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①该生态系统有许多种动植物,其中鹭鸟等水禽就有多种,景色优美,陶冶情操,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价值.

②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

③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b______

④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______

(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丙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丁所示.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______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3)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

①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

②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甲昆虫天敌数量______(增加、不变、减少);乙昆虫天敌数量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正确答案

解:(1)①生态系统的优美的景色属于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构成生物群落.E为生产者,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这会影响光合作用,使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导致F、D的数量都随之减少.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a表示被W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同化的能量等位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m-n,由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m-n)×20%.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化量也等于e+f,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e+f)×20%.

(2)Y、X、Z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X营养级三个物种数量都下降,而Y、Z营养级数量都上升,说明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3)①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其中光线属于物理信息;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属于化学信息.

②在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后,由于该物质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因此短期内甲昆虫的天敌数量增加;由于该物质能驱赶乙昆虫,导致乙昆虫的数量减少,因此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

(1)①直接(或美学) 

②B、C、D、E、F   数量都减少

③被W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m-n)×20% 或(e+f)×20%

(2)X(第二)   

(3)①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②增加   减少

解析

解:(1)①生态系统的优美的景色属于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构成生物群落.E为生产者,若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这会影响光合作用,使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导致F、D的数量都随之减少.

③由以上分析可知,a表示被W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同化的能量等位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m-n,由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m-n)×20%.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化量也等于e+f,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e+f)×20%.

(2)Y、X、Z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通过比较图丙和图丁可知,X营养级三个物种数量都下降,而Y、Z营养级数量都上升,说明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3)①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其中光线属于物理信息;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属于化学信息.

②在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后,由于该物质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因此短期内甲昆虫的天敌数量增加;由于该物质能驱赶乙昆虫,导致乙昆虫的数量减少,因此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

故答案为:

(1)①直接(或美学) 

②B、C、D、E、F   数量都减少

③被W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m-n)×20% 或(e+f)×20%

(2)X(第二)   

(3)①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②增加   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老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

(3)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包括______

(4)从蚂蚁和蛇具有药用价值看,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等作用.

(5)若该生态系统被开发为农田,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有11条食物链,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有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和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2)由上图生态系统中可知,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鸟、蛇、老鼠,鹰和蛇捕捉鼠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蛇和鹰之间相互争夺共同的食物鼠,因此又属于竞争关系.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物群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一不可.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从蚂蚁和蛇具有药用价值看,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作用.

(5)若该生态系统被开发为农田,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11条    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或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2)鸟、蛇、老鼠         捕食与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直接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演替

解析

解:(1)图中有11条食物链,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有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和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2)由上图生态系统中可知,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鸟、蛇、老鼠,鹰和蛇捕捉鼠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生存的需要.蛇和鹰之间相互争夺共同的食物鼠,因此又属于竞争关系.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物群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一不可.因此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从蚂蚁和蛇具有药用价值看,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作用.

(5)若该生态系统被开发为农田,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11条    仙人掌→蚱蜢→老鼠→蛇→老鹰(或矮灌木→蚂蚁→老鼠→蛇→老鹰)

(2)鸟、蛇、老鼠         捕食与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直接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次生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信阳月考)如图是某高等生物一个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哪种细胞分裂的什么时期?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后可能形成几种染色体组成的子细胞?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代谢类型是什么?以及该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答案依次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 ②减Ⅰ中期 ③减Ⅱ中期 ④1种    ⑤2种   ⑥4种

⑦自养型      ⑧异养型   ⑨生产者   ⑩消费者⑪分解者.

A③④⑧⑩

B②④⑧⑩

C③④⑦⑨

D①⑤⑧⑪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1)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即③;

(2)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该细胞分裂后可能形成1种染色体组成的子细胞,即④;

(3)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但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其代谢类似为异养型,即⑧;

(4)图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属于消费者,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即⑩或⑪.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普宁市校级月考)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括号内的字母表示一年中各种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请据图回答:

(1)与华南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原因是______

(2)图中所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

(3)牧草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______

(5)调查发现草原上出现了具有耐旱性状的牧草新物种,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在______的作用下,牧草的______发生了定向改变,最终与其他种类的牧草产生了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解:(1)与华南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2)图中所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牧草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100%.

(5)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牧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最终与其他种类的牧草产生了生殖隔离,出现了具有耐旱性状的牧草新物种.

故答案为:

(1)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2)捕食、竞争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被分解者利用

(4)×100%

(5)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

解析

解:(1)与华南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2)图中所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牧草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可表示为×100%.

(5)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牧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最终与其他种类的牧草产生了生殖隔离,出现了具有耐旱性状的牧草新物种.

故答案为:

(1)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2)捕食、竞争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被分解者利用

(4)×100%

(5)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梅州期末)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DMS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_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当海洋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力稳定性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生产者.生物群落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故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属于间接价值.

(2)当海洋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群落     间接

(2)抵抗

(3)物质循环

(4)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解析

解:(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生产者.生物群落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故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属于间接价值.

(2)当海洋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群落     间接

(2)抵抗

(3)物质循环

(4)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据图回答:

(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______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

(3)蛇占有_____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

正确答案

生态系统

能源

绿色植物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增多

解析

解:(1)图解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能源.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绿色植物.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蛇.

(3)蛇占有两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若螳螂全部迁走,食物链减少,消耗的能量减少,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增多.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         能源

(2)绿色植物          蛇

(3)两        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增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济南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鹰和鹿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占草能量的10%~2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了蛇的种群数量会增多,可为鹰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所以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A正确;

B、由于该食物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群落还应有分解者,因而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

C、鹰和鹿在一个食物网中,所以不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草能量的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有鼠、虫、鹿三种生物,而不是草能量的10%-20%都流到了虫,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3)____________属于三级消费者.

(4)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

(5)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所必须的成分还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3)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中,蛇属于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三级消费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猫头鹰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所必须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

(1)5

(2)3

(3)蛇    猫头鹰

(4)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5)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3)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中,蛇属于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三级消费者.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猫头鹰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所必须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

(1)5

(2)3

(3)蛇    猫头鹰

(4)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

(5)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B物质不能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D生态系统越复杂,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A正确;

B、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C错误;

D、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食物网越复杂,但人类可利用的各营养级的生物就越多,所以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______传递的.过程①表示小球藻的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_(填字母).

(3)湖泊中,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

(4)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______改变.

(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______营养级.

(6)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的,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______ g.

(7)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降低.

正确答案

解:(1)图乙中的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有机物传递的.过程①表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

(2)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的CO2,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

(3)湖泊中,河蚌捕食水蚤,水蚤与河蚌都以小球藻为食,故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4)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5)甲图中河蚌吃小球藻说明河蚌属于第二营养级,河蚌吃水蚤说明河蚌属于第三营养级.水蚤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水蚤同化,仍属于小球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的粪便,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

(6)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的,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按照能量传递效应20%计算)需要小球藻=10×÷20%+10×÷20%÷20%=130g.

(7)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降低了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故答案为:

(1)B、C、D    有机物    光合作用

(2)A、D

(3)捕食、竞争

(4)垂直

(5)二、三    一

(6)130 

(7)抵抗力

解析

解:(1)图乙中的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有机物传递的.过程①表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

(2)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的CO2,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

(3)湖泊中,河蚌捕食水蚤,水蚤与河蚌都以小球藻为食,故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4)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5)甲图中河蚌吃小球藻说明河蚌属于第二营养级,河蚌吃水蚤说明河蚌属于第三营养级.水蚤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水蚤同化,仍属于小球藻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的粪便,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

(6)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的,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按照能量传递效应20%计算)需要小球藻=10×÷20%+10×÷20%÷20%=130g.

(7)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降低了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故答案为:

(1)B、C、D    有机物    光合作用

(2)A、D

(3)捕食、竞争

(4)垂直

(5)二、三    一

(6)130 

(7)抵抗力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