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 地理 (广东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单选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

A

B

C

D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

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

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7、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

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8、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

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拔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图3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液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9、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

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

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0、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

①植被覆盖度更低

②入海的径流更少

③海水的盐度更低

④波浪的动力更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4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5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

1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C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图6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态

13、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4、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皇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道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演遗址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润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7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8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15-16题。

15、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8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缺少图片)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3分

16、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正确答案

D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域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²。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同,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图9示意松术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

(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

(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6分)

正确答案

(1)地处郊区,土地资源丰富,且郊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便于与主城区联系,能获得技术、熟练工人等优势,便于联系主城区的市场;临海,且地处海湾,便于筑港发展海运;与主城区隔开,且临海,环境污染影响小;国家级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

(2)租赁闲置房屋,满足化工园职工就近居住需求;提升劳动技能,前往化工园务工;为化工园开展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利用交通和位置优势发展物流运输、包装、商贸等产业;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满足化工园的需求;收集并利用化工园的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利用滨海优势发展工业旅游。

(3)甲地:邻近化工园区,通勤便捷;邻近高速出入口,对外交通便利,方便和主城区联系;可能受到化工园的污染和高速公路的噪声干扰。乙地:与化工园和高速公路有一定距离,污染较小;南侧临海,景观环境优美;与化工园和主城区交通联系略有不便。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图10示意 M 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6分)

(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地表污染物被流水搬运,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岩层多裂隙发育,污染物随水流沿着裂隙下渗;顺着裂隙和层理,与地下水共同向在采空区运移;受下部隔水层影响,在煤层陷落的采空区富集。

(2)修复采空区地质结构,减少地质灾害风险;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维护水资源安全;通过残余煤层过滤、净化,提高水质,减轻水污染;充分利用废弃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与地表水库相比,减少蒸发损耗、移民搬迁、泥沙淤积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19、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

(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

(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i、ii、iii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

(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甲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中间新、两翼老。乙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中间老、两翼新。乙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石质疏松,更易被侵蚀,地表剥蚀更强。

(2)阶段I:温度下降,相对湿度上升,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裂隙撑大;阶段II:温度快速上升,相对湿度快速下降,芒硝脱水反硝化,体积缩小;阶段Ⅱ:温度下降,相对湿度上升,硫酸钠再次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

(3)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大,雨季湿度较大,硫酸钠易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裂隙撑大;旱季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的相对湿度变化大,反复发生硝化和反硝化,频繁膨胀与收缩。这导致雕刻石像裂隙增多、增大,逐步发生坍塌:腐蚀雕刻石像局部造型,破坏其完整性。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