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遗传分析题:
(1)小家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b控制).现有10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弯曲尾雌鼠和10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弯曲尾雄鼠分别交配得到后代的类型和数量综合统计如下表:
请据上述杂交结果作出判断:
①分别写出雌雄亲本小鼠的基因型:______、______.
②在上述子代中,杂合灰身弯曲尾雌鼠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
③假如上述子代中的灰身雄鼠与黑身雌鼠杂交,后代中黑身小鼠所占比例为______.
(2)一只雌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②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______.
③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最好选择F1中雌性为______型,雄性为______型作为杂交的亲本,请简要说明推断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BbXAXa
BbXAY
突变型
不能,因为Dd×dd、XDXd×Xd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
野生
突变
如果后代中雌雄各有两种类型,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性全部为突变型,雄性全部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解析
解:(1)①由以上分析可知,雌雄亲本小鼠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
②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它们所生子代中,灰身弯曲尾雌鼠(B_XAX_)所占的比例为,纯合灰身弯曲尾雌鼠(BBXAXA)所占的比例为
,因此杂合灰身弯曲尾雌鼠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③上述子代中,灰身雄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
Bb,黑身雌鼠的基因型为bb,它们杂交后代中黑身小鼠所占比例为
.
(2)一只雌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①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该突变是显性突变,即显性性状是突变型.
②由于Dd×dd、XDXd×Xd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因此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③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最好选择F1中雌性为野生型,雄性为突变型作为杂交的亲本,如果后代中雌雄各有两种类型,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性全部为突变型,雄性全部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①BbXAXa、BbXAY ② ③
(2)①突变型
②不能,因为Dd×dd、XDXd×Xd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
③野生型 突变型 如果后代中雌雄各有两种类型,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性全部为突变型,雄性全部为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请问:
(1)将上述三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它们的遗传所遵循的是______规律.
(2)F2代中的表现型共有______种.
(3)在F2代中,表现型比例为3:1的相对性状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所以三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时,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AABBcc)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aabbCC)杂交,F1代的基因型为AaBbCc,F1代自交所得F2代的表现型共有2×2×2=8种.
(3)三对基因在遗传时,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因此每一对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所以在F2代中,表现型比例为3:1的相对性状有红果对黄果,两室对多室,高茎对矮茎.
故答案为:
(1)独立分配(或自由组合)
(2)8
(3)红果对黄果,两室对多室,高茎对矮茎.
水稻高秆(D-易倒伏)对矮秆(d-抗倒伏)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杂交,F1自交得F2,F2中不属于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的种类数及其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纯合矮秆易感病的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高秆抗病品种(DDRR)杂交,得到的Fl为DdRr,Fl自交,F2代中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为ddRR、ddRr,占=
.因此,F2中不属于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的种类数为9-2=7种,比例为1-
=
.
故选:B.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T-t),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R-r),以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进行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15:15:2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TtRR和ttrr杂交,F1基因型为1TtRr和1ttRr,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5,不抗病:抗病=1:3,A错误;
B、TtRr和ttrr杂交,F1基因型为1TtRr、1ttRr、1Ttrr、1ttrr,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5,不抗病:抗病=5:3,B正确;
C、TtRR和ttrr杂交,F1基因型为1TtRr和1ttRr,自交后代不抗病:抗病=1:3,高秆:矮秆=3:5,C错误;
D、TTRr和和ttrr杂交,F1基因型为1TtRr和1Ttrr,自交后代高秆:矮秆=3:1,不抗病:抗病=5:3,D错误.
故选:B.
下表A、B分别表示某雌雄异株植物M的花色遗传及花瓣中色素合成的控制过程.植物M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和d,T和t)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若让图A中的F2蓝花植株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与F1相比,F2中d基因频率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仅通过图A中的杂交和自交,若白花植株更易被天敌捕食,此因素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t基因频率下降.
(3)在F2植株传粉前,将所有紫花雌株与蓝花雄株移栽到同一地块(每一雌株可接受任何雄株的花粉),单株收获种子,每株所有的种子(假定数目相等且足够多)单独种植在一起可获得一个株系.则在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______的株系只有紫花植株;有______的株系三种花色的植株都有,且紫花:蓝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亲本蓝花×白花的后代均是紫花,且F2中紫花:蓝花:白花=9:3:4,说明F1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本蓝花与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图A中的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概率为DDtt、
Ddtt,其中D的基因频率为
,d的基因频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子代DDtt的概率为
,Ddtt的概率为
,ddtt的概率为
×
,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色(
):白色(
)=8:1.
(2)由于F2中没有个体被淘汰,所以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不变.没捕食前F2中b基因的频率为,在F2白花植株中BB:Bb:bb=1:2:1,在F2紫花和蓝花植株中BB:Bb:bb=3:6:3=1:2:1,由于白花植株中BB、Bb、bb被捕食的概率是相等的,被捕食后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仍为
,因此,不会影响b基因的频率.
(3)图AF2中紫花植株有DDTT、
DdTT、
DDTt和
DdTt,蓝花植株有
DDtt、
Ddtt.每一雌株可接受任何雄株的花粉,则后代中只有
DDTT植株系只开紫花,
DdTT和
DDTt植株系上不会出现白花,因此有
DdTt的株系三种花色的植株都有,且紫花(
+
):蓝花(
+
):白花(
+
+
)=5:5:2.
故答案为:
(1)DDtt、ddTT 蓝花:白花=8:1
(2)不变 不会
(3)
5:5:2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第二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B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两个纯系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再相交,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染色体,B错误;
C、F2中紫眼果蝇有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C正确;
D、F2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只能出现红眼和白眼2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C.
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另用C、c和G、g表示.现将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已知当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灰兔,基因c纯合时个体表现为白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可以确定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的基因型是CcGg,A正确;
B、题干中指出“基因C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可推知灰兔的基因组成是C_G_、黑色的基因组成是C_gg、白兔的基因组成是ccG_和ccgg,根据亲本为纯种且杂交F1全为灰兔(CcGg),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CCGG和ccgg,B正确;
C、F1CcGg自交,F2代白兔中的基因型是1ccGG、2ccGg、ccgg,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纯合子占,C错误;
D、若F1代灰兔测交,则后代基因型为1CcGg、1Ccgg、1ccGg、1ccgg,有3种表现型灰兔:黑兔:白兔=1:1:2,D正确.
故选:ABD.
(2015秋•滕州市期中)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
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F1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杂交后代的比例,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
(2)在杂交后代F1中,基因型有6种,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1YyRR、2YyRr)、黄色皱粒(1Yyrr)、绿色圆粒(1yyRR、2yyRr)和绿色皱粒(1yyrr),数量比为3:1:3:1.非亲本类型占的比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中纯合子有yyRR和yyrr,占总数的=
.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YyRR 或 YyRr.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或YyRr,当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2种,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yyRr)=1:1;当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4种,黄色圆粒(YyRr):绿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皱粒(yyrr)=1:1:1:1.
故答案为:
(1)YyRr、yyRr
(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1:1
(3)YyRR 或 YyRr 2或4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 或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植物杂交,子一代出现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该子一代是指杂交产生的种子以及由种子长成的植株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④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结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①错误;
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植物杂交,子一代出现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该子一代是指杂交产生的种子以及由种子长成的植株,②正确;
③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错误;
④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④错误.
故选:B.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故选:C.
已知小麦的抗旱性和多颗粒均属显性遗传,且两对控制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的旱敏多颗粒、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杂合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小麦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中表现为抗旱多颗粒小麦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要确认其基因型,可将其与隐性个体杂交,若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2)干旱程度越严重,抗旱植物根细胞中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相对越多,该现象说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的结果.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4)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亲本,通过一次杂交,获得的后代个体全部是抗旱型抗病杂交种(RrDd).具体做法是:先用Rrdd和rrDd通过______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交种RrDd.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知,抗旱性和多颗粒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抗旱基因用R表示,多颗粒基因用D表示.
①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的基因型为rrDD和RRdd,子一代基因型为RrDd,F2中抗旱多颗粒基因型有RRDD、RRDd、RrDD、RrDd.要确认其基因型,可将其与隐性个体rrdd杂交,若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说明其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即其基因型为RrDD或RRDd.
②子二代的抗旱与旱敏感型植物的比例是3:1,拔掉旱敏感型植物后,RR:Rr=1:2,子二代抗旱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
=
.
(2)根据题意,干旱程度越严重,抗旱植物根细胞中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相对越多,说明生物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分析R、r的碱基序列可知,r突变为R基因,是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由题意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因此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4)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杂交种RrDd.
故答案为:
(1)①4 RrDD或RRDd
②
(2)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
(3)碱基对替换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单倍体
大豆子叶颜色(AA表现深绿,Aa表现浅绿,aa为黄化且此表现型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受B、b基因影响,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当B基因存在时,A基因能正常表达;当b基因纯合时,A基因不能表达.子叶深绿和子叶浅绿的两亲本杂交,F1出现黄化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A正确;
B、F1中子叶深绿(1AABB、2AABb):子叶浅绿(1AaBB、2AaBb):子叶黄化(1AAbb、1Aabb)=3:3:2,B正确;
C、控制大豆子叶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有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即子叶深绿(AABB、AABb):子叶浅绿(AaBB、AaBb):子叶黄化(aaBB、aaBb、aabb、AAbb、Aabb),D错误.
故选:D.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数为2×2×2=8种.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A错误;
B、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B正确;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C错误;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D正确.
故选:BD.
燕麦颖色的控制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只要有黑色素的存在就无法区分有无黄色素,只有在无黑色素的情况下,才能看出有无黄色素.将纯种黑颖燕麦和纯种黄颖燕麦杂交,子一代全为黑颖,子二代共得560株,其中黑颖420株,黄颖105株,白颖35株.则F2黑颖产生的所有配子中不含显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黑颖420株,黄颖105株,白颖35株可知,黑颖:黄颖:白颖=12:3:1,假设燕麦颖色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生成,则F2中黑颖基因型为A_B_和A_bb,其中有AABB,
AaBB,
AABb,
AaBb,
AAbb和
Aabb,只有
AaBb和
Aabb能产生不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故ab概率为
.
故选:A.
在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中,如果三对组合的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分析可知:
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
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