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要求,被孤立的华南虎个体之间很难交流和繁殖.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______信息.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的原因是______

(3)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人虎之间的______关系.

(4)如果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_____

(5)华南虎与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亚种.从进化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不同.

正确答案

解:(1)尿液是动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华南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而需要较大的领地,摄取更多的食物才能生存,所以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

(3)由题干已知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可见人虎之间的关系为竞争.

(4)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最有效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华南虎与东北虎是两个不同的亚种,因为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

故答案是:

(1)化学

(2)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华南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项级(营养级最高),相同面积的领地其获得的能量最少

(3)竞争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5)基因频率

解析

解:(1)尿液是动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华南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而需要较大的领地,摄取更多的食物才能生存,所以华南虎的生存需要较大领地.

(3)由题干已知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可见人虎之间的关系为竞争.

(4)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就地保护,就地保护的最有效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华南虎与东北虎是两个不同的亚种,因为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

故答案是:

(1)化学

(2)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华南虎处于食物链的最项级(营养级最高),相同面积的领地其获得的能量最少

(3)竞争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5)基因频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传递的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B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有机物中

C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增加量表示

D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都是10~20%,不会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A错误;

B、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的呼吸所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也就是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B正确;

C、生产者的同化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了,另一部分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即生产者干重增加量,C错误;

D、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就是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的能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传递,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ATP的合成与分解属于自身的新陈代谢,即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能量变化,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汕头校级月考)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中数字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

(2)碳元素主要通过[①]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______作用.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3)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4)若图中A固定的太阳能为6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______kJ.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

(5)森林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若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这一事实说明______

(6)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______,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各级消费者B和分解者C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碳循环中碳元素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②生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分解者C的作用是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图中A固定的太阳能为6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为600×10%×10%=6kJ.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5)森林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6)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或食物网的传递后,在最高营养级中富集,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   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6   食物链和食物网

(5)间接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6)食物链(和食物网)   越高

解析

解:(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各级消费者B和分解者C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2)碳循环中碳元素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②生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分解者C的作用是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图中A固定的太阳能为6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少可得到能量为600×10%×10%=6kJ.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5)森林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时不能自动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6)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被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食物链或食物网的传递后,在最高营养级中富集,通常生物所在的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   将动植物尸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去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6   食物链和食物网

(5)间接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6)食物链(和食物网)   越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邯郸校级月考)如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营养级生物,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内未被呼吸消耗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表中的______生物开始的,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能量从第Ⅱ营养级传递到第Ⅲ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到其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该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是______,一部分是______还有一部分是______

(3)从能量输出和输入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将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

(2)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得出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故该能量流动的食物链B→D→A→C.能量从第Ⅱ营养级传递到第Ⅲ营养级的效率是15.9÷141=11.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到其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该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由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3)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故答案为:(1)B   B营养级所具有的能量多是生产者

(2)11.3%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未利用

(3)增加   输入能量大于所有消耗的总能量

解析

解:(1)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

(2)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以得出B、D、A、C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故该能量流动的食物链B→D→A→C.能量从第Ⅱ营养级传递到第Ⅲ营养级的效率是15.9÷141=11.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100%流到其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该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由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3)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故答案为:(1)B   B营养级所具有的能量多是生产者

(2)11.3%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未利用

(3)增加   输入能量大于所有消耗的总能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原因是: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目的是______

(4)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最终趋向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______来实现的.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项传递、逐级递减的.其中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向:流向次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的呼吸消耗,所以图中的A是呼吸作用.

(2)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只能沿食物链进行,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人类自己服务的,其目的是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或者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也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故答案是:

(1)呼吸作用(与呼吸有关即可)

(2)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进行(食物关系不可逆转)

(3)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答出一点即可)

(4)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解:(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项传递、逐级递减的.其中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主要有三个去向:流向次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的呼吸消耗,所以图中的A是呼吸作用.

(2)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只能沿食物链进行,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人类自己服务的,其目的是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或者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也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故答案是:

(1)呼吸作用(与呼吸有关即可)

(2)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进行(食物关系不可逆转)

(3)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答出一点即可)

(4)自我调节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耍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使用动物粪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多级利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

D、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如图食物网中,若狼增加1kg体重,从上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各占50%,从理论上推算,最多需消耗草的重量是(  )

A25kg

B45kg

C550kg

D1000kg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狼增加1kg体重,最多需要消耗草的量应该最小能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由于狼从上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各占50%,所以狼增加1kg体重,则有0.5kg由狐提供,0.5kg由兔提供,最多需要消耗草的重量为0.5÷10%÷10%÷10%+0.5÷10%÷10%=550kg.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  )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D体重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A 1000kg

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B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总能量一定比A(第一营养级)少,数量一般也比A少,但是也有特殊的,如昆虫的数量要远多于树的数量,A正确;

B、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最大为20%,即B最多能从A处获得A同化量的五分之一,则A至少要满足拥有是B五倍的同化量,即Ma≥5Mb,否则这个生态系统无法维持,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最大为20%,生态系统D体重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1÷20%÷20%÷20%=125kg,C错误;

D、A所固定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则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流向b

D图中a一定是自养生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图中a、f为双向箭头,则a和f一个生产者,一个为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f,所以f为大气中的CO2库,a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了b,所以b是分解者.剩余的c、d、e则为消费者.A正确;

B、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生物群落应该包括a、b、c、d、e,B错误;

C、碳在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

D、图中a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玉米是我省的重要农作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玉米田中跳蝻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田边玉米较矮,田中的玉米较高,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一块玉米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可以作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素材

D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研究玉米田中跳蝻的密度可用样方法,A错误;

B、玉米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

C、一块玉米田包含了生态系统该有的成分,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能量流动,C正确;

D、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面,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