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奥运会有些项目被称为有氧运动,如马拉松长跑;有些运动被称为无氧运动,如百米赛跑.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运动前是否需要吸氧

B运动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

C运动后是否需要吸氧

D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不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都需要吸氧,A错误;

B、有氧锻炼也叫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由于速度过快和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人体正常吸收氧气,B错误;

C、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运动前运动后都需要吸收氧气,C错误;

D、产生能量的方式不同,有氧运动可以把糖彻底分解,而无氧运动不可以,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在高等植物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合成生长激素

B合成rRNA

C水的光解

D初步分解葡萄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长激素为动物激素,不能在植物细胞中合成,A错误;

B、合成rRNA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B错误;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的光合色素利用沟通分解水形成ATP和[H],C错误;

D、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形成丙酮酸完成于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细胞中不进行有氧呼吸的是(  )

A神经细胞

B心肌细胞

C红细胞

D小肠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神经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获得能量,A正确;

B、心肌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一般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C错误;

D、小肠上皮细胞含有线粒体,一般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一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图二装置中的甲、乙、丙三只广口瓶容积均为500mL,在乙瓶中用溶液培养法培养一株该植物 (实验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乙瓶中的植物及培养液的体积忽略不计,假设该植物呼吸作用利用的有机物只有葡萄糖).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线粒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

(2)图一中在叶绿体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______,能在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______过程,有ATP产生的是______过程(均填图中字母).

(3)为检测图二装置中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关闭A打开B,先将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1小时,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下降了3%,则丙瓶内气体体积______(增加/减少/基本不变).再给予装置1小时适宜光照,检测丙瓶内气体,发现氧气浓度比初始状态上升了7%.假如该植物合成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则这1小时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共产生氧气______mL.打开A,从甲瓶的“取样品活塞”处抽取气体,直到将整个装置中的全部气体抽尽,得到的气体与实验前相比大约相差______mL.

(4)若乙瓶中通入18O标记的氧气,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葡萄糖中______(可能/不可能)有18O标记.

正确答案

解:(1)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薄膜组成的,线粒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嵴,是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

(2)图一中在叶绿体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c光合作用光反应,能在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有氧呼吸,即b、d过程,有ATP产生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即 b、c、d过程.

(3)关闭A,打开B,装置在黑暗下1h,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O2量与生成CO2量相等,总体积不变.黑暗1h,氧浓度下降3%,丙和乙相通,气体含量一起改变,则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500+500)×3%=30mL,光照1h,氧浓度比原浓度上升7%,则光合作用实际使氧浓度上升10%,故光合作用净产生氧气=(500+500)×10%=100mL.则这1小时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共产生氧气的量=100+30=130ml.乙和丙两个容器中二氧化碳总共为(500+500)×20%=200mL,1h黑暗中共消耗氧气3%×(500+500)=30mL,生成二氧化碳30mL,装置内共有二氧化碳200+30=230mL.又1h光照,光合作用共消耗二氧化碳100mL,生成氧气也为100mL,装置还剩下二氧化碳230-100=130mL.打开A,二氧化碳全部被KOH吸收,所以气体总量相差130mL.

(4)若向乙瓶中通入18O218O2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18O的水,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18O的二氧化碳和[H],18O的CO2被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18O的葡萄糖,因此一段时间后能检测出含18O标记的葡萄糖.

故答案为:

(1)基粒     嵴

(2)c    b、d      b、c、d

(3)基本不变     130      130

(4)可能

解析

解:(1)叶绿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薄膜组成的,线粒体中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嵴,是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

(2)图一中在叶绿体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的是c光合作用光反应,能在人体细胞内能发生的是有氧呼吸,即b、d过程,有ATP产生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即 b、c、d过程.

(3)关闭A,打开B,装置在黑暗下1h,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O2量与生成CO2量相等,总体积不变.黑暗1h,氧浓度下降3%,丙和乙相通,气体含量一起改变,则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500+500)×3%=30mL,光照1h,氧浓度比原浓度上升7%,则光合作用实际使氧浓度上升10%,故光合作用净产生氧气=(500+500)×10%=100mL.则这1小时内该植物光合作用共产生氧气的量=100+30=130ml.乙和丙两个容器中二氧化碳总共为(500+500)×20%=200mL,1h黑暗中共消耗氧气3%×(500+500)=30mL,生成二氧化碳30mL,装置内共有二氧化碳200+30=230mL.又1h光照,光合作用共消耗二氧化碳100mL,生成氧气也为100mL,装置还剩下二氧化碳230-100=130mL.打开A,二氧化碳全部被KOH吸收,所以气体总量相差130mL.

(4)若向乙瓶中通入18O218O2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18O的水,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18O的二氧化碳和[H],18O的CO2被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18O的葡萄糖,因此一段时间后能检测出含18O标记的葡萄糖.

故答案为:

(1)基粒     嵴

(2)c    b、d      b、c、d

(3)基本不变     130      130

(4)可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是发生在细胞的(  )

A细胞核内

B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细胞核是生命活动和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糖酵解):1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正确; 

C、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丙酮酸继续分解,C错误; 

D、高尔基体和分泌蛋白有关,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无氧呼吸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有氧呼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