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和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如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一面.
(1)根据图中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写出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______.
(2)据图中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C的基因型:______.
(3)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粒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玉米粒.由此推断:A植株上的紫色玉米粒均为纯种.这个结论是否正确?______请予以解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紫色粒:黄色粒=53:18≈3:1.
(2)植株C所结种子中,紫色粒:黄色粒=53:18≈3:1,说明其基因型为Yy.
(3)A、B两植株相邻种植,既可能同株异化传粉,也可能相互传粉.A株玉米籽粒均为紫色,说明紫色对黄色呈显性,且A株为纯种.如果A、B相互传粉,则A上所结籽粒为杂合子;如果A株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则所结籽粒为纯合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紫色籽粒生于同一玉米穗上.任取穗上的两个籽粒种植自交以测定基因型,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因此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
(1)紫粒:黄粒≈3:1
(2)Yy
(3)不正确 选取的样本太少,有一定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解析
解:(1)由图可知,紫色粒:黄色粒=53:18≈3:1.
(2)植株C所结种子中,紫色粒:黄色粒=53:18≈3:1,说明其基因型为Yy.
(3)A、B两植株相邻种植,既可能同株异化传粉,也可能相互传粉.A株玉米籽粒均为紫色,说明紫色对黄色呈显性,且A株为纯种.如果A、B相互传粉,则A上所结籽粒为杂合子;如果A株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则所结籽粒为纯合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紫色籽粒生于同一玉米穗上.任取穗上的两个籽粒种植自交以测定基因型,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因此这个结论不正确.
故答案为:
(1)紫粒:黄粒≈3:1
(2)Yy
(3)不正确 选取的样本太少,有一定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黑尿病是一对等位基因(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的尿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黑.如图是有关黑尿病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控制黑尿病的基因是______性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2)I3的基因型是______,I3和Ⅱ2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______.
(3)Ⅱ4和Ⅱ5生出不患黑尿病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黑尿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由于Ⅱ6患病,而I3和I4都正常,所以I3的基因型是Aa.由于I2患病,Ⅱ2正常,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因此I3和Ⅱ2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Aa.
(3)由于I3和I4的基因型是Aa,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Ⅱ4和Ⅱ5生出不患黑尿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
=
.
故答案为:
(1)隐 常
(2)Aa Aa
(3)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控制黑尿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由于Ⅱ6患病,而I3和I4都正常,所以I3的基因型是Aa.由于I2患病,Ⅱ2正常,所以Ⅱ2的基因型是Aa.因此I3和Ⅱ2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Aa.
(3)由于I3和I4的基因型是Aa,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或Aa.因此,Ⅱ4和Ⅱ5生出不患黑尿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
=
.
故答案为:
(1)隐 常
(2)Aa Aa
(3)
(2015春•余江县校级期中)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选用适宜的纯合亲本进行一个杂交实验来验证:①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以上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遗传图解,并加以说明.
(1)实验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
______
(2)实验现象:F2子粒中:①若______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若______则验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③若______,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正确答案
解:(1)①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子粒黄色和籽粒白色的纯合玉米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再与白色籽粒的玉米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如下:
.
②验证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的方法:用糯性和非糯性的纯合玉米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再与糯性玉米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如下:
.
③验证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和非糯(B)对糯(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用黄色非糯性与白色糯性纯合玉米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与白色糯性玉米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如下:
.
(2)如果①黄色:白色=1:1,遵循分离定律;②非糯性:糯性=1:1,则遵循分离定律;如果③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1:1:1:1,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①
②
③
(2)黄色:白色=1:1 非糯性:糯性=1:1 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1:1:1:1
解析
解:(1)①验证子粒的黄色与白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子粒黄色和籽粒白色的纯合玉米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再与白色籽粒的玉米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如下:
.
②验证子粒的非糯与糯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的方法:用糯性和非糯性的纯合玉米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再与糯性玉米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如下:
.
③验证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和非糯(B)对糯(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用黄色非糯性与白色糯性纯合玉米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与白色糯性玉米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如下:
.
(2)如果①黄色:白色=1:1,遵循分离定律;②非糯性:糯性=1:1,则遵循分离定律;如果③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1:1:1:1,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①
②
③
(2)黄色:白色=1:1 非糯性:糯性=1:1 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1:1:1:1
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有下列三组交配组合,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交配组合①可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
(2)表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甲______,乙______.属于纯合子的有______.
(3)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理论上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交配组合①丙(黑色)×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黑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bb、乙和丙的基因型均为Bb、丁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知,甲和丁属于纯合子.
(3)交配组合②相当于测交实验,即bb(甲)×Bb(乙),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黑色):bb(黄色)=1:1,其中bb能稳定遗传,占.
故答案为:
(1)黑色
(2)bb Bb 甲和丁
(3)
解析
解:(1)根据交配组合①丙(黑色)×乙(黑色)→后代出现黄色个体,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黑色相对于黄色为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bb、乙和丙的基因型均为Bb、丁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知,甲和丁属于纯合子.
(3)交配组合②相当于测交实验,即bb(甲)×Bb(乙),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黑色):bb(黄色)=1:1,其中bb能稳定遗传,占.
故答案为:
(1)黑色
(2)bb Bb 甲和丁
(3)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等位基因为A和a,请问:
(1)该病的致病基因是______性基因.
(2)Ⅰ1和Ⅰ2的子女Ⅱ4、Ⅱ5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
(3)Ⅲ7、Ⅲ9的基因型是______.
(4)Ⅲ8、Ⅲ10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他(她)是杂合子的几率是______.
(5)若Ⅲ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若Ⅲ10与一个携带该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的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Ⅰ2患病,所以Ⅰ1和Ⅰ2的子女Ⅱ4、Ⅱ5的基因型依次是Aa、Aa.
(3)由于Ⅲ7、Ⅲ9都患病,所以Ⅲ7、Ⅲ9的基因型都是aa.
(4)由于Ⅲ7、Ⅲ9都是aa,所以Ⅱ3、Ⅱ4、Ⅱ5、Ⅱ6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Ⅲ8、Ⅲ10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为杂合子的几率是.
(5)若Ⅲ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若Ⅲ10与一个携带该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的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
=
.
故答案为:
(1)隐
(2)Aa、Aa
(3)aa、aa
(4)AA或Aa
(5)
解析
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于Ⅰ2患病,所以Ⅰ1和Ⅰ2的子女Ⅱ4、Ⅱ5的基因型依次是Aa、Aa.
(3)由于Ⅲ7、Ⅲ9都患病,所以Ⅲ7、Ⅲ9的基因型都是aa.
(4)由于Ⅲ7、Ⅲ9都是aa,所以Ⅱ3、Ⅱ4、Ⅱ5、Ⅱ6的基因型都是Aa.因此Ⅲ8、Ⅲ10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为杂合子的几率是.
(5)若Ⅲ10与患该病的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若Ⅲ10与一个携带该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的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
=
.
故答案为:
(1)隐
(2)Aa、Aa
(3)aa、aa
(4)AA或Aa
(5)
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的控制.研究人员选择纯种亲本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控制兔子皮下脂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是显性性状.F2性状表现说明家兔皮下脂肪颜色的表现是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兔子体内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正确答案
解:(1)脂肪颜色遗传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黄脂→白脂,因此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因为饲喂食物不同,脂肪颜色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故答案为:
(1)常 白脂 基因型与环境
(2)酶的合成
解析
解:(1)脂肪颜色遗传时与性别无关,因此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白脂×黄脂→白脂,因此白脂是显性性状.F2性状因为饲喂食物不同,脂肪颜色有差异,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一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催化黄色素分解,说明这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故答案为:
(1)常 白脂 基因型与环境
(2)酶的合成
水稻的粳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粳性花粉遇碘呈蓝紫色,糯性花粉遇碘呈红褐色.现在用纯种的粳稻和糯稻杂交,取F1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随机选择多个视野,观察并计数.
(1)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______.
(2)实验结果可验证孟德尔的______定律.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种类型.
(4)如果将F1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植株能否产生可育后代?______,因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
(2)实验结果可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如果让F1自交,能产生三种基因型的后代,即AA、Aa、aa,这些植株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花粉.
(4)将F1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 A、a(或A和a),这些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植株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故答案为:
(1)1:1
(2)分离
(3)2
(4)A、a(或A和a) 不能 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两种颜色的花粉粒数量比例约为1:1.
(2)实验结果可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F1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如果让F1自交,能产生三种基因型的后代,即AA、Aa、aa,这些植株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花粉.
(4)将F1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基因型是 A、a(或A和a),这些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植株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故答案为:
(1)1:1
(2)分离
(3)2
(4)A、a(或A和a) 不能 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人生长激素(hGH)是一种含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研究发现,侏儒症患者由于缺失hGH基因片段(简称hGH基因缺失),体内缺乏该类激素,身材较正常人矮小.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遗传方式,科研人员对首次发现的两例患者家系做了调查,调查的部分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hGH基因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ⅡI-1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2)hGH基因中至少含有______对碱基.人体内只有垂体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下面是生长激素分子中的有关数量计算公式,正确的是______.
A.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一肽键数
B.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一肽键数
C.N原子数=肽链数十肽键数+R基中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D.O原子数=肽链数十肽键数+R基中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水数
(4)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
①垂体通过分泌(b)______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由其释放的[d]______,作用于肾脏,使尿量减少来调节人体内的______.
②机体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是______,它也是______ 调节的神经中枢.
③如果用含有激素c的饲料饲喂小白鼠,再将其放到密闭的容器中饲养,此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中Ⅱ-7×Ⅱ-8→Ⅲ-12,即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女儿,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Ⅲ-12的基因型为aa,Ⅱ-7和Ⅱ-8的基因型均为Aa,则Aa×Aa→1AA、2Aa、1aa,Ⅲ-13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AA或Aa,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生长激素(hGH)是一种含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而DNA中碱基:信使RNA中碱基:蛋白质中氨基酸=6:3:1,则 hGH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191×6=1146个,即573对碱基.人体细胞都含有hGH基因,但只有垂体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至少含有的游离羧基数等于肽链数,而一个羧基(-COOH)中含有2个O原子数,则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4)①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来调节水盐平衡.
②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因其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和促激素;也是血糖、体温调节中枢,而且与生物节律有关.
③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物质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对缺氧的耐受力将下降.
故答案为(1)常 2/3
(2)57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ABC
(4)①促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水盐平衡(渗透压平衡)②下丘脑 体温、血糖 ③下降
解析
解:(1)据图中Ⅱ-7×Ⅱ-8→Ⅲ-12,即正常双亲生出患病女儿,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Ⅲ-12的基因型为aa,Ⅱ-7和Ⅱ-8的基因型均为Aa,则Aa×Aa→1AA、2Aa、1aa,Ⅲ-13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AA或Aa,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生长激素(hGH)是一种含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而DNA中碱基:信使RNA中碱基:蛋白质中氨基酸=6:3:1,则 hGH基因中至少含有碱基:191×6=1146个,即573对碱基.人体细胞都含有hGH基因,但只有垂体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至少含有的游离羧基数等于肽链数,而一个羧基(-COOH)中含有2个O原子数,则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4)①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来调节水盐平衡.
②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因其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和促激素;也是血糖、体温调节中枢,而且与生物节律有关.
③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物质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对缺氧的耐受力将下降.
故答案为(1)常 2/3
(2)57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ABC
(4)①促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水盐平衡(渗透压平衡)②下丘脑 体温、血糖 ③下降
研究人类的遗传病,可以从遗传图解中获得资料.如图表示某家庭白化病的遗传图解,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致病基因位于______(“常”或“性”)染色体上.
(2)1的基因型是______,3的基因型是______或______.
(3)若基因型Aa的男子与4婚配,出现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
(2)1的基因型是Aa,3的基因型是AA或Aa.
(3)若基因型Aa的男子与4(aa)婚配,出现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2)Aa Aa或AA
(3)
解析
解:(1)根据分析,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
(2)1的基因型是Aa,3的基因型是AA或Aa.
(3)若基因型Aa的男子与4(aa)婚配,出现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
.
故答案为:
(1)常
(2)Aa Aa或AA
(3)
(2015秋•河南月考)回答下列与遗传相关的问题:
Ⅰ.某地生活着一种植物,其叶片形状有圆形(A)和针形(a).若a基因可使50%的花粉致死,则基因型Aa的植物间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Ⅱ.某植物雌雄异株(2N=24),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隐性基因a纯合时能够使雌性植株变为雄性植株,但变性植株不可育,雄性植株中无此效应.该植物叶形有披针形和窄披针形两种,由基因B和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雄性植株和一雌性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1)测定该植物的一个基因组需测______条染色体.可育雄性植株的细胞中可能具有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______.
(2)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亲本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亲本雌性植株为窄披针形,F1中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则F2中雌雄植株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由于aa基因使雄配子一半致死,则能产生A雄配子和a雄配子,完成受精作用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
Aa)和
aa.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针形叶=5:1.
Ⅱ、(1)由于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该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2n=12,因此测定该植物的一个基因组需测13(11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可育雄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0对+XY,正常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是一条,有丝分裂后期是2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子一代中雌性都是披针形叶,雄性中既有披针形又有狭披针形,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披针形是对狭披针形是显性性状,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又由表格中可知,子一代雌株:雄株=1:3,说明有一半的雌株发生了性逆转,对于A(a)来说相当于测交实验,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因此对两对等位基因来说,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
(3)由于该题判断的是后代的性别比例,因此只看A、a一对等位基因即可,雌性亲本基因型是A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子一代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aa=1:2,其中雄性个体中一半的aa是由性反转而来的不育个体,所以子一代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3,由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可知,自由交配后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3,其中雌性个体的aa性反转为雄性,因此F2中雌雄的比例为5:11.
故答案为:
Ⅰ、圆形叶:针形叶=5:1
Ⅱ、(1)13 0或1或2
(2)X aaXBY
(3)5:11
解析
解:Ⅰ、(1)由于aa基因使雄配子一半致死,则能产生A雄配子和a雄配子,完成受精作用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A、(Aa+
Aa)和
aa.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圆形叶:针形叶=5:1.
Ⅱ、(1)由于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该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2n=12,因此测定该植物的一个基因组需测13(11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可育雄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0对+XY,正常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是一条,有丝分裂后期是2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子一代中雌性都是披针形叶,雄性中既有披针形又有狭披针形,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披针形是对狭披针形是显性性状,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又由表格中可知,子一代雌株:雄株=1:3,说明有一半的雌株发生了性逆转,对于A(a)来说相当于测交实验,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因此对两对等位基因来说,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
(3)由于该题判断的是后代的性别比例,因此只看A、a一对等位基因即可,雌性亲本基因型是A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子一代的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aa=1:2,其中雄性个体中一半的aa是由性反转而来的不育个体,所以子一代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3,由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可知,自由交配后代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3,其中雌性个体的aa性反转为雄性,因此F2中雌雄的比例为5:11.
故答案为:
Ⅰ、圆形叶:针形叶=5:1
Ⅱ、(1)13 0或1或2
(2)X aaXBY
(3)5:11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B组实验中后代黄色鼠:黑色鼠=3:1,而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说明AA致死,则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黑色鼠的基因型是aa.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
(3)B组合是杂合子之间的杂交,C组属于测交,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 aa
(2)AA
(3)遗传图解: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B组实验中后代黄色鼠:黑色鼠=3:1,而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说明AA致死,则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黑色鼠的基因型是aa.
(2)由以上分析可知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
(3)B组合是杂合子之间的杂交,C组属于测交,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 aa
(2)AA
(3)遗传图解:
人类的眼睑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研究眼睑的遗传方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该校的同学及家庭成员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如下表.
据图回答:
(1)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______.基因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rRNA和______等RNA的参与.
(2)根据表中第______组调查结果,就能准确判断______为显性性状.
(3)第二组中女生赵某和她的母亲均为单眼皮,她的姐姐和父亲均为双眼皮.那么
①控制人类眼睑遗传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赵某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他传递给赵某的基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基因A和a属于一对等位基因,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基因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rRNA和tRNA等RNA的参与.
(2)第一组亲本均为双眼皮,但子代出现单眼皮性状,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为显性性状.
(3)①单眼皮、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赵某为单眼皮,则其基因型均为aa,她父亲为双眼皮,则其基因型为Aa,他传递给赵某的基因是a.
故答案为:
(1)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tRNA
(2)一 双眼皮
(3)①常 ②Aa a
解析
解:(1)基因A和a属于一对等位基因,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基因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rRNA和tRNA等RNA的参与.
(2)第一组亲本均为双眼皮,但子代出现单眼皮性状,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双眼皮为显性性状.
(3)①单眼皮、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赵某为单眼皮,则其基因型均为aa,她父亲为双眼皮,则其基因型为Aa,他传递给赵某的基因是a.
故答案为:
(1)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tRNA
(2)一 双眼皮
(3)①常 ②Aa a
异色瓢虫在鞘翅斑纹常见有3种类型:浅色的黄底型(ss)和黑色的四窗型和二窗型.群体中还存在罕见的斑纹类型:黑缘型(SA)、均色型(SE)和横条型(ST)等多种类型,它们斑纹遗传机制有一种特殊的嵌镶显性现象,即纯种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如图所示.已知ST、SE和SA对s均为显性,请回答以下问题.
(1)鞘翅斑纹遗传遵循遗传学上的______定律.假如各种基因型均有机会交配,则异色瓢虫鞘翅的斑纹遗传中子一代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关系可能是______.
①都与1个P相同 ②F与亲本相同 ③F与2个P都不同 ④F与P不完全相同
(2)从野生群体中采得的横条型和均色型2种类型个体,依据其罕见性及由蕉表现型判断,预期它们最可能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现有杂合的横条型、黑缘型异色瓢虫2个群体.请利用简捷的杂交实验,筛选出这2种鞘翅斑纹的纯种.请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遗传图解可知SA、SE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鞘翅斑纹遗传遵循遗传学上的孟德尔分离定律.假如各种基因型均有机会交配,则异色瓢虫鞘翅的斑纹遗传中子一代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关系可能:①都与1个P相同,如SAs×ss,后代都与其中的一个亲本基因型相同,①正确;②F与亲本相同,如SAs×SASA,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与亲本的表现型一样,②正确;③F与2个P都不同,如SASE×ss,后代为SAs和SEs,表现型和两个亲本都不同,③正确;④F与P不完全相同,如SASE×SEs,后代为SEs、SAs、SASE、SESE,后代表现型和亲本不完全相同,④正确.
(2)已知黑缘型(SA)、均色型(SE)和横条型(ST),依据其罕见性及表现型判断,从野生群体中采得的横条型和均色型的基因型分别为STs、SEs.
(3)第一步:取多只雌性或雄性鞘翅斑纹为横条型异色瓢虫(STs)与雄性或雌性鞘翅斑纹为黑缘型异色瓢虫(SAs)杂交.
第二步:依据镶嵌显性理论,基因型为STSA、SAs、STs的成虫表现型区别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将STSA、个体选出,再雌雄交配,从中获得黑缘型和横条型的个体即为纯系STST、SASA.
故答案是:
(1)孟德尔分离定律 ①②③④
(2)STs、SEs
(3)
解析
解:(1)由遗传图解可知SA、SE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即鞘翅斑纹遗传遵循遗传学上的孟德尔分离定律.假如各种基因型均有机会交配,则异色瓢虫鞘翅的斑纹遗传中子一代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关系可能:①都与1个P相同,如SAs×ss,后代都与其中的一个亲本基因型相同,①正确;②F与亲本相同,如SAs×SASA,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与亲本的表现型一样,②正确;③F与2个P都不同,如SASE×ss,后代为SAs和SEs,表现型和两个亲本都不同,③正确;④F与P不完全相同,如SASE×SEs,后代为SEs、SAs、SASE、SESE,后代表现型和亲本不完全相同,④正确.
(2)已知黑缘型(SA)、均色型(SE)和横条型(ST),依据其罕见性及表现型判断,从野生群体中采得的横条型和均色型的基因型分别为STs、SEs.
(3)第一步:取多只雌性或雄性鞘翅斑纹为横条型异色瓢虫(STs)与雄性或雌性鞘翅斑纹为黑缘型异色瓢虫(SAs)杂交.
第二步:依据镶嵌显性理论,基因型为STSA、SAs、STs的成虫表现型区别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将STSA、个体选出,再雌雄交配,从中获得黑缘型和横条型的个体即为纯系STST、SASA.
故答案是:
(1)孟德尔分离定律 ①②③④
(2)STs、SEs
(3)
玉米籽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______产生F1,如果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______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所以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的最简便方法是让其自交,如果后代中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3:1,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2)中的植株乙(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4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t=2:2:1:1.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由于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
故答案为:
(1)自交 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3:1 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1:1
(2)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开(答“染色体变异”也可得分)
(3)Tt:t:T:tt=2:2:1:1
解析
解:(1)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所以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的最简便方法是让其自交,如果后代中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3:1,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T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Ttt)中有一个t来自母本,还有T和t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2)中的植株乙(Ttt)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该植株能形成4种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t=2:2:1:1.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由于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黄色(2Ttt):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
故答案为:
(1)自交 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3:1 玉米籽粒颜色黄色:白色=1:1
(2)父本形成花粉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9号染色体未分开(答“染色体变异”也可得分)
(3)Tt:t:T:tt=2:2:1:1
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
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灰色),即有黄色和灰色两种.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3)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AA胚胎致死,即2只死亡.因此,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
(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
故答案为:
(1)黄色、灰色
(2)Aa2、a1a2
(3)6
(4)①黑 ②毛色
解析
解:(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则其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1AA(死亡)、1Aa1(黄色)、1Aa2(黄色)、1a1a2(灰色),即有黄色和灰色两种.
(2)由后代有黑色a2a2可推知其父母均有a2,又因后代由3种表现型,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2 和a1a2,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鼠为,雄性概率为
,所以黑色雄鼠为
.
(3)Aa2 和a1a2所生的后代全部存活,而Aa2 和Aa2的后代有AA胚胎致死,即2只死亡.因此,预期每窝平均生6只小鼠.
(4)要通过杂交方法检测出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可将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雌鼠杂交并观察后代毛色.
故答案为:
(1)黄色、灰色
(2)Aa2、a1a2
(3)6
(4)①黑 ②毛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