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1)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性对性状,皱粒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使豌豆种子淀粉含量低而表现为皱粒,请回答:
①相对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
②上述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______.
(2)下表1表示豌豆相关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表2中的豌豆品系②~⑤除所给隐性性状外,其余相关基因型均为显性纯合(如品系②为白花黄种皮绿子叶非甜子叶高茎),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1:
表2:
①若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______(填品系号);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①和⑤作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
②要探究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完成实验:
第一年,以品系③为母本,品系④为父本杂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______
A.黄种皮、绿色非甜子叶B.黄种皮、黄色非甜子叶
C.绿种皮、切色甜子叶D.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①若______,则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则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①根据题意可知,相对性状形成的原因是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该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①若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①和②;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不能作为亲本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因此不能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
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第一年,以品系③(绿种皮、甜子叶)为母本,品系④(黄子叶)为父本杂交,由于种皮是由母本的结构发育而来的,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①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为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②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中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1)①和②不可行 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可行 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
(2)D ①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②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解析
解:(1)①根据题意可知,相对性状形成的原因是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这属于基因突变,因此相对性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该实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①若想通过观察花色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应选的亲本组合是①和②;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不能作为亲本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因此不能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来进行自由组合定律实验.
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第一年,以品系③(绿种皮、甜子叶)为母本,品系④(黄子叶)为父本杂交,由于种皮是由母本的结构发育而来的,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收获的F1种子的性状表现为绿种皮、绿色非甜子叶.
第二年,种植F1种子,让其自交,收获F2种子,并对F2种子的子叶性状进行鉴定统计.
①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为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②若控制子叶颜色与子叶味道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种子的子叶性状中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1)①和②不可行 品系①和⑤只有一对相对性状 不可行 控制花色和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而控制子叶味道的基因位置未知
(2)D ①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②若绿色非甜子叶:绿色甜子叶:黄色非甜子叶:黄色甜子叶≠9:3:3: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群中眼皮的遗传情况(控制眼皮的基因用A、a表示),统计结果如表:
根据表中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第______组调查结果,可判断这对性状中的隐性状是______.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父亲的基因型有______.
(3)第一组某家庭中,母亲去美容院通过外科手术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以后,该家庭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4)第三组的后代中出现单眼皮和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第三组调查结果,可判断这对性状中的隐性状是单眼皮.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亲代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但子代双眼皮:单眼皮不等于1:1,说明父亲双眼皮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情况.
(3)第一组某家庭中,双亲都是单眼皮,母亲去美容院通过外科手术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以后,其基因型没有改变,仍为aa,所以该家庭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0.
(4)第三组的后代中出现单眼皮和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三 单眼皮
(2)AA、Aa
(3)0
(4)性状分离
解析
解:(1)根据表中第三组调查结果,可判断这对性状中的隐性状是单眼皮.
(2)第二组抽样家庭中,亲代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但子代双眼皮:单眼皮不等于1:1,说明父亲双眼皮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情况.
(3)第一组某家庭中,双亲都是单眼皮,母亲去美容院通过外科手术将单眼皮变成双眼皮以后,其基因型没有改变,仍为aa,所以该家庭生一个双眼皮孩子的概率为0.
(4)第三组的后代中出现单眼皮和双眼皮,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三 单眼皮
(2)AA、Aa
(3)0
(4)性状分离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病属______性遗传;乙病属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设显性基因为A);图乙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设显性基因为B)
(3)若图乙中Ⅲ1和Ⅲ3婚配,则属于______婚配,他们生出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4)若甲图中的Ⅲ1和Ⅲ2婚配,其小孩患病的几率为______.
(5)图甲中Ⅲ3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甲病属显性遗传病;乙病属隐性遗传病.
(2)图甲中Ⅰ2患甲病,Ⅱ2正常,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图乙中,Ⅱ3和Ⅱ4均正常,而Ⅲ2患乙病,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Ⅲ3的基因型为BB或Bb.
(3)若图乙中Ⅲ1和Ⅲ3婚配,则属于近亲婚配.Ⅲ1的基因型为Bb,他们生出病男孩的几率是=
.
(4)若甲图中的Ⅲ1和Ⅲ2婚配,由于Ⅲ1的基因型为aa,Ⅲ2的基因型为AA或Aa,所以其小孩患病的几率为1-=
.
(5)图甲中Ⅲ3的基因型为aa,所以是纯合体的几率是1.
故答案为:
(1)显 隐
(2)Aa BB或Bb
(3)近亲
(4)
(5)1
解析
解:(1)根据分析,甲病属显性遗传病;乙病属隐性遗传病.
(2)图甲中Ⅰ2患甲病,Ⅱ2正常,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图乙中,Ⅱ3和Ⅱ4均正常,而Ⅲ2患乙病,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Ⅲ3的基因型为BB或Bb.
(3)若图乙中Ⅲ1和Ⅲ3婚配,则属于近亲婚配.Ⅲ1的基因型为Bb,他们生出病男孩的几率是=
.
(4)若甲图中的Ⅲ1和Ⅲ2婚配,由于Ⅲ1的基因型为aa,Ⅲ2的基因型为AA或Aa,所以其小孩患病的几率为1-=
.
(5)图甲中Ⅲ3的基因型为aa,所以是纯合体的几率是1.
故答案为:
(1)显 隐
(2)Aa BB或Bb
(3)近亲
(4)
(5)1
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
(3)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组.
(4)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
(5)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
(4)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F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5)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紫茎 D和E
(4)绿茎:紫茎=3:1
(5)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解析
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
(4)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F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5)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紫茎 D和E
(4)绿茎:紫茎=3:1
(5)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某种多年生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现有以下该植物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A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 B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
C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D组: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
(1)A组亲代红花基因型分别为______;B组亲代蓝花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用AA与其杂交进行测定,通过结果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决定其叶斑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叶斑(B)对无叶斑(b)为显性,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杂合有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______,染色体数目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且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要想使子一代表现为298:101=3:1,则选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应该为A+A×A+A或A+A×A+a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2A+A):1AA=3:1,后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1A+a、1A+A):1Aa=3:1.因此,A组亲代红花基因型为A+A和A+A或者A+A和A+a.蓝花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而B组蓝花×蓝花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B组亲代蓝花基因型为Aa和Aa.
(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A+A、A+a和aa共4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用AA与其杂交进行测定,通过结果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纯合体,即A+A+和aa.因为A+A+×aa→全是红色;AA×aa→Aa全是紫色;而A+A×aa、A+a×aa后代红色:紫色=1:1.
(3)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体细胞的两倍,含有2个叶斑基因B.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所以杂合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上可能含有2个叶斑基因B,也可能不含有.因此,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1:1或者2:0,染色体数目比为4:1.
故答案为:
(1)A+A和A+A或者A+A和A+a Aa和Aa
(2)4 A+A+和aa
(3)1:1或者2:0 4:1
解析
解:(1)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且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要想使子一代表现为298:101=3:1,则选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应该为A+A×A+A或A+A×A+a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2A+A):1AA=3:1,后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1A+a、1A+A):1Aa=3:1.因此,A组亲代红花基因型为A+A和A+A或者A+A和A+a.蓝花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而B组蓝花×蓝花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B组亲代蓝花基因型为Aa和Aa.
(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A+A+、A+A、A+a和aa共4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用AA与其杂交进行测定,通过结果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纯合体,即A+A+和aa.因为A+A+×aa→全是红色;AA×aa→Aa全是紫色;而A+A×aa、A+a×aa后代红色:紫色=1:1.
(3)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体细胞的两倍,含有2个叶斑基因B.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所以杂合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上可能含有2个叶斑基因B,也可能不含有.因此,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1:1或者2:0,染色体数目比为4:1.
故答案为:
(1)A+A和A+A或者A+A和A+a Aa和Aa
(2)4 A+A+和aa
(3)1:1或者2:0 4:1
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图是某家族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是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病.
(2)Ⅱ-4和Ⅲ-8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Ⅱ-3和Ⅱ-4再生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的概率是______;若Ⅲ-8和Ⅲ-9婚配,则两人所生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
(4)人群中,每2500人中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Ⅲ-10长大后与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若他们所生第一胎患囊性纤维病,则第二胎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7患病而Ⅱ-3和Ⅱ-4均正常,说明Ⅱ-3和Ⅱ-4都是杂合体Aa;因此Ⅲ-8的基因型是AA或Aa.
(3)Ⅱ-3和Ⅱ-4再生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由于Ⅱ-6患病而Ⅲ-9正常,所以Ⅲ-9的基因型是Aa.若Ⅲ-8和Ⅲ-9婚配,则两人所生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
.
(4)在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发病率较低,即aa=,则a的基因频率为Q=
.据哈温定律:P+Q=1,则A的基因频率P=
,则有Aa的基因型频率=2PQ=2×
×
,这个是在整个人群中的频率,占健康男人的比率=Aa÷(AA+Aa)=2PQ÷(2PQ+P2)=2PQ=2×
×
÷(2×
×
+
×
)=
=
,所以Ⅲ-10长大后与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若他们所生第一胎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双亲基因型都是Aa,则第二胎正常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AA或Aa
(3)
(4)
解析
解:(1)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7患病而Ⅱ-3和Ⅱ-4均正常,说明Ⅱ-3和Ⅱ-4都是杂合体Aa;因此Ⅲ-8的基因型是AA或Aa.
(3)Ⅱ-3和Ⅱ-4再生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的概率是=
.由于Ⅱ-6患病而Ⅲ-9正常,所以Ⅲ-9的基因型是Aa.若Ⅲ-8和Ⅲ-9婚配,则两人所生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
.
(4)在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1人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发病率较低,即aa=,则a的基因频率为Q=
.据哈温定律:P+Q=1,则A的基因频率P=
,则有Aa的基因型频率=2PQ=2×
×
,这个是在整个人群中的频率,占健康男人的比率=Aa÷(AA+Aa)=2PQ÷(2PQ+P2)=2PQ=2×
×
÷(2×
×
+
×
)=
=
,所以Ⅲ-10长大后与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若他们所生第一胎患囊性纤维病,说明双亲基因型都是Aa,则第二胎正常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AA或Aa
(3)
(4)
下表是豌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可判出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该组交配方式为______.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
(4)组合三中,F1中紫花正常繁殖,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F1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比例为.
(4)组合三中,F1中紫花(1AA、2Aa)正常繁殖,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5:1.
故答案为:
(1)三 紫
(2)Aa 测交
(3)AA或Aa
(4)紫花:白花=5:1
解析
解:(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F1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比例为.
(4)组合三中,F1中紫花(1AA、2Aa)正常繁殖,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5:1.
故答案为:
(1)三 紫
(2)Aa 测交
(3)AA或Aa
(4)紫花:白花=5:1
现有五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表现型及相应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其中,2~5果蝇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都由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突变而来.请据表回答问题:
(1)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______(填亲本序号);其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时说明其遗传符合基因分离规律.
(2)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选择1和4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若选择2和5做亲本是否可行?______,为什么?______.
(3)与果蝇b基因的mRNA相比,若按蚊b1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按蚊的b1基因比果蝇的b基因多编码______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UAG为终止密码子).
(4)果蝇的自然群体中,第II号染色体的变异很多.下表表示果蝇的三种第II号染色体突变类型(A、B、C)在不同温度下的存活能力与野生型果蝇的比较(以野生型为100).
分析表中数据,可看出生物突变的特点之一是______.如果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经过较长时间后,类型______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品种,但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______.
(5)核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片段丢失,即缺失;若1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实验方案:______.
预测结果:
②若______,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②若______,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正确答案
解:(1)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2与1,其F1均表现为中翅,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等于≈3:1.
(2)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不可选择1和4做亲本,因为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也不可选择2和5做亲本,因为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与果蝇b基因的mRNA(-AGCGCGACCUGACUCUAA-)相比,按蚊b1基因的mRNA(-AGCGCGACCAGACUCUAA-)的终止密码子延后,即按蚊的b1基因比果蝇的b基因多编码2个氨基酸(AGA和CUC编码的氨基酸).
(4)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突变类型的果蝇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的存活能力不同,说明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类型C更能适应低温环境,所以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时,突变类型C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品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观察子代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来进行判断.
①若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则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1:1(或雌果蝇:雄果蝇=1:1);
②若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则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2:1(或雌果蝇:雄果蝇=2:1).
故答案为:
(1)2与1(或3、或4、或5)长翅:残翅等于(或约等于)3:1
(2)不可行 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 不可行 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
(3)2
(4)不定向性 C 生殖隔离
(5)实验方案: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预测结果:①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1:1(或雌果蝇:雄果蝇=1:1)
②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2:1(或雌果蝇:雄果蝇=2:1)
实验方案:取该白眼雌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X)染色体的结构
预测结果:①(X)染色体正常 ②(X)染色体不正常
实验方案: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
①杂交子代中雌果蝇:雄果蝇=1:1 ②杂交子代中雌果蝇:雄果蝇=2:1
解析
解:(1)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翅的性状来进行基因分离规律的遗传实验,选用的亲本组合是2与1,其F1均表现为中翅,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若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残翅等于≈3:1.
(2)若要进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不可选择1和4做亲本,因为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也不可选择2和5做亲本,因为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与果蝇b基因的mRNA(-AGCGCGACCUGACUCUAA-)相比,按蚊b1基因的mRNA(-AGCGCGACCAGACUCUAA-)的终止密码子延后,即按蚊的b1基因比果蝇的b基因多编码2个氨基酸(AGA和CUC编码的氨基酸).
(4)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突变类型的果蝇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的存活能力不同,说明生物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类型C更能适应低温环境,所以果蝇生存环境的温度明显下降时,突变类型C的基因频率会逐渐提高,进而形成一个新品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可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通过观察子代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来进行判断.
①若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则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1:1(或雌果蝇:雄果蝇=1:1);
②若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则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2:1(或雌果蝇:雄果蝇=2:1).
故答案为:
(1)2与1(或3、或4、或5)长翅:残翅等于(或约等于)3:1
(2)不可行 1和4只存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 不可行 2和5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Ⅱ)上
(3)2
(4)不定向性 C 生殖隔离
(5)实验方案: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预测结果:①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1:1(或雌果蝇:雄果蝇=1:1)
②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2:1(或雌果蝇:雄果蝇=2:1)
实验方案:取该白眼雌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X)染色体的结构
预测结果:①(X)染色体正常 ②(X)染色体不正常
实验方案: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
①杂交子代中雌果蝇:雄果蝇=1:1 ②杂交子代中雌果蝇:雄果蝇=2:1
某三对夫妇患白化病遗传的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白化病属于______(单,多)基因遗传病,并且为______(显、隐)性遗传病.
(2)第三组夫妇正常,但孩子既有正常者也有患白化病者,这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若有许多对夫妇的基因型与第二对夫妇相同,他们的孩子中患病者与正常者的数量比应接近______.
(4)第三对夫妇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和______.
(5)该病从可遗传变异的本质来分析来源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并且为隐性遗传病.
(2)第三组夫妇正常,但孩子既有正常者也有患白化病者,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由表格可知,第二对夫妇的孩子中,患病者与正常者的数量比应接近1:1.,属于测交
(4)第三对夫妇均正常(A_×A_),但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孩子(aa),由此可推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5)该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因此从可遗传变异的本质来分析来源于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单 隐
(2)性状分离
(3)1:1
(4)Aa Aa
(5)基因突变
解析
解:(1)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并且为隐性遗传病.
(2)第三组夫妇正常,但孩子既有正常者也有患白化病者,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由表格可知,第二对夫妇的孩子中,患病者与正常者的数量比应接近1:1.,属于测交
(4)第三对夫妇均正常(A_×A_),但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孩子(aa),由此可推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5)该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而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因此从可遗传变异的本质来分析来源于基因突变.
故答案为:
(1)单 隐
(2)性状分离
(3)1:1
(4)Aa Aa
(5)基因突变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成花粉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285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5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______(填吻合或不吻合),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______为什么?______
(3)下表所示6个纯种品系果蝇的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品系a为显性性状,其余性状均为隐性性状.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①进行伴性遗传研究时,选择什么样的品系果蝇交配最恰当______(填品系代号).
②若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研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选择什么样的品系交配最恰当______(填品系代号).
③已知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受控于一对等位基因(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若实验室现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如何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补充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
将______与______两亲本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______,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______,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所得子代灰色种子:白色种子<3:1,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3:1不吻合,是因为统计子代样本数目太少,具有偶然性.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是不同的,因为AaBb的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而产生的AB卵细胞是可育的.
(3)①由表格分析发现只有b个体的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所以研究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a×b系统之间交配最恰当.
②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要确立自由组合定律必须选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由表格分析,与翅有关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而常染色体上与眼的性状有2个,其中棕眼在Ⅲ号染色体上,紫眼在Ⅱ号染色体上,所以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确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时,选择d×e系统之间交配最恰当.
③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正交、反交的结果不一致;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正交、反交的结果一致.根据题意将直毛雄果蝇与分叉毛雌果蝇两亲本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不论雌雄,全是直毛,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全是分叉毛,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故答案是:
(1)不吻合 子代样本数目太少
(2)不同 AaBb的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
(3)①a和b ②d和e ③直毛雄果蝇 分叉毛雌果蝇
不论雌雄,全是直毛 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全是分叉毛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所得子代灰色种子:白色种子<3:1,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3:1不吻合,是因为统计子代样本数目太少,具有偶然性.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是不同的,因为AaBb的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而产生的AB卵细胞是可育的.
(3)①由表格分析发现只有b个体的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所以研究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a×b系统之间交配最恰当.
②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要确立自由组合定律必须选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由表格分析,与翅有关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而常染色体上与眼的性状有2个,其中棕眼在Ⅲ号染色体上,紫眼在Ⅱ号染色体上,所以用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翅和眼的性状确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时,选择d×e系统之间交配最恰当.
③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正交、反交的结果不一致;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正交、反交的结果一致.根据题意将直毛雄果蝇与分叉毛雌果蝇两亲本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不论雌雄,全是直毛,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全是分叉毛,则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故答案是:
(1)不吻合 子代样本数目太少
(2)不同 AaBb的植株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
(3)①a和b ②d和e ③直毛雄果蝇 分叉毛雌果蝇
不论雌雄,全是直毛 雌果蝇都是直毛,雄果蝇全是分叉毛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基因型为Aa2和a1a2的鼠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基因型为Aa2和Aa2的鼠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______.
结果预测:
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正确答案
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2Aa1(黄色)、Aa2(黄色)、1a1a2(灰色),即有黄色和灰色两种.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中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3)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AA胚胎致死,即2只死亡.因此,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
(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故答案为:
(1)黄色:灰色
(2)Aa2×a1a2
(3)6
(4)①黑色
②观察子代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预测:
①Aa1
②黄色和黑色
解析
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2Aa1(黄色)、Aa2(黄色)、1a1a2(灰色),即有黄色和灰色两种.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中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3)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AA胚胎致死,即2只死亡.因此,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
(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故答案为:
(1)黄色:灰色
(2)Aa2×a1a2
(3)6
(4)①黑色
②观察子代颜色变化情况
结果预测:
①Aa1
②黄色和黑色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______基因. 个体2、4、5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际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的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该个体:______;父母:______和______.
(3)仅根据图乙给出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患有白化病的子女的概率为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条带1代表的是A基因,条带2代表的是a基因,则2、4、5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和aa.
(2)由乙图可知,3号和4号个体只有条带1,说明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的子代(8、9和10号)的基因型也应该均为AA,即只有条带1,而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与亲本不符,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由乙图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所以该个体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aa)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
(1)A Aa AA aa
(2)10 3 4
(3)0 个体9的基因型是AA,不可能生出aa个体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条带1代表的是A基因,条带2代表的是a基因,则2、4、5个体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和aa.
(2)由乙图可知,3号和4号个体只有条带1,说明他们的基因型均为AA,则他们的子代(8、9和10号)的基因型也应该均为AA,即只有条带1,而10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与亲本不符,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3)由乙图可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所以该个体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aa)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0.
故答案为
(1)A Aa AA aa
(2)10 3 4
(3)0 个体9的基因型是AA,不可能生出aa个体
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的种子基因型为______,能够稳定遗传的所占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三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所以所结的紫色子叶的种子基因型为Aa,因此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故答案为:
(1)紫色 AA Aa
(2)Aa 0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三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所以所结的紫色子叶的种子基因型为Aa,因此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故答案为:
(1)紫色 AA Aa
(2)Aa 0
家蚕为二倍体动物.野生型家蚕蚕蛾体色一般为白色,研究发现甲品系的蚕蛾体色雄性均为黑色,雌性均为白色.蚕蛾的该种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甲品系纯合家蚕与乙品系纯合家蚕杂交,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杂交结果______,表明控制蚕蛾此种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甲品系雌蛾与雄蛾的基因型______,表现型不同,由此推测,此种体色除受相应基因控制外,还受______影响.
(2)欲进一步确定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①家蚕是中还有若干其它品系,其突变性状由一对基因(非A、a 基因)决定.将这些其它品系雌性蚕蛾与甲品系雄性蚕蛾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相关信息见下表.亲本两性个体所具有的被观察性状均为相对性状且均为纯合.
表中数据记录的是后代中______(雌、雄)性家蚕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目.
上述结果推测,A、a所在染色体与4、8、9、10 号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_.
②对除4、8、9、10号染色体外的其它染色体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来自不同品系的同一号染色体DNA的特异片段不同,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区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杂交二F1雌性蚕蛾与甲品系雄性蚕蛾杂交后代黑色蚕蛾个体中的染色体来源.其中14和17号染色体DNA的特异片段分离结果如下.
杂交后代中黑色蚕蛾的黑色基因所在染色体来自______品系,其它成对的染色体可以两条均来自甲品系,也可以一条来自甲品系,一条来自乙品系.因基因______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故由上述结果可推测A、a基因在______号染色体上.
③分子水平的基因定位方法较通过观察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的基因定位方法更加精准,原因是后者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两种杂交结果一致,表明控制蚕蛾此种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甲品系雌蛾与雄蛾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同,由此推测,此种体色除受相应基因控制外,还受性别影响.杂交一和杂交二的遗传图解为:
从上图中看出:甲品系雌蛾和雄蛾的基因型都是aa,但前者表现为白色,后者表现为黑色,再加上F2中的aa的个体只有雄性中有黑色,所以可以推测体色可能受性别影响.
(2)①将这些其它品系雌性蚕蛾与甲品系雄性蚕蛾(aa)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后代性状比例分别为1:1:1:1,9:3:3:1,1:1:1:1和9:3:3:1.由于此种体色除受相应基因控制外,还受性别影响.由杂交一与杂交二知,无论何种基因型雌性的体色均为白色,表中数据记录的是后代有黑色有白色,所以记录的应该是雄性家蚕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目.由上述F1结果,与位于含4、8、9、10号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个体自交或测交,均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A、a不在4、8、9、10号染色体上.因此,A、a所在染色体与4、8、9、10号染色体的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
②检测的后代都是黑色蚕蛾的DNA片段,且17号染色体的DNA特异片段都与甲品系一致、丙与乙品系都不同,可见杂交后代中黑色蚕蛾的黑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甲品系,且A、a基因也应该位于17号染色体上.
③由于统计的杂交后代个体表现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使用分子水平的检测不需要发育成完整个体,就避免了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一致 常 相同 性别
(2)①雄性 非同源染色体 ②甲 染色体 17
(3)表现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析
解:(1)根据分析,两种杂交结果一致,表明控制蚕蛾此种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甲品系雌蛾与雄蛾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同,由此推测,此种体色除受相应基因控制外,还受性别影响.杂交一和杂交二的遗传图解为:
从上图中看出:甲品系雌蛾和雄蛾的基因型都是aa,但前者表现为白色,后者表现为黑色,再加上F2中的aa的个体只有雄性中有黑色,所以可以推测体色可能受性别影响.
(2)①将这些其它品系雌性蚕蛾与甲品系雄性蚕蛾(aa)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后代性状比例分别为1:1:1:1,9:3:3:1,1:1:1:1和9:3:3:1.由于此种体色除受相应基因控制外,还受性别影响.由杂交一与杂交二知,无论何种基因型雌性的体色均为白色,表中数据记录的是后代有黑色有白色,所以记录的应该是雄性家蚕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目.由上述F1结果,与位于含4、8、9、10号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个体自交或测交,均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A、a不在4、8、9、10号染色体上.因此,A、a所在染色体与4、8、9、10号染色体的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
②检测的后代都是黑色蚕蛾的DNA片段,且17号染色体的DNA特异片段都与甲品系一致、丙与乙品系都不同,可见杂交后代中黑色蚕蛾的黑色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甲品系,且A、a基因也应该位于17号染色体上.
③由于统计的杂交后代个体表现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结果,而使用分子水平的检测不需要发育成完整个体,就避免了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故答案为:
(1)一致 常 相同 性别
(2)①雄性 非同源染色体 ②甲 染色体 17
(3)表现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已知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品种和隐性品种的产量高l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地块自然授粉[设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几率相同].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假若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次年种植,希望次年不减产,则在先一年进行了自然授粉的地块只在______(宽叶/窄叶)植株上收获种子,次年播种后只留______(宽叶/窄叶)苗可达到目的.
(2)玉米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矮茎幼苗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长成高茎植株.为了探究该变异性状是否能遗传,生物科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你预期最可能的结果并作出解释.
实验步骤:
①在变异高茎玉米雌花、雄花成熟之前,分别用纸袋将雌穗、雄穗套住,防止异株之间传粉.
②雌花、雄花成熟后,人工授粉,使其自交.
③雌穗上种子成熟后,收藏保管,第二年播种观察.
i预期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
ii对上述预期结果的解释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大面积地块自然授粉后,宽叶玉米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在窄叶玉米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因此,应在窄叶植株上收获种子,次年播种后只留宽叶苗可保证得到的都是Aa型的宽叶,而不是AA型的宽叶.
(2)由于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没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所以最可能的结果是全为矮茎.
故答案为:
(1)窄叶 宽叶
(2)全是矮茎 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但没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
解析
解:(1)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大面积地块自然授粉后,宽叶玉米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在窄叶玉米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因此,应在窄叶植株上收获种子,次年播种后只留宽叶苗可保证得到的都是Aa型的宽叶,而不是AA型的宽叶.
(2)由于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没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所以最可能的结果是全为矮茎.
故答案为:
(1)窄叶 宽叶
(2)全是矮茎 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但没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