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 共142题
在一个封闭的池塘中,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池塘水中含氧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
正确答案
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移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有关的变化曲线,此曲线说明
[ ]
正确答案
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7.0、8.0、9.0、10.0,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下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_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_____(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发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_________有关。
(5)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下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正确答案
(1)CO2(2)原设定的pH 自
(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4)富营养化(N、P含量)
(5)
为了测定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应选择的测定项目是
[ ]
正确答案
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 ]
正确答案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在某一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旅游消遣。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这些藻类大量地减少?
[ ]
正确答案
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
[ ]
正确答案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我国海关对进口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进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进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①某些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
[ ]
正确答案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 净化水质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动净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如下图所示),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并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F、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结果如上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调查小组还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因为动物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所以用记名计算法。调查时,我们发现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不宜采用_____________法,而是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____调节。
(5)蜜蜂与螳螂同属于益虫,其行为和语言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1)突变(或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
(2)样方法 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样方法或标志重捕(缺一不可)
(4)负反馈
(5)行为 生物的种间关系
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___________点。种群净补充量最大的是________点。
(2)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3)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kg。
(4)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太湖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藻暴发)的现象。
①.蓝藻暴发会使____从而直接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②.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不会导致太湖生态系统的崩溃,这是因为___________。
③.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部分鱼类死亡,会使水体污染加重,这一调节机制可称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B
(2)生产者 呼吸作用
(3)160
(4)①.水体中溶解氧下降 ②.太湖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③.反馈调节
2009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比往年要低,水少;另外,由于2008年是暖冬,那年4月无锡气温在20℃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来判断。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m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Ⅱ.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均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成形的细胞核(答案合理即可)
(2)自净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稳定性) 酶
(3)①.工厂排水口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P N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该污染物通过_____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下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