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共3696题
(2015秋•河南月考)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灭,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由区植被进
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最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______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服,这一部分能很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______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正确答案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规方法是取样调查方法,在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
(2)从题干提供的表格信息: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较少,可以确定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3)①火灾后,该地区存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入前,A%=AA%+Aa%=51%+19%=70%,a%=30%;引入后,A%=AA%+
Aa%=57%+13%=70%,a%=30%;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据此判断该物种未发生进化.
(4)图中字母A、B、C、D、E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字母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释放的热能,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是食草动物未同化的能量,仍然是草的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⑤箭头所示.
故答案为:
(1)随机取样
(2)增长型
(3)①次生演替 ②没有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4)①⑤
解析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规方法是取样调查方法,在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
(2)从题干提供的表格信息: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较少,可以确定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3)①火灾后,该地区存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入前,A%=AA%+Aa%=51%+19%=70%,a%=30%;引入后,A%=AA%+
Aa%=57%+13%=70%,a%=30%;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据此判断该物种未发生进化.
(4)图中字母A、B、C、D、E分别表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解者,字母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释放的热能,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光合作用过程实现的.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是食草动物未同化的能量,仍然是草的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⑤箭头所示.
故答案为:
(1)随机取样
(2)增长型
(3)①次生演替 ②没有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4)①⑤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
(3)在a→c→d的营养关系中,d要增重1Kg需至少消耗a______Kg.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个,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在一定时间内a、b数量都在上升,达到一定时间以后a上升,b下降最终消亡,可知是竞争关系.
(2)a、c、d的营养关系为a→c→d,可知三者为捕食关系,当d天敌大量死亡,c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由于天敌的增多,a种群密度减小.
(3)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在a→c→d的营养关系中,d要增重1Kg需至少消耗a25Kg.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的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
(5)设种群数量为x,则=
,x=400.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分母减小,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
故答案为:(1)竞争
(2)a
(3)25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5)400 偏高
解析
解:(1)在一定时间内a、b数量都在上升,达到一定时间以后a上升,b下降最终消亡,可知是竞争关系.
(2)a、c、d的营养关系为a→c→d,可知三者为捕食关系,当d天敌大量死亡,c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由于天敌的增多,a种群密度减小.
(3)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在a→c→d的营养关系中,d要增重1Kg需至少消耗a25Kg.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的过程体现了恢复力稳定性.
(5)设种群数量为x,则=
,x=400.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分母减小,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
故答案为:(1)竞争
(2)a
(3)25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5)400 偏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落红化着护花的春泥,春泥中护花的营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矿质营养、无机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
故选:A.
有关如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所以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草→昆虫→鸟→狐;草→兔→狐,A正确;
B、狐与鸟之间只有捕食关系,B错误;
C、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有营养级,C错误;
D、体内含重金属由于生物富集沿食物链积累,故最多的生物是狐,D错误.
故选:A.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2)此食物网中,杂食性小鸟分别处于______营养级.
(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__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_____ 演替.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可知,此食物网中有12条食物链.
(2)此食物网中,杂食性小鸟分别处于第二(草→杂食性小鸟)、第三(草→蜗牛或昆虫→杂食性小鸟)营养级.
(3)本题中利用了训练的猎鹰能驱赶小鸟这种动物的特殊行为来驱赶机场小鸟,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
(4)在本题中虽然人为铲除杂草,种上“驱虫草”后其又被杂草取代,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12
(2)第二、第三
(3)行为
(4)次生
解析
解:(1)据图可知,此食物网中有12条食物链.
(2)此食物网中,杂食性小鸟分别处于第二(草→杂食性小鸟)、第三(草→蜗牛或昆虫→杂食性小鸟)营养级.
(3)本题中利用了训练的猎鹰能驱赶小鸟这种动物的特殊行为来驱赶机场小鸟,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
(4)在本题中虽然人为铲除杂草,种上“驱虫草”后其又被杂草取代,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12
(2)第二、第三
(3)行为
(4)次生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式图,f为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f表示的是CO2,则该图解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且各生物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a、b、c、d、e)→f过程都是存在的,A正确;
B、c的同化量越大,流向d和e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
C、图中的a是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b为分解者,c、d、e为消费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C正确;
D、b为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因此b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B.
(2015秋•中山市期末)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消费者都是动物.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为生产者,①错误;
②生产者指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③消费者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③正确;
④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④错误;
⑤消费者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⑤错误.
故选:B.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m1、m2表示能量数值,则两者的关系是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II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 实现的.
(5)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只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丙.若甲能量的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16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______kJ.
正确答案
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m1包含m2,即m1>m2.
(2)若A表示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图2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5)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y,其中有y的能量直接提供给丙,有
y的能量间接提供给丙;要使消耗甲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
y×20%+
y×20%×20%=16,则计算可得y=200kJ.
故答案为:
(1)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m1>m2
(2)Ⅱ同化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200
解析
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m1包含m2,即m1>m2.
(2)若A表示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图2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
(5)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y,其中有y的能量直接提供给丙,有
y的能量间接提供给丙;要使消耗甲最少则用20%的能量传递率,即
y×20%+
y×20%×20%=16,则计算可得y=200kJ.
故答案为:
(1)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m1>m2
(2)Ⅱ同化的能量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200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据图可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A错误;
B、硅藻既是生产者,不是分解者,B错误;
C、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C正确;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因为其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濒临灭绝,不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D错误.
故选:C.
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有些地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
(1)某小型湖泊旁边有很多荒地,如图甲表示某荒地在春季时主要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乙是图甲相应
的能量金字塔.在图甲中,鸟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____,蛇在图乙中属于______(字母)营养级层次.在春季,随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______ 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由丁新农村建设在此选址修建,部分荒地或被房屋、道路代替,或被用于种植、放牧,使群落结构发
生显著变化,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是______.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昆虫、鸟类可通过分泌信息素向其他动物传递信息,这种信息属于______.
(3)如图丙表示污水排放量对湖泊中各生物的生物量的影响.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稳定性,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崩溃,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图甲中,鸟以昆虫为食,同时两者均以植物为食,故两者的关系属于捕食和竞争,由食物链可知:蛇在图乙中属于三、四营养级层次.昆虫总体上会呈现S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昆虫、鸟类与其他动物之间信息素的传递,属于化学信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故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会崩溃.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A、B S 负反馈
(2)次生演替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化学信息
(3)抵抗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解析
解:(1)在图甲中,鸟以昆虫为食,同时两者均以植物为食,故两者的关系属于捕食和竞争,由食物链可知:蛇在图乙中属于三、四营养级层次.昆虫总体上会呈现S型增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昆虫、鸟类与其他动物之间信息素的传递,属于化学信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故在污水排放量较小时,生物量的变化不大,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随着排污量增加,最终生态系统会崩溃.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A、B S 负反馈
(2)次生演替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化学信息
(3)抵抗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