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佛山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5.图中众多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海水

C河流水

D雨水

6.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千湖沙漠”位于河口处,且从海岸延伸至内陆,推断应该为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结合材料信息“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根据其相对位置及纬度位置,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相关要素,对选项进行一一判读即可。

易错点

沿岸为南赤道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A错误;该地区为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高温多雨,B错误;沿岸地区为草原气候,并非雨林砍伐,侵蚀地表所致,C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泊水位变化明显,结合“千湖沙漠”的位置,可知其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图中信息和当地的纬度位置,判断气候类型,进而判断出主要补给水源。

易错点

河流水与湖泊水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地下水与湖泊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该地区地处沿海,海拔较低,地下水补给量较小。本题容易错选成河流水,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千湖沙漠”确实地处河流入海口,但根据图片信息,“千湖沙漠”景观中并无明显的河流地貌。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及“千湖沙漠”的位置,可以判断海风从东部海域吹过来,形成沙丘地貌,故其缓坡的朝向大致为东方,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关键知识点“新月形沙丘中,缓坡的朝向即为风的来向”,根据海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海风为偏东风,故缓坡的大致朝向为东方。

易错点

1-4月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风力作用较小,移动速度较慢,B错误;风从缓坡吹向陡坡,故缓坡的风力大于陡坡,C错误;该地区降水形式为对流雨,并不存在缓坡降水多与陡坡的情况,D错误。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回答9~11题。

9.图中乙地与湖面高差的最大值可能是:( )

A20米

B45米

C95米

D135米

10.图中甲、乙、丙、丁中适合建乡村聚落的地点是: ( )

A甲、丙

B甲、乙

C丙、丁

D乙、丁

11.图中①-④虚线为利用湖泊水源灌溉农田的规划线路,最合理的自流渠是( )

A

B

C

D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乙地位于河谷地带,其海拔高度在100米-150米之间,而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00米,乙地与湖面高差的最大值不超过50米,结合选项,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算出乙地的高度范围,由于乙地位于河谷地区,根据两侧等高线很容易判断出乙地的海拔高度,判断湖泊的海拔高度,根据丁地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再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C选项,根据常规思维,部分学生可能认为湖面的海拔高度在50米-100米之间,认为其高差最大值不超过100米,陆地有坡度,而湖面是一个平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地处山地与河谷的过渡地带,地势较高,丙地为河堤,地势较高,适宜建乡村聚落,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而丙地的两侧等高线相同,应为河堤,适合布局聚落。

易错点

部分学生可能会错选乙地,认为乙地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但乙地地势低平,丁地位于湖泊的边缘,汛期时容易受洪水威胁。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③线路从150米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流,是最合理的自流渠,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图中等高线,根据图中地势高低,结合题干信息,选择自流渠即可。

易错点

①线路向西过河谷后不能自流;②线路过从河堤上穿过,影响堤坝安全,不合理;④线路抽水后向两侧分流,不符合客观规律。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2014年11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货运铁路线“义新欧”正式开通,列车从“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出发,21天后于北京时间18点到达西班牙马德里。2015年2月22日,满载“年货”的回程班列又抵达义乌。读图回答1-3题。

1.“义新欧”开通后,义乌的小商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增强的原因是:( )

A商品质量更加优良

B物流综合成本降低

C欧洲消费市场扩大

D商品生产成本减少

2.回程班列给义乌人带来的“年货”最可能是:

A奶制品、咖啡

B箱包、家居饰品

C红酒、橄榄油

D柠檬汁、电脑桌

3.首趟“义新欧”班列从义乌开往马德里:

A出发当天义乌的日出方向为东南

B经过俄罗斯境内落叶林郁郁葱葱

C到达马德里时太阳直射点在澳大利亚盆地

D往返行程总距离不可能超过一万千米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义新欧”作为国际货运铁路线,其运行速度快,运量大,连续性好,运费低,使义乌小商品的物流综合成本降低,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着重点是国际货运铁路的开通,义乌的小商品若选择航空运输则运费太高,海运的运输速度慢,时间长。使用铁路运输的物流综合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增强。

易错点

铁路运输的优点有: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缺点有: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回程班列从欧洲出发,应为欧洲地区的特产,欧洲的红酒和橄榄油十分著名,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欧洲的基本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回程班列应带来的“年货”应该为欧洲特有的或者具有优势,且保质期长的产品,奶制品和柠檬汁保质期短,箱包、家居饰品不具有优势。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A选项,欧洲的奶制品和咖啡丰富,但奶制品的保质期短,不适合长时间运输。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出发当天为11月18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义乌的日出东南,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日出方位,经纬网的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从义乌开往马德里的时间,根据日期和时间确定日出方位和直射点的位置。其中D选项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两地经度差为117°,往返是117°×2。若当地的纬度为60°,则两地往返的距离为117°×111km×cos60°×2,计算结果大于1万千米,而两地的纬度低于60°纬线,其实际距离大于60°纬线相差的经度,故其往返行程总距离一定超过1万千米。

易错点

开往马德里期间,为北半球的冬半年,俄罗斯的落叶林草木枯黄,B错误;到达时为北京时间18点,此时太阳直射点在30°E上,而澳大利亚盆地的经度大于30°E,C错误;经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km×cos当地的纬度,通过计算往返行程距离超过了一万千米,D错误。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公园绿地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

8.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绿心”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功能,故应布局园艺苗圃,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信息,选择与生态功能有关的选项,可排除C、D选项。在根据题干强调布局产业活动,排除公园绿地。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成A选项,部分学生对材料信息提取错误,认为“绿心”为单纯的生态功能,选择公园绿地。但题干强调的是产业活动,既有生态功能,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绿心”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够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在解答此类选择题时,应注意排除其它选项的干扰,根据材料描述,可以推断该地区涵养水源的能力提升,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可确定D选项是一定正确的,其它选项不用多想即可。

易错点

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使植被面积增加,地貌形态发生变化,A错误;会减弱城市“热岛效应”,B错误;城市空心化是针对一个城市内部出现的问题,而“绿心”是城市群的中心,不存在空心化现象,C错误。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6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如下图),现在世界广泛种植。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变质。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蔬菜食用、食品加工,又可用于以淀粉为代表的造纸、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

12.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推测其生长习性。

13.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

14.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但出口量很少,分析其原因。

15.秘鲁政府计划利用马铃薯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秘鲁南部属于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说明马铃薯喜冷凉;高山气候,降水少,说明其耐旱(或喜光照);高山地区土壤发育程度低,说明其耐土壤瘠薄。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铃薯的原产地是秘鲁南部,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秘鲁南部是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推断马铃薯喜温凉,南部山地降水少,光照充足,表明其耐旱,喜光照,高山地区土壤发育程度低,表明马铃薯耐贫瘠。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秘鲁南部的地形条件,再结合地形条件,判断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描述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即可。

易错点

本题题干设置有问题,根据题干设置,只需答出马铃薯喜冷凉、喜光、耐旱、耐贫瘠土壤即可,根据其答案设置,本题题干应该如此设问:根据材料信息,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并说明理由。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马铃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马铃薯的生长周期短,只有3-4个月,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且营养丰富。既能作为食物,又能作为工业原料,用途广泛。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马铃薯种植的区位条件,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回答马铃薯在世界广泛种植的原因,即是分析马铃薯的优点,可从马铃薯的种植容易,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方面回答,回答时只需对答案要点进行简单归纳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马铃薯是秘鲁人的主食,国内消费量大;马铃薯在世界种植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小;马铃薯不易贮存,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但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表明其国内消费量大。加上马铃薯在世界种植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小,且马铃薯的储存条件严格,不便于长途运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选择,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说明马铃薯不易储存,不便于长途运输。而马铃薯是秘鲁人的主食,国内消费量大,商品率低。材料中“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说明马铃薯在世界种植广泛,市场需求量小。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部分学生容易漏答国内消费量大这个要点。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赞同。理由:秘鲁盛产马铃薯,原料丰富(或产量高);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不赞同。理由:马铃薯是当地人的主食;发展加工工业会大量消耗马铃薯;加重粮食供应紧(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会破坏环境,产生工业污染。

解析

秘鲁是马铃薯的原产地,产量丰富,发展加工工业的原料丰富,发展加工工业可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但马铃薯是当地人的主食,发展工业会大量消耗马铃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会破坏环境,产生工业污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若赞同,应从发展马铃薯加工工业,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角度分析。若不赞同,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马铃薯是主食,发展加工不利于粮食安全),发展加工工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角度分析。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应注意先表明观点(只表明其中一个观点),在说出能够支持你观点的理由即可,注意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有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如下图)。每年的4-6月为晒盐旺季,7-9月为当地的雨季。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6.分析每年4-6月份为晒盐旺季的原因。

17.分析每年的7-9月份盐井围栏需关闭的自然原因。

18.根据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解释卤水的形成过程。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6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白昼时间(增)长,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此时段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同时受干热风的影响(焚风效应)或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风力大),蒸发旺盛,有利晒盐。

解析

4-6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光照强,太阳辐射量大,蒸发旺盛。而4-6月未到当地的雨季,降水少,晴天多,加上焚风效应的影响,气温高,有利于晒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需紧扣材料信息,抓住晒盐需要的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晒盐需要降水量小和蒸发量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7-9月为雨季,故4-6月降水少。材料中提到该地区为干热河谷,其受干热风的影响,气温高。再根据4-6月的时间信息(气温回升,太阳高度角大),即可表述蒸发量大的理由。

易错点

本题答案要点较多,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回答完整,答题时注意应结合材料信息,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7-9月份为雨季,流城内降水量增加;同时,7-9月气温高,上游高原高山地区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加,河流水位上涨;为了防止河水上涨灌入盐井中,(卤水溶入河水流失),所以需关闭盐井围栏。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7-9月为雨季,降水量大,加上夏季高山冰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量增加,河流水位上涨,河水容易灌入盐井中,使卤水溶入河水流失,应关闭盐井围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注意回答自然原因,应从7-9月的气候条件角度回答,7-9月的降水丰富,气温高,融水量大,使河流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会灌入盐井,导致卤水流失。

易错点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7-9月为雨季,关闭盐井可以防止卤水流失,但部分学生会遗漏7-9月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等问题。回答时要注意要点全面,语言规范。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由于地壳运动,(在盐矿层)形成断裂层,地下水在断层带富集,地下水与盐矿层接触,盐矿溶入地下水,使得断层带附近形成卤水。

解析

读图可知,该处有断层,地下水在断层带富集,与盐矿层接触后,盐矿溶入地下水,使断层附近形成卤水。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断层处有地下水富集区,有盐矿层,断层后使地下水富集区与盐矿层接触,盐矿溶入地下水,形成卤水。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难点在与如何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文字,回答时注意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近年来,“采摘游”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兴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浙江建德市是全国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之一,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摘草莓、尝草莓、赏美景。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颇受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

19.分析建德市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及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由于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为了方便自驾游客的采摘,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靠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短;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附近旅游景区数量多,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有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通达度好。

解析

读图可知,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建德市靠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近,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增加。建德市附近旅游景点多,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交通通达度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旅游开发评价及现代旅游的发展条件。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分布特点很好描述,主要分析“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从经济发展条件,旅游景点的组合,对游客的吸引力,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即可。

易错点

根据题干要求,只需描述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即可。回答时注意语言规范,条理清晰即可。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