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某种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下实验.
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2)实验三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______.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__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三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因此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297×=198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Aa×aa,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故答案为:
(1)紫色子叶 AA Aa
(2)0
(3)198
(4)1:1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三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三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因此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3)实验四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297×=198粒.
(4)若将丙植株的花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然后套上纸袋,待雌蕊成熟时,接受乙植株的花粉,即Aa×aa,则预期的实验结果为紫色子叶种子:白色子叶种子=1:1.
故答案为:
(1)紫色子叶 AA Aa
(2)0
(3)198
(4)1:1
如图是某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1)该遗传病受______性基因控制.
(2)Ⅲ1、Ⅲ4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或______.
(3)Ⅱ4、Ⅱ5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4)Ⅲ1、Ⅲ2不能结婚的原因是他们所生后代发病率较高,概率为______.
(5)若Ⅲ4与一个正常女子婚配,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则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Ⅱ4和Ⅱ5个体均患病,但他们有正常的女儿(Ⅲ3),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
(2)由于Ⅲ1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由于Ⅲ3正常,其基因型为aa,所以Ⅱ4和Ⅱ5基因型都是Aa,因此,Ⅲ4的基因型为AA或Aa.
(3)由于Ⅱ4和Ⅱ5基因型都是Aa,所以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4)由于Ⅱ4和Ⅱ5基因型都是Aa,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或Aa.Ⅲ1、Ⅲ2是近亲,他们不能结婚的原因是他们所生后代发病率较高,概率为1-=
.
(5)根据Ⅲ4与一个正常女子婚配,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说明他们的基因型都是Aa与aa,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
故答案为:
(1)显
(2)aa、AA或Aa
(3)
(4)
(5)
解析
解:(1)根据Ⅱ4和Ⅱ5个体均患病,但他们有正常的女儿(Ⅲ3),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
(2)由于Ⅲ1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由于Ⅲ3正常,其基因型为aa,所以Ⅱ4和Ⅱ5基因型都是Aa,因此,Ⅲ4的基因型为AA或Aa.
(3)由于Ⅱ4和Ⅱ5基因型都是Aa,所以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4)由于Ⅱ4和Ⅱ5基因型都是Aa,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或Aa.Ⅲ1、Ⅲ2是近亲,他们不能结婚的原因是他们所生后代发病率较高,概率为1-=
.
(5)根据Ⅲ4与一个正常女子婚配,生了一个正常的男孩,说明他们的基因型都是Aa与aa,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
故答案为:
(1)显
(2)aa、AA或Aa
(3)
(4)
(5)
某种白花传粉的豆科植物,同一植株能开很多花,不同品种植株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的植株进行如表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2)实验3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______.
(3)实验4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的理论值为______粒.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3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3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因此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3)实验4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297×=198粒.
故答案为:
(1)紫色 AA aa Aa
(2)0
(3)198
解析
解:(1)根据实验3可判断: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紫色.如果用A代表显性基因,a代表隐性基因,则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
(2)实验3是AA与aa杂交,后代都是Aa,因此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占0.
(3)实验4所结的297粒紫色子叶种子中,AA:Aa=1:2,所以杂合子的理论值为297×=198粒.
故答案为:
(1)紫色 AA aa Aa
(2)0
(3)198
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牛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1中雄牛全为有角,雌牛全为无角;F1中的雌雄牛自由交配,F2的雄牛中有角:无角=3:1,雌牛中有角:无角=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填“有角”或“无角”)为显性性状.
(2)F2中有角雄牛的基因型为______,有角雌牛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带有D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则F2中雄牛的有角:无角=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且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1中雄牛全为有角,所以相对性状中有角为显性性状.
(2)根据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F2中有角雄牛的基因型为DD、Dd,有角雌牛的基因型为DD.
(3)若带有D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则F1中雌牛Dd产生的正常配子只有d,因此,F2中雄牛的有角:无角=1:1.
故答案为:
(1)常 有角
(2)DD、Dd DD
(3)1:1
解析
解:(1)由于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且纯合的有角雄牛和无角雌牛杂交,F1中雄牛全为有角,所以相对性状中有角为显性性状.
(2)根据雄牛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F2中有角雄牛的基因型为DD、Dd,有角雌牛的基因型为DD.
(3)若带有D基因的雌配子不能存活,则F1中雌牛Dd产生的正常配子只有d,因此,F2中雄牛的有角:无角=1:1.
故答案为:
(1)常 有角
(2)DD、Dd DD
(3)1:1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A、a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可判出______花为显性性状,因为______.
(2)组合一中紫花基因型为______,该组合交配方式为______.
(3)组合三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______,F1中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______.
(4)组合一中,F1中的紫花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F1基因型为AA或Aa,后代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组合一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
故答案为:
(1)三 紫 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 (F1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2)Aa 测交
(3)AA或Aa性状分离
(4)
解析
解:(1)由于组合三中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
(2)组合一后代紫花:白花为1:1,属于测交,说明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
(3)组合三后代紫花;白花为3:1,所以F1基因型为AA或Aa,后代同时出现紫花与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组合一中F1中紫花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占.
故答案为:
(1)三 紫 亲本均为紫色,F1中出现了白色 (F1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2)Aa 测交
(3)AA或Aa性状分离
(4)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A、B两棵植株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在杂交Ⅰ中,将植株A的花粉粒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受粉后,雌花发育成穗轴上的玉米粒.
实验二:在杂交Ⅱ中,植株B的花粉粒被转移到同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受粉.
实验三:在杂交Ⅲ中,植株A的花粉粒被转移到与植株B具有相同基因型的另一植株的雌花上进行受粉.上述三种杂交所获得玉米粒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1)在玉米粒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其理由______.
(2)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性性状,则植株A的基因型为______,植株B的基因型为______.杂交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
(3)杂交______的受粉类型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原因是______.
(4)玉米是遗传学研究的良好材料,请说明用玉米作为遗传工具的两个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杂交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玉米:黄色玉米=3:1,说明黄色玉米为隐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植株B的基因型为gg;杂交Ⅰ是植株A(Gg)自交,后代中紫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GG或Gg.
(3)杂交Ⅲ后代产生更大、更多的变异,提高后代对环境的适应力,因此杂交Ⅲ的受粉类型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
(4)玉米作为遗传工具的原因:玉米生长期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统计更准确.
故答案为:
(1)黄色玉米 从杂交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即紫色玉米:黄色玉米=3:1
(2)Gg gg GG或Gg
(3)Ⅲ后代产生更大、更多的变异,提高后代对环境的适应力
(4)玉米生长期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统计更准确.
解析
解:(1)从杂交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玉米:黄色玉米=3:1,说明黄色玉米为隐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植株A的基因型为Gg,植株B的基因型为gg;杂交Ⅰ是植株A(Gg)自交,后代中紫色玉米粒的基因型为GG或Gg.
(3)杂交Ⅲ后代产生更大、更多的变异,提高后代对环境的适应力,因此杂交Ⅲ的受粉类型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
(4)玉米作为遗传工具的原因:玉米生长期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统计更准确.
故答案为:
(1)黄色玉米 从杂交Ⅰ可知,植株A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即紫色玉米:黄色玉米=3:1
(2)Gg gg GG或Gg
(3)Ⅲ后代产生更大、更多的变异,提高后代对环境的适应力
(4)玉米生长期短,繁殖速度较快;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后代数量较多,统计更准确.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b1对b2显性、b2对b3显性,则b1对b3也显性).但不知具体情况,有人做了以下杂交试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
①上述兔子的毛色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
②若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则b1、b2、b3对b4显性,b1、b2对b3碌性,b1对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以下回答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③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④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毛雄兔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_;若有一只黑毛雄兔,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黑毛雄兔的基因型?(写出杂交组合并预测实验结果即可)
杂交组合: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上述兔子的毛色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④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则该灰毛兔的基因组成中,除了含有B基因外,另外一个一定是b4,因为b4不会遮盖b1、b2、b3的表现,才能使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因为和它杂交的纯合体分别是:b1b1、b2b2、b3b3、b4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黑毛b3b4、褐毛b4b4.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4.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③b1>b3>b2>b4
④b3>b1>b2>b4
(2)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雄兔交配 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4
解析
解:(1)①上述兔子的毛色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b1>b2>b3>b4,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和b2b3均表现为白色,所以丙的子代中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③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4和b1b3均表现为青色,b2b4表现为黑色,b2b3表现为白色,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
④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1b4:b1b3:b2b4:b2b3=1:1:1:1,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3和b2b3均表现为黑色,即b3>b2、b3>b1;b1b4表现为青色,即b1>b4;b2b3表现为白色,即b3>b2,所以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b3>b1>b2>b4.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B_)与群体中多只不同毛色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则该灰毛兔的基因组成中,除了含有B基因外,另外一个一定是b4,因为b4不会遮盖b1、b2、b3的表现,才能使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Bb4.因为和它杂交的纯合体分别是:b1b1、b2b2、b3b3、b4b4,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b1b4,白毛兔的基因型为b2b4,黑毛b3b4、褐毛b4b4.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4.
故答案为:
(1)①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青毛:白毛大致等于1:1
③b1>b3>b2>b4
④b3>b1>b2>b4
(2)Bb4 选用多只褐毛雌兔与该黑毛雄兔交配 若后代均为黑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3;若后代出现了褐毛兔,则该黑毛雄兔的基因型为b3b4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年级为单位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对班级的统计情况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请分析表中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第______组婚配调查,可判断眼睑性状中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______;第二组:______;第三组:______.
(3)第一组合的子代120个双眼皮个体中纯合体约有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根据表中第一组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可判断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第一组的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第二组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第三组的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
(3)第一组合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120个双眼皮个体中纯合体约有个.
故答案为:
(1)一 单眼皮
(2)Aa×Aa Aa×aa aa×aa
(3)40
解析
解:(1)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根据表中第一组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可判断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第一组的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第二组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第三组的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
(3)第一组合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子代120个双眼皮个体中纯合体约有个.
故答案为:
(1)一 单眼皮
(2)Aa×Aa Aa×aa aa×aa
(3)40
让某一品系的红果番茄自交,F1有红果番茄,也有黄果番茄(基因用R和r表示).试问:
(1)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属于隐性性状的是______.
(2)F1中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的比例是______.
(3)在F1红果番茄中的杂合子占______,纯合子占______.
(4)如果让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F2中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其中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可推测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2)根据(1),可知亲本中红果为杂合子(Rr),因此红果自交产生的F1中红:黄=3:1.
(3)亲本红果(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可见,F1中红果番茄中,杂合子占,纯合子占
.
(4)由第(3)题可知,F1中红果番茄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
Rr,其中
RR自交后代仍是红果,
Rr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RR、
Rr、
rr),因此F2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RR:Rr:rr=(
):(
):(
)=3:2:1,其中红果:黄果=5:1.
故答案为:
(1)黄果番茄
(2)3:1
(3)
(4)RR:Rr:rr=3:2:1 红果:黄果=5:1
解析
解:(1)根据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可推测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
(2)根据(1),可知亲本中红果为杂合子(Rr),因此红果自交产生的F1中红:黄=3:1.
(3)亲本红果(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可见,F1中红果番茄中,杂合子占,纯合子占
.
(4)由第(3)题可知,F1中红果番茄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
Rr,其中
RR自交后代仍是红果,
Rr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RR、
Rr、
rr),因此F2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RR:Rr:rr=(
):(
):(
)=3:2:1,其中红果:黄果=5:1.
故答案为:
(1)黄果番茄
(2)3:1
(3)
(4)RR:Rr:rr=3:2:1 红果:黄果=5:1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______.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3)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可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1的性状.若子代表现情况是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纯合子;若子代的表现情况是______,则该左旋椎实螺是杂合子.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自交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说明“母性效应”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螺壳表现为右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或Dd,则表现为螺壳右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Dd或dd.
(3)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故可以用任意右旋螺作父本与该螺杂交,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
故答案为:
(1)符合
(2)dd或Dd dd或Dd或DD
(3)左旋螺 右旋螺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1自交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说明“母性效应”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2)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螺壳表现为右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或Dd,则表现为螺壳右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Dd或dd.
(3)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故可以用任意右旋螺作父本与该螺杂交,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
故答案为:
(1)符合
(2)dd或Dd dd或Dd或DD
(3)左旋螺 右旋螺
如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是受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______,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
(3)图中Ⅱ3的基因型为______,Ⅱ3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
(4)Ⅱ3与白化病患女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是______,若已经生有一个白化病儿子,再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
(5)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Aa,Ⅱ4的基因型为aa.
(3)1号、2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正常,因此其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可见其为纯合子概率是
.
(4)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其与白化病患女(aa)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是
;若已经生有一个白化病儿子,则Ⅱ3的基因型为Aa,其与白化病患女(aa)再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
(5)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Ⅱ3的基因型为Aa,他们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故答案为:
(1)隐性
(2)Aa aa
(3)AA或 Aa
(3)
(5)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图中I2的基因型是Aa,Ⅱ4的基因型为aa.
(3)1号、2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正常,因此其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可见其为纯合子概率是
.
(4)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
Aa,其与白化病患女(aa)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是
;若已经生有一个白化病儿子,则Ⅱ3的基因型为Aa,其与白化病患女(aa)再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
(5)若Ⅱ3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Ⅱ3的基因型为Aa,他们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故答案为:
(1)隐性
(2)Aa aa
(3)AA或 Aa
(3)
(5)
在一个牛群中,外貌正常的双亲产下一头矮生的雌牛犊,看起来与正常的牛犊显然不同,请你列出各种可能的原因.
正确答案
解:由题意可知,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的雌性牛犊,如果是雌牛犊营养不良,则将来不遗传;也可能是双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显性突变(a→A)造成;也可能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外貌正常的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2)由显性突变(a→A)造成
(3)由于营养不良等环境因素造成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的雌性牛犊,如果是雌牛犊营养不良,则将来不遗传;也可能是双亲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由显性突变(a→A)造成;也可能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故答案为:
(1)外貌正常的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2)由显性突变(a→A)造成
(3)由于营养不良等环境因素造成
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如表是豌豆子叶颜色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组合______能判断出是显性性状______.
(2)请写出组合一亲本黄色基因型:______.
(3)组合三的F1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植株数目比值约是______.
(4)若组合三的F1中基因型为BB的植株有410株,则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组合二或组合三可判断出黄色是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Bb(黄色)和bb(绿色).
(3)组合三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所以F1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植株数目比值约是1:1.
(4)由第(3)题可知组合三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50%.
故答案为:
(1)二、三 黄色
(2)Bb
(3)1:1
(4)50%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组合二或组合三可判断出黄色是显性性状.
(2)由以上分析可知,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Bb(黄色)和bb(绿色).
(3)组合三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其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所以F1中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植株数目比值约是1:1.
(4)由第(3)题可知组合三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因此B的基因频率为50%.
故答案为:
(1)二、三 黄色
(2)Bb
(3)1:1
(4)50%
果蝇有直毛(F)和非直毛(f).现有的雌、雄直毛和雌、雄非直毛果蝇都为纯合体,并可作为实验的材料.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探究控制直毛(F)与非直毛(f)这一相对形状的等位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杂交试验,并用文字简要说明结果和结论.
(1)方法:______.
(2)遗传图解:
______.
(3)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探究控制直毛(F)与非直毛(f)这一相对形状的等位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可用用非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杂交.
(2)遗传图解为:
(3)若子代不论雌、雄均为直毛果蝇,则(F、f)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果蝇,雄果蝇全为非直毛果蝇,则(F、f)位于X 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用非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杂交
(2)遗传图解
(3)若子代不论雌、雄均为直毛果蝇,则(F、f)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果蝇,雄果蝇全为非直毛果蝇,则(F、f)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解:(1)要探究控制直毛(F)与非直毛(f)这一相对形状的等位基因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可用用非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杂交.
(2)遗传图解为:
(3)若子代不论雌、雄均为直毛果蝇,则(F、f)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果蝇,雄果蝇全为非直毛果蝇,则(F、f)位于X 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用非直毛雌果蝇与直毛雄果蝇杂交
(2)遗传图解
(3)若子代不论雌、雄均为直毛果蝇,则(F、f)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果蝇全为直毛果蝇,雄果蝇全为非直毛果蝇,则(F、f)位于X染色体上
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其规律如图所示(注:精子通过花粉管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完成受精).
(1)烟草的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它们互为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2)由图可见,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据此推断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______个体.
(3)将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正反交概率相等),全部子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______.
(4)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这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表达______有所不同.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基因S1、S2、S3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2)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作用,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
(3)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间行种植时,烟草植株可以自交和杂交两种交配方式,但是自交无法产生后代,S1S2作父本时,杂交后代有S1S3和S1S2,比例为1:1,S2S3作父本时,杂交后代有S1S3和S2S3,比例为1:1,综合以上可知,后代中共有三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S1S3:S2S3:S1S2=2:1:1.
(4)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会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S基因控制合成S核酸酶能够将rRNA水解,导致花粉管中缺少核糖体,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花粉管不能伸长.
故答案为:
(1)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
(2)纯合
(3)S1S3:S2S3:S1S2=2:1:1
(4)mRNA和蛋白质 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
解析
解:(1)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基因S1、S2、S3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2)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作用,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
(3)烟草不存在S基因的纯合个体,间行种植时,烟草植株可以自交和杂交两种交配方式,但是自交无法产生后代,S1S2作父本时,杂交后代有S1S3和S1S2,比例为1:1,S2S3作父本时,杂交后代有S1S3和S2S3,比例为1:1,综合以上可知,后代中共有三种基因型及其比例为:S1S3:S2S3:S1S2=2:1:1.
(4)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会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S基因控制合成S核酸酶能够将rRNA水解,导致花粉管中缺少核糖体,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使花粉管不能伸长.
故答案为:
(1)等位基因 基因突变
(2)纯合
(3)S1S3:S2S3:S1S2=2:1:1
(4)mRNA和蛋白质 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