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共2466题
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都是主动运输,A错误;
B、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选择性,又细胞内甲离子浓度大于乙离子浓度,所以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B正确;
C、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最初的时间内,两种离子也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C错误;
D、主动运输是细胞为保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主动从吸收或排出物质,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对甲、乙两种离子的吸收已满足自身需要,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由扩散是小分子物质,如脂质小分子,气体,无需膜蛋白协助,因此参与自由扩散的膜结构物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不一定逆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
C、胞吞作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能量,C正确;
D、利用胞吐作用运输的物质也可以是多糖,D正确.
故选:B.
图一表示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进出膜方式,图二表示某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几种生物膜的面积.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大写字母表示:B______.
(2)请在图二中画出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后这几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
(3)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的生物膜有______.
(4)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性.
正确答案
解:(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图一中的A表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以镶嵌、嵌入或贯穿的形式分布;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在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联系,即内质网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到达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因此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增多.
(3)内质网膜向内与核膜的外层膜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直接相连,合成旺盛的细胞的内质网膜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
(4)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2)
(3)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
(4)选择透过性
解析
解:(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图一中的A表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以镶嵌、嵌入或贯穿的形式分布;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在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联系,即内质网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到达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因此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增多.
(3)内质网膜向内与核膜的外层膜直接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直接相连,合成旺盛的细胞的内质网膜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
(4)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2)
(3)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
(4)选择透过性
如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④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氧气存在,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A错误;
B、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①④,B正确;
C、②③⑤⑥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数量越多最大速率越大,C错误;
D、③⑥的运输方式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即只能发生在活细胞中,D正确.
故选:D.
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可知,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说明钾离子能够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所以钾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说明这种药物不影响能量的供应,则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
故选:A.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D代表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代表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图中a、e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b、c、d不需要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b c d
解析
解:(1)A代表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图中a、e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b、c、d不需要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b c d
如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其结构特点是______.
(2)图中与细胞间识别有关的结构是______(填编号).
(3)图中A代表的分子,在细胞内由______结构合成.
(4)可能代表二氧化碳运出细胞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钾离子进入人体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正确答案
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的流动性
D
核糖体
b
a
解析
解:(1)图中B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D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
(3)A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4)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出细胞;c(通道的形式)、d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进细胞;e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f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二氧化碳运出细胞的过程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钾离子进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一定的流动性
(2)D
(3)核糖体
(4)b a
如图表示某种物质分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在[]中填数字,在横线上填文字,数字与文字全对才给分)请分析回答:
(1)图中A物质是______.
(2)写出①②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一个共同点______.
(3)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______.(填数字)
(4)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2)已知①②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能顺浓度梯度(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不消耗能量.
(3)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③主动运输.
(4)③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
(1)载体(蛋白)
(2)顺浓度梯度(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得分)
(3)③
(4)【③】主动运输
解析
解:(1)图中A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2)已知①②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能顺浓度梯度(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不消耗能量.
(3)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③主动运输.
(4)③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
(1)载体(蛋白)
(2)顺浓度梯度(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消耗能量(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得分)
(3)③
(4)【③】主动运输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氧气进出人体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与膜蛋白无关,而与膜脂有关,A正确;
B、人体细胞膜主要通过主动运输从内环境中吸收无机盐离子,受刺激后,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组成人体细胞的化合物,可通过细胞膜从内环境中吸收,也可自身合成,C错误;
D、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和类囊体薄膜都属于生物膜,D错误.
故选:A.
下列有关浆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可能存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质,其合成和运输过程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在浆细胞内存在,A错误;
B、mRNA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在浆细胞内存在,B错误;
C、DNA聚合酶属于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在浆细胞内存在,C错误;
D、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在浆细胞内不存在,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