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______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______能力.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

(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

______

(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______.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______,从生态学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干信息“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可说明了一种生物产生的产物可以提供给别的生物所使用,说明了该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不需要人工进行进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说明花鲢是消费者;从图中可以看出花莲能利用中华鲟的粪便,说明花莲是分解者.

(3)该生态池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同时花鲢能捕食浮游植物和能利用中华鲟的粪便,因此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补充如下:

(4)生物的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属于物理信息.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使种群增长最优,因此种群数量不能超出环境容纳量.从生态角度讲,中华鲟正在濒临灭绝,现在正在保护中华鲟,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   自我调节

(2)消费者和分解者

(3)如图所示:

(4)物理信息    环境容纳量(数量)    生物多样性

解析

解:(1)根据题干信息“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可说明了一种生物产生的产物可以提供给别的生物所使用,说明了该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不需要人工进行进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说明花鲢是消费者;从图中可以看出花莲能利用中华鲟的粪便,说明花莲是分解者.

(3)该生态池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同时花鲢能捕食浮游植物和能利用中华鲟的粪便,因此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补充如下:

(4)生物的信息传递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属于物理信息.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使种群增长最优,因此种群数量不能超出环境容纳量.从生态角度讲,中华鲟正在濒临灭绝,现在正在保护中华鲟,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   自我调节

(2)消费者和分解者

(3)如图所示:

(4)物理信息    环境容纳量(数量)    生物多样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D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A正确;

B、食物链越短,能量减少越少,因而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就越多,B正确;

C、营养级越多,能量传递过程中散失的能量越多,C正确;

D、初级消费者越多,以其为食的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据图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正确;

B、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B正确;

C、已知A为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

D、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3个去向:流入下一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即A>B+C+D,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c=a+b

Da>b+c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则a>b+c.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

C缺少类群丁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错误;

B、图中c和d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

C、丁是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有机物,若缺少该类群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

D、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属于同化量,因此乙对食物的同化量并不是远小于摄入量,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Ⅰ、Ⅱ、Ⅲ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数据正确,但是有一箭头方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_____

(2)图1中未标记出Ⅱ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______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图2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最小改正______;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4)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可表示______

(5)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______

(6)图2之所以可以表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三种情况,合理性的解释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错误的箭头是呼吸消耗→II,因为呼吸消耗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应改为II→呼吸消耗.

(2)II的呼吸量=15.0-3.0-2.5-0.5=9.0百万千焦.

(3)若表示碳循环,则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表示生产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者,B表示分解者.

(4)已知 C为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表示能量流动,则C表示非生物的能量(光能或热能).

(5)食物网中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所以应去掉“C→A”方向的箭头.

(6)此题要求描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食物网的关系,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故答案是:

(1)呼吸消耗→II应改为:II→呼吸消耗

(2)9.0

(3)去掉“C→A”方向,6   

(4)非生物的能量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6)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

解:(1)图1中错误的箭头是呼吸消耗→II,因为呼吸消耗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应改为II→呼吸消耗.

(2)II的呼吸量=15.0-3.0-2.5-0.5=9.0百万千焦.

(3)若表示碳循环,则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表示生产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者,B表示分解者.

(4)已知 C为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表示能量流动,则C表示非生物的能量(光能或热能).

(5)食物网中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所以应去掉“C→A”方向的箭头.

(6)此题要求描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食物网的关系,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故答案是:

(1)呼吸消耗→II应改为:II→呼吸消耗

(2)9.0

(3)去掉“C→A”方向,6   

(4)非生物的能量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6)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震后植被破坏严重,生态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

(3)出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点时,袭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动物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标记的植食动物有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3+14+70+2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7%.

(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植食性动物输入到肉食性动物体内的总能量=14+2-0.5-4-9=2.5×103kj/m2•y,而肉食性动物输出的总能量=0.05+0.25+5.1+2.1=7.5×103kj/m2•y,因此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5×103kj/m2•y.

(3)由以上分析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袭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总数=第二次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0=30:15,计算可知种群中个体数为80只,因此种群密度为80÷1=80只/hm2.若标记的植食动物有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103kj/m2•y

(3)C   E

(4)80只/hm2    偏高

解析

解:(1)由图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3+14+70+23=110×103kj/m2•y,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103kj/m2•y,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7%.

(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能量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植食性动物输入到肉食性动物体内的总能量=14+2-0.5-4-9=2.5×103kj/m2•y,而肉食性动物输出的总能量=0.05+0.25+5.1+2.1=7.5×103kj/m2•y,因此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5×103kj/m2•y.

(3)由以上分析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袭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总数=第二次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0=30:15,计算可知种群中个体数为80只,因此种群密度为80÷1=80只/hm2.若标记的植食动物有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少,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输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103kj/m2•y

(3)C   E

(4)80只/hm2    偏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kg.

(3)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______ mg.

(4)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______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D→F→E→B.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10000×20%×20%×20%=80kg.

(3)根据题意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呼吸作用释放量),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净光合作用释放量),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64÷32÷6×180×10=600mg(注意呼吸作用释放量不要考虑).

(4)A→D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流动,是以CO2形式流动的;E→B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产生温室效应. 

故答案是:

(1)D→F→E→B

(2)能量流动    80

(3)600

(4)A→D是以CO2形式,E→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5)产生温室效应(或CO2增多)

解析

解:(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D→F→E→B.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输入的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10000×20%×20%×20%=80kg.

(3)根据题意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呼吸作用释放量),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净光合作用释放量),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64÷32÷6×180×10=600mg(注意呼吸作用释放量不要考虑).

(4)A→D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流动,是以CO2形式流动的;E→B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产生温室效应. 

故答案是:

(1)D→F→E→B

(2)能量流动    80

(3)600

(4)A→D是以CO2形式,E→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5)产生温室效应(或CO2增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H.T.Odum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结果.其中Gp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R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______.NP表示每个营养级生物用于______的能量,图中第Ⅱ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Gp的一部分.

(2)第Ⅰ、Ⅱ营养级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两类成分.

(3)第Ⅲ、Ⅳ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4)研究还发现重金属等污染物通过______的富集可能对该地区生物造成伤害,如果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表中Gp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R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则NP表示每个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图中第Ⅱ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第Ⅰ营养级同化量(Gp)的一部分.

(2)第Ⅰ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

(3)第Ⅲ、Ⅳ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0.21÷3.8×100%≈5.5%

(4)重金属等污染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富集可能对该地区生物造成伤害,如果长期污染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长、发育、繁殖Ⅰ

(2)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3)5.5%

(4)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表中Gp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R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则NP表示每个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图中第Ⅱ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是该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第Ⅰ营养级同化量(Gp)的一部分.

(2)第Ⅰ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

(3)第Ⅲ、Ⅳ两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0.21÷3.8×100%≈5.5%

(4)重金属等污染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的富集可能对该地区生物造成伤害,如果长期污染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长、发育、繁殖Ⅰ

(2)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3)5.5%

(4)食物链(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    自我调节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的生产者释放出60mol氧气,则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  )

A1161kJ

B1148kJ

C2870kJ

D5740KJ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1)某食物链的生产者释放出60mol氧气,根据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以计算出其积累了10mol的葡萄糖.

(2)1mol葡萄糖中所含能量为2871KJ,因此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2870×10=28700KJ.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该生产者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多是28700×20%×20%=1148KJ.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