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基因型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型分别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
Aa×aa,其后代显性性状(A_),隐性性状(aa)
;Bb×Bb,其后代显性性状(B_)
,隐性性状(bb)
;cc×Cc,其后代显性性状(C_)
,隐性性状(cc)
.所以子代中表现型和亲本AaBbcc和aaBbCc相同的占
×
×
+
×
×
=
,所以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数占全部子代的1-
=
.
故选:A.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分离比为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的雄株与基因为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正确答案
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9:3:4
bbTT
bbtt
bbTt
bbtt
解析
解:(1)由题意分析可知当B和T同时存在(BT)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当T不存(Btt或bbtt)时为雌株.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则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1BbTt自交后代基因型有BT(9)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bbT(3)表现为雄株,Btt或bbtt(4)表现为雌株,所以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9:3:4.
(2)由题意分析已知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若想后代全为雄株,则双亲必须都是bb,且有一个亲本是TT(bbTT应该是雄性做父本),则母本应该是bbtt,所以让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由题意分析已知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当T不存(Btt或bbtt)时为雌株.若想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应该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另一对基因没有分离现象,则父本应该是bbTt,母本应该是bbtt,所以让基因型为bbTt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1.
故答案是:
(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9:3:4.
(2)bbTT bbtt
(3)bbTt bbtt
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同一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表所示.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______种,表现型共有______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可知这对黄眼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后代会出现两对基因的所有基因型,如表格所示,从表格中不难发现后代的基因型为9种,表现型为5种.
(2)分析表格可知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比例分别为、
、
,所以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
-
-
=
.
(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4种纯合子:AABB黑眼、AAbb黄眼、aaBB黄眼、aabb浅蓝眼,他们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都是,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眼:黄眼:浅蓝眼=1:2:1.
(4)由题意分析可知妻子的基因型有三种可能,分别是AaBb、AAbb、aaBB,在后代中出现的比例分别是为、
、
,则妻子的基因型是AaBb的可能性为
;而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它们生一个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
×
×
=
.
故答案为:
(1)9 5
(2)
(3)黑眼:黄眼:浅蓝眼=1:2:1
(4)
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细胞内有______个核DNA分子.
(2)F1的高度是______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
(3)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请推测原因______.
(4)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______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已知该自花传粉植物染色体上2n=10条,所以图示细胞(DNA已经复制)内有20个核DNA分子.
(2)母本BBFFGG与父本bbffgg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FfGg,所以其高度是30+5×3=45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中含2个显性基因,因此,出现的比例为×3=
.
(3)F1的基因型为Ee和ee,比例为1:1,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EE占×
=
,Ee占
×
=
,ee占
×
=
.但Ee所占比例总为
,说明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由于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所以叶缘光滑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dd.为探究基因A和a是否与D和d同位于1、2号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第一步:选择AADD和aadd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或测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及结论:
答案一: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答案二: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故答案是:
(1)20
(2)45
(3)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4)AADD和aadd
答案一:自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答案二:测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
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且独立遗传.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即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颜色不同.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的基因型是R1r1R2r2,让R1r1R2r2自交得F2,则F2的显性基因的数量有4个、3个、2个、1个、0个,所以F2的表现型有5种.
故选:B.
已知某二倍体植物(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花色有蓝色和紫色两种,蓝色素能在酶1的催化作用下转化成紫色素,酶1是由A-a这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中的一种控制合成的,而B-b这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中有一种能控制物质N的合成,该物质N能使酶1失活.现利用甲(开紫花)、乙、丙三种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是______,控制物质N合成的基因是______.
(2)亲本丙的基因型为______.如亲本组合为乙×丙,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
(3)表中亲本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为______.
(4)如让实验一中F2的开紫花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假定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足够多且相等,从理论上分析所统计的F3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实验一可以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型为紫色,由于基因2合成的物质能使酶1失去活性,则基因2为b基因.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乙(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或者Aabb,表现型都是蓝色花.
(3)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为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套袋→授粉→套袋.
(4)实验一中F2的开紫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
AABb、
AaBB、
AaBb,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繁殖,紫花的概率=
+
×
×2+
×
=
,所以紫花:蓝花=25:11.
故答案为:
(1)A b
(2)AAbb或aaBB 开蓝色花
(3)母本在花蕾期进行去雄处理→套袋→授粉→套袋
(4)开紫花的植株:开蓝花的植株=25:11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
(2)组合甲的子代208株白色不抗虫的个体中,纯合子有______株.
(3)组合乙中的亲本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组合甲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b的后代只有白色不抗虫个体,可知判断白色、不抗虫是显性性状.
(2)在组合甲中,紫色不抗虫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抗虫的基因型为A_bb,后代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1:1,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后代基因型是AaBb、aaBb,所以白色不抗虫的个体全部是杂合子.
(3)在组合乙中,已知紫色不抗虫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抗虫乙的基因型为A_bb,后代紫色不抗虫:白色不抗虫=0:1,所以白色抗虫的基因型为AAbb.
故答案为:
(1)白色 不抗虫
(2)0
(3)aaBB AAbb
小鼠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性状多样而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面是不同鼠种的毛色及尾长性状遗传研究的几种情况,在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有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意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l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让上述F1代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代中灰色长尾鼠占______,纯合灰色长尾鼠个体比例为______.若无上述纯合致死现象,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______.
(2)乙种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三种:黄色、灰色、青色.其生化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已知基因A控制酶1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基因b控制酶3的合成(基因B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分析可知:
①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黄色鼠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②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且比例为1:6,则这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______.让多只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则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和YY可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故在该自然种群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F1代中的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雌雄鼠自由交配,基因频率D=,d=
,则F2代中灰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DD个体死亡,故F2代灰色长尾鼠占
,由于灰色是显性性状,而YY纯合致死,所以后代没有纯合子灰色长尾鼠.若无上述纯合致死现象,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尾巴的基因在X染色体或是常染色体上,雌性应选隐性性状,雄性应选显性性状,则应该选择的杂交组合是雌性长尾和雄性短尾杂交.
(2)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纯合aa的个体由于缺乏酶1使黄色素在鼠内积累过多而导致50%的个体死亡,说明仍有一半存活,因此,黄色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3种.两只青色鼠交配,后代只有黄色和青色,没有灰色鼠,说明杂交的亲本中必定有一个体为BB,而后代有黄色,说明亲本都为Aa.因此,杂交的两只青色鼠不同组合类型中相同亲本个体基因型一定是AaBB.基因型为AaBb的成鼠自由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1aabb、1aaBB、2aaBb的个体只有50%存活,所以后代个体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青色﹕灰色=2:9:3.
故答案为:
(1)YyDd 雌性长尾和雄性短尾
(2)①转录 翻译 3 ②AaBB 2:9:3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和灰色,尾巴有短尾和长尾,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任取一对黄色短尾鼠,让其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6:3: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短尾也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A错误;
B、已知短尾显性致死,灰色是隐性性状,所以灰色短尾小鼠的基因型只有一种,B错误;
C、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A_Bb):黄色长尾(A_bb):灰色短尾(aaBb):灰色长尾(aabb)=6:3:2:1,让F1中黄色短尾鼠(A_Bb)与灰色长尾鼠(aabb)交配,F2的表现型之比为黄色短尾(AaBb×
):黄色长尾(Aabb
×
):灰色短尾(aaBb
):灰色长尾(aabb
)=2:2:1:1,C正确;
D、让亲本中黄色短尾鼠(AaBb)和灰色长尾鼠(aabb)交配,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D错误.
故选:C.
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代与甲(mmNNUuVv)植株杂交,产生F2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MmNnUuVv,子一代与甲(mmNNUuVv)植株杂交,子代中显性基因最多的个体的基因型是MmNNUUVV,株高是27+9×7=90cm,子代中显性基因最少的个体的基因型是mmNnuuvv,株高是27+9=36cm,其他株高高于36cm、小于90cm.
故选:A.
如图1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示意图.
(1)其中各种酶都是由相应的基因通过______合成的,这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为:______.若决定酶①的基因发生突变,对上述其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______
(2)如图2是一个尿黑酸症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①该缺陷基因是______性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
②如果Ⅲ8同时还患有白化病(两病独立遗传),那么Ⅱ3和Ⅱ4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______.
③尿黑酸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则Ⅲ9(为外家族成员)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Ⅲ8与Ⅲ9再生一患该病的小孩的概率是(仅考虑尿黑酸症)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示中的各种酶的本质均是蛋白质,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基因的表达)过程合成蛋白质.图示中的每一个生理过程均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这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性状(答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代谢,控制性状给.图示中黑色素的形成、尿黑酸的形成、以及二氧化碳的产生等均是在酶①作用苯丙氨酸形成酷氨酸后而继续进行的,故若决定酶①的基因发生突变,对上述其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性状.
(2)①因Ⅱ3与Ⅱ4无病,但却生一患病的女孩,“无中生有”为隐性,若是X染色体上的,Ⅱ3必为有病,这与题意不相符,故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②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故Ⅲ8的基因型为aabb,且独立遗传,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AaBb,故Ⅱ3和Ⅱ4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
.
③.③尿黑酸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假设由基因d控制,则dd=,故d=
,D=
,所以人群中Dd=2×
×
=
,Ⅲ9表现正常,杂合子概率为(
)÷(1-
)=
,已知Ⅲ8的患者,子代患病概率为
×
=
.
故答案为:(1)转录和翻译(或表达)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性状;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或多个性状
(2)①隐 常 ② ③
已知某哺乳动物棒状尾对(A)对正常尾(a)为显性;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黄色毛(Y)对白色毛(y)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
(1)如果想依据子代的毛色就能判断出性别,则可能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
(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的几率是______.
(3)如果一只表现型为黄色棒状尾和一只白色棒状尾的亲本杂交,表现型为雄性黄色棒状、
黄色正常、
白色棒状、
白色正常;雌性
白色棒状、
白色正常.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标明亲本的雌雄).
(4)若这种哺乳动物成为人们的宠物,且白色卷毛棒状尾的个体受人们普遍欢迎,理论上此动物种群中的基因______(填字母)的频率会逐渐升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只考虑黄色毛(Y)和白色毛(y)这对相对性状,可能的杂交组合有6种,即YY×YY、YY×Yy、YY×yy、Yy×Yy、Yy×yy、yy×yy,其中YY×YY、YY×Yy、YY×yy3种组合的后代中,雄性个体都是黄色,雌性个体都是白色,所以可以从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性别.
(2)(2)因为雌性只能表现为白色,所以黄色亲本肯定是雄性,其基因型为Y_,白色亲本为雌性,它们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yy),由此可知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Yy,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Yy或yy.若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Yy,则它们再生一只白色雄性个体的概率为×
=
;若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yy,则它们再生一只白色雄性个体的概率为
×
=
.
(3)(3)一只表现型为黄色棒状尾(Y_A_)和一只白色棒状尾(_yA_)的亲本杂交,子代雄性个体中出现白色(yy)性状,雌雄个体中都出现正常尾(aa)性状,这说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雌Aayy、雄AaYy.
(4)根据题意可知,基因A控制棒状尾,基因b控制卷毛,基因y控制白色,而白色卷毛棒状尾的个体受人们普遍欢迎,则此动物种群中的基因A、b、y的频率会逐渐升高.
故答案为:
(1)YY×YY、YY×Yy或YY×yy
(2)或
(3)雌Aayy、雄AaYy
(4)A、b、y
如图甲、乙、丙、丁表示的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AaBb)×乙(AaBb)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A正确;
B、甲(AaBb)×丙(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
C、四株豌豆细胞中都含Ab基因,都能产生含Ab的配子,所以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C正确;
D、丙(AAbb)×丁(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表现型相同,D错误.
故选:D.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A基因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_.
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______.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横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______类型;
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______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3)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代植株花全是粉色.则纯合白色植株基因型可能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为、,其一个C被T替换,则新序列为TTC、CGA或CTT、CGA或CTC、TGA,对应的模板链变为AAG、GCT或GAA、GCT或GAG、ACT;转录后形成的密码子为UUC、CGA或CUU、CGA或CUC、UGA.由于UGA是终止密码,这种突变可能使基因的翻译终止,所以突变后的序列是CTCTGA(TGA).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而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1:1.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探究过程如下:
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a.若在两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白白白粉粉白红红白);粉色:红色:白色=(2+4):(1+2):(1+2+1+2+1)=6:3:7;
b.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G、ab为h,AaBb自交即为Gg自交,结果为 GG:Gg:gg=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 其中白色:粉色=1:1;
c.当Ab在同一染色体,aB在同一染色体的时候,令Ab为H,aB为h,AaBb自交即为Hh自交,结果为HH:Hh:hh=AAbb:AaBb:aaBB=1:2:1 其中粉色:红色:白色=2:1:1.
(3)纯合白花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纯合红花基因型有AAbb,粉花基因型有A__Bb,可推测亲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即纯合白色植株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故答案为:
(1)CTCTGA(TGA) 1:1
(2)①
④a粉色:红色:白色=6:3:7 甲 b、粉色:白色=1:1 乙
(3)AABB或aaBB
小鼠的毛色有灰色、黄色、黑色和白色,由两对基因A和a、R和r控制.已知不含显性基因的小鼠为白色,只含一种显性基因A的小鼠为黑色.图1是某小鼠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情况.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1判断,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
(2)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甲)所示,则:
①Ⅰ1和Ⅰ2再生一只黄色雄鼠的概率为______.
②Ⅱ1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
③若Ⅱ3和Ⅱ5交配,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乙)所示,后代出现4种体色小鼠的原因是______.
(4)为了进一步明确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应选择图1中______(个体)和白色雌鼠交配,如杂交结果为______,则说明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2(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双亲的基因型为AaRr和AaRr.
(2)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甲)所示,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作用组合定律,则:
①Ⅰ1和Ⅰ2基因型都是AaRr,再生一只黄色(aaR_)雄鼠的概率为×
×
=
.
②Ⅱ1是灰色雌性,其基因型可能有AARR(1)、AaRR(2)、AARr(2)、AaRr(4),其中只有AARR是纯合子,所以它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③若Ⅱ3是黄色(aaR_),与Ⅱ5(A_rr)交配,后代为A_R_×
、aaR_
、A_rr
×
、aarr
,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色:黄色:黑色:白色=4:2:2:1.
(3)若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关系如图2(乙)所示,说明基因间连锁,后代应该只有2种表现型,若后代出现4种体色小鼠,可能是因为亲代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4)可以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选择图1中双杂合子的Ⅰ2和白色雌鼠(aabb)交配,如杂交后代出现4种颜色小鼠,且比例接近1:1:1:1,则说明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2(甲).
故答案为:
(1)AaRr和AaRr
(2)① ②4
③灰色:黄色:黑色:白色=4:2:2:1
(3)亲代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4)Ⅰ2 出现4种颜色小鼠,且比例接近1:1:1:1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