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结构特征
- 共212题
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
(1)种间关系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由于外来物种引起本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捕食、寄生的关系。
(2)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可推测甲乙是最低营养级,丙丁是第二营养级,戊是第三营养级,由于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最可能为:。
知识点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种群因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随之下降,A正确;群落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总和,C正确;-2~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提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D正确。
知识点
某草原有羊草、贝加尔针茅、羽茅、黄囊苔草、糙隐子草、麻花头等草种,为研究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者将草原划分为无放牧区、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进行研究,2年后的结果如表3。
(1)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该草原的所有羽茅植株总和称为____。
(2)羊草、贝加尔针茅、羽茅、黄囊苔草等不同草种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通过比较这些草种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以显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这提供了生物进化的 方面的证据。
(3)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__________。
A.物种均匀度指数越来越低
B.物种丰富度指数越来越低
C.多样性指标越来越高
D.多样性指数越来越低
E.多样性指数先增加后降低
(4)利用本研究中的数据,阐述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样方法 种群
(2)物种 生物化学
(3)E
(4)研究结果数据显示,随着放牧强度增加,多样性的各种指标都呈现先略微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人类对资源的适度利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但过度利用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
稻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
图中曲线 (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 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正确答案
(1)随机取样 16
(2)Ⅰ 16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
解析
当经控制后有害生物的密度较低时,作物的价值也较大,防治成本也大。当有害生物的密度较大时,作物的价值下降更快更明显,若在有害生物密度很低时使之更低,也将更加不易,使防治成本迅速增大。所以Ⅰ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价值。
知识点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2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
(3)15 ℃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
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 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 。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
正确答案
答案:(1)互利共生
(2)高
(3)①叶绿体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②气孔导度大,CO2 供给充分
(4)5℃(或低温)
(5)①平均②优质牧草A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
我调节能力升高
解析
(1)由题可知,菌根真菌从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同时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2)在2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细胞间CO2 浓度相对于无菌根玉米较低,说明有菌根玉米利用率较高,光合作用较强。
(3)在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有菌根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大,有菌根玉米,吸收光能速率较大,促进光反应进行,气孔导度较大,细胞间CO2 浓度较小,CO2 供应充足,促进暗反应进行。
(4)对比三个温度条件下,在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与无菌根玉米光合速率相比,提高程度最大。
(5)①牧草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且取各样方平均值,保证数据的科学有效性。
②从图表中分析,优质牧草在真菌作用下,种群密度逐年升高,而劣质牧草种群密度逐年降低。接种真菌后,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