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晋城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精品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公交等时线刻画了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的最大范围,其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边际线即等时线。右图是某特大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图,图形的制作需要以大量数据和确立相关数学模型的为基础。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等时线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差

B同一道路且行车方向相同则通达性一样

C早晚高峰时段道路的通达性差,相同时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小

D公交等时线可以作为公交出行方式下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

2.制作公交等时线图形的数据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需借助于( )

A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互联网技术

B公交GPS数据和GIS技术

C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GIS技术

D实时RS数据和GIS技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等时线是相同时间所能达到最大的空间范围,因此覆盖范围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到达距离越远,通达度越好;反之通达度越差,单位时间到达距离越近,等时线覆盖范围越小。公交服务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以单一的等时线来衡量。故C答案正确。

考查方向

等时线判读、影响交通通达度的因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提取图文信息;第二步梳理等时线与出行距离、通达度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易错点

对等时线图的判读不准确;对于等时线、出行距离、通达度的相关性判读不准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理数据。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制作等时线图需要对距离数据进行采集所以用到GPS,后期分析处理粗腰用到GIS,故选B答案

考查方向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解题思路

第一步,依据图文信息分析绘制等时线的过程和所需要数据特点。第二步,回归课本,区分3S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从而进行作答。

易错点

对于RS、GIS、GPS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不太熟悉;对等时线绘制所需要素不明确。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第3、4题图

3.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4.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

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传统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欧洲西部地区工人工资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成本不断上涨,东部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人工资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大量制造业向东扩张和转移。

考查方向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欧洲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第二步,分析传统加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最后,依据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特点选出加工制造业大规模向东转移的原因。

易错点

不能区分欧洲东西部地区的人文地理要素差异,没有掌握传统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产业,对环境污染较小。向东迁移后改变了东部地区的生产结构,传统的钢铁工业比例下降,需求更多的当地劳动力。制造业的研发中心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技术受此影响其研发中心依然会保留在西部地区。

考查方向

产业转移的影响

解题思路

依据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和结构特点,分析其迁移后对东部地区有利的影响和不利影响。

易错点

对于传统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知识掌握不熟练;不熟悉传统工业部门区位选择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5、6题。

第5、6题图

5.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

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

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

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

6.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地层的弯曲等状况可知甲地、乙地为向斜,丙地位于背斜,丁地位于断层附近。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可知甲地为谷底,乙地为山地,丙地为平原,丁地为山地。故选B答案

考查方向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解题思路

依据地层弯曲和断裂状况判断地质构造类型;依据地表起伏判断地貌特征,凸山凹谷。

易错点

不能通过地层剖面图中地层的弯曲状况误判地质构造名称;地貌类型判断失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溶洞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层中;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侏罗纪,恐龙化石常见于沉积作用为主的沉积岩地层中。

考查方向

地质构造图中岩石的基本特征,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解题思路

读图依据图例判断溶洞发育的岩石环境,根据所学知识确定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易错点

不熟悉岩石的特点;对古生物主要生活的地质时期知识模糊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据此完成7~8题。

7.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

A我国老龄化加速,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

B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积极应对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机会,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

D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到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

8.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15年时间内( )

A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将得到减轻

B青少年人口性别比将会下降(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比值)

C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

D将是“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发展的困难期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目前已经是低自然增长阶段。儿童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主要是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故选A答案。

考查方向

人口增长、问题及对策

解题思路

依据我国现有的人口增长特点,结合人口现状,分析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然后依据政府政策的目的选择正确答案。

易错点

没有明确我国实施二胎政策的目的,对人口增长带来影响不能全面分析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儿童人口比例上升了,抚养负担将会加重,人口增长率会有小幅增长,“朝阳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人口性别比例会有所改变。故选B答案。

考查方向

人口政策变化的影响

解题思路

依据文字材料提取政策实施后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儿童人口数量增长所带来的影响。

易错点

对抚养比、性别比例等概念解读不全面,对人口增加所带来影响不能全面分析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完成9、10题。

第9、10题图

9.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10.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1.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光线。下图为巨石阵示意图,图中代表夏至日日落和冬至日日出太阳光线的分别是( )

第11题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④

D③和⑤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依据图文信息可知,北半球西风数据曲线较南半球西风数据曲线平直,所以风力和风速差异北半球小于南半球。最大风速北半球夏季为1m/s,冬季为4 m/s,差值为3 m/s。南半球夏季为9 m/s,冬季为7 m/s,差值为2 m/s。故最大风速变率北半球大于南半球。0 m/s以上北半球西风分布范围是40°至60°,南半球为25°至60°,所以纬度范围南半球比北半球广。故选B答案。

考查方向

风带、气压带分布特点

解题思路

依据图中曲线分布状况通过计算、对比风速大小以及分布范围的差异。

易错点

对图文材料提取信息不准确,没有明确地理位置、时间等信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分析不全面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下垫面状况。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面积大起伏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垫面相对单一,海洋面积大。故选D答案。

考查方向

风带、气压带的成因分析

解题思路

第一步分析影响风力强弱的地理要素有哪些。第二步,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对比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差异。

易错点

不了解南北半球下垫面差异,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分析不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英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这天昼长大于夜长,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所以夏至日看到日落光线在西北方①所在位置。冬至日这天昼长小于夜长,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日出方向位于东南方④所在位置。故选A答案。

考查方向

太阳视运动

解题思路

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出英国太阳视运动状况,根据图中所示信息选择出正确方位。

易错点

图表信息判读不准确,没有注意图中指向标导致方向错误,对于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视运动状况不了解。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6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海峡西岸沿岸表层洋流深受季风影响。表1为台中和厦门的冬夏气温资料。

图1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表1

图1

材料三

图2为1981年至2012年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

第37题图2

15.简析台湾岛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分析淡水溪航运价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16.台湾省工业和服务业比重显著变化出现在什么时段?其特征是什么?分析主要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条件:岛屿南北狭长,东部山脉近南北走向;河流多呈东西流向,河短流急;热(亚)带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变化较大,不利于通航。原因: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段较长,水流平稳;流域降水量较大,径流量大;流域经济发达;邻近海港,河海联运。

解析

河流航运自然条件主要从河流径流量、流量季节变化状况、河流落差大小以及,水流是否平稳等方面来考虑,依据图表文字信息可得知该地气候类型以及地形地貌状况,即可推理得知。,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除了水量、水位变化、水流状况外还要考虑沿河地区人口城市等的客货运量和经济发展程度。

考查方向

河流航运条件的评价

解题思路

先从图表文字材料中提取地形、气候和城市人口状况等相关信息,然后推理地形、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结合沿河社会经济状况评价河流航运条件和航运价值。

易错点

不能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河流航运价值的高低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时段:1987年至2001年。特征:工业比重大幅下降,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原因: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服务业快速发展。

解析

读图可知,工业比重折线下降和服务业折线明显上升阶段是1987-2001年,2001年后又趋于平缓,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转移的产业部门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发展工人工资提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工业向外迁移,本地发展利润较高的服务业。

考查方向

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解题思路

判读折线图,描述工业比重和服务业比重变化状况,分析向外专业工业的类型,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折线图判读不准确,不能全面描述特征,对于世界产业转移基本知识掌握不足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6分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亚略图。

第36题图

材料二

下表为北亚三大河流年平均流量表。

第36题表

12.表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 ,其主要原因是

13.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河中下游地区有大片沼泽,从地形和水文角度分析其成因。

14.说出北亚地区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并简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共同特点:春夏季径流量较大;秋冬季径流量较小。

主要原因:春季冰雪融水,夏季降水集中;秋季降水少;冬季降雪,不形成地表径流。

解析

该地河流补给类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为主。该地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夏季降水较多,冬季以降雪形式出现。由图表资料可知春夏季节径流量最大,秋冬季节径流量小,受气候影响大。

考查方向

河流补给与河流水文特征

解题思路

依据图表归纳该地河流流量季节分配特点,依据该地河流补给类型结合当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

易错点

对该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判读不清楚,没有准确判读该地气候类型及特征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地势低平,流域广阔;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春秋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利于沼泽形成。

解析

沼泽地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河流下游地区,从地形条件来看地势比较低洼,排水不畅;从水文角度来考虑河流排水不畅,停滞时间长,下渗作用强,而且春季时候河流水位不断上涨,形成积水。

考查方向

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描述沼泽的形成过程

解题思路

从图文信息和已学知识,归纳总结该地地理环境特征。从地形特点和河流特征分析该地沼泽成因。

易错点

没有描述沼泽面积大的原因,忽略试题要求没有从地形和水文角度分析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特征:矿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较广等。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等。

解析

由北亚略图可知该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比较广泛。该地钢铁工业为煤铁复合体型钢铁工业,对产品以及交通要求较高。依据图中交通线分布以及河流状况总结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特点。

考查方向

自然资源的特征、传统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分析

解题思路

通过对区域地图的判读,描述资源分布状况以及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

易错点

描述矿产资源特征不全面,没有从有利方面分析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17.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21处已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也成为游客自驾车旅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说出黄山市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并分析入游黄山市自驾游游客的空间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

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好,资源的群集效果好,对外交通方便;紧邻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地区,旅游市场广阔。

自驾游游客主要来自于本省和长江三角洲(江浙沪皖)地区;80%以上的来自于自驾车程600公里以内的地域。

解析

由试题文字材料可知道黄山市旅游资源的种类多,集群效果好,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距离上海市近,所以市场广阔。依据地理位置可知道黄山市位于安徽、浙江、上海等大城市之间,且自驾游游客不能长距离的奔波,所以自驾游游客多来自本省和长三角地区。

考查方向

旅游资源的区位条件评价

解题思路

依据所学知识和文字材料归纳总结黄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位优势,梳理归纳总结答案。

易错点

不熟悉旅游资源的类型、内涵,对于旅游资源的地理区位条件不能全面分析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