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若B与b分别表示牛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这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是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

(2)上述两头亲代黑牛及子代棕色牛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上述两头亲代黑牛再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

(2)黑色相对于棕色是显性性状,则子代棕色牛的基因型为bb,两头黑色牛(B_)生出棕色牛(bb),则这两头亲代黑牛的基因型为Bb.

(3)上述两头亲代黑牛的基因型均为Bb,它们再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

故答案为:

(1)黑色     棕色

(2)Bb    bb

(3)

解析

解:(1)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

(2)黑色相对于棕色是显性性状,则子代棕色牛的基因型为bb,两头黑色牛(B_)生出棕色牛(bb),则这两头亲代黑牛的基因型为Bb.

(3)上述两头亲代黑牛的基因型均为Bb,它们再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

故答案为:

(1)黑色     棕色

(2)Bb    bb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一家族一种遗传系谱,请回答:

(1)该病的遗传方式______

(2)Ⅱ-4和Ⅲ-7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Ⅲ-8基因型为______;Ⅲ-9的基因型为______

(3)预测Ⅲ-8与Ⅲ-9婚配后生出正常男孩的几率为______,生病孩的几率为______.因此国家明令禁止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7是患者,因此其基因型为aa;根据Ⅲ-7可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Ⅲ-8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Ⅱ-5可知Ⅲ-9的基因型为Aa.

(3)Ⅲ-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Ⅲ-9的基因型为Aa,他们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生出正常男孩的几率为=.可见近亲结婚会升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因此国家明令禁止近亲结婚.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   aa      AA或Aa     Aa

(3)        近亲结婚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7是患者,因此其基因型为aa;根据Ⅲ-7可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Ⅲ-8的基因型为AA或Aa;根据Ⅱ-5可知Ⅲ-9的基因型为Aa.

(3)Ⅲ-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Ⅲ-9的基因型为Aa,他们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生出正常男孩的几率为=.可见近亲结婚会升高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因此国家明令禁止近亲结婚.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   aa      AA或Aa     Aa

(3)        近亲结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对灰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有一只黄色雄鼠.分析认为,鼠毛变黄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也可能是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1)为探究该黄鼠出现的原因,用上述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______交配,得到多窝正常存活子代.根据结果,推断结论:

(2)如果每窝子代中黄鼠与灰鼠比例均为______,则可推测黄色是性基因突变为______性基因的结果.在此情况下若一对灰鼠同时产下多只黄色小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假如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则该黄鼠与其子代中黄鼠杂交,得到的黄鼠与灰鼠的比例为______

(3)如果黄色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不同窝子代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黄鼠与灰鼠比例是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为______鼠.

正确答案

解:(1)为探究该黄鼠出现的原因,可用上述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

(2)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每窝子代中黄鼠与灰鼠比例均为1:1,则鼠毛变黄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且黄色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结果.在此情况下若一对灰鼠同时产下多只黄色小鼠,原因可能是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假如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的精子(A)和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A)不能结合,则该黄鼠(Aa)与其子代中黄鼠(Aa)杂交,得到的黄鼠(Aa)与灰鼠(aa)的比例为2:1.

(3)如果黄色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黄色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亲本灰鼠的基因型为Aa,同一窝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不同窝子代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aa×Aa,后代黄鼠:灰鼠=1:1,另一种是aa×AA,后代均为灰鼠.

故答案为:

(1)多只雌鼠

(2)1:1   隐   显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2:1

(3)1:1   灰

解析

解:(1)为探究该黄鼠出现的原因,可用上述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

(2)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每窝子代中黄鼠与灰鼠比例均为1:1,则鼠毛变黄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且黄色是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的结果.在此情况下若一对灰鼠同时产下多只黄色小鼠,原因可能是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假如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的精子(A)和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A)不能结合,则该黄鼠(Aa)与其子代中黄鼠(Aa)杂交,得到的黄鼠(Aa)与灰鼠(aa)的比例为2:1.

(3)如果黄色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则黄色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亲本灰鼠的基因型为Aa,同一窝雌鼠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不同窝子代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aa×Aa,后代黄鼠:灰鼠=1:1,另一种是aa×AA,后代均为灰鼠.

故答案为:

(1)多只雌鼠

(2)1:1   隐   显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2:1

(3)1:1   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学生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整理见下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组遗传情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成:第一组:______;第二组:______;第三组:______

(3)表中480:288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值有较大误差?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第一组,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子代中出现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个体,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

(2)根据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可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由于第一组中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中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Aa和Aa×Aa三种可能;由于第二组双亲中有一个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中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aa两种可能;由于第三组中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aa.

(3)由于实际调查的群体小,也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所以表中480:288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值有较大误差.

故答案为:

(1)一、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A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

(3)实际调查的群体小;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样本不随机)

解析

解:(1)根据表中第一组,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子代中出现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个体,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

(2)根据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为显性性状可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由于第一组中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中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Aa和Aa×Aa三种可能;由于第二组双亲中有一个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中可能有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aa两种可能;由于第三组中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所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aa.

(3)由于实际调查的群体小,也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所以表中480:288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值有较大误差.

故答案为:

(1)一、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2)AA×AA、AA×Aa、Aa×Aa    AA×aa、Aa×aa    aa×aa

(3)实际调查的群体小;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样本不随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女娄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片主要有阔叶和窄叶两种,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研究者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由上述杂交结果可知,B和b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是显性性状.

(2)五组实验中,母本为杂合子的是第______组.

(3)运用______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叶片形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和b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第1组阔叶相互杂交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阔叶是显性性状.

(2)根据图表分析,在五组实验中,第2、第5组的母本都是窄叶,是隐性纯合子.第1、3、4组的母本中的阔叶都为杂合子,如果是纯合子,则子代中不会出现窄叶.

(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阔叶×阔叶的后代为3:1,阔叶:窄叶的后代为1:1,说明叶片形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1)X     阔叶

(2)1、3、4

(3)统计学     分离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和b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第1组阔叶相互杂交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阔叶是显性性状.

(2)根据图表分析,在五组实验中,第2、第5组的母本都是窄叶,是隐性纯合子.第1、3、4组的母本中的阔叶都为杂合子,如果是纯合子,则子代中不会出现窄叶.

(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阔叶×阔叶的后代为3:1,阔叶:窄叶的后代为1:1,说明叶片形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1)X     阔叶

(2)1、3、4

(3)统计学     分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2表示果蝇性染色体X和Y的非同源区段和同源区段.已知控制果蝇刚毛(B)和截毛(b)的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请分析回答:

(1)基因B和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它们所控制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

(2)若某雄果蝇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______;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果蝇群体中偶尔会出现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从变异类型分析,此变异属于______.已知Ⅳ-三体的个体均能正常生活,且可以繁殖后代,则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______条(写出全部可能性).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______种配子,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截毛基因位于,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有相应的基因,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Yb

(2)雄果蝇的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基因型应为 XAY,正常雌果蝇XaXa ,后代所有雌果蝇都发病,发病率为50%;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雌雄果蝇都会发病,发病率为100%.

(3)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会分裂,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1、2、4 条,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三体生物产生正常配子(n)与不正常配子(n+1)的比例为1:1,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 1:1.

答案:(1)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        基因分离        XbYb

(2)50%        10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1、2、4        4        1:1

解析

解:(1)基因B和b是等位基因,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截毛基因位于,若只考虑这对基因,截毛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有相应的基因,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bYb

(2)雄果蝇的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其基因型应为 XAY,正常雌果蝇XaXa ,后代所有雌果蝇都发病,发病率为50%;若此雄果蝇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雌雄果蝇都会发病,发病率为100%.

(3)Ⅳ-三体(Ⅳ号染色体多一条),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三体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会分裂,Ⅳ号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有1、2、4 条,从染色体组成的角度分析,此种三体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三体生物产生正常配子(n)与不正常配子(n+1)的比例为1:1,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正常个体和三体的比例为 1:1.

答案:(1)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不同        基因分离        XbYb

(2)50%        100%

(3)染色体数目变异        1、2、4        4        1: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遗传病.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们有一女儿为白化病患者,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他是杂合体的机率是______

(4)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Ⅰ3和Ⅰ4都没患病,出生患病的女儿,所以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父母正常,出生患病的子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由于的Ⅰ3和Ⅰ4基因型都为Aa,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为1:2,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4)由于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是AA或Aa,是杂合体的机率都是,所以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    隐

(2)性状分离

(3)AA或Aa   

(4)

解析

解:(1)Ⅰ3和Ⅰ4都没患病,出生患病的女儿,所以该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父母正常,出生患病的子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由于的Ⅰ3和Ⅰ4基因型都为Aa,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为1:2,是杂合体的机率是

(4)由于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是AA或Aa,是杂合体的机率都是,所以Ⅲ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    隐

(2)性状分离

(3)AA或Aa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可判出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组合一中紫花基因型为______,该组交配方式为______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______,其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F1基因型为AA或Aa且AA:Aa=1:2,纯合子比例为

故答案为:

(1)三,紫花.

(2)Aa,测交.

(3)AA  Aa,

解析

解:(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F1基因型为AA或Aa且AA:Aa=1:2,纯合子比例为

故答案为:

(1)三,紫花.

(2)Aa,测交.

(3)AA  A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表现为高产,显性纯合品种和隐性纯合品种的产量只有杂交种的88%、8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宽叶玉米和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地块自然受粉[设同株异花受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受粉(杂交)几率相同].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受粉方式共计有______种.收获的种子(胚)的基因型及比例约是______

(2)假若用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次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______

(3)如果希望不减产,则在进行了自然受粉的地块怎样采种、次年播种后怎样留苗可达到目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宽叶玉米(AA)和窄叶玉米(aa)间行均匀种植,自然受粉的情况下,除了两个品种的自交,在两个品种杂交时,每一品种既可以做父本,也可以做母本,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由于同株异花受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受粉(杂交)几率相同,收获的种子(胚)的基因型及比例约是1AA:2Aa:1aa.

(2)显性纯合品种和隐性纯合品种的产量只有杂交种的88%、80%,则用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次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100%-(×100%+×88%+×80%)=8%.

(3)宽叶玉米植株上结的种子可能为AA或Aa,种植后均表现为宽叶,无法选择出杂合子,但窄叶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播种后在苗期可以选出宽叶杂合子.

故答案为:

(1)4    1AA:2Aa:1aa  

(2)8%

(3)从窄叶植株上采种(含Aa、aa),次年播种后,选择宽叶植株栽种

解析

解:(1)宽叶玉米(AA)和窄叶玉米(aa)间行均匀种植,自然受粉的情况下,除了两个品种的自交,在两个品种杂交时,每一品种既可以做父本,也可以做母本,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由于同株异花受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受粉(杂交)几率相同,收获的种子(胚)的基因型及比例约是1AA:2Aa:1aa.

(2)显性纯合品种和隐性纯合品种的产量只有杂交种的88%、80%,则用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次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100%-(×100%+×88%+×80%)=8%.

(3)宽叶玉米植株上结的种子可能为AA或Aa,种植后均表现为宽叶,无法选择出杂合子,但窄叶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播种后在苗期可以选出宽叶杂合子.

故答案为:

(1)4    1AA:2Aa:1aa  

(2)8%

(3)从窄叶植株上采种(含Aa、aa),次年播种后,选择宽叶植株栽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一草原地区,羊群中每100只羊就有一只羊尾异常短小.一只尾正常的雄羊和一只尾正常的雌羊杂交后,生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雌羊,这只雌羊与羊群中一只尾正常的雄羊杂交,生育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雄羊的概率为______

Ⅱ.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二倍体),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中含有两个Bt基因.某中学生兴趣小组成员以这两个Bt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1)课题假设:该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认为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图的横线上写出这三种可能的情况并在图示方框中标出(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

______

(2)请写出他们采取的实验方法______

(3)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一只尾正常的雄羊和一只尾正常的雌羊杂交后,生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雌羊,则这只雌羊的基因型为Bb.羊群中一只尾正常的雄羊为Bb的概率为:=,它们杂交,生育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雄羊的概率为=

II、(1)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存在三种类型为:

(2)采取的实验方法是让该抗虫植株自交或让该抗虫植株与非抗虫植株杂交.

(3)根据抗虫植株的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且随机整合到了染色体上.

①如果两个Bt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都含Bt基因,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0;

②如果两个Bt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含Bt基因与不含Bt基因的比例为1:1,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③如果两个Bt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含Bt基因与不含Bt基因的比例为3:1,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

故答案为:

I、

II、

(1)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存在三种类型如图所示:

(2)让该抗虫植株自交(或让该抗虫植株与非抗虫植株杂交)

(3)①如果后代全为抗虫植株,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如果后代既有抗虫植株,又有非抗虫植株,且比例3:1(或1:1)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如果后代既有抗虫植株,又有非抗虫植株,且比例15:1(或3:1)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解:Ⅰ.一只尾正常的雄羊和一只尾正常的雌羊杂交后,生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雌羊,则这只雌羊的基因型为Bb.羊群中一只尾正常的雄羊为Bb的概率为:=,它们杂交,生育出一只尾异常短小的雄羊的概率为=

II、(1)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存在三种类型为:

(2)采取的实验方法是让该抗虫植株自交或让该抗虫植株与非抗虫植株杂交.

(3)根据抗虫植株的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且随机整合到了染色体上.

①如果两个Bt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都含Bt基因,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0;

②如果两个Bt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含Bt基因与不含Bt基因的比例为1:1,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③如果两个Bt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配子中含Bt基因与不含Bt基因的比例为3:1,因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

故答案为:

I、

II、

(1)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存在三种类型如图所示:

(2)让该抗虫植株自交(或让该抗虫植株与非抗虫植株杂交)

(3)①如果后代全为抗虫植株,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如果后代既有抗虫植株,又有非抗虫植株,且比例3:1(或1:1)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如果后代既有抗虫植株,又有非抗虫植株,且比例15:1(或3:1)说明这两个抗虫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果蝇直翅(A)对卷翅(a)为显性,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研究温度对果蝇翅形遗传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采用纯合亲本进行了实验甲和实验乙.若不考虑突变因素的影响,请回答以下问题:

(1)果蝇5、7、8、11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7和8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可得出结论:______

(3)有实验甲和实验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若将果蝇9和果蝇11杂交,其受精卵置于25℃下发育,则后代基因型是______,表现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不考虑突变因素的影响,实验甲组个体基因型都为AA,实验乙组个体基因型都为aa.

(2)由7和8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可得出结论:温度对果蝇卷翅表现有影响.

(3)由实验乙可以看出,基因型都为aa的受精卵,在25℃下都发育为卷翅、在16℃下都发育为直翅,说明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果蝇9基因型AA和果蝇11基因型aa杂交,后代基因型是Aa,由图甲推知子代都是直翅.

故答案为:

(1)AA  aa  aa  aa 

(2)温度对果蝇卷翅表现有影响

(3)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Aa      直翅

解析

解:(1)不考虑突变因素的影响,实验甲组个体基因型都为AA,实验乙组个体基因型都为aa.

(2)由7和8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可得出结论:温度对果蝇卷翅表现有影响.

(3)由实验乙可以看出,基因型都为aa的受精卵,在25℃下都发育为卷翅、在16℃下都发育为直翅,说明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果蝇9基因型AA和果蝇11基因型aa杂交,后代基因型是Aa,由图甲推知子代都是直翅.

故答案为:

(1)AA  aa  aa  aa 

(2)温度对果蝇卷翅表现有影响

(3)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Aa      直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果蝇长翅、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长翅:残翅=3:1.果蝇翅形性状中,______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______;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______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3)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

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

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正确答案

解:(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残翅雌蝇甲为bb,与长翅雄蝇乙BB杂交,F1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F2为BB:Bb:bb=1:2:1,故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残翅果蝇bb占=,则b=0.1,B=0.9,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9=18%.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Ⅰ.用图甲Ⅰ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2d、d1d,表现型都为黑体;

Ⅱ.用图乙Ⅰ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

Ⅲ.Ⅰ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为,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

故答案为:

(1)长翅     性状分离     

(2)18%    增加     自然选择

(3)Ⅰ.品系1和品系2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灰体:黑体=1:1

解析

解:(1)残翅雌蝇甲与长翅雄蝇乙杂交,F1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F2重新出现残翅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残翅雌蝇甲为bb,与长翅雄蝇乙BB杂交,F1基因型为Bb.F1随机交配,F2为BB:Bb:bb=1:2:1,故F2的长翅果蝇中,杂合子占

(2)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残翅果蝇bb占=,则b=0.1,B=0.9,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9=18%.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Ⅰ.用图甲Ⅰ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2d、d1d,表现型都为黑体;

Ⅱ.用图乙Ⅰ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9:7;

Ⅲ.Ⅰ品系1和品系2 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为,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体=1:1.

故答案为:

(1)长翅     性状分离     

(2)18%    增加     自然选择

(3)Ⅰ.品系1和品系2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灰体:黑体=1: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豌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表是豌豆的花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回答:

(1)由表中第______个组合实验可知______花为显性性状.

(2)表中第______个组合实验为测交实验.

(3)第三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用A和a表示),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组合3是紫花×紫花,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紫花是显性性状.

(2)根据测交的定义,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叫测交,由此可知组合1Aa×aa属于测交.

(3)第三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和Aa,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Aa×Aa→AA、Aa、aa,所以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50%.

故答案为:

(1)3    紫

(2)1

(3)Aa和Aa      50%

解析

解:(1)由于组合3是紫花×紫花,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紫花是显性性状.

(2)根据测交的定义,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叫测交,由此可知组合1Aa×aa属于测交.

(3)第三个组合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和Aa,子代所有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Aa×Aa→AA、Aa、aa,所以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50%.

故答案为:

(1)3    紫

(2)1

(3)Aa和Aa      5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基因)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右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Bt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后代含抗虫基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

(2)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有1-个体含有Bt基因;

(3)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含有Bt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

故答案为:

1              

解析

解:(1)甲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均含有抗虫基因;

(2)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有1-个体含有Bt基因;

(3)丙植株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Bt基因,因此其自交后代中含有Bt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

故答案为:

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仔中雌雄都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科研人员将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杂交,生产出10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雌、雄小鼠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无毛小鼠之间相互交配,后代全为无毛小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鼠无毛性状由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基因控制.

(2)利用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杂交得到的小鼠为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种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方案一是将无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方案二是将无毛雌小鼠与有毛雄小鼠交配,方案三是将______,方案四是______

(3)已知无毛雄鼠生育能力正常,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由于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上述四种方案中的最佳方案是______,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小鼠无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用子代做实验材料,理论上存在着四种方案,如下表格所列:

(4)如(3)中表格所示,由于无毛雌鼠繁殖力低,排除方案1和2;方案3和4相比,方案3后代中出现无毛鼠aa的概率大.所以选用有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

故答案为:

(1)常   隐性

(2)有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        将有毛雌小鼠与有毛雄小鼠交配

(3)将有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      有毛雌小鼠生育能力正常,后代出现无毛小鼠的概率较高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小鼠无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用子代做实验材料,理论上存在着四种方案,如下表格所列:

(4)如(3)中表格所示,由于无毛雌鼠繁殖力低,排除方案1和2;方案3和4相比,方案3后代中出现无毛鼠aa的概率大.所以选用有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

故答案为:

(1)常   隐性

(2)有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        将有毛雌小鼠与有毛雄小鼠交配

(3)将有毛雌小鼠与无毛雄小鼠交配      有毛雌小鼠生育能力正常,后代出现无毛小鼠的概率较高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