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正确答案

B

解析

信息传递对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A正确;B选项中须注意,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使得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能量传递效率是不能提高的,只能是10%-20%之间,故B错误;C中精耕稻田受到人的影响,其演替方向和速度与弃耕稻田的有差异,故C正确;卷叶螟和褐飞虱是拟水狼蛛的捕食对象,当卷叶螟被性外激素大量诱捕导致数量下降时,拟水狼蛛通过大量捕食褐飞虱维持种群数量,此时褐飞虱种群密度下降,故D正确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右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

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

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

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 __________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 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

(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 __________,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__________。

(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多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4)减少  增加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阳光

解析

(1)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改为人工鱼塘后,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食性鱼类,则该湖泊生物群落的食物链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种间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从种间关系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与养殖植食性鱼类有关,另一方面与浮游藻类争夺阳光、养料有关。

(3)从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生物量明显多于2007年生物量,主要原因与人工投饵输入大量的能量。

(4)能量的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类,与肉食性鱼类可以摄食鱼饵相比较,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来源减少,与植食性鱼类竞争减弱,植食性鱼类相对增多。

(5)水生高等植物与浮游藻类是竞争的关系,与浮游藻类竞争阳光和养料来抑制其生长。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类问题。

(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正确答案

(1)大豆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   能量流动

解析

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大豆的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大豆,猛禽和田鼠的关系是捕食,生物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由图b点大豆植株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食物增加,是促使田鼠增加的主要因素,曲线一的田鼠种群密度减小,说明猛禽的密度与曲线二相比,较大。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右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

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

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C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略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演替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群落的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