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下图是我国三省级行政区主导制造业产值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4~7题。
4.关于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5.三省市发展制造业主要的区位条件有( )
① 市场需求量大 ② 海陆交通便利 ③ 矿产资源丰富 ④ 土壤肥沃
6.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7.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例判断,江苏、浙江制造业结构相似,A对;传统产业占绝对优势,B错;根据产业结构类型判断,其产品多销往国内,C错;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D错。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图例,分别将浙江、江苏两省制造业1-8统计数据的柱状图顶部画出连线,不难看出两省制造业结构基本相似;读图可知,两省制造业中占绝对优势的均为7纺织业即传统制造业;从产值看,纺织、服装也产值较高,而其产品以内销为主;两省产值结构中比例较高的服装、纺织等均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产业区位优势,属劳动力导向型,
易错点
注意题干仅要求对浙江、江苏两省制造业结构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
解析
三省级行政区发展制造业主要的区位条件有市场需求量大,①对;都临海,海陆交通便利,②对;与矿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无关,③、④错。A对。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上海、浙江和江苏发展制造业的共同优势区位,结合一般工业区位条件及上海等地具体的地域区位进行分析。材料所述工业类型均与“矿产资源” “土壤”等无关。
右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易错点
工业区位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伏尔加河流域位于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①错;伏尔加河属于内流河,注入里海,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了里海水热平衡,③、⑤对;东欧平原易受来自大西洋的盛行西风影响,盛行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②对;伏尔加河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④错。C对。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水循环的类型、过程、意义,结合伏尔加河流域气候、水文、地形等进行分析。
易错点
水循环的类型有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这是一种最重要的循环运动。海上内循环是水的蒸发、降落都在海洋上进行;陆地内循环则是水的蒸发、降落都在陆地上进行。
水循环意义有四: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联系海陆间的重要纽带;塑造地表形态。
正确答案
解析
化石燃料和水能都间接来源于太阳能,A错;石油、天然气天成于地质时期的生物沉淀,B错;丰富的水资源能促进石化工业的发展,C对;伏尔加河受结冰期影响,航运价值低,该流域的石油、天然气外运主要通过管道运输,D错。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能源分类知识,可知石油、天然气和水能均来自太阳辐射,石油、天然气均为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化石;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石油、天然气输出主要通过管道运输而不是河运。
易错点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有:地热能、核能;潮汐能是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吸引而形成的能量。
图3
下图示意地中海气候区某地某季节的地下水位(水位是指水面的海拔)分布,虚线示意地下水等水位线(单位:米),图中的井水水位与N地地下水位相差6米。
10.等水位线M的数值为( )
11.由图3可以判断M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M的数值为42或45米,如果为45米,则井水水位高于45米,低于48米;如果为42米,则井水水位高于39米、低于42米。由于N地地下水位高于45米、低于48米,且井水水位与N地地下水位相差6米,所以井水水位只能高于39米,低于42米,则M的数值只能为42米。C对。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易错点
解答本题需要将材料中“井水水位与N地地下水位相差6米”的特殊条件和等值线图一般规律相结合,进行计算分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当地井水水位较低,说明地下水被过度开采,B对;井水水位降低,与地下水污染、土壤盐碱化、荒漠化没有必然关联,A、C、D错。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据图,结合材料计算可知,当地井水水位低于周围地下水位,联系题目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知当地主要环境问题应该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
易错点
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1)地下水水位大幅急速下降。以至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2)造成地面沉降、塌陷;(3)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形成干涸等灾害;(4)减少泉流量。而泉流量减少则破坏了古建筑物与文物的保护,甚至因泉水枯竭使古井和旅游景点失去了应有的旅游价值;(5)水井枯竭;单井用水量减少造成水井报废,或掉泵,含沙量增加,使设备维修费与耗电量增加。(6)影响植被生长;(7)影响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8)破坏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市政公用设施、矿山等工程建筑物开裂、倾斜、倒塌、埋没;(9)造成人与牲畜伤亡;(10)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依次为( )
2.乙国每公顷谷物产量最高,主要原因( )
3.关于丁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甲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为中国;丁国人均可耕面积最大,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为巴西。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中国人口总量大,农业人口比重高,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为甲、乙、丙、丁中最小;巴西地广人稀,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在甲、乙、丙、丁中最大。
易错点
不能对主要国家的人均可耕地和农业劳动力人均可耕地进行准确区分,不了解主要国家耕地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乙国为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从气候角度来看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其每公顷谷物产量高的原因是科技发达,C对。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英国是工农业都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但依靠发达的科学技术,单位亩产高。
易错点
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但不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丁国为巴西,处于热带,不适宜甜菜、青稞等农作物的生长,A错;巴西的平原主要位于亚马逊河流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破坏植被,B错;巴西以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雨热同期,D错。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人均耕地和农业人口人均可耕地情况判断丁国为巴西,根据气候特征和河流分布可知选项A、B、D错,即知本题选C。
易错点
甜菜、青稞喜温凉,不适宜巴西种植;巴西平原地区在亚马逊河流域,不适宜发展制造业;巴西是咖啡、大豆的种植大国、出口大国;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二者均为典型的雨热同期类气候。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北纬45度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9.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1月均温③地低于②④两地,A错;7月均温③地高于②④两地,B错;②④两地受海洋影响更大,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与日较差均小于③地,C错,D对。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北纬45度的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年温差较大;大陆的内部,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冬冷夏热、终年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点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海洋表面气温高于陆地表面;夏季,陆地表面气温高于海洋表面。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规律,④地等压面向高出凸,说明此地为高压;⑤地等压面向低处凹,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响低压,故由④吹向⑤,B对。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采用绘制地形图的方法,用等高线将起伏不平的等压面投影到平面图上,就构成了等压面图。在等压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气压的空间分布。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高,在等压面图上,是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高值区,即高压区。等压面凹下,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低,在等压面图上,是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即低压区。因此,在等压面图上,由等高线的分布可反映等压面的起伏,表示气压的空间分布状况。
易错点
越向高空大气越稀薄,所以越向高空气压越低(越近地面气压越高),所以等压面有“高高低低”的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只能用在等值线图,等压面图不能用。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2.判断G河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13.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8分)
14.指出G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8分)
正确答案
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区为盆地。
解析
读图可知,G河N点至M点流经的地区西南部有狭窄通道与外界相通,其它方位均相对封闭,判读其地形类型为盆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图中河流G自N至M点河段流经地区具有中间高、四周低,地形相对封闭的特征,合乎盆地地形特点。
易错点
等高线与五种地形的关系: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中间低,四周高,地形相对封闭—盆地地形。
正确答案
G河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解析
读图,由赤道横穿G河流域,推知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降水充沛;由盆地地形及树状水系发育可知其集水面广,支流众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由图中赤道横穿可知该区域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由等高线分布可知属于盆地地形,利于集水;由树形水系发育可知支流众多。
易错点
容易忽略图中河流树形发育的特点,从而遗漏河流支流众多,来水量大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G河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堆积,因为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慢,利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解析
从等高线分布特征及纬度位置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河流携带泥沙量较少,泥沙来源少;河流流经盆地地形区,流速较慢,泥沙在中途沉积多;加之河流入海口落差大,流速快,泥沙堆积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可以结合等高线地形图所反映出来的当地地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
易错点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所以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地形平坦,土质肥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对柑橘的利用除鲜果和柑橘汁外,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相继从柑橘果品中分离提取出橙黄色素、柠檬苦素、食用纤维素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图9a和图9b分别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15.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使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减少,请分析其成因。(8分)
16.冬季夜晚,图9b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8分)
17.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柑橘加工工业,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8分)
正确答案
耕地变林地(橘园)后,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地表径流减少,同时由于树木的阻挡,水流速度变慢,流水侵蚀(或冲刷)作用减弱,因此水土流失减少;耕地变林地(橘园)后,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小,因此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加,使河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少,因此旱涝灾害减少。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种植的农作物由原来的粮食作物变为柑橘,则其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为耕地变林地,麦田变橘园。由此,推知对于水土保持和旱涝灾害减轻的意义: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缓、减少,增加地下水,减轻水土流失,减轻雨季入河水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减少,可以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于下渗、地表径流、水流速度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森林的生态价值: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
正确答案
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空气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河谷),②地(河谷)气温较高的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②地(河谷)冷却而①地(山坡)暖,因此②地(河谷)的柑橘比①地(山坡)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解析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在山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并在上空从山坡流向谷地上空,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在谷底近地面形成高压,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②的柑橘比①地的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原因,可以从地形、大气运动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山风自山顶吹向山谷,谷风自谷底吹向山顶。
正确答案
合理。理由:该地区原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等等。
不合理。理由。可能会加大果树与粮食争地的矛盾;需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金投入高。
解析
如答合理,可从原料丰富、市场广大、促进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如答不合理,则从加剧果树与粮食用地矛盾,科研投入增多、财政负担加重等角度进行阐述。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步骤:(1)要沉着冷静,仔细审清题意,明确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2)仔细阅读材料,寻找题目已知材料与所学教材知识的结合点;(3)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4)在完成前三步的基础上,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要求答案做到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语言规范。
易错点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认为合理或不合理都可以,但是需要所持观点和所述理由一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庐山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旅游区、首批世界地质公 园,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四季景色各异,具有“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 特点,下图是庐山多年平均各月旅游人口分布示意图:
18.据图分析说明庐山多年平均各月旅游人口分布特征及其成因。(10分)
正确答案
特征:旅游人口季节分布差异显著;5-10月旅游人数多,其余月份少(或夏秋季节多,冬季较少)。
原因:庐山海拔高,夏季较凉爽,气候适宜避暑;山中景色富于变幻;正值假期(五一、暑假、十一),旅游人数多;冬季气候温低,旅游人数少。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旅游人口季节分布不均,有明显的旅游旺季和淡季,联系当地地形、气候条件可知这种差异主要受气候及景观的季节性差异影响。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各月多年平均旅游人口分布特征,结合图中各月旅游人口即可回答。原因从庐山是避暑胜地及受假期影响等方面回答。
易错点
5-10月旅游人数多,与跨越五一、暑假、十一等假期,且此时庐山气候凉爽,景色变换多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