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4.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

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它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

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②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③某水库中的全部鲫鱼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A①②④

B③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0.芝麻剑,在贵州省仅产于罗甸县境内及流经罗甸的红水河河段,鱼身无鳞,因其体形似剑,身上又布满了芝麻粒大小的黑色斑点而得名。芝麻剑鱼多生活于地下暗河与地上明河交接的深水水域,肉质鲜嫩,它含有多种人类生存必须之微量元素,常食可美容、壮体、延年益寿,吃进嘴里,有淡淡的神奇的香味溢出,令食者心旷神怡,过口难忘。俗言世上美食当数“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水中的芝麻剑”,的确不假。该鱼第一次性成熟为6-8龄(年),每年4-8月繁殖,难于人工养殖。今有“不吃芝麻剑,枉自到罗甸”之说,未品尝到芝麻剑,那真是人生莫大的遗憾。——摘自贵州罗甸县人民政府网

(1)罗甸境内红水河某河段分布的所有芝麻剑构成一个 (             ) 。根据材料分析,制约罗甸境内分布的芝麻剑总数较少的外界环境因素是 (             )。

(2)按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分类,芝麻剑是(             ),罗甸境内红水河的不同河段,由于河床的起伏等,分布的芝麻剑和与其有联系的各种生物是有差异的,表明群落的结构特征可以表现在(             )方向上。

(3)有人进行人工养殖,在2014年3 月,选定某一区域,投放三千尾3龄(年)鱼苗,以期增加种群数量,各种环境条件适宜,精心养殖下,养殖3年(即2017年3月)内,芝麻剑种群数量的趋势是 (             )(增加、基本不变、减少)。为了长期获得高产,人们调整养殖池内的(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人类最有益部分。

(4)在养殖区内,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             )  能力下降,(             )稳定性增加,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种群演替的 (             )  。

正确答案

(1)种群   生存空间小、有限或地理隔离(任一)

(2)消费者   水平          

(3)基本不变   能量流动

(4)自我调节   恢复力     速度和方向(2项)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为防治果园内椿象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通过对比研究获得苹果~白三叶草复合种植园和苹果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8.复合种植园中,苹果和白三叶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19.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比例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                的比例增加,通过                来消灭害虫。

20.若要了解椿象等植食性害虫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其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21.白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选它跟苹果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无论哪种种植模式,果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分解者 营养

解析

依据腐生性分析昆虫属于分解者,生物之间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仔细审题,依据题目”腐生性““生物之间”等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因是昆虫而误认为就一定是消费者。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      寄生

解析

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比例明显减少,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明显增多,后两者与前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寄生,可达到控制害虫的效果。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及分析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分析柱状图并思考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对植食性昆虫的意义。

易错点

易因对图中肉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不能明确分析而错答。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抽样方法

解析

虫卵,不移动,调节其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虫卵,不移动,调节其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

易错点

易因不记得各种种群密度的相关调查方法而误答。

教师点评

难度较低。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垂直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白三叶草低和苹果搭配种植,体现了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果园里清除杂草的目的是利于苹果的生长,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群落的结构和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作答。

易错点

易因表述不准确而误答最后一空。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杂草阶段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该演替是群落与无机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D人类活动会改变该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改变方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该演替是从砍伐后开始,应该是次生演替,故A错;

所有群落都必有垂直结构,故B错;

演替都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相互改变的结果,故C对;

人类活动可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率。故D错。

考查方向

生物群落的演替

解题思路

读选项,分析题意,依次确定或排除

易错点

杂草虽然低矮,但也有不同高度的植物,所以都有垂直结构,只是不如森林复杂,注意理解。

教师点评

此题设计的知识点比较浅显,难度较低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2.在某南方一块弃耕农田调查发现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作物。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等,多数是叫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类等动物。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中,各种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_______;

(2)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

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 (                   );

(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右图

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请你帮忙

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通常的统计方法有①(                   ) ②(                   ) 。

正确答案

(1)生物群落       (2)次生演替     (3)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

     ①目测估计法(1分)       ②记名计数法(1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D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弱,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群落的结构特征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1.研究人员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如下调查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乌鱼能治疗各种痔及湿痹、面目浮肿,利大小便。为了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了该池塘中的5种不同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进行分析,结

果如上表。(图中打勾的表示捕食关系)

①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其(       )价值。

②根据表格分析,该湖泊生态系统有(       ) 条食物链,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 (       )。

    ③调查池塘中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池塘中(       ) 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2)右图是对乌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

率曲线。在t1--t2时期乌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

是(       ) 。

(3)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       )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正确答案

(1)①直接;②捕食和竞争; 3;③标志重捕法;水蚤和河蚌(缺一不给分)

(2)增长型

(3)有机物;自动(我)调节能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有关推理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①区域物种丰富度一定最高

B⑥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

Ca为⑥区域中6种藻类的优势种

D影响藻类垂直分层的因素是光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30.越桔是一种矮小灌木,为研究其中食虫鸟对植食性昆虫叶蜂和尺蛾种群数量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

①在越桔林中随机选取10个4m2小区,其中5个小区用网罩住,另外5个不罩网(忽略罩网对叶蜂和尺蛾活动的影响)

②一段时间后统计叶蜂和尺蛾的数量。

实验结果为:叶蜂和尺蛾在罩网小区中的数量明显多于不罩网小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越桔林中的全部生物统称为 (                 )  。

(2)实验中罩网的目的是防止  (                 )。

(3)调查植食性昆虫幼虫的数量可采用  (                 ) 法。

(4)请绘出题干中所涉及生物的食物网。

(5)该食物网中食虫鸟40%的能量来自尺蛾,若要使食虫鸟体重增加100g,则至少需消耗越桔(                 )g。

(6)与不罩网小区相比,罩网小区的     稳定性下降,其中叶蜂和尺蛾的(                 )  关系将更激烈。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演替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群落的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