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观察,花粉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请回答:
(1)此实验中F1的两种花粉粒的数量比例为______,证明了______.
(2)如果让F1自交,F2中非糯性水稻产生的花粉用碘液处理,其中呈蓝黑色的花粉所占比例为______.将这种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植株能否产生后代?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水稻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所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即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滴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呈现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该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2)如果让F1(Aa)自交,F2中非糯性水稻(1AA、2Aa)产生的花粉用碘液处理,其中呈蓝黑色的花粉A所占比例为=
.将F1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A和a,这些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植株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故答案为:
(1)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2) A、a 不能
解析
解:(1)由于水稻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所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即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滴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呈现蓝黑色与橙红色的比例为1:1;该结果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2)如果让F1(Aa)自交,F2中非糯性水稻(1AA、2Aa)产生的花粉用碘液处理,其中呈蓝黑色的花粉A所占比例为=
.将F1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A和a,这些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植株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故答案为:
(1)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2) A、a 不能
有关果蝇的试题: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即使是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成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现模拟”.
(1)这种模拟的表现性状能否遗传?______为什么?______.
(2)现有一只残翅果蝇,如何判断它是属于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请设计鉴定方案:
方法步骤:
①让这只残翅果蝇与果蝇(基因型为vv)交配;
②使其后代在正常培养温度条件下发育.
结果分析:
①若后代均为______果蝇,则这只果蝇为纯合vv;
②若后代有______果蝇出现,则说明这只果蝇为“表型模拟”.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可知,这种“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这只残翅的果蝇有两种可能:“表型模拟”的VV和隐性纯合的vv,此时一般用隐性纯合突破法.用该未知基因型的残翅果蝇与残翅果蝇vv正常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25℃温度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残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属于纯合vv后代;如果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属于“表型模拟”.
故答案为:
(1)否 由于是环境温度发生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2)残翅 长翅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这种“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这只残翅的果蝇有两种可能:“表型模拟”的VV和隐性纯合的vv,此时一般用隐性纯合突破法.用该未知基因型的残翅果蝇与残翅果蝇vv正常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25℃温度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残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属于纯合vv后代;如果全为长翅果蝇,则该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VV,属于“表型模拟”.
故答案为:
(1)否 由于是环境温度发生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2)残翅 长翅
已知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有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
实验方法: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
实验预期现象:______
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可采用测交法、花粉鉴定法和自交法.下面以测交法为例加以说明.
方案一: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为:(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l代杂交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实验现象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此外,花粉鉴定法和自交法的详细情况见答案.
故答案为:
方案一:
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l代杂交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实验现象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
实验方法:运用F1花粉鉴定法.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预期: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解释: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红褐色).
实验结论: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三:
实验方法:采用自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让Fl杂合粳稻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自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粳稻:糯稻=3:1.
实验解释:依据自交使用的粳稻为杂合体,同时含有M和m基因,因此表现为粳稻.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含有基因M和m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基因M:m都接近1:l,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所产生的F2便出现了两种表现型,粳稻:糯稻=3:1.
实验结论: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解析
解: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可采用测交法、花粉鉴定法和自交法.下面以测交法为例加以说明.
方案一: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为:(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l代杂交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实验现象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此外,花粉鉴定法和自交法的详细情况见答案.
故答案为:
方案一:
实验方法:采用测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2)让Fl代杂交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型且比例为1:1.
实验现象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糯稻为纯合体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m)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即粳稻和糯稻,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即M和m.
实验结论:F1中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
实验方法:运用F1花粉鉴定法.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预期: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实验现象解释: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红褐色).
实验结论: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的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三:
实验方法:采用自交法加以验证.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得F1杂合粳稻.(2)让Fl杂合粳稻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自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粳稻:糯稻=3:1.
实验解释:依据自交使用的粳稻为杂合体,同时含有M和m基因,因此表现为粳稻.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含有基因M和m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基因M:m都接近1:l,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上述两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所产生的F2便出现了两种表现型,粳稻:糯稻=3:1.
实验结论:F1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若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会使合子致死(纯合子为以下类型之一:NN、nn、XNXN、XnXn、XNY、XnY).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928只,其中雄蝇311只.
(1)等位基因的出现是由于______的结果,这种变化一般发生在______(G1、S或G2)期.
(2)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遵照基因的______定律.
(3)若F1代雌蝇共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
(4)若F2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
请写出该致死情况下,这对果蝇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
正确答案
解:(1)基因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S期进行DNA复制.
(2)F1代果蝇共928只,其中雄蝇311只,说明雌蝇617只,雌蝇:雄蝇约为2:1,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
(3)如果子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即一种显性(杂合)一种隐性,所以显性纯合致死为N.
(4)如果子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隐性致死,(如显性致死,则有杂合与纯合两种情况,无题意不符)所以雌蝇基因型为XNXN、XNXn.
果蝇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
答案:(1)基因突变 S
(2)X 分离
(3)N
(4)n XNXN、XNXn
遗传图解:
解析
解:(1)基因突变形成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S期进行DNA复制.
(2)F1代果蝇共928只,其中雄蝇311只,说明雌蝇617只,雌蝇:雄蝇约为2:1,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遗传,性染色体上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
(3)如果子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即一种显性(杂合)一种隐性,所以显性纯合致死为N.
(4)如果子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隐性致死,(如显性致死,则有杂合与纯合两种情况,无题意不符)所以雌蝇基因型为XNXN、XNXn.
果蝇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
答案:(1)基因突变 S
(2)X 分离
(3)N
(4)n XNXN、XNXn
遗传图解:
下面是有关于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些遗传性状的描述,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区人群中,每万人中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表型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妹妹.
该地区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的概率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这个正常男性与该地一个不知基因型的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
(2)若该生物为小鼠,其毛色的黄与灰、尾形的弯曲与正常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假设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从鼠群中选择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雌鼠作母本,多只基因型相同的雄鼠作父本,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让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在得到的F2代群体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③让F1代的全部黄毛尾正常雄鼠与黄毛尾弯曲雌鼠杂交,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雄鼠占的比例为______
(3)若该生物为番茄,有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番茄多一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如图所示).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______,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则其产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苯丙酮尿症,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由此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
,则A的基因频率为99%,a的基因频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
,所以人群中一名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
=
.因此,该男子(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苯丙酮尿症孩子的概率是
.
(2)①控制小鼠毛色遗传的基因与尾形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看正常尾和弯曲尾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雄性个体中正常尾:弯曲尾=1:1,而雌性均为弯曲尾,说明弯曲尾相对于正常尾是显性性状,且控制正常尾和弯曲尾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只看黄毛和灰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性个体中黄毛:灰毛均为2:1,说明黄毛相对于灰毛是显性性状,且AA纯合时致死,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②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F1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所以A的频率为
,a的频率为
,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代群体中:AA=
×
=
、aa=
×
=
、Aa=2×
×
=
,其中AA个体致死,则Aa占50%,aa占50%,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③F1黄色鼠为Aa,又AA致死,故F2中灰色占.父本的基因型是AaXBY,母本的基因型是AaXBXb,F1尾弯曲雌鼠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且比例为1:1,故F1中黄色弯曲雌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Xb各占
,它们与尾正常雄鼠XbY交配,后代中尾弯曲雌鼠XBX-占:
×
+
×
=
.所以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
×
=
.
(3)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根据题意,三体(BBb)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若BB联会,则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B、ABb;若Bb联会,则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BB、Ab或AB、ABb,所以该三体产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B、Ab、ABb、ABB.
故答案为:
(1)99% 1%
(2)AaXBXb
(3)染色体数目变异 AB、Ab、ABb、ABB
解析
解:(1)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苯丙酮尿症,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由此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为
,则A的基因频率为99%,a的基因频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
,所以人群中一名正常女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
=
.因此,该男子(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苯丙酮尿症孩子的概率是
.
(2)①控制小鼠毛色遗传的基因与尾形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看正常尾和弯曲尾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雄性个体中正常尾:弯曲尾=1:1,而雌性均为弯曲尾,说明弯曲尾相对于正常尾是显性性状,且控制正常尾和弯曲尾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只看黄毛和灰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雌、雄性个体中黄毛:灰毛均为2:1,说明黄毛相对于灰毛是显性性状,且AA纯合时致死,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母本的基因型为AaXBXb.
②若只考虑小鼠毛色的遗传,F1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所以A的频率为
,a的频率为
,F1代的全部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代群体中:AA=
×
=
、aa=
×
=
、Aa=2×
×
=
,其中AA个体致死,则Aa占50%,aa占50%,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③F1黄色鼠为Aa,又AA致死,故F2中灰色占.父本的基因型是AaXBY,母本的基因型是AaXBXb,F1尾弯曲雌鼠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且比例为1:1,故F1中黄色弯曲雌的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Xb各占
,它们与尾正常雄鼠XbY交配,后代中尾弯曲雌鼠XBX-占:
×
+
×
=
.所以F2代中灰毛尾弯曲雌鼠占的比例为:
×
=
.
(3)从变异的角度分析,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设三体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b,根据题意,三体(BBb)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随意配对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组成四分体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另1条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若BB联会,则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B、ABb;若Bb联会,则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BB、Ab或AB、ABb,所以该三体产生的花粉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B、Ab、ABb、ABB.
故答案为:
(1)99% 1%
(2)AaXBXb
(3)染色体数目变异 AB、Ab、ABb、ABB
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如图所示,一株红果番茄和一株黄果番茄杂交,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红果、黄果这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______基因控制.
(2)F1红果一定是______(纯合子,杂合子).
(3)F2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和______;F2中红果和黄果的表现型之比是______,此现象称作______.
(4)符号⊗的含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红果、黄果这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F1红果的基因型为Aa,一定是杂合子.
(3)F2红果的基因型是Aa和AA;F2中红果和黄果的表现型之比是3:1,此现象称作性状分离.
(4)符号⊗的含义是自交.
故答案为:
(1)红果 等位
(2)杂合子
(3)Aa AA 3:1 性状分离
(4)自交
解析
解:(1)由于F1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红果、黄果这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F1红果的基因型为Aa,一定是杂合子.
(3)F2红果的基因型是Aa和AA;F2中红果和黄果的表现型之比是3:1,此现象称作性状分离.
(4)符号⊗的含义是自交.
故答案为:
(1)红果 等位
(2)杂合子
(3)Aa AA 3:1 性状分离
(4)自交
进行自花传粉的某豆科植物,不同品种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相关基因用A、a表示).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根据第______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甲植株和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2)在第三组杂交实验中,需要对_____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处理.
(3)第四组实验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理论值为______粒.
(4)若将丙植株与乙植株进行杂交,则子代中紫色子叶的种子:白色子叶的种子=______.
(5)实验四遗传实验过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三将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色子叶,说明紫色为显性性状;实验四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紫色子叶:白色子叶=3:1,说明紫色为显性性状.由于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只有紫色子叶,说明甲植株为紫色纯合体,其基因型是AA;丙植株是紫色杂合体其基因型是Aa.
(2)在第三组杂交实验中,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所以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3)第四组实验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理论值为297×=198粒.
(4)若将丙植株Aa与乙植株aa进行杂交,则子代中紫色子叶的种子:白色子叶的种子=1:1.
(5)实验四遗传实验过程的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三或四 紫色 AA、Aa
(2)母本
(3)198
(4)1:1
(5)
解析
解:(1)实验三将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色子叶,说明紫色为显性性状;实验四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紫色子叶:白色子叶=3:1,说明紫色为显性性状.由于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只有紫色子叶,说明甲植株为紫色纯合体,其基因型是AA;丙植株是紫色杂合体其基因型是Aa.
(2)在第三组杂交实验中,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所以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3)第四组实验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理论值为297×=198粒.
(4)若将丙植株Aa与乙植株aa进行杂交,则子代中紫色子叶的种子:白色子叶的种子=1:1.
(5)实验四遗传实验过程的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三或四 紫色 AA、Aa
(2)母本
(3)198
(4)1:1
(5)
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叫从性遗传.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是与伴性遗传截然不同的遗传方式.绵羊的有角与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产多胎: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
(1)据此能否确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______为什么?______;有没有为伴Y染色体遗传的可能?______,理由是______.
(2)某同学打算利用多只有角公羊分别与多只无角母羊杂交,判断有角性状遗传方式.请在上述事实的基因上,根据后代表现型完成推理过程.若______,为从性遗传;若______,则说明是伴Y染色体遗传.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还不能确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是因为伴Y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的现象.又根据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而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后代公羊应全部表现为无角,后代母羊应全部表现为有角,与上述事实不符,所以绵羊的有角与无角没有为伴Y染色体遗传的可能.
(2)多只有角公羊分别与多只无角母羊杂交,生产多胎: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公羊,则为从性遗传;如果后代公羊全部有角,而母羊全部无角,则说明是伴Y染色体遗传.
故答案为:
(1)不能 伴Y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没有 有角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后代出现无角公羊 后代公羊全部有角,母羊全部无角
解析
解:(1)根据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还不能确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是因为伴Y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的现象.又根据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而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后代公羊应全部表现为无角,后代母羊应全部表现为有角,与上述事实不符,所以绵羊的有角与无角没有为伴Y染色体遗传的可能.
(2)多只有角公羊分别与多只无角母羊杂交,生产多胎: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公羊,则为从性遗传;如果后代公羊全部有角,而母羊全部无角,则说明是伴Y染色体遗传.
故答案为:
(1)不能 伴Y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没有 有角性状为显性性状
(2)后代出现无角公羊 后代公羊全部有角,母羊全部无角
如图1是人类某一类型高胆固醇血症的分子基础示意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以D和d表示).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______性基因,基因型为______的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人.
(2)由图1可知携带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特点.
(3)图2是对该高胆固醇血症和白化病患者家庭的调查情况,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Ⅱ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可以看出,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可用dd表示,因此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显性基因.基因型为DD的个体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LDL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少,Dd和dd个体该受体较少或没有该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2)图1中正常人接受了LDL进入细胞后,LDL表面包括了一层膜,并且脂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方式,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中看出,7号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基因型为Dd,而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DD;又由于6号和9号均为白化病患者,因此判断他们的双亲均为杂合子,则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AA、
Aa,因此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
(
)=
.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Ⅱ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
故答案为:
(1)显 Dd和dd
(2)胞吞 流动性
(3) 基因诊断(或基因检测)
解析
解:(1)图1中可以看出,严重患病的细胞膜上没有该受体,并且严重患病的为隐性性状,可用dd表示,因此控制LDL受体合成的是显性基因.基因型为DD的个体细胞膜上具有较多的LDL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少,Dd和dd个体该受体较少或没有该受体,因此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
(2)图1中正常人接受了LDL进入细胞后,LDL表面包括了一层膜,并且脂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因此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方式,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图中看出,7号为中度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基因型为Dd,而8号表现正常,基因型为DD;又由于6号和9号均为白化病患者,因此判断他们的双亲均为杂合子,则7号和8号的基因型均为AA、
Aa,因此Ⅱ7与Ⅱ8生一个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
(
)=
.为避免生下患这两种病的孩子,Ⅱ8必需进行的产前诊断方法是基因诊断.
故答案为:
(1)显 Dd和dd
(2)胞吞 流动性
(3) 基因诊断(或基因检测)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组杂交试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______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实验一:______;实验二:______;实验三:______
(3)在三组实验的F1中,纯合子的基因类型是______,其中纯合子约有______株.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二,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三,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2)由于红果的基因型是AA或Aa,黄果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根据各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可判断各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实验一红果×黄果为Aa×aa;实验二红果×黄果为AA×aa;实验三红果×红果为Aa×Aa.
(3)根据图表分析可知:在三组实验的F1中,只有实验三的红果中有是纯合子AA,而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红果都是杂合子;黄果aa都是纯合子.因此在三组实验的F1中,纯合子约有1511×+504+508=1516株.
故答案为:
(1)红果 二或三
(2)Aa×aa AA×aa Aa×Aa
(3)AA和aa 1516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二,亲本表现型为红果和黄果,但杂交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根据实验三,亲本表现型都为红果,但杂交后代出现了黄果,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红果为显性性状.
(2)由于红果的基因型是AA或Aa,黄果的基因型只能是aa,所以根据各组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可判断各组实验中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实验一红果×黄果为Aa×aa;实验二红果×黄果为AA×aa;实验三红果×红果为Aa×Aa.
(3)根据图表分析可知:在三组实验的F1中,只有实验三的红果中有是纯合子AA,而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红果都是杂合子;黄果aa都是纯合子.因此在三组实验的F1中,纯合子约有1511×+504+508=1516株.
故答案为:
(1)红果 二或三
(2)Aa×aa AA×aa Aa×Aa
(3)AA和aa 1516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产生F2,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问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______.
A.3:1 B.5:1 C.8:1 D.9:1
[互动探究]若将F2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是多少?试分析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去除F2中所有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BB占、Bb占
,则B的基因频率为
、b的基因频率为
.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3中BB所占的比例为
、Bb占
、bb占
,所以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
故选:C.
若将F2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则B的基因频率为、b的基因频率为
.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是(BB:
+Bb:
):(bb:
)=3:1.
故答案为:3:1.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去除F2中所有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BB占、Bb占
,则B的基因频率为
、b的基因频率为
.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3中BB所占的比例为
、Bb占
、bb占
,所以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
故选:C.
若将F2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则B的基因频率为、b的基因频率为
.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是(BB:
+Bb:
):(bb:
)=3:1.
故答案为:3:1.
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已知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种鸭群做了几组实验.
(1)将若干只康贝尔鸭(雌)与金定鸭(雄)杂交,所产蛋的颜色为______,全部孵化出后,金定鸭有26178只,而康贝尔鸭只有108只,将金定鸭与金定鸭相交,所产蛋全部孵化出后,后代有2900只金定鸭,有1020只康贝尔鸭,说明对于蛋壳的颜色来说,______是显性性状;第一次杂交后代出现少量康贝尔鸭的原因最可能
是______.
(2)若将一定数量的金定鸭(雌)与康贝尔鸭(雄)相交,将所产的蛋全部孵化出后,其中的金定鸭与康贝尔鸭进行相交,后代产蛋颜色情况最可能为______.原因为______.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蛋壳的颜色______(是或不是)由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控制,其控制过程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阶段,它们所需要的模板分别为______,原料分别为______,其中两者是通过______(物质)联系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
解:(1)由于受精卵不影响蛋壳的颜色,所以康贝尔鸭(雌)与金定鸭(雄)杂交,所产蛋的颜色均为白色.金定鸭与金定鸭相交,所产蛋全部孵化出后,后代有2900只金定鸭,有1020只康贝尔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又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所以对于蛋壳的颜色来说,青色是显性性状.由于亲代金定鸭中混有少量杂合子,所以第一次杂交后代中出现了108只康贝尔鸭.
(2)由于金定鸭对康贝尔鸭显性,金定鸭与康贝尔鸭相交后,得到的金定鸭全部为杂合子,杂合子测交的结果为性状分离比约为1:1,所以金定鸭与康贝尔鸭进行相交,后代产蛋颜色情况最可能为青色与白色蛋的比例接近1:1.
(3)由于蛋壳的颜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所以蛋壳的颜色是由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控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其控制过程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信使RNA;翻译时以信使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因此,两者是通过信使RNA联系在一起.
故答案为:
(1)白色 青色 金定鸭中混有少量杂合子
(2)青色与白色蛋的比例接近1:1 金定鸭与康贝尔鸭相交后,得到的金定鸭全部为杂合子,杂合子测交的结果为性状分离比约为1:1
(3)是 转录 翻译 DNA分子的一条链和信使RNA 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信使RNA
解析
解:(1)由于受精卵不影响蛋壳的颜色,所以康贝尔鸭(雌)与金定鸭(雄)杂交,所产蛋的颜色均为白色.金定鸭与金定鸭相交,所产蛋全部孵化出后,后代有2900只金定鸭,有1020只康贝尔鸭,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又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所以对于蛋壳的颜色来说,青色是显性性状.由于亲代金定鸭中混有少量杂合子,所以第一次杂交后代中出现了108只康贝尔鸭.
(2)由于金定鸭对康贝尔鸭显性,金定鸭与康贝尔鸭相交后,得到的金定鸭全部为杂合子,杂合子测交的结果为性状分离比约为1:1,所以金定鸭与康贝尔鸭进行相交,后代产蛋颜色情况最可能为青色与白色蛋的比例接近1:1.
(3)由于蛋壳的颜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所以蛋壳的颜色是由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控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其控制过程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信使RNA;翻译时以信使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因此,两者是通过信使RNA联系在一起.
故答案为:
(1)白色 青色 金定鸭中混有少量杂合子
(2)青色与白色蛋的比例接近1:1 金定鸭与康贝尔鸭相交后,得到的金定鸭全部为杂合子,杂合子测交的结果为性状分离比约为1:1
(3)是 转录 翻译 DNA分子的一条链和信使RNA 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信使RNA
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毛色的黄色与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黄与黑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请设计方案验证你的解释.______.
(3)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F1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发生性状分离,所以显性性状是黄色.
(2)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验证方案: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色个体的比例.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子;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的个体为显性纯合子,
的个体为杂合子.
(3)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
故答案为:
(1)黄色 丙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
(2)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色个体的比例.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子;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的个体为显性纯合子,
的个体为杂合子
(3)AA(♀)×Aa(♂)
解析
解:(1)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F1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发生性状分离,所以显性性状是黄色.
(2)丙组亲本为乙组的子代黄色个体,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由此也可以得出丙组的亲本个体都为杂合子(Aa),其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应为3:1,这在子代雌性个体中得到验证,且子代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为1:2.但在丙组子代的雄性个体中,黄色与黑色的比例为2:1,其原因是子代黄色雄性个体中的个体(基因型为AA)可能带有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验证方案: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色个体的比例.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子;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的个体为显性纯合子,
的个体为杂合子.
(3)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
故答案为:
(1)黄色 丙组亲本都是黄色,而其子代中出现了黑色,这属于性状分离,分离出的黑色性状是隐性性状
(2)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死亡 分别取丙组子代中的黄色雌雄个体与黑色异性个体测交,并统计后代中黄色与黑色个体的比例.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1: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都为杂合子;如果子代中黄色与黑色的统计学比例是2:1,则说明亲本的黄色个体中,有的个体为显性纯合子,
的个体为杂合子
(3)AA(♀)×Aa(♂)
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Yy),具有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呈黄色(yy).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食物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就称为“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
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从变异的类型分析这种“表型模拟”属于______.
(2)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设计实验判断它是属于纯合yy还是“表型模拟”?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意可知,这种“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这只黄色的果蝇只有两种可能:“表型模拟”的YY和隐性纯合的yy,此时一般用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与正常黄色果蝇yy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用不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褐色果蝇,则该黄色果蝇的基因型为YY;后代如果全为黄色果蝇,则该黄色果蝇的基因型则为yy.
故答案为:(1)不可遗传的变异 (2分)
(2)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与正常黄色果蝇yy交配(1分),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用不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适宜(1分),观察幼虫长成的成虫体色 (1分)(共3分)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这种“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这只黄色的果蝇只有两种可能:“表型模拟”的YY和隐性纯合的yy,此时一般用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与正常黄色果蝇yy交配,并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用不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全为褐色果蝇,则该黄色果蝇的基因型为YY;后代如果全为黄色果蝇,则该黄色果蝇的基因型则为yy.
故答案为:(1)不可遗传的变异 (2分)
(2)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与正常黄色果蝇yy交配(1分),将孵化出的幼虫放在用不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适宜(1分),观察幼虫长成的成虫体色 (1分)(共3分)
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病系图谱(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病患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9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或______
(3)3号和4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4)8号和9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子女患病而父母正常,所以该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又7号是女性患者,而其父亲正常,所以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患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由于10号患病而5号、6号正常,所以5号、6号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9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3)由于7号患病而3号、4号正常,所以3号、4号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3号和4号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
(4)由于8号和9号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所以8号和9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2)AA或Aa
(3)
(4)
解析
解:(1)子女患病而父母正常,所以该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又7号是女性患者,而其父亲正常,所以不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患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由于10号患病而5号、6号正常,所以5号、6号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9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3)由于7号患病而3号、4号正常,所以3号、4号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3号和4号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
(4)由于8号和9号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所以8号和9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2)AA或Aa
(3)
(4)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