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______种.
(2)操作①必须在豌豆______之前进行,操作②叫______,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______,其目的是______.
(3)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______年对______代进行观察.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______,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E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操作②是人工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由于第一年获得子一代种子,第二年获得子二代的种子,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三年观察子二代的性状.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假如基因型为Dd),F1自交,F2代会出现性状分离,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分离比为显性(D_):隐性(dd)=3:1.
故答案为:
(1)矮茎豌豆 纯
(2)自然受粉 人工传粉 套袋处理 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三 子二(或F2) 3:1 DD:Dd:dd=1:2:1
解析
解:(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在此实验中用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授粉之前进行.操作②是人工传粉,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由于第一年获得子一代种子,第二年获得子二代的种子,若要观察豌豆植株的性状分离现象,则至少需要到第三年观察子二代的性状.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假如基因型为Dd),F1自交,F2代会出现性状分离,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分离比为显性(D_):隐性(dd)=3:1.
故答案为:
(1)矮茎豌豆 纯
(2)自然受粉 人工传粉 套袋处理 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三 子二(或F2) 3:1 DD:Dd:dd=1:2:1
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
(4)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
(5)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F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解析
解:(1)根据图表第一组中的A分析,红花×红花杂交后代出现36红花:1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色是显性,白色是隐性.
(2)B组亲本中的任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
(4)根据表格中D组合:绿茎×紫茎的后代绿茎:紫茎=1:1和E组合:紫茎自交的后代全为紫茎,可判断茎色遗传中,隐性性状为紫茎,显性性状为绿茎.
(5)根据(4)的分析可知,绿茎为杂合体,所以F组绿茎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为绿茎:紫茎=3:1.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故答案为:
(1)白色 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
(3)2:1
(4)紫茎 D和E
(5)绿茎:紫茎=3:1
(6)红花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某生物兴趣小组有一些能够稳定遗传的高茎、豆荚饱满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两个品系豌豆,该兴趣小组的成员,希望通过遗传学杂交实验探究一些遗传学问题.
(1)你认为可以探究的问题有:
问题1:控制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孟德尔的基因______定律.
问题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遵循孟德尔的基因______定律.
(2)请设计一组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上述遗传学问题:(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方法)
①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豌豆杂交;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及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②F1代个体进行______;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及比例
(3)实验结果:
①F1全部为高茎且豆荚饱满.
②F2的统计数据
(4)实验分析:
①F2中高茎:矮茎=______,豆荚饱满:豆荚不饱满=3:1,所以高茎和矮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______(填比例),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可知,题中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干中提出问题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问题2可以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①根据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亲本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即取纯合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豌豆杂交;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和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
②将F1种下,让其自交;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和比例.
(4)实验分析:
①F2中,高茎和矮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高茎与矮茎的比是3:1,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的比是3:1,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9:3:3: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分离 自由组合
(2)自交
(4)3:1 9:3:3:1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题中涉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题干中提出问题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是否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问题2可以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①根据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亲本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即取纯合高茎豆荚饱满的豌豆和矮茎豆荚不饱满的豌豆杂交;观察和统计F1的性状和比例;保留部分F1种子.
②将F1种下,让其自交;观察和统计F2的性状和比例.
(4)实验分析:
①F2中,高茎和矮茎、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高茎与矮茎的比是3:1,豆荚饱满和豆荚不饱满的比是3:1,并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②F2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9:3:3:1,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分离 自由组合
(2)自交
(4)3:1 9:3:3:1
嵌合性是指遗传组成不同的细胞在同一个有机体中同时存在的现象.在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体育种过程中,由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步,可能在一个个体中同时出现染色体加倍不同的细胞,我们称之为嵌合体.各种细胞中染色体加倍情况可能有:未加倍、加倍一次、加倍两次、甚至是加倍三次等.
某二倍体闭花传粉植物叶表面有表皮毛(A)对无毛(a)是完全显性,现对一株基因型为Aa的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只考虑二倍与四倍),花内大孢子母细胞(等同于卵原细胞)、小孢子母细胞(等同于精原细胞)染色体加倍情况可能有三种:
情况一: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均为二倍;
情况二: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均为四倍;
情况三: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既有二倍也有四倍.且大孢子母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分别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
(1)若大孢子母细胞是二倍体细胞,小孢子母细胞是四倍体细胞,则它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______,______.
(2)现将该植株每个果实内的种子单独种植,根据后代染色体加倍情况,确定表现型比例及其倍性.
①若有毛:无毛=3:1时,则为情况一,后代为二倍体;
②若有毛:无毛=______时,则为情况二,后代为四倍体;
③若有毛:无毛=______时,则为情况三,后代为______;
(3)上述②的子代植株中淘汰无毛植株后再繁殖一代,后代有毛:无毛=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大孢子母细胞是二倍体细胞,其基因型为Aa;小孢子母细胞是四倍体细胞,其基因型为AAaa,则它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A:a=1:1和AA:Aa:aa=1:4:1.
(2)如果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均为四倍,则配子为AA:Aa:aa=1:4:1,aa占,无毛aaaa为
=
.因此,表现型比例为35:1.如果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既有二倍也有四倍,且大孢子母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分别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则配子为A:a=1:1和AA:Aa:aa=1:4:1;无毛aaa为
=
.因此,表现型比例为11:1.
(3)上述②的子代植株基因型有AAAA、AAAa、AAaa、Aaaa、aaaa共5种,比例为1:8:18:8:1;淘汰无毛植株aaaa后再繁殖一代,后代有毛:无毛=13:1.
故答案为:
(1)A:a=1:1 AA:Aa:aa=1:4:1
(2)35:1 11:1 三倍体
(3)13:1
解析
解:(1)若大孢子母细胞是二倍体细胞,其基因型为Aa;小孢子母细胞是四倍体细胞,其基因型为AAaa,则它们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分别是:A:a=1:1和AA:Aa:aa=1:4:1.
(2)如果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均为四倍,则配子为AA:Aa:aa=1:4:1,aa占,无毛aaaa为
=
.因此,表现型比例为35:1.如果同一朵花内细胞染色体既有二倍也有四倍,且大孢子母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分别含有不同的染色体组,则配子为A:a=1:1和AA:Aa:aa=1:4:1;无毛aaa为
=
.因此,表现型比例为11:1.
(3)上述②的子代植株基因型有AAAA、AAAa、AAaa、Aaaa、aaaa共5种,比例为1:8:18:8:1;淘汰无毛植株aaaa后再繁殖一代,后代有毛:无毛=13:1.
故答案为:
(1)A:a=1:1 AA:Aa:aa=1:4:1
(2)35:1 11:1 三倍体
(3)13:1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控制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的基因分别是b1、b2、b3、b4,它们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为显性、b2对b3为显性,则b1对b3也为显性).但具体情况未知,有人做了以下杂交实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______(表现型及比例),则b1、b2、b3对b4为显性,b1、b2、b3为显性,b1对b2为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式表示).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③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毛雄兔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有一只黑毛雄兔,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黑毛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即可)______、
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要检测一只黑毛雄兔(b3_)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多只褐毛雌兔(b4b4)与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兔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褐色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b1>b3>b2>b4 ③b3>b1>b2>b4
(2)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黑毛雄兔交配
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兔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
若后代出现褐色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解析
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要检测一只黑毛雄兔(b3_)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多只褐毛雌兔(b4b4)与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兔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褐色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b1>b3>b2>b4 ③b3>b1>b2>b4
(2)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黑毛雄兔交配
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兔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
若后代出现褐色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用D和d表示).动态株型的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形,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因水稻是两性花,杂交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需______,验证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组别是______.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显性性状为______.还可通过分析______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______,F组杂交得到的F1中动态株型自交,所得F2动态株型植株中杂合子占______
(4)用遗传图解表示F组的杂交结果(要求写出配子)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水稻是两性花,杂交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需人工去雄;验证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组别是F,即与隐性类型进行测交.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显性性状为动态株型.还可通过分析E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组杂交得到的F1中动态株型(Tt)自交,所得F2动态株型植株(1TT、2Tt)中杂合子占.
(4)根据图表可知:C组的F1的基因型为Tt,正常株型的基因型为tt,所以F组的杂交图解为:
故答案为:
(1)去雄 F
(2)动态株型 E
(3)性状分离
(4)
解析
解:(1)因水稻是两性花,杂交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需人工去雄;验证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组别是F,即与隐性类型进行测交.
(2)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显性性状为动态株型.还可通过分析E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3)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为性状分离;F组杂交得到的F1中动态株型(Tt)自交,所得F2动态株型植株(1TT、2Tt)中杂合子占.
(4)根据图表可知:C组的F1的基因型为Tt,正常株型的基因型为tt,所以F组的杂交图解为:
故答案为:
(1)去雄 F
(2)动态株型 E
(3)性状分离
(4)
家鸡属于鸟纲,是由原鸡长期驯化而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鸡花色羽毛和白色羽毛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决定,具有相对性状的家鸡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都是花色羽毛,说明花色羽毛是由______基因决定的;若A和a所在染色体部分缺失(用“0”表示),则卵细胞不育但精子可育,现有基因型为A0a的雌鸡和雄鸡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家鸡的羽毛颜色还受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A基因决定有色素合成,a基因决定无色素合成;D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d基因不影响A和a基因表达.让多只白羽来航鸡(AADD)与白羽温德鸡(aadd)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______,让F1雌、雄个体互相交配,F2表现型为白色羽毛的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
(3)控制家鸡腿长度的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且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为长腿.现有一只杂合体长腿雄鸡,但不知有几对基因杂合,现将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预测测交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①若测交后代中______,说明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一对杂合;
②若测交后代中______,说明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两对杂合;
③若测交后代中______,说明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三对杂合.
正确答案
解:(1)具有相对性状的家鸡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都是花色羽毛,说明花色羽毛对白色羽毛是显性;基因型为A0a的雌鸡产生的可育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基因型为A0a的雄鸡产生的可育精子的基因型是A0:a=1:1,因此基因型为A0a的雌鸡和雄鸡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花色羽毛(A0a):白色羽毛(aa)=1:1.
(2)AADD与aadd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Dd,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表现为白羽;AaDd与AaDd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D_:A_dd:aaD_:aadd=9:3:3:1,其中A_D_、aaD_、aadd表现为白羽,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AADD、aaDD、aadd,占.
(3)①如果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一对杂合,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则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子代长腿鸡:短腿鸡=1:1.
②如果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两对杂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1:1,则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子代长腿鸡:短腿鸡=3:1.
③如果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三对杂合,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1:1:1:1:1:1,则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子代长腿鸡:短腿鸡=7:1.
故答案为:
(1)显性 花色羽毛:白色羽毛=1:1
(2)AaDd,表现为白羽
(3)①长腿鸡:短腿鸡=1:1
②长腿鸡:短腿鸡=3:1
③长腿鸡:短腿鸡=7:1
解析
解:(1)具有相对性状的家鸡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都是花色羽毛,说明花色羽毛对白色羽毛是显性;基因型为A0a的雌鸡产生的可育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基因型为A0a的雄鸡产生的可育精子的基因型是A0:a=1:1,因此基因型为A0a的雌鸡和雄鸡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花色羽毛(A0a):白色羽毛(aa)=1:1.
(2)AADD与aadd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Dd,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表现为白羽;AaDd与AaDd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D_:A_dd:aaD_:aadd=9:3:3:1,其中A_D_、aaD_、aadd表现为白羽,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是AADD、aaDD、aadd,占.
(3)①如果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一对杂合,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则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子代长腿鸡:短腿鸡=1:1.
②如果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两对杂合,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1:1,则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子代长腿鸡:短腿鸡=3:1.
③如果控制长腿的基因有三对杂合,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1:1:1:1:1:1,则该雄鸡与多只短腿的雌鸡测交,子代长腿鸡:短腿鸡=7:1.
故答案为:
(1)显性 花色羽毛:白色羽毛=1:1
(2)AaDd,表现为白羽
(3)①长腿鸡:短腿鸡=1:1
②长腿鸡:短腿鸡=3:1
③长腿鸡:短腿鸡=7:1
(2015秋•银川校级月考)如图为某遗传病(A---a)的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Ⅱ3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图中Ⅰ2正常,所以其基因型是Aa,Ⅱ4患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
(3)由于Ⅰ1、Ⅰ2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所以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aa
(3)AA或Aa
(4)
解析
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图中Ⅰ2正常,所以其基因型是Aa,Ⅱ4患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
(3)由于Ⅰ1、Ⅰ2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AA或Aa,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4)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Aa,所以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隐
(2)Aa aa
(3)AA或Aa
(4)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1、b3、b4之间是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但具体情况未知,有人做了以下杂交实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若______(表现型及比例),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b1>b2>b3>b4,
②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③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有一只黑毛雄兔,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黑毛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即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要检测一只黑毛雄兔(b3_)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多只褐毛雌兔(b4b4)与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兔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褐色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b1>b3>b2>b4 ③b3>b1>b2>b4
(2)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熊杜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解析
解:(1)①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要检测一只黑毛雄兔(b3_)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即选用多只褐毛雌兔(b4b4)与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兔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褐色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故答案为:
(1)①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②b1>b3>b2>b4 ③b3>b1>b2>b4
(2)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熊杜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兔的基因型为b3b4
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下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______.
(2)该图示体现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该动物种群中有关体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有______种.
(4)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5)两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褐色:棕色:黑色=1: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性状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3)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所以该动物种群中有关体色的基因型共有6种.
(4)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
(5)若亲本的基因型为A1A2×A1A3,则后代为A1A1、A1A2、A1A3、A2A3,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褐色:棕色:黑色:白色=1:1:1:1.
故答案为:
(1)遵循
(2)酶的合成
(3)6 3
(4)A2A3
(5)A1A2×A1A3
解析
解:(1)该性状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图知,基因A1、A2和A3分别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合成,进而控制该动物的体色,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3)A1、A2和A3三个复等位基因两两组合,纯合子有A1A1、A2A2、A3A3三种,杂合子有A1A2、A1A3、A2A3三种,所以该动物种群中有关体色的基因型共有6种.
(4)分析题图可知,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1A3,该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棕色(A1A2)个体,说明该白色个体必定含有A2基因,其基因型只能是A2A2或A2A3.若为A2A2,子代只能有A1A2棕色和A2A3白色两种类型;若为A2A3,则子代会有A1A2棕色、A1A3黑色和A2A3白色三种类型.
(5)若亲本的基因型为A1A2×A1A3,则后代为A1A1、A1A2、A1A3、A2A3,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褐色:棕色:黑色:白色=1:1:1:1.
故答案为:
(1)遵循
(2)酶的合成
(3)6 3
(4)A2A3
(5)A1A2×A1A3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在玉米苗期便能识别.根据生产实践获知,杂交种(Aa)所结果实在数目和粒重上都表现为高产,分别比显性和隐性品种产量高12%、20%.某农场在培育玉米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均匀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同株异花授粉(自交)与品种间异株异花授粉(杂交)].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上述栽种方式,两个品种玉米授粉方式共计有______种.F1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
(2)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少8%,因此到了收获的季节,应收集______(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选择______(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玉米矮花叶病,由玉米矮花叶病毒引起,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重病株不能结穗.高抗玉米矮花叶病(b)为隐性,现将纯种宽叶高感矮花叶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高抗矮花叶病玉米(aabb)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请在此基础上,只按杂交育种的方法设计方案(用遗传图解加适当的文字说明表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高产的高抗矮花叶病玉米植株.并写出此种方法在培育该品种的缺陷.______.
(4)如果通过基因工程,使玉米线粒体中拥有抗玉米螟的抗虫基因.试问能不能通过花粉将抗虫基因传给近缘植物?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宽叶玉米(AA)和窄叶玉米(aa)间行均匀种植,自然受粉的情况下,除了两个品种的自交,在两个品种杂交时,每一品种既可以做父本,也可以做母本,因此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纯种宽叶玉米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纯种窄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因此F1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即AA、Aa、aa.
(2)上述宽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均表现为宽叶,而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表现型不同.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Aa)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将纯种宽叶高感矮花叶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高抗矮花叶病玉米(aabb)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AaBb),要按照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高产的高抗矮花叶病玉米植株,应让F1自交获得F2,再F2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因为双亲之一是杂合体,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就必然要求筛选,从而造成物力等的浪费.
(4)精子中含抗虫基因的细胞质几乎不参与受精,所以不可能遗传给与近缘植物杂交的子代.
故答案为:
(1)4 AA、Aa、aa
(2)窄叶 宽叶
(3)将F2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因为双亲之一是杂合体,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就必然要求筛选,从而造成物力等的浪费.
(4)不能 精子中含抗虫基因的细胞质几乎不参与受精,所以不可能遗传给与近缘植物杂交的子代.(或细胞质基因不会通过花粉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
解:(1)宽叶玉米(AA)和窄叶玉米(aa)间行均匀种植,自然受粉的情况下,除了两个品种的自交,在两个品种杂交时,每一品种既可以做父本,也可以做母本,因此受粉方式共计有4种;纯种宽叶玉米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纯种窄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因此F1植株的基因型共有3种,即AA、Aa、aa.
(2)上述宽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均表现为宽叶,而窄叶植株上结的种子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表现型不同.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窄叶植株的种子,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宽叶植株(Aa)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3)将纯种宽叶高感矮花叶病玉米(AABB)与纯种窄叶高抗矮花叶病玉米(aabb)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AaBb),要按照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高产的高抗矮花叶病玉米植株,应让F1自交获得F2,再F2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因为双亲之一是杂合体,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就必然要求筛选,从而造成物力等的浪费.
(4)精子中含抗虫基因的细胞质几乎不参与受精,所以不可能遗传给与近缘植物杂交的子代.
故答案为:
(1)4 AA、Aa、aa
(2)窄叶 宽叶
(3)将F2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矮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因为双亲之一是杂合体,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就必然要求筛选,从而造成物力等的浪费.
(4)不能 精子中含抗虫基因的细胞质几乎不参与受精,所以不可能遗传给与近缘植物杂交的子代.(或细胞质基因不会通过花粉遗传给下一代)
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1)若花色由一对常染色体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
①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______(能\不能)全部表达,原因是______.
②该植株花色为______,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该植株自交时后代中红花植株占__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______(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解:(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Dd,说明DD纯合致死.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红花植株Dd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2:1.
(2)①由于在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
②该植株的基因型为DdEe,所以花色为红色.从图形分析可知,该植株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
③从图形分析可知,基因D和e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E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Ee植株自交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其后代基因型为DDee:DdEe:ddee=1:2:1.据图可知,同时含D和E的植株表现为红花,故DdEe为红花,占.DDee和ddee为白花,且都为纯合子.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2:1.
(2)①不能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红色 同源染色体 ③白色 不是
解析
解:(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Dd,说明DD纯合致死.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红花植株Dd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2:1.
(2)①由于在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DNA所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全部表达.
②该植株的基因型为DdEe,所以花色为红色.从图形分析可知,该植株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
③从图形分析可知,基因D和e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d和E在另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DdEe植株自交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其后代基因型为DDee:DdEe:ddee=1:2:1.据图可知,同时含D和E的植株表现为红花,故DdEe为红花,占.DDee和ddee为白花,且都为纯合子.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2:1.
(2)①不能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②红色 同源染色体 ③白色 不是
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授粉方式).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和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甲组的试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实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______环节.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______.(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F1全为非甜玉米,F1非甜玉米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的非甜是显性性状.
(2)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式,这也是常考的内容.要注意写准基因型、表现型、符号等,准确分析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后代的比例.
(3)乙组实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说明没有完全进行杂交,存在自交.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杂交后没有进行套袋处理造成的.
(4)从实验结果分析,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A是TT;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比例为9:1,亲本B为tt,表现为甜,所授的花粉为T和t.
(5)由题意可知,Tt占,tt占
.产生t配子的概率为
,故后代中出现tt的概率为
,产生T_的概率为1-
=
.因此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故答案为:
(1)显性
(2)
(3)套袋
(4)甜
(5)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解析
解:(1)F1全为非甜玉米,F1非甜玉米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玉米的非甜是显性性状.
(2)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式,这也是常考的内容.要注意写准基因型、表现型、符号等,准确分析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后代的比例.
(3)乙组实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说明没有完全进行杂交,存在自交.这很可能是由于在杂交后没有进行套袋处理造成的.
(4)从实验结果分析,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A是TT;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比例为9:1,亲本B为tt,表现为甜,所授的花粉为T和t.
(5)由题意可知,Tt占,tt占
.产生t配子的概率为
,故后代中出现tt的概率为
,产生T_的概率为1-
=
.因此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故答案为:
(1)显性
(2)
(3)套袋
(4)甜
(5)非甜玉米:甜玉米=279:121
某种鼠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黄色)、a1(灰色)、a2(黑色)控制,A对a1、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当基因A纯合时胚胎致死.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基因型为Aa1和Aa2的两该种小鼠杂交,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 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12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只小鼠.
(4)现有多只各色雌鼠,欲利用杂交方法确定一只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选用该黄色雄鼠与______ 杂交.
若后代出现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
若后代出现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正确答案
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灰色),即黄色:灰色=2:1.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
(3)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的AA胚胎致死,所以预期每窝平均生12×
=9只小鼠.
(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且黄鼠:灰鼠≈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且黄鼠:黑鼠≈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故答案为:
(1)黄鼠:灰鼠=2:1
(2)Aa2×a1a2
(3)9
(4)多只黑色雌鼠 黄鼠:灰鼠=1:1 黄鼠:黑鼠=1:1
解析
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灰色),即黄色:灰色=2:1.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
(3)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的AA胚胎致死,所以预期每窝平均生12×
=9只小鼠.
(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且黄鼠:灰鼠≈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1;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黑色,且黄鼠:黑鼠≈1:1,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故答案为:
(1)黄鼠:灰鼠=2:1
(2)Aa2×a1a2
(3)9
(4)多只黑色雌鼠 黄鼠:灰鼠=1:1 黄鼠:黑鼠=1:1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_____影响的结果.
(4)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正确答案
解:(1)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Ⅲ组亲本都为杂合,子代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3:1,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Ⅳ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存在环境基因的影响,后代可能会出现有毛小鼠,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4)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和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则模版连G变为A,而mRNA中应该是C变为U,故选:D.
故答案为:
(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D
解析
解:(1)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即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Ⅲ组亲本都为杂合,子代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3:1,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Ⅳ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存在环境基因的影响,后代可能会出现有毛小鼠,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4)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和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则模版连G变为A,而mRNA中应该是C变为U,故选:D.
故答案为:
(1)常
(2)一对等位 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