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图中有3条食物链,即A→B→猫头鹰、A→C→B→猫头鹰、A→C→D→猫头鹰.题中所问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的A,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所以选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按÷20%计算,则至少消耗的A为1÷20%÷20%=25kg.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______法,A种群与B种群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从表中数据变化来看,造成B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的情况,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下降.

(3)对森林中的四个物种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

在方框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______

(4)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______kg.

(5)生态系统是指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表中数据可知,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多,说明其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是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由于A种群是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根据图表分析,物种丁的食物来源是乙和丙,物种丙的食物来源是甲和乙,物种乙的食物来源是甲,而物种甲的食物来源全是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为:

(4)该食物网中含有3条食物链,即植物→甲→丙→丁、植物→甲→乙→丙→丁、植物→甲→乙→丁.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100÷20%÷20%=2500kg.

(5)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

(1)样方  竞争  增长型  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抵抗力

(3) 

(4)3    2500

(5)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解析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由表中数据可知,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多,说明其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是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由于A种群是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根据图表分析,物种丁的食物来源是乙和丙,物种丙的食物来源是甲和乙,物种乙的食物来源是甲,而物种甲的食物来源全是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为:

(4)该食物网中含有3条食物链,即植物→甲→丙→丁、植物→甲→乙→丙→丁、植物→甲→乙→丁.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100÷20%÷20%=2500kg.

(5)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

(1)样方  竞争  增长型  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

(2)抵抗力

(3) 

(4)3    2500

(5)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图表是对图中群落各组成成分的能

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请据图回答:

(单位:×10-2•a-1

(1)稳定的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______,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______

(2)如图中,______决定了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填标号)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

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

(4)若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______

(5)表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______,其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

(6)①据表判断这个生态系统是处于稳定状态还是衰退或逐渐发展壮大的状态?______

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X、Y、Z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且构成一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约为24.3%

C.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l04 kJ

D.由于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会变化.

正确答案

解:(1)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已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而动植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所以③决定了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③④⑦,因为③④⑦是有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4)已知D是无机环境,若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5)已知表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得R=Pg-Pn,R表示群落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

(6)①据表计算各生物的呼吸总量为501.3+191.4+79.1=771.8<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70.7,所以这个生态系统逐渐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

 ②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X、Z、Y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且Y、C是分解者,不能进入食物链,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食物链为 X→Z,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41.0÷870.7=16.2%,B错误;

C.由表格可知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2=8.707×l04kJ,C正确;

D.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有生产者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是:

 (1)复杂     越强

(2)③

(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④⑦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5)Pg-Pn     群落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或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

(6)①逐渐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     ②C

解析

解:(1)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则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2)已知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而动植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食物网越复杂,所以③决定了这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③④⑦,因为③④⑦是有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4)已知D是无机环境,若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5)已知表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得R=Pg-Pn,R表示群落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

(6)①据表计算各生物的呼吸总量为501.3+191.4+79.1=771.8<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70.7,所以这个生态系统逐渐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

 ②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X、Z、Y分别代表甲图中的A、B、C,且Y、C是分解者,不能进入食物链,A错误;

B、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食物链为 X→Z,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41.0÷870.7=16.2%,B错误;

C.由表格可知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2=8.707×l04kJ,C正确;

D.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有生产者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是:

 (1)复杂     越强

(2)③

(3)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④⑦

(4)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5)Pg-Pn     群落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量(或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

(6)①逐渐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     ②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5秋•佳木斯校级期末)根据如图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细胞器)进行的.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______,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______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______ 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的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若图中②的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图所示,设E种群的含碳量为5.8ⅹ109kg,B种群的含碳量为1.3ⅹ108 kg,则A种群的含碳量至少是______

正确答案

线粒体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CO2

生物群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5×107kJ

解析

解:(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和异养厌氧型.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E是第一营养级,B、C、D是第二营养级,A是第三营养级,E的能量为5.8×109kJ,B的能量为1.3×108  kJ,则E传递给C、D的最少能量为5.8×109 kJ×10%-1.3×108 kJ=4.5×108 kJ,故C、D传递给A的最少能量为4.5×108 kJ×10%=4.5×107 kJ.

故答案为:

(1)线粒体 

(2)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CO2  

(3)生物群落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5×107 k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

(3)若图1中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

(4)设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解者能将动物遗体残骸、排泄物、植物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重新利用.

(2)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循环的.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若图1中过程②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4)图2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3×108kJ÷10%=1.3×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 kJ-1.5×109kJ=3.0×109 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3.0×109×10%×10%=3.0×107(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强

(4)3×107  

(5)生物群落

解析

解:(1)分解者能将动物遗体残骸、排泄物、植物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被植物重新利用.

(2)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循环的.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若图1中过程②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4)图2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E→B,E→D,E→C→A.由于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则E通过食物链E→B传给B的能量为:1.3×108kJ÷10%=1.3×109kJ,E通过食物链E→D传给D的能量为:1.5×108kJ÷10%=1.5×109kJ,因此通过食物链E→C→A的总能量为5.8×109kJ-1.3×109 kJ-1.5×109kJ=3.0×109 kJ,又因为E到A的食物链中,A是第三营养级,所以A得到的是3.0×109×10%×10%=3.0×107(kJ).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强

(4)3×107  

(5)生物群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C一般情况下,②大约为①的 1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①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次级消费者同化量而不是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

B、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正确,

C、一般情况下,②大约为①的 10%  C正确;,

D、从能量关系看摄入量②=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③+呼吸散失的能量+④粪便量所以②>③+④,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

A①代表生产者,6过程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B①和②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③一定是原核生物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①是生产者,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 

B、①是生产者,②是消费者,③是分解者三者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错误;

C、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错误;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在生物之间传递,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103 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最小

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6%

C肉食动物由于数量较少即便不补偿输入能量一样能较好的生存

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是通过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图中地震以后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需要补偿的能量越多,所以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越大,A错误;

B、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5×103kJ/(m2•a),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B正确;

C、分析图形可知肉食动物输出的能量是2.1+5.1+0.05+0.25=7.5×103kJ/(m2•a),而上一营养级输入的能量只有2.5×103kJ/(m2•a),所以肉食动物必须补偿输入能量5×103 kJ/(m2•a)才能较好的生存下去,C错误; 

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是其消化吸收后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而其粪便是没有被吸收同化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13.51%

BA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B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的能量就越少

D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分解者消耗的能量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能量由A流向B的传递效率为:(15÷111)×100%=13.5%,A正确;

B、A是生产者,可以是绿色植物或自养型的原核生物,B正确;

C、B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的能量也越大,C错误;

D、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包括分解者消耗的能量,D错误.

故选: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形式流动.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_____从大气中摄取唪的速率,与生物通过______

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生物圈中_____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______特点.

(6)每年的3月12日是全国植树节,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选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解:(1)A代表无机环境,B、C代表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碳在A→B过程中以CO2形式循环,而在B→C过程中以有机形式循环.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这样可以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中B是生产者、C和D为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B→C→D.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按×20%计算,则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少为100kJ×20%×20%=4kJ;(2)获得能量最少:按×10%计算,则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少为100kJ×10%×10%=1kJ.

(5)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周一请吃素”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

(6)协调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强调生物要和环境相适应);平衡是种群数量与环境的相适应要平衡,故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选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故答案为:

(1)CO2和(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   碳循环

(3)B→C→D

(4)1~4

(5)逐级递减                      

(6)协调与平衡

解析

解:(1)A代表无机环境,B、C代表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碳在A→B过程中以CO2形式循环,而在B→C过程中以有机形式循环.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这样可以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

(3)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中B是生产者、C和D为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B→C→D.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按×20%计算,则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少为100kJ×20%×20%=4kJ;(2)获得能量最少:按×10%计算,则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最少为100kJ×10%×10%=1kJ.

(5)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周一请吃素”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

(6)协调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强调生物要和环境相适应);平衡是种群数量与环境的相适应要平衡,故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选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的原理.

故答案为:

(1)CO2和(含碳)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细胞呼吸)   碳循环

(3)B→C→D

(4)1~4

(5)逐级递减                      

(6)协调与平衡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