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子的发现
- 共18860题
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Ee×Ee→EE、Ee、ee,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杂交产生表现型种类数为2种,A错误;
B、Ee×ee→Ee、ee,FF×ff→Ff,所以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2×1=2种,B错误;
C、Ee×EE→EE、Ee,FF×Ff→FF、Ff,所以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1×1=1种,C正确;
D、Ff×ff→Ff、ff,杂交产生表现型的种类数为2种,D错误.
故选:C.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干信息,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则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故A错误;
B、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本②和④杂交,依据花粉的形状和花粉的糯性与非糯性两对相对性状可以验证,故B错误;
C、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较为合理,先杂交再自交,经过选育,最终得到稳定遗传的性状,故C正确;
D、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ttDd),产生的花粉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四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故D错误.
故选:C.
小家鼠的毛色的黄与灰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T、t控制.在毛色遗传中,具有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让毛色、尾形相同的多对小家鼠交配,其中雌鼠的基因型相同,雄鼠的基因型相同,所得子一代类型及比例如表.请回答:
(1)亲代雌鼠、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
(2)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让子一代中全部的尾弯曲雌鼠与尾弯曲雄鼠交配,雌鼠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是______.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3)如果让黄毛鼠与黄毛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后代(第二代)相同基因型老鼠继续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成熟个体中黄毛鼠的比例为(假定每对老鼠产生的胚胎数量相同)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分析分析:亲代雌鼠、雄鼠的基因型分别是BbXTXt和BbXTY.
(2)子一代中尾弯曲雌鼠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TXT、
XTXt,因此其产生卵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T:Xt=3:1;尾弯曲雄鼠的基因型为XTY,其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T:Y=1:1,因此,让子一代中全部的尾弯曲雌鼠与尾弯曲雄鼠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其理论上的比例是尾弯曲雌鼠(XTXT、XTXt):尾弯曲雄鼠(XTY):尾正常雄鼠(XtY)=(
):(
×
):(
)=4:3:1.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鼠的基因型均为Bb,因此黄鼠与黄鼠交配,即Bb×Bb,由于黄色与灰色之比均为2:1,说明BB不能正常发育.因此第二代中Bb占、bb占
.子二代中Bb=
×
=
,bb=
×
+
=
,即Bb:bb=2:3,所以第三代成熟个体中黄鼠的比例为
.
故答案为:
(1)BbXTXt、BbXTY
(2)XT:Xt=3:1 尾弯曲雌鼠:尾弯曲雄鼠:尾正常雄鼠=4:3:1
(3)
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代种子为480粒,从理论上推测,基因型为YyRR的粒数大约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其自交产生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则F2代种子黄色圆粒(Y_R_)的比例为9份,而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占2份,所以F2代种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占总数的=
×=
,因此从理论上推测,基因型为YyRR的粒数大约是480×
=60.
故选:A.
玉米中,有色种子必需同时具备A、C、R三个显性基因,否则无色.现有一个有色植株同已知基因型的三个植株杂交,结果如下.则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是( )
①有色植株×aaccRR→50%的有色种子 ②有色植株×aaccrr→25%的有色种子
③有色植株×AAccrr→50%的有色种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有色种子必须同时具备A、C、R三个基因,否则无色.则有色种子的基因型是A_C_R_,其余基因型都为无色.
a、根据有色植株×aaccRR→50%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
b、根据有色植株×aaccrr→25%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两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一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
c、有色植株×AAccrr→50%有色种子(A_C_R_),分别考虑每一对基因,应该有一对后代出现显性基因的可能性为50%,其余两对100%出现显性基因,则有色植株的基因型可以是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aaCcRR;
根据上面三个过程的结果可以推知该有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故选:A.
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
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______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______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b
c
全能性
解析
解:(1)这是一道关于三对相对性状遗传题.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采用杂交方法.其中亲本选择相对性状的纯合体,其中一个亲本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基因型为aaBBdd;则另一个亲本必须是抗病黄果少室,基因型为AAbbDD.杂交后F1表现则为显性性状,F1自交得到F2,如果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后代表现型有8中,其比例为(3:1)3,即27:9:9:9:3:3:3:1.
(2)由图分析可知,b为脱分化(或去分化),c为再分化,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故答案是:
(1)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b c 全能性
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分析已知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所以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a,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b.因此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为ab,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为(1-a)(1-b),所以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可以表示为1-甲乙两病都患的概率ab-甲乙两病都不患的概率(1-a)(1-b)=1-ab-(1-a)(1-b).
故选:A.
某二倍体植物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已知紫花对白花为显性,且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有人设计了两种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
(1)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组合①的紫花亲本基因型为______,在所得到的F2紫花植株中,纯合植株数量约为______株.
(3)组合②的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若组合②的F1进行测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先对组合①的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植株中白花植株出现的几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于控制紫花和白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组合①F2中紫花:白花=3:1,又白花植株是双隐性,其余均为紫花植株,所以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和aabb.在所得到的F2紫花植株中,纯合植株(AAbb或aaBB)的数量约为519×=173株.
(3)由于白花植株是双隐性,其余均为紫花植株,组合②的F2中紫花:白花=15:1,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共8种,F2紫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若组合②的F1进行测交,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
(4)若先对组合①的F1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基因型AAaabbbb或aaaaBBbb,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为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都为1:4:1,所以再让其进行自交,理论上F2植株中白花植株出现的几率为=
.
故答案为:
(1)自由组合
(2)AAbb或aaBB 173
(3)8 紫花:白花=3:1
(4)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白色前体物质有色物质Ⅰ
有色物质2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一灰鼠,乙一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对染色体上;甲、乙两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
②“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
③在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 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不同的占的比例为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经实验证实,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A突变产生的.现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由此推测,相应的精原细胞在______时期发生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①实验一的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分析,甲、乙两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aabb.
②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因此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有色物质2代表灰色物质.
③在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AAbb、Aabb、aabb共3种基因型,其中与乙亲本aabb不同的占的比例为.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因此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答案为:
(1)两 AABB、aabb 黑 三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交叉互换(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A和新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扁盘的基因型为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实验1和实验2中F2的分离比9:6:1可以看出,南瓜果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F2的分离比9:6:1可以推测出,圆形基因型为A_bb和aaB_,即AAbb、Aabb、aaBb、aaBB,扁盘形基因型为A_B_,即有AABB、AaBB、AaBb、AABb,长形基因型为aabb.
(3)F2扁盘植株共有4种基因型,其比例为:AABB、
AABb、
AaBb和
AaBB,测交后代分离比分别为:
A_B_;
(
A_B_:
A_bb);
(
A_B_:
Aabb:
aaBb:
aabb);
(
A_B_:
aaB_),即有
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扁盘:圆:长=1:2:1.
故答案为:
(1)2 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 aabb
(3)
扁盘:圆:长=1:2:1
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
4号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
12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乙醇乙醛乙酸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ALDH)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______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与性别______(填有或无)关,理由是______.
(3)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经常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出患儿的概率增大.医院常用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①为了有效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
②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标记为“++-”),其父亲为“+-”,母亲为“--”.该小孩患病的原因是其______(父亲/母亲)产生生殖细胞时______染色体在______时没有移向两极.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可知,乙醇脱氢酶由A基因控制,乙醛脱氢酶由b基因控制,“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红脸人”体内只有ADH,说明能产生乙醛,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由图知,两种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
(3)①21三体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为了有效预防该病应提倡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等措施.
②该患儿标记为(++-),根据题意可知是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由题知,患儿的基因型为dddXY,而父母均正常,所以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父亲减数分裂时出错.
故答案为:
(1)aaBB、aaBb 乙醛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2)无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①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
②父亲 21号(或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黄圆、绿圆、黄皱、绿皱4种表现型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利用逐对分析法分析:(1)只看黄色和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黄色:绿色=(3+1):(3+1)=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2)只看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圆粒:皱粒=(3+3):(1+1)=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乙豌豆的基因型是yyRr.
故选A.
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就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______(基因型)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2)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提示: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______(表现型)杂交,得到F1;
②F1自交,得到F2.
结果预测:
如果F2中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F2中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BBEE和bbEE,bbEE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能做母本.F1的基因组成为BbEE,表现为开两性花;F2的基因组成及比例(表现型)为BBEE(表现为野生型)、BbEE(表现为野生型)、bbEE(表现为双雌蕊),比例是1:2:1.所以子二代中野生型与双雌蕊型之比是3:1.
(2)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E_:B_ee:bbE_:bbee=9:3:3:1,由题意可知,其中B_ee和bbee表现为败育,所以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BBEE和bbEE.
(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该双雌蕊个体若是纯合子,基因型为bbEE,与野生纯合子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EE,让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基因型中全含有EE因此全都可育;若该双雌蕊个体是杂合子,其基因型为bbEe,与野生纯合子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BbEE和BbEe,让子一代杂交的子二代,BbEe自交后代中含有ee个体,由题意可知,含有ee的个体是不育的.因此该实验的实验步骤是:
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②F1自交,得到F2.
预期结果和结论:
F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故答案为:
(1)bbEE 野生型:双雌蕊=3:1
(2) BBEE和bbEE
(3)①野生型纯合子 没有败育植株出现 有败育植株出现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基因型是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为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Ⅱ已知蛋白质混合液中硫酸铵浓度的不同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析出的蛋白质种类和问题增加.下表是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范围.
请据表回答:
(1)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______.
(2)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会析出若干种蛋白质,它们分别是______.
(3)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______(能、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原因是______.
(4)简要写出从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分离出全部丁蛋白的实验设计思路.
(5)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用半透膜能除去析出物中硫酸铵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Ⅰ、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因此开紫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其中基因型是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A_B_):白花植株=9:7.要求紫花植株中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要求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另一对基因杂合即可.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Ⅱ(1)由表格数据分析知若只完全析出甲蛋白,混合液中最合适的硫酸铵浓度应为20%.
(2)由“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混合液中析出蛋白质的种类和总量也增加”及结合表格数据可知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达到30%时,会有甲、乙蛋白的全部析出和丙蛋白的部分析出.
(3)乙蛋白完全析出的硫酸铵浓度应为30%,但硫酸铵浓度应为30%时还有丙蛋白和甲蛋白析出,所以通过改变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不能从混合液中得到所有的、不含有其他蛋白质的乙蛋白.
(4)根据表格中蛋白质混合液中的硫酸铵浓度可以看出,在浓度为38~40%是丁蛋白会析出,因此根据此浓度加入适量硫酸铵即可.
(5)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的蛋白质通过,所以如果蛋白质析出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硫酸铵,可用半透膜除去析出物中的硫酸铵.
故答案为:
Ⅰ4 AaBb AaBB AABb AABB
Ⅱ(1)20%
(2)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3)不能 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
(4)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浓度<38%)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5)半透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
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的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豌豆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A正确;
B、图中1的概率,2的概率是
,3的概率是
,4的概率是
,所以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B正确;
C、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
,C正确;
D、图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使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