脑(              )传至(              ),下丘脑后部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调节恒温动物的(              )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猪的体温调节与人类似。在18~20℃的条件下,体重为60kg的猪增重最快。试运用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解释:当环境温度过低(5℃)或过高(35℃)时,猪的增重都会下降的原因。

II. “四大家鱼”混合饲养可以获得高产。青鱼栖息在水域底层,以螺蛳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栖息在中下层,以水草为食;鳙鱼栖息在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栖息在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请回答:

(1)尝试为鳙鱼构建一条合理的食物链:(              ) 。

(2)青、草、鲢、鳙混养能够获得高产的原因是它们 (              )  不相同,(              )  较弱,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3)在研究某种鱼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关系时发现:随种群密度增大,鱼的存活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增强,存活率增大;高密度时,随密度增大, (              ) 增强,存活率减小。

正确答案

实验一:

(一)实验步骤: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甲状腺

(3)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下划线为得分点)

(二)实验结果及结论: (1)支持观点二       

(2)支持观点一

       实验二:

(1)下丘脑前部,

(2) 前部 传至 后部,产热和散热。

(3)环境温度过低,猪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产热,有机物消耗增加,增重下降;环境温度过高,猪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有机物消耗增加,增重下降。

       II.

(1)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 

(2)占据的空间和食物来源,种间竞争

(3)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呼吸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演替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群落的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