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下图(曲线仅示变化趋势)。

请通过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回答:

(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动,影响这种变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在4月至5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无机养分(的变化),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随无机养分量的变化而变化

(2)水温上升,光照逐渐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量少无机养分逐渐减少;浮游植物被浮游运动消耗

(3)被浮游动物消耗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包括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和_______等功能。这些功能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使用价值。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进行传递。科学家从一种红树林植物的叶片中提取出了一种药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使用价值。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_的限度,将湖泊划为自然保护区属于_________等保护措施。

正确答案

(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   净化水质间接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直接

(3)抵抗力

(4)自动净化能力   就地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一些人工湖泊,以改藩居民的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类与贝类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被排人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生水华,发臭,鱼类、贝类死亡。据此现象分析,生活污水引起湖水中_________含量过高。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在水体由绿变臭的过程中微生物(只写类型,不写具体种类)演替的变化是_________,造成鱼类,贝类死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________________化(发展)演替。

(4)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地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水中水草却疯长,从而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的不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正确答案

(1)捕食、竞争

(2)氮磷  藻类暴发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  缺氧  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出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3)沼泽

(4)挂养贝类水体中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

(5)②③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因出现某种有毒物质而中毒的现象。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人。

正确答案

(1)无机盐(答案合理即可)   光照    氧气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澡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氧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地区,是一种严重危害森林植物和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美国白蛾已对我国某些地区造成危害,北京市已有9个区(县)933个村5万多株树木发现了美国白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学角度看,美国白蛾进入我国属于________________。美国白蛾在京迅速繁殖的原因除资源和空间、气候合适外,还有_____________

(2)若防范措施不得力,美国白蛾对北京地区生态系统将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受到威胁。

(3)美国白蛾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

(4)北京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________的方法最有效环保,利用美国白蛾的___________性采用黑光灯诱杀;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蛾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利用种间关系原理,有选择性地引入________的天敌抑制其生存。

正确答案

(1)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入侵)    缺乏制约白蛾的生物因素 

(2)结构和功能    生物多样性  

(3)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4)生物防治    趋光    正常的性别比例 捕食和寄生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整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

(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氯、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正确答案

(1)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

(3)分解作用      异养厌氧型

(4)入水口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水葫芦,又名凤眼蓝、凤眼莲,为水生漂浮草本植物。太湖中,由于近年周边城市、工业和农田的排水中含氮、磷较高,而水葫芦在含氮、磷浓度较高的水体中,繁殖速度极快,能覆盖水面,耗尽水中溶解的氧,使许多水生动物死亡,而植物体死后,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性毒素,进一步危害鱼类等动物,最终导致水体发黑发臭,造成严重的“死水体”,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1)水葫芦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它与蓝藻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太湖地区的全部水葫芦构成________,其同化作用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异化作用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3)在太湖地区治理水葫芦污染时,主要措施应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产者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种群     自养型      需氧型

(3)控制氮、磷的排放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污染是指对人或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一种环境变化。

(1)根据污染物的种类不同,可将污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性污染。引起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是对人体和当地__________造成危害的生物,如凤眼莲、SARS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2)前几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曾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根据____________原则进行实验最终认定这种病原体为甲流病毒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变异而成。依据“预防为主”的原则,能较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从传染病流行环节分析,该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注射青霉素并不能治疗此类传染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1989年公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控制和隔离传染源应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作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乙类为_________的传染病,丙类为_____________的传染病,对甲类传染病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地点进行医学留验观察,观察期一般为该病的潜伏期。

正确答案

(1)物理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生态环境   

(2)科赫      基因突变    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     保护易感人群     青霉素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病毒没有细胞壁  

(3)严格管理       监测管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__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_______。

(3)海水的pH-般在8.0~8.2,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正确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 

(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

(3)爆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上升

(4)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部分以胶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的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07年6月初,太湖发生的严重“蓝藻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1)从结构上看,蓝藻属于一种单细胞________生物,在N、P等矿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能够大量繁殖而占据水体上层空间,导致下层水草因________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

(2)蓝藻过度繁殖又会造成水中溶氧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

(3)N、P过多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水体中N、P元素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

(4)在自然界正常的物质循环中,湖泊会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养湖,进一步又发展为沼泽地和陆地,这一自然演替所属类型为_________,该过程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但由于水体污染而造成的富营养化将大大促进这一过程。

正确答案

(1)原核 缺少光照

(2)藻类呼吸和死亡藻类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

(3)沿湖农田施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

(4)次生演替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注入湖泊的4个主要水源入口处采集水样,并对全部水样进行如表所示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注:硫化氢是蛋白质等有机物分解的产物;纤毛虫主要以有机颗粒为食,软体动物等其他动物以细菌及浮游生物等为食)。

(1)根据表中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该湖的4个水源入口中,水源受到污染的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________,上述不同的入口中的水源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

②.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入口中______入口的水源可能受到的是生活污染,而_______入口的水源则主要受到的是工业污水的污染。

③.结合检测结果分析还可看出,水体受污染的程度对不同水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

(2)水葫芦是一种水生植物,繁殖速度快,且能将水中的氮、磷和一些有害污染物吸收入体内,因此有人为了治理湖泊的污染,采用了在被污染的湖泊中养殖水葫芦的办法,结果导致了水葫芦的疯长,继而湖中的鱼虾大量死亡。请你分析:水葫芦为什么会在该湖泊中疯长?__________________。

(3)水葫芦的疯长为什么会导致湖中鱼虾的大量死亡呢?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B、A、C、D      D     ②.A、C     B     ③.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越严重,对生物的多样性破坏越大

(2)受污染的湖泊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矿质元素,这些元素能促进水葫芦的生长和繁殖

(3)由于水葫芦根的呼吸要消耗水中的氧气,且死亡的水葫芦的枯枝败叶等在水中分解也需要消耗掉水中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中缺氧而使鱼虾大量死亡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___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    净化水质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动净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Q2含量____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正确答案

(1)无机盐(答案合理即可)     光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使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的含氧量上升。

(3)蓝藻   浮游动物    鱼(答案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上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_______。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正确答案

(1)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2)J      b     K2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_____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________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__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滴,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_______(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正确答案

(1)磷脂      ADP+Pi+能量→ATP

(2)自然选择

(3)B

(4)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