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结构特征
- 共212题
6.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而处于阴影中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而处于阴影中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使叶片到达阳光充足的地方,捕获更多的光能,而不是吸收更多的远红光,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错误;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是对环境的适应,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状和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而是部分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而不是种群内部的变化,C错误;远红光是物理信息,拟南芥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拟南芥可发生避阴反应,即拟南芥植株被其他植株遮蔽而处于阴影中时,可通过光敏色素感受富含远红光的光,进而伸长节间和叶柄,捕获更多的光能。这是对环境的适应,光属于物理信息。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种群的在空间分布情况。
易错点
生物进化或基因突变即存在自然选择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教师点评
通过拟南芥的避阴反应,考查相关生物与环境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知识点
某地附近有一周期性泛滥的河流,下表为洪水泛滥期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受猛禽捕食而造成的不同死亡率
啮齿类动物种类 普通田鼠 根田鼠 欧䶄 黑线姬鼠
泛滥期种群数量(%) 46.5 8.0 41.0 4.5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 63.5 6.7 12.0 16.0
17.表中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表中数据分析,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__________数量最多,__________最有可能灭绝。洪水泛滥期时,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在“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易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援能力有关,表中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的啮齿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据题意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该地的生态系统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竞争
解析
从“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可知几种啮齿类动物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考查方向
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摄取信息及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中“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不能准确摄取题目信息而错答成捕食关系,因为题目中也有相关信息。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普通田鼠 黑线姬鼠 根田鼠 欧䶄
解析
由表中泛滥期种群数量和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分析,普通田鼠泛滥期种群数量和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都高,说明是洪水泛滥期猛禽捕食数量最多的;黑线姬鼠平共处五项原则泛滥期种群数量少又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最有可能灭绝;根田鼠 和 欧䶄泛滥期种群数量高但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低,说明可能会游泳或攀援能力较强。
考查方向
考查学生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
对照每种动物泛滥期种群数量和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作出正确推理。
易错点
易因对表中数据的分析逻辑不对而错误作答。
教师点评
难度较大。
正确答案
气候和天敌(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解析
据题意分析,洪水泛滥期与气候有关,猛禽属于天敌,所以影响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有气候和天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题目洪水泛滥及受猛禽捕食作出全面分析。
易错点
易因对题目信息摄取不全面只做出一方面的判断或不能准确表述环境因素。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从题目“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可知属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不会由于洪水的泛滥而被严重破坏”,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作答。
易错点
易只答成“稳定性。”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4.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的过程。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就是由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A正确;从图中三个植物层的物种数曲线可知,在A–I群落发育阶段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因此B错;所调查的当地植被、所有动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因此C错;应是群落丰富度越高,其所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不仅是植物丰富度,因此D错。
考查方向
考查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摄取信息分析曲线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据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稳定性知识,结合题目中调节结果逐项分析。
易错点
本小题易因忽略植物丰富度和群落丰富度的区别而错误判断D正确。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
知识点
3.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②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③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
④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
正确答案
解析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①错误;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随自然演替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②正确;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③错误;生物量是指现在生物所含能量多少,一般情况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现存生物所含能量越少,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从图示可知Y可指生物所含的生物量,④正确。
考查方向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探究。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数量及所含能量通常是最多,这样才能保证其捕食者生存。
易错点
分清自然演替规律与人为参与的演替区别。
教师点评
题干中没有一定说法,对试题分析按一般情况处理。
知识点
31.为减少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对荔枝的危害,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并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的数量。请回答:
(1)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2)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中荔枝蝽的数量减少而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 更高。
(3)如果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害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害虫的抗药性 ,这是长期 的结果。
正确答案
(1) 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 荔枝 山绿豆 杂草 抵抗力稳定性
(3) 增强 自然选择
解析
(1)山绿豆耐阴性而荔枝喜阳,搭配种植可以实现对光能的利用率,定期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2)在复合园中的植物荔枝、山绿豆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