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已知长翅(A)对残翅(a)、灰身(B)对黑身(b),且基因B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请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对果蝇基因组进行分析(参照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应测定果蝇______条双链DNA分子的核昔酸序列.

(2)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15N标记的脱氧核昔酸培养液中,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发现一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脱氧核昔酸链有放射性,则其姐妹染色单体有______条链含有放射性.

(3)摩尔根通过杂交实验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位于X染色体上,他将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红眼、白眼.他的学生狄更斯进行这一实验时在子代个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雌蝇,取其体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分析可知可能是由于亲代果蝇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______次分裂异常所致.

(4)现有长翅黑身果蝇和残翅灰身果蝇杂交,F,为长翅灰身和长翅黑身,比例为1:1.当F1的长翅灰身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5)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与d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II上(如图所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_____种基因型.

正确答案

5

2

一或二

长翅灰身:残翅灰身:长翅黑身:残翅黑身=6:2:3:1

4

解析

解:(1)由于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而常染色体有3对,所以研究果蝇的基因组,需测定3+XY共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果蝇体细胞的脱氧核苷酸含有14N,放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每条染色体的DNA均为一条单链含有放射性,一条单链不含有放射性.这样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姐妹染色单体的放射性就存在差异,一条单体的DNA中只有一条链含有15N,而另外一条单体的DNA中两条链均含有15N.

(3)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彼此分离而是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或者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粒分开,两个染色单体彼此分开但是都进入到卵细胞中.

(4)由于长翅黑身果蝇和残翅灰身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只有长翅,所以长翅和残翅的基因型为AA和aa;又杂交的后代中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l:l,所以灰身和黑身的基因型为Bb和bb.因此亲本中长翅黑身果蝇和残翅灰身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F1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当灰身基因B存在纯合致死效应时,AaBb×AaBb=(Aa×Aa)(Bb×Bb)=(1AA:2Aa:1aa)(2Bb:1bb)=2AABb:1AAbb:4AaBb:2Aabb:2aaBb:1aabb=6A_Bb(长翅灰身):3A_bb(长翅黑身):2aaBb(残翅灰身):1aabb(残翅黑身).

(5)已知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D与d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Ⅱ上,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XDYD、XDYd、XdYD、XdYd4种基因型.

故答案为:

(1)5     

(2)2     

(3)一或二

(4)长翅灰身:残翅灰身:长翅黑身:残翅黑身=6:2:3:1

(5)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种植物(雌雄同株、闭花授粉)野生型为扁茎、缺刻叶.如图为种群中甲植株的一个A基因(扁茎)和乙植株的一个B基因(缺刻叶)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分析该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甲植株基因突变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C-G被______替换,从而改变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______,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是______

(3)野生型植株基因型为______,若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4)为了获得供观赏的圆茎、圆叶品种,将甲、乙杂交获得子一代(F1),再让子一代自交获得子二代(F2).子二代(F2)中圆茎圆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甲植株基因突变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C-G被G-C替换,从而改变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2)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由于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a基因与B基因的关系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由于该植物为雌雄同株、闭花授粉,所以正常情况下都是纯合体.因此,野生型植株基因型为AABB,若a基因和b基因分别控制圆茎和圆叶,则突变后的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表现型不变,仍然都是扁茎缺刻叶.

(4)将甲AaBB、乙AABb杂交获得子一代(F1),其中AaBb占,因为只有AaBb的后代能出现圆茎、圆叶品种(aabb),且比例为.因此,子一代自交获得的子二代(F2)中,圆茎圆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故答案为:

(1)C-G

(2)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AABB     AaBB  AABb    扁茎缺刻叶   扁茎缺刻叶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自由组合规律,填下列空格.(注:白色A对黑色a显性,长毛B对短毛b显性)

并回答:

(1)F1的雄兔能产生______种配子,这些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2)若F1互交,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具体表现为______其比例为______

(3)按理论推算,如获得F2小兔64只,则表现型为黑色长毛有______只,在这些黑色长毛兔中纯种有______只.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F1的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四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

(2)F1为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为2×2=4,表现型及基比例为白色长毛:白色短毛:黑色长毛:黑色短毛=9:3:3:1.

(3)F2中,黑色长毛(aaB_)的概率为,纯合子为aabb,概率是,若F2小兔64只,则黑色长毛有×64=12只,纯合子有×64=4只.

故答案为:

(1)4    AB、Ab、aB、ab

(2)4    白色长毛、白色短毛、黑色长毛、黑色短毛    9:3:3:1

(3)12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亲代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一代植株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基因型:纯合白色植株______;纯合红色植株______

(2)若不知两对基因( 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如图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它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______,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______,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 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如图第三种类型).

(3)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______倍体.此外也可用______方法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若要确定细胞中染色体是否加倍,可取其芽尖细胞按照__________________→制片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并加以观察.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纯合白色植株(AABB或aaBB)和纯合红色植株(AAbb)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ABb).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可以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关系.

探究过程如下:

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a.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各四种配子AB、ab、Ab和a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3:7;

b.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AB和a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白色=1:1;

c.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则可以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Ab和aB,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

(3)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此外也可用低温的方法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若要确定细胞中染色体是否加倍,可取其芽尖细胞按照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并加以观察.

故答案为:

(1)AABB或aaBB    AAbb

(2)①

    ④a.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6:3:7

      b.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白色=1:1

(3)四     低温    解离   漂洗  染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Ab:aB:AB:ab=1:2:3:4,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  )

A30%

B26%

C36%

D35%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物能产生4中配子,且Ab占、aB占、AB占、ab占.只有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才能形成纯合子,所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为,即30%.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个基因发生______性突变.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取甲、乙后代的______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F1全为无叶舌突变株,则______;若F1______,则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干信息,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例均为正常株:无叶舌突变株=3:1,说明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突变性状为隐性突变.若用A、a表示,甲株后代中AA:Aa:aa=1:2:1,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则产生A和a配子概率均为50%.

(2)用两种类型的无叶舌突变株杂交,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纯合体,后代全为无叶舌突变株;若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则杂交后代应为杂合体,后代全为正常植株.

故答案为:

(1)一    隐    50%

(2)无叶舌突变株    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    全为正常植株,则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l.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______

(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3)图2中,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纯合橙红植株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则其为突变体甲;Ⅱ若子代中______,则其为突变体乙;Ⅲ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丙.

请写出Ⅲ的遗传图解.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aaBBdd和aaBbdd两种.

(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aaBBdd杂交,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后代没有橙红色,黄花占,因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13:3,F2白花中纯合子(AABBdd、AAbbdd、aabbdd)的比例为

(3)(3)据图分析已知图2中,丙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突变体aaBbDdd的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所以花色为黄色.

(4)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

①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则其为突变体甲;

②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则其为突变体乙;

③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丙,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aaBBdd、aaBbdd         (2)白花:黄花=13:3      3/13

(3)黄色

(4)黄色:橙红色=1:3    黄色:橙红色=1:5    遗传图解如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纯合子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子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中的自由组合现象是指(  )

AF1全部表现为黄圆

B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CF2中出现了黄皱、绿圆两种新类型

DF2中的黄皱、绿圆各占总数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F1全部表现为黄圆,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但没有发生自由组合现象,A错误;

B、F2中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表示的是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没有表现自由组合现象,B错误;

C、F2中出现了黄皱、绿圆两种新类型,与亲本不同的性状是自由组合产生的,C正确;

D、F2中的黄皱、绿圆各占总数的,说明的是新类型的比例而不是现象,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与果蝇有关的问题:

(1)在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叫做______细胞.

(2)有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隐性致死突变基因a(胚胎致死).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分析可知,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若让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雌雄比例是______

(3)果蝇中决定毛翅的基因A对正常翅a为显性,另一对基因R、r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但rr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利用两个正常翅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毛翅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纯种毛翅果蝇×品系甲→F1全为毛翅→F1自交→F2中毛翅:正常翅=9:7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全为正常翅→F1自交→F2全为正常翅

①根据实验______,可判断与毛翅、正常翅有关的两对基因(A/a和R/r)位于______ 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一F2中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这些果蝇中杂合个体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细胞才会出现2条Y染色体,所以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条Y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题中的关键字是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可见是伴性遗传.若表现型正常是隐性,则雌性是XaXa,雄性是XaY或XaYa,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只有雌性个体或只有雄性个体,和题不符,故表现型正常是显性.从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知F1有两种雄性,故母为XAXa,父为XAY,致死的雄性为XaY,让F1中雌(XAXa),雄果蝇(XAY)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所以F2中雌雄比例是4:3.

(3)由实验一:纯种毛翅果蝇×品系甲→F1全为毛翅→F1自交→F2中毛翅:正常翅=9:7,可知毛翅和正常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双显性个体为毛翅,其余基因型为正常翅.所以纯种毛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F1毛翅基因型为AaRr,则品系甲为aarr,F2中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所以这些果蝇中杂合个体的比例为.由实验二:品系甲(aarr)×品系乙(纯种)→F1全为正常翅→F1自交→F2全为正常翅,则品系乙基因型为aaRR或AArr. 

故答案是:

(1)次级精母;

(2)XAY;4:3;

(3)①一;两;aarr;aaRR或AArr;②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F1,再自交得到F2,在F2中表现45厘米高度的个体基因型为(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题意,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AABB高50厘米,aabb高30厘米,则每个显性基因会使高度增加5厘米,即4个显性基因(AABB)为50厘米,3个显性基因(AABb,AaBB)为45厘米.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出现红色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Ⅲ组F2的无色素植株中的纯合子占的几率为______

(3)若从第Ⅰ、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

(4)进一步研究得知,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请在如下上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文字解释上述遗传现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可推知无色素的基因型为A _ B _、aa_ _,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由品系1×品系2→F1(无色素)---→有色素、无色素,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野生型纯种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1×野生型(AAbb)→F1有色素(A_bb)→有色素、无色素,可推知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突变品系2×野生型(AAbb)→F1无色素(A__b)→无色素、有色素,可推知该F1基因型为AABb,进而可推知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

(2)Ⅱ组中:P:AAbb×AABB→F1AABb,自交F2:AABB、AABb、AAbb,其中AABB、AABb为无色素.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出现红色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AABb.

第Ⅲ组实验图解如下:

则F2中无色素纯合子所占比例=(+)÷()=

(3)第Ⅰ组实验:P:aabb×AAbb→F1Aabb,自交F2:A_bb(有色素)、aabb(无色素).由Ⅰ、Ⅱ组遗传可知:Ⅰ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_bb(1AAbb、2Aabb),Ⅲ组F2有色素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从第I、Ⅱ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4)由“基因A是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催化一种前体物转化为红色色素的.而基因B-b本身并不直接表达性状,但基因B能抑制基因A的表达.”可转换为如下图示:

故答案为:

(1)AABB

(2)AABb   

(3)

(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是对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的理论解释,阐明其遗传实质的是(  )

A不同性状受不同对等位基因控制

B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非等位基因间分离或重组互不干扰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可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下列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阶段,甲组杂交,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

(2)让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条.

(3)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甲组中白色个体为双隐性纯合子,因此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是验证演绎推理的常用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野生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白色的基因型是ddhh,其测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2)让乙组F1中的雌雄个体DdHh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DDhh、Ddhh)的有120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120×=80条.

(3)由于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而野生型的基因型为D_H_,橘红色的基因型为D_hh,所以后代中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DdHh与Ddhh.

故答案为:

(1)测交 验证 1:1:1:1

(2)80      

(3)DdHh与Ddh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家蚕是二倍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

(1)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基因b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

①该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______  定律,结黄茧蚕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______ 或______(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2)家蚕中D、d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配子有活性),______(能或不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因此该两对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因此判断出结黄色茧蚕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或Aabb.

②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9:3:3:1,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所以子代除了Aabb()和AAbb()是结黄色茧的蚕外,其他全部结白色茧,所占比例为

③后代出现结白色茧蚕:结黄色茧蚕=3:1的亲本杂交组合有三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2)由于d是隐性致死基因,ZdW的受精卵致死,雌性中没有基因型ZdW的个体;ZdZd的受精卵致死,雄性中没有基因型ZdZd的个体,因此只有ZDW×ZDZD、ZDW×ZDZd两种杂交组合,后代都会出现基因型为ZDW的雌性个体.

故答案为:

(1)①基因自由组合    AAbb或Aabb    

③AABb×aaBb      AaBb×aabb     

(2)不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春•陆丰市校级月考)人类的遗传病中眼睛患白内障(A基因)、松脆骨骼(B基因)都是显性遗传,已知A、B两基因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现有一个患白内障,骨骼正常的男子(其母亲眼睛正常)与一个患白内障且松脆骨骼的女子(其父亲眼睛、骨骼都正常)结婚.下列关于他们第一个孩子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

A眼睛正常但松脆骨骼的概率是

B白内障但骨骼正常的概率是

C眼睛、骨骼都正常的概率是

D白内障且松脆骨骼的概率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眼睛正常但松脆骨骼的概率是=,A错误;

B、白内障但骨骼正常的概率是=,B正确;

C、眼睛、骨骼都正常的概率是=,C错误;

D、白内障且松脆骨骼的概率是=,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遗传因子的发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