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这种元素的循环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______元素的循环.

(2)A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D主要是指______等生物.

(3)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②、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4)该元素的循环在A、B、C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中的“CO2”可知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2)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主要是一些腐生的细菌、真菌等生物.

(3)由以上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的,②、③、④表示呼吸作用.

(4)A、B、C都是消费者,属于生物群落,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故答案为:

(1)碳

(2)生产者    腐生性细菌、真菌等

(3)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4)有机物(碳水化合物)

解析

解:(1)根据图中的“CO2”可知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2)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主要是一些腐生的细菌、真菌等生物.

(3)由以上分析可知,①表示光合作用的,②、③、④表示呼吸作用.

(4)A、B、C都是消费者,属于生物群落,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故答案为:

(1)碳

(2)生产者    腐生性细菌、真菌等

(3)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4)有机物(碳水化合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金字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

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C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

D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描述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能量金字塔,即B,A正确;

B、由A可知,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B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C正确;

D、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3%,不在10%~20%之间,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是某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过程.

(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______百万千焦.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改变______.

(3)购买了一批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但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先进行______.

(4)图2中A.B.D.E内碳的存在形式是______.

(5)发展生态农业所体现的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

(2)Ⅱ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所以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为15.0-0.5-3.0-2.5=9.0百万千焦.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指的是捕食链,是由生产者和各种动物组成的,由图2可知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消费者不可能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去掉“C→A”方向即可.

(3)在不知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浓度时,设计一组梯度浓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同,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5)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故答案为:

(1)信息传递

(2)9.0   去掉“C→A”方向

(3)预实验

(4)含碳有机物

(5)物质循环利用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

(2)Ⅱ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未被利用,所以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为15.0-0.5-3.0-2.5=9.0百万千焦.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指的是捕食链,是由生产者和各种动物组成的,由图2可知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消费者不可能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去掉“C→A”方向即可.

(3)在不知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浓度时,设计一组梯度浓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可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同,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4)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5)生态农业的一条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故答案为:

(1)信息传递

(2)9.0   去掉“C→A”方向

(3)预实验

(4)含碳有机物

(5)物质循环利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研人员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湖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

C四个月份中,9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

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据图分析,同一时间不同水深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不同,同一水深不同的时间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也不同,则说明了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温度,A正确;

B、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是生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具体表现,B正确;

C、四个月份中,5月份每一水层有机碳生产率均比其他月份高,C错误;

D、当水深超过-0.6m时,7月份的有机碳生产率均低于其他月份,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组成食物链的环节一般不多于5个,其原因是(  )

A环境资源有限

B被捕食者不能以捕食者为食

C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流失

DABC3项均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生态系统的能量随营养级升高而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所以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温带草原食物网的部分简图,请据图回答71-75小题.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判断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即是最长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所以共有5个营养级.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属于______;E属于______;F属于______

(2)碳是以______的形式在A和E之间传递的,是以______的形式在A和F之间传递的.

(3)若图中只有五个生物种群,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______

(4)若C种群现存有机物质量为akg,则依靠这些有机物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kg.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______.提出两个能减轻上述影响的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D是生产者;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B、C是各级消费者;F是分解者. 

(2)碳元素在A(消费者)与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而在在A(消费者)与E(分解者)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

(3)若图中只有五个生物种群,且F是分解者,不计入食物链.所以图中的食物链可以:D→C→B→A.

(4)已知食物链为D→C→B→A.若C种群现存有机物质量为ak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则依靠这些有机物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a×20%×20%=0.04akg.

(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大量的释放到大气中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效应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主要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是:

(1)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CO2 有机物

(3)D→C→B→A

(4)0.04a

(5)产生温室效应(或使全球气候变暖)

①加强绿化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③开发新能源

解析

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D是生产者;E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B、C是各级消费者;F是分解者. 

(2)碳元素在A(消费者)与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而在在A(消费者)与E(分解者)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

(3)若图中只有五个生物种群,且F是分解者,不计入食物链.所以图中的食物链可以:D→C→B→A.

(4)已知食物链为D→C→B→A.若C种群现存有机物质量为akg,按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则依靠这些有机物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a×20%×20%=0.04akg.

(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大量的释放到大气中去,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减缓温室效应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主要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是:

(1)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CO2 有机物

(3)D→C→B→A

(4)0.04a

(5)产生温室效应(或使全球气候变暖)

①加强绿化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③开发新能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暴发.紧急处理如人工打捞和投放杀澡剂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湖泊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整体,同时信息传递能够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向湖泊中排入少量污水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3)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图1所示的反馈调节活动,这种反馈调节的特点是______

(4)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______.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在构建生物修复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5)图2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y,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甲______(填“>”、“<”或“=”)乙;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填“正相关”、“负相关”或“无关”).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水华”是淡水中一种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蓝藻等大量快速繁殖引起.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向湖泊中排入少量污水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图1所示的反馈调节活动,这种反馈调节的特点是正反馈调节,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4)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抗药性增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在构建生物修复系统中的作用是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对甲、乙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y,说明甲系统被破坏的更严重,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越大,表示干扰程度越大.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干扰程度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x和y之间是呈正相关的.

故答案为:

(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正反馈调节

(4)使藻类抗药性增强    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正相关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水华”是淡水中一种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蓝藻等大量快速繁殖引起.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向湖泊中排入少量污水对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图1所示的反馈调节活动,这种反馈调节的特点是正反馈调节,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4)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抗药性增强.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在构建生物修复系统中的作用是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对甲、乙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y,说明甲系统被破坏的更严重,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越大,表示干扰程度越大.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一般干扰程度越大,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x和y之间是呈正相关的.

故答案为:

(1)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含N、P等元素的无机盐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正反馈调节

(4)使藻类抗药性增强    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正相关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③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2分析回答: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则:

(1)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①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_____.⑧过程是指______作用.指出上图作为碳循环图解的不完整之处______

(2)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太阳能

微生物的分解

A、B、C应都有箭号指向大气中的气体X

y=100a-90ax

解析

解:(1)限制我国西北地区植物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完成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⑧过程是指微生物对食物残渣或遗体遗物的分解作用;该图不完整之处为:A、B、C应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气体X.

(2)由于“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④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C通过A→C食物链获得能量为ax,由于按照最低传递效率进行计算:需要A的能量为:ax÷10%=10ax;

由于“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④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C通过A→B→C得到的能量为a(1-x),由于按照最低传递效率进行计算:需要A的能量为a(1-x)÷10%÷10%=100a(1-x).

所以y=10ax+100a(1-x),化简得:y=100a-90ax.

故答案为:

(1)水     太阳能      微生物的分解      A、B、C应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气体X

(2)y=100a-90ax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______(序号)箭头是不应存在的.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序号)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

(4)图中⑬所指的是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箭头是⑪.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A、B、C、D4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C.

(4)图中⑬表示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A、B、C、D都指向E,则E代表分解者.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⑪

(2)①

(3)4 C

(4)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 分解者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解:(1)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箭头是⑪.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

(3)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A、B、C、D4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C.

(4)图中⑬表示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A、B、C、D都指向E,则E代表分解者.

(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

(1)⑪

(2)①

(3)4 C

(4)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 分解者

(5)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