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可知野鼠色是双显基因控制的,棕色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黄色、黑色分别是由单显基因控制的,所以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如A图所示.
故选A.
野茉莉花有白色、浅红、粉红、大红和深红等五种颜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基因A、B、D(独立遗传)分别编码酶A、酶B、酶D,酶所催化的反应及各产物的关系如下,据图回答有关的问题:
(注:三种物质同时出现则为深红,只有一种白色物质或没有白色物质为白色)
(1)根据题意,请在图中画出另外两对等位基因Bb、Dd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______(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等位、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A所处的染色体与基因b所处的染色体之间______ (可以、不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3)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开白花的野茉莉植株中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有______种.
(4)开粉红花的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______.
(5)两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杂交,检测到有的后代植株中没有白色物质,则这两植株杂交后代中,深红花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开浅红的植株数与开大红的植株数的比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这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基因A所处的染色体与基因b所处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不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3)三种物质同时出现则为深红,因此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D_,基因型有2×2×2=8种;只有一种白色物质或没有白色物质为白色,因此开白花的野茉莉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dd、aabbD_、aaB_dd、aabbdd,其中纯合子有4种(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4)开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D_,有四种类型AAbbDD、AAbbDd、AabbDD、AabbDd,这四种野茉莉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依次为全为粉红、3粉红:1白色、3粉红:1白色、9粉红:7白色.
(5)两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杂交(A_B_D_),检测到有的后代植株中没有白色物质,即后代出现了aaddbb的个体,可知这两开深红花的野茉莉植株基因型均为AaBbDd,后代中深红花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
,开浅红(aaB_D_)的植株数与开大红(A_B_bb)的植株数的比例为(
×
×
):(
×
×
)=1:1.
故答案为:
(1)如图
(2)非同源 非等位 不可以
(3)8 4
(4)全为粉红 3粉红:1白色 9粉红:7白色
(5) 1:1
(2015秋•铅山县校级期末)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即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颜色不同.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的基因型是R1r1R2r2,让R1r1R2r2自交得F2,则F2的R1R1为,R1r1为
,r1r1为
;R2R2为
,R2r2为
,r2r2为
.
因此,显性基因的数量有4个的R1R1R2R2比例为;显性基因的数量有3个的R1R1R2r2和R1r1R2R2比例为(
)+(
)=
;显性基因的数量有2个的R1r1R2r2和R1R1r2r2和r1r1R2R2,比例为(
)+(
)+(
)=
;显性基因的数量1个R1r1r2r2、r1r1R2r2比例为(
)+(
)=
;显性基因的数量0个,基因型为r1r1r2r2,比例为
,所以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
:
:
=1:4:6:4:1.
故选:D.
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个体杂交(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
=
,A错误;
B、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
,B正确;
C、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
,C错误;
D、AaBbCc和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
×
=
,D错误.
故选:B.
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体的F1自交得F2,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正确;
B、F2中两对性状分开分析,每一对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黑色种子与白色种子之比为3:1,B正确;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
,C正确;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比为3:1,所以杂交后会得到两种表现型个体,但比例不相同.如果是AAbb,就都是普通叶白种子;如果是Aabb,两种个体比例相同,因此后代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比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要多,D错误.
故选:D.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 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题意可知,A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种,Rr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种,所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A正确;
B、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
=
,B正确;
C、由题意可知,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故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表现型共5种,C错误;
D、子代无花瓣植株(1aaRR、2aaRr、1aarr)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D正确.
故选:C.
某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调控,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杂交实验如图:
(1)若对粉红色的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那么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合体在F2中大约占______.
(4)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F2中粉红色花植株自交,单株收获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______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亲代P1(aaBB、白色)和P2(AAbb、红色)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AaBb,所以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故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单倍体育种得到:AAbb、AABB、aaBB、aabb四种比例相等的基因型,表现型分别为:红色、白色、白色、白色,故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1:3.
(2)由图示中3:6:7可知,F1是AaBb,F1AaBb自交得F2.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或2aaBb或1aabb或1AABB或2AaBB(自己不能产生色素或者有A但有BB淡化),共有5种,其中纯合体占.
(3)F2中粉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比例为1:2,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即AaBb后代)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2相同;其余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故答案为:
(1)红色:白色=1:3
(2)5
(3) 红色:粉红色:白色=1:2:1
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某豌豆杂交,所得的种子中黄色圆粒有281粒,黄色皱粒有270粒,绿色圆粒有95粒,绿色皱粒有90粒.则某豌豆的遗传因子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黄色圆粒有281粒,黄色皱粒有270粒,绿色圆粒有95粒,绿色皱粒有90粒可知,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3:3:1:1,其中由黄色:绿色=3:1,可推出亲本为Yy×Yy,由圆粒:皱粒=1:1,可推出亲本为Rr×rr,两对基因组合可知,亲本为YyRr×Yyrr,故某豌豆的遗传因子组合为Yyrr.
故选:B.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Y-B-),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l.分析后代性状有16个组合,说明F1是双杂合子YyBb(黒颖).据题干条件可知:B_Y_和B_yy表现黑颖,bbY_表现黄颖,bbyy表现白颖.所以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的基因型应该为YYbb与yyBB,这样才可以得到F1YyBb.
故选:A.
某人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按每对相对性状遗传,对其子代的表现型作出统计,结果如图,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题图信息可知,两豌豆杂交,后代中性状的分离比是,圆粒:皱粒=3:1,符合一对性状的分离比,所以亲本应为Rr×Rr,黄色:绿色=1:1,符合测交分离比,亲本组合应为Yy×yy,所以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Rr×yyRr.
故选:C.
基因型为AaBbccXdY的个体,产生abcY配子的概率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基因型为Bb的个体产生b配子的概率为
;基因型为cc的个体产生c配子的概率为1;基因型为XdY的个体产生Y配子的概率为
.因此基因型为AaBbccXdY的个体产生abcY配子的概率为
=
.
故选:D.
猫的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只含基因A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a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有尾、无尾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
(1)现有黑猫、黄猫和玳瑁猫三种,为了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______,后代可能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若一只黄猫与一只黑猫生了一只玳瑁雄猫,该雄猫的基因型是______,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3)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据此推测显性性状为______.后代中无尾猫纯合的比例为______,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控制猫体色和有无尾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一只无尾玳瑁猫与一只有尾黄猫交配,若考虑后代性别,理论上子一代有______ 种基因型,______种表现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用黑色雌猫(XAXA)和黄色雄猫(Xa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aXa)和黑色雄猫(XAY)杂交都可得到的玳瑁猫,比例是最大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黑色雄猫:玳瑁猫=1:1、黄色雄猫:玳瑁猫=1:1.
(2)玳瑁色必须同时含有A、a,所以玳瑁雄猫的基因型只能是XAXaY,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若亲本是黑色雌猫(XAXA)和黄色雄猫(XaY)杂交,则可能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Xb与Y没有分开,形成了XaY的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B结合形成了XAXbY;若亲本是黄色雌猫(XaXa)和黑色雄猫(XAY)杂交,则可能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XA与Y没有分开,形成了XAY的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Xb结合形成了XAXaY.
(3)让无尾猫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的有尾猫,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无尾相对于有尾是显性性状(用B、b表示),则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其中有尾猫占
,而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的有尾猫,说明B纯合致死,不可能出现无尾猫纯合子.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所以它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只无尾玳瑁猫(BbXAXa)与一只有尾黄猫(bbXbY)交配,若考虑后代性别,理论上子一代基因型有2×4=8种,表现型有2×4=8种.
故答案为:
(1)黑色雌猫(XAXA)和黄色雄猫(XaY)、黄色雌猫(XaXa)和黑色雄猫 黑色雄猫:玳瑁猫=1:1、黄色雄猫:玳瑁猫=1:1
(2)XAXaY 染色体数目变异 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3)无尾猫 0 显性性状纯合致死
(4)基因的自由组合 8 8
如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①和图④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
B、图③和图④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②和图③代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①和图②表的个体杂交,即AaBb×AABb,后代有2×1,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亲本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代中,新表现型类型占的比例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双亲的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
+
×
=
,所以则杂交后代中,新表现型类型占的比例为1-
=
.
故选:B.
某地开发培育出一种水果,其果皮有紫色的,也有绿色的,果肉有甜的,也有酸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别和绿色甜果植株a、b进行杂交,让一绿色酸品种自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判断依据最可靠的是第______组.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
(3)如果用C、c和D、d分别代表该水果的果色和果味的基因,则亲本中紫色酸果、绿色甜果a和绿色甜果b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①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②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因此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杂交类型,可推知绿色果皮相对于紫色果皮是显性,酸果肉相对于甜果肉是显性.
(2)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紫色酸果的基因型为ccDD;绿色甜果a的基因型为Ccdd;绿色甜果b的基因型为CCdd.
故答案为:
(1)绿色和酸果 二、三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ccDD Ccdd CCd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