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回答下列与遗传有关的题目:
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试验情况,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
(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
(3)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中绿色有纹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第1组无纹×无纹→后代出现有纹,则无纹为显性性状;第3组绿色×绿色→后代出现黄色,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无纹、绿色.
(2)由分析可知,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B或ab.
(3)第3组Aabb×Aabb,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其原因最可能是A基因纯合致死.第二组后代呈现1:1:1:1,则是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中绿色无纹基因型AaBb,其自由交配,F2Aa:aa=2:1,B_:bb=3:1,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因此F2中绿色有纹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无纹 绿色
(2)aB或ab
(3)A基因纯合致死
基因型为Yy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的概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Yy×Yy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Yy:yy=1:2:1,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Rr×Rr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
;因此,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没有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1-
)×(1-
)=
.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1-
=
.
故选:C.
(2016•北京学业考试)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能产生3种基因型(AA、Aa、aa),基因型为Bb的植株自交后代也会产生3种基因型(BB、Bb、bb),因此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是3×3=9种.
故选:C.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四对等位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1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的两个相同基因型的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5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0g,所以重量为15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50-110)÷20=2.因此,三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的两植株杂交,设基因型为AaBbCcdd,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
×
=
、
×
×
=
、
×
×
=
、
=
、
=
、
=
,所以F1中重量为15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故选:C.
某品种蛋用鸡羽毛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基因B是有色羽基因,基因b是白羽基因,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其不能表现为有色羽.现用两个白色羽毛鸡纯系(白羽品系1、白羽品系2)和一个有色羽毛鸡纯系进行杂交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请回答:
(1)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白羽品系1的基因型为______,白羽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_.
(2)若实验一F2中有色羽毛鸡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3)实验三F2白色羽毛鸡中,基因型有______种,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4)若利用以上3种纯系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一只有色羽毛鸡是否纯合,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羽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白羽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2)实验一F2中有色羽毛鸡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因此,B占、b占
.所以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有色羽毛占
、白色羽毛占
,比例为8:1.
(3)实验三F2白色羽毛鸡中,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4)如果让一只有色羽毛鸡与白羽品系1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出现白色羽毛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其是否纯合.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aabb AABB
(2)有色羽毛:白色羽毛=8:1
(3)7
(4)让这只有色羽毛鸡与白羽品系1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出现白色羽毛鸡
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红色甜玉米(yyss)杂交,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1的基因型为YySs,其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Y_S_):黄色甜粒(Y_ss):白色非甜(yyS_):白色甜粒(yyss)=9:3:3:1,即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A正确;
B、自交结果中出现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两种新性状,比例为1:1,B错误;
CD、F1的基因型为YySs,其测交结果为黄色非甜(YySs):黄色甜粒(Yyss):白色非甜(yySs):白色甜粒(yyss)=1:1:1:1,即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CD正确.
故选:B.
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颗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的植株叶上有短毛37株,无毛19株,长毛18株;结黄果的植株叶上有短毛13株,无毛6株,长毛7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亲本杂交后代都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体,A正确;
B、根据子代红果与黄果分离比为(37+19+18):(13+7+6)=3:1,说明此对性状的双亲均表现为红果;根据子代子代短毛:无毛:长毛=(37+13):(19+6):(18+7)=2:1:1,说明此对性状的双亲均表现为为短毛,因此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B正确;
C、根据子代红果与黄果分离比为(37+19+18):(13+7+6)=3:1,说明此对性状的双亲均表现为红果;根据子代子代短毛:无毛:长毛=(37+13):(19+6):(18+7)=2:1:1,说明此对性状的双亲均表现为为短毛,因此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C错误;
D、就叶毛来说,子代短毛:无毛:长毛=2:1:1,说明其基因型为Bb:BB:bb=2:1:1,所以无毛与长毛都是纯合体,D正确.
故选:C.
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______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中信息可知只要有R存在块根就表现为红色,即基因型为R---均为红色;有Y存在而无R则表现为黄色,即基因型为rrY-均为黄色;既无Y也无R存在表现为白色,即rryy为白色.单果型(m)相对复果型(M)为隐性.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
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目标种子(甲)(rryymm),在形成目标种子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其流程是:先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自交获得二倍体的白色块根、单果型种子(rryymm),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四倍体的白色块根、单果型种子(乙)(rrrryyyymmmm),将甲乙种子二者进行杂交即可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即:目标种子.
解法二:用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来获得,即用植株配子(rym)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二倍体(rryymm).用秋水仙素处理白色块根、单果型二倍体(rryymm)来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四倍体(rrrryyyymmmm).白色块根、单果型二倍体(rryymm)与白色块根、单果型的四倍体(rrrryyyymmmm)杂交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
(2)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基因型有:RRYYMM、RrYYMM、RRYyMM、RRYyMm…多种基因型,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该种类型的植株都能通过自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只有基因型为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表现出基因型为rryymm的红色块根、复果型二倍体植株.再将所获得的二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四倍体的植株,然后再与二倍体的植株杂交才可获得所需种子.
故答案为:
(1)步骤:
①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
②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甲);
③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
④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
(2)不一定.
因为表现型为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RrYyMm或RryyMm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rryymm的二倍体植株.(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牵牛花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显性,阔叶基因(B)对窄叶基因(b)显性,它们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红花窄叶纯系植株与白花阔叶纯系植株杂交,F1植株再与“某植株”杂交,它们的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植株数分别是354、112、341、108,“某植株”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只考虑红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红花:白花≈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只考虑阔叶和窄叶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阔叶:窄叶≈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综合以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RrBb(F1植株)×rrBb(某植株).
故选:B.
蝴蝶的紫翅和黄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 控制;白眼和绿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产生了1344只F2代,其性状分离比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翅绿眼个体约有______只.
(2)若要鉴定一只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表现型为______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种类,预测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
①若测交后代表现型有______,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②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翅绿眼,则该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请画出遗传图解:______.
正确答案
252
黄翅白眼
黄翅白眼或黄翅白眼和黄翅绿眼
aaBB
解析
解:(1)图中黄翅占,绿眼,所以F2中黄翅绿眼个体约有1344×
×
=252个.
(2)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aaBB或aaBb,可以选择黄翅白眼aabb与其测交来鉴定基因型.
①若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则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表现型黄翅白眼和黄翅绿眼或出现了黄翅白眼,则.
②若测交基因型是aaBB,则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翅绿眼aaBb,
遗传图解:
故答案为:
(1)252
(2)黄翅白眼
①黄翅白眼或黄翅白眼和黄翅绿眼
②aaBB
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须同时具有______和______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
(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1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分别占______、______.白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
(4)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图分析,紫色素的产生需要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即必须同时具有A与B基因才表现为白色.
(2)已知A_B_表现为紫色,aaB_表现为白色,A_bb表现为白色,aabb表现为白色,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紫色和白色.
(3)AaBb×AaBb的子代中,A_B_表现为紫色(9),aaB_表现为白色(3),A_bb表现为白色(3),aabb表现为白色(1),所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1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分别占、
,其中白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
(4)图中紫色性状需要同时具有A、B基因,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一个基因可控制两个或多个性状,一个性状可能受到2个或多个基因控制.
故答案为:
(1)A B
(2)紫色 白色
(3)
aaBB、aaBb、AAbb、Aabb、aabb
(4)一个性状可由多种基因控制
已知小麦颖的颜色受两对基因控制,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基因,且只要B基因存在,Y基因控制的性状被抑制,小麦的颖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某黑颖品种与某黄颖品种杂交得到F,F.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据此分析,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种,该亲本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
(2)在上述杂交所得的F2中,杂合黄颖个体,在全部非黑颖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F2的性状分离比说 明这两对基因B(b)与Y(y)存在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时,后代中白颖的比例最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已知黑颖的基因组成为B___,所以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分别是BBYY、BBYy、BByy、BbYY、BbYy、Bbyy.由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可推知,F1基因型是BbYy,则亲本中的黑颖是纯合子BByy,黄颖是bbYY.
(2)由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可推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且F1基因型是BbYy,则亲本中的黑颖是纯合子BByy,黄颖是bbYY.F2中,杂合黄颖个体占×
=
,所以杂合黄颖个体在全部非黑颖中所占的比例是
÷
=
.
(3)黑颖(B___)与黄颖(bbY)杂交,若要使后代中的白颖(bbyy)比例最大,则两亲本杂交后代分别出现bb和yy的概率最大即可,故亲本的基因型应为Bbyy和bbYy.后代中的白颖(bbyy)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6 BByy
(2) 2
(3)Bbyy×bbYy
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细胞内有______个核DNA分子.
(2)F1的高度是______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______.
(3)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______的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______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已知该自花传粉植物染色体上2n=10条,所以图示细胞(DNA已经复制)内有20个核DNA分子.
(2)母本BBFFGG与父本bbffgg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FfGg,所以其高度是30+5×3=45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中含2个显性基因,因此,出现的比例为
×
×
×3=
.
(3)由于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所以叶缘光滑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dd.为探究基因A和a是否与D和d同位于1、2号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第一步:选择AADD和aadd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自交或测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结果及结论:
答案一: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答案二: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连锁定律.
故答案是:
(1)20
(2)45
(3)AADD和aadd
答案一:自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5: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答案二:测 叶片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3:1
②若F2植株的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的比例接近1: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共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其中YYRR、YYrr、yyRR、yyrr都是纯合体,对应的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共4种.
故选:D.
甲品种小麦抗锈病高杆,乙品种不抗锈病矮杆.已知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某人用高杆抗病和矮杆抗病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四种类型,对每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下:抗病:不抗病=3:1,高杆:矮杆=1:1,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高杆抗病),______(矮杆抗病).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和______,他们之间的数量比是______.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3)F1中高杆抗病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比较合乎理想的小麦表现型是______,它在F1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正确答案
DdTt
ddTt
高杆不抗病
矮杆不抗病
1:1
DdTT和DdTt
矮杆抗病
解析
解答:(1)甲品种小麦抗锈病高杆,乙品则亲本为种不抗锈病矮杆.已知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不抗病(t)为显性抗病:不抗病=3:1,则亲本为Tt×Tt;高杆:矮杆=1:1,则亲本为:Dd×dd,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组成是:DdTt(高杆抗病),ddTt(矮杆抗病).
(2)由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中表现型有2×2=4种,其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不抗病=3:3:1:1,所以不同于亲本性状的是:高杆不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他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F1中纯合子:ddTT=×
=
,ddtt=
×
=
,所以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
(3)由题干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DdTt×ddTt,则可推出F1中高杆抗病的基因组成是:DdTT和DdTt;
(4)在育种工作中比较合乎理想的小麦是抗倒伏抗病纯合子(ddTT)植株,所以比较合乎理想的小麦表现型是矮杆抗病,则其在F1中所占的比例是:×
=
;
故答案为:(1)DdTt ddTt
(2)高杆不抗病 矮杆不抗病 1:1
(3)DdTT和DdTt
(4)矮杆抗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