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合肥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0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图中,左图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B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4.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

A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图片,垄作使得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白天土壤气温可比平地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故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A、C选项错误;图示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料,D错误,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图片实际,利用农业生产实践基本理论,可轻易排除A、C、D选项,确定B选项正确。

易错点

垄作可以增加光照面积,白天土温增加快,夜晚散热快,从而增大日较差,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垄作利于防涝和抗旱,有利于科学灌溉和施肥。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利用图示等高线分布和比例尺信息可以分析该地区为华北平原某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小;图示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沿垄沟走向土壤在降水集中季节(夏季)易被流水侵蚀,导致垄作多年后,当地出现土壤流失和肥力下降等现象,故本题选择A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等值线地形图的应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利用右图图片信息可以确定A选项正确,利用图示等高线分布规律和比例尺信息可以排除B、D选项,结合华北当地的气候特征可以排除C选项。

易错点

借助图示比例尺信息可以准确判断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形(海拔小于200米),土层较厚;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托东北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努力推进东北经济发展转型,进而实现老工业基地的第二次经济腾飞。读辽河流域古今海岸线变迁和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7-9题。

7.关于辽河口海岸线的变迁( )

A海岸线位置大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推进

B海岸线的变迁与地壳阶段性下沉有关

C与辽河河道变迁及径流量的变化有关

D反映了辽河流域气候持续性变暖

8.有学者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为( )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C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9.辽河流域为老工业基地,为实现其经济振兴,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依托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B继续加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济比重,优化资源配置

C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原有工业规模,提升工业产能

D加快发展转型,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从古至今,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此处存在大量的泥沙沉积现象,故辽河口海岸线的变迁与辽河河道变迁及径流量的变化有关,本题选择C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海岸线变化信息可以直接排除A选项,利用泥沙沉积与海岸线变化基本关系可以确定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利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变化原理可以分析D选项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

图示海岸线位置大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推进,图示海岸线的变迁与地壳阶段性下沉无关,辽河流域气候持续性变暖会导致流域干旱程度增加,河流径流量较少,从而使得流水搬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下游泥沙沉积作用减弱,对河口处海岸线变化影响较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题解析可以分析,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增强,因此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会继续南移,本题选择B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泥沙搬运能力减弱,不利于河口泥沙大量沉积,A错误,B正确;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会导致流域水土流失减弱,河流含沙量下降,河口处泥沙沉积量也随之减少,海岸线不会南移,C选项错误;河流下游流速变快不利于河口处泥沙沉积,D选项错误。

易错点

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主要与泥沙沉积有关,而泥沙沉积多少主要与河流含沙量、径流搬运能力有关,注意把握上述关系,即可分析出正确答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辽河流域为老工业基地,为实现其经济振兴,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产业等,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和传统工业区的改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依托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会加重当地的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继续加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济比重,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原有工业规模,提升工业产能”,只会增加资源消耗,取得短暂的经济繁荣,不利于当地长久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加强科技投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促进当地产业优化升级改造,利于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振兴。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结合鲁尔区的改造经验,注意分析各个选项的科学性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8分

材料一 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力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 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材料三 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12.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8分)

1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14.游客在鄱阳湖枯水期间到湖床观光游赏,需要提醒游客注意些什么?(提示:从保护生态和人身安全等方面说明)。(6分)

15.对于在鄱阳湖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做法,你赞不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仅表述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 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任答4点8分)

解析

本题主要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作答。根据常识性原理总结出湖泊蓄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水库建设、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人工无序采沙等)等进行合理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结合图中信息,根据常识性原理总结出湖泊蓄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水库建设、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人工无序采沙等)。

易错点

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自然因素主要表现为降水量的不断减少(水源补给减少),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用水和河湖拦沙蓄水,以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面缩减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必答点2分)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任答3点6分)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是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本内涵,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湖泊萎缩易导致湖泊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注意把握整体性原理的内涵,科学分析湖泊萎缩与当地气候变化、径流量变化、水质、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保护生态:不要乱丢垃圾;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等(任答2点4分)人身安全:不要涉水,谨防溺水;不要靠近泥沼地带,防止陷入;谨防虫蛇叮咬等(任答1点2分)

解析

保护生态的措施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垃圾排放)、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禁止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挖野生植物)和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不要破坏裸露出的人文景观);人身安全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不要涉水,谨防溺水;不要靠近泥沼地带,防止陷入;谨防虫蛇叮咬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提示信息,从保护生态和人身安全两方面科学叙述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赞同。①工程将抬高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浮游生物、水草等候鸟事物增多,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②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有利于周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③可以改善湖区航运条件。④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不赞同。①建坝抬高鄱阳湖 枯水期水位,候鸟栖息面积缩小,影响候鸟的安全越冬。②建坝会阻断洄游类水生生物在江、湖之间的自由通行。③枯水季节蓄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表述观点2分,说明理由任答2点4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和反对都可以,赞同的理由可以从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能改善湖区水源条件等方面回答,反对的理由可以从加剧长江中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等方面回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在鄱阳湖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大坝建设的影响理论,可以分析大坝建成后会提高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从而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有利于周围地区的工农业用水、改善通航条件和湖泊养殖条件;大坝建成后同时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候鸟过冬、阻断洄游类水生生物在江、湖之间的自由通行、枯水季节蓄水会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径流减少和水质恶化,影响生产和生活。

易错点

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表明观点时,只需表明一种观点,然后说出支持本观点的理由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1是江苏省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关于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变动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l982年到2010年,江苏省总人口约增加了2000万人,这些人( )

A主要来自于苏北前往苏南

B主要来自于上海产业转移的人口迁入

C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和外省区人口迁入

D主要是本省人口的自然增长

2.从l964年以来,图中②线持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①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 ②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

③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 ④出生率下降 ⑤男女比例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1982年的总人口为6000万,2010年的总人口为8000万,故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此期间为江苏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段,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内地劳动力大量涌入,故江苏省新增人口主要主要来自于自然增长和外省区人口迁入,本题选择C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迁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利用我国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的基本规律,可容易排除A、B、D选项,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实际,可以确定C选项。

易错点

人口从苏北前往苏南属于省内人口迁移,与江苏总人口的增长无关;图示期间,江苏省上海产业转移的人口迁入较少,不成规模;改革开放期间为我国计划生育重点普及阶段,本省人口的自然增长有限,不可能达到2000万的增长数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图中②线为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说明当地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逐渐老龄化,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寿命延长,医疗条件进步,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降(计划生育政策),青少年比重下降,①②④说法符合题意,本题选择D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利用基本常识判断图中②线为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然后利用老龄化的内涵确定①②④的说法符合题意;江苏省的青少年人口大量外迁不符合实际情况,③错误;男女比例不平衡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⑤错误。

易错点

图示①曲线为江苏省人口总量变化线(最大人口数量为8000万,未过亿),图中②线为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老龄化主要与医疗水平、生活水平和出生率低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3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5-6题。

5.在T1时期( )

A自然带①—②—③与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自然带⑦为苔原带,只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沿岸

C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洋流无关

D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6.在T2时期( )

A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降低

B中低纬地区会变得更湿润

C红树林海岸将向更低纬转移

D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自然带①—②—③由沿海向内陆变化,体现的是经度地带性规律(水分为基础),这种规律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典型;⑤—⑥—⑦从较低纬向较高纬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规律(以热量为基础),这种规律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分布典型,A选项正确;自然带⑦为冰原带,B正确;自然带⑤⑥在大陆东侧受寒流影响,大陆西岸则受暖流影响,因此东岸分布纬度比西岸低,C错误;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但和温度也有一定关系,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利用自然带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可以确定A选项正确,B、D选项错误;结合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以确定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的东岸地区受寒流影响,西岸地区受暖流影响,故自然带东岸分布纬度比西岸低,C选项错误。

易错点

自然带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和纬度地带性规律内涵,本题设问较为简单,熟悉北半球自然带的分布和洋流分布信息即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图示T1时期至T2时期,体现了全球气候变暖(T2时期的冰原带消失),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升高,A选项错误;中低纬地区因蒸发加大,变得更加干旱,B选项错误;红树林(喜热植物)海岸将向更高纬转移,C错误;随温度升高,北冰洋的冰期变短,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通航周期变长),故本题选择D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利用T2与T1的图片差异判断出T2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全球变暖现象(冰原带消失),然后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结合所学自然地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正误即可。

易错点

全球变暖会促使高山雪线上升、中低纬度地区变得干旱、热带植物种植的纬度升高、北冰洋附近的通航时间变长。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图5照片为2016年某日17时29分在安徽淮南(32°41′N,117°E)舜耕山上刚好日落时拍摄的月相照片,一抹晓霞映射着一弯月亮,据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月亮明亮的凸面所对的方向是( )

A

B

C西

D

11.根据相关信息推测( )

A此时,英国伦敦正夕阳西下

B此季节,新疆牧民正转往高山牧场

C此季节,适宜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

D此季节,淮河正处于汛期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此时为刚好日落时刻拍摄的月相照片,时间为当地17时29分,此时月亮明亮的凸面所对的方向是南,本题选择B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月相的产生和变化是由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特殊位置关系决定的,图示日落时分,太阳于西南方向日落,此时月亮明亮的凸面所对的方向为南方。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注意把握拍摄图片的日落方位即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此时为刚好日落时刻拍摄的月相照片,时间为当地17时29分,此日当地昼短夜长,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伦敦比我国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正值白天,A错误;此季节,新疆牧民正转往山脚牧场,B错误;此季节,南极出现极昼现象,适合科学考察,C选项正确;此季节,淮河正处枯水期,D错误,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然后利用所学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排除B、D选项,确定C选项正确;最后利用地方时计算方法确定伦敦时间为9点30分,正值白天,A选项错误。

易错点

利用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可测得此时伦敦时间为9:30,正值白天;夏季,新疆牧民正转往高山牧场,冬季,转向山脚牧场;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冬季正值枯水期。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8分

材料一 非洲南部热带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下两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区域图”(图7)和“赞比亚及卢萨卡气候资料图”(图8)

材料二 奥兰治河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其上游金佰利附近山上岩石中发现了金刚石、黄金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里从上游到下游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黄金砂。

16.甲、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区,说出其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

17.描述赞比亚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19.描述奥兰治河金刚石、黄金的沉积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8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甲处纬度低,处于大陆西岸,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湿季)和信风带(形成干季)交替控制形成的。(4分)乙处纬度高,处于大陆东岸,夏季信风带南移,东岸是迎风带,沿岸又有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该地,降水少,形成干季。(4分)

解析

据图可知,甲地纬度低,处于大陆西岸,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湿季)和信风带(形成干季)交替控制形成;乙处纬度高,处于大陆东岸,夏季信风带南移,东岸是迎风带,沿岸又有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多,形成湿季;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该地,降水少,形成干季。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结合图中信息,根据甲地的纬度信息确定其为传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利用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理进行分析;而乙地应属于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分析其具有热带草原气候的气候特征(干湿两季)即可。

易错点

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图示甲处为明显的热带草原带;乙处草原带实际属于亚热带草原带,纬度较高,但也被划分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受地形和洋流作用形成湿季,冬季被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形成干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分布特点: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分布(2分)

形成原因:高原地区,气温温和;地势平坦;公路、铁路沿线交通便利;附近农业发达,粮食供给充足。(4分)

(3)南非一牧羊为主,阿根廷以牧牛为主;(2分)南非为热带草原,阿根廷为亚热带、温带草原;(2分)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南非的生产规模,专业化水平、商品率、市场范围更高更大。(2分)

解析

赞比亚地区东非高原,气候温和,铁路、公路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生活方便,周围农业发达,粮食供应充足,故该国城市多沿主要交通线分布。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信息,两国大牧场放牧业的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品种的差异、气候分布的差异、生产规模、专业化、商品率水平的差异。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全球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应结合图中信息,赞比亚城市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分布,原因主要从该国的地形、气候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18.南非与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都很发达,比较两国大牧场放牧业的不同。 (6分)

解答本题应结合图中信息,南非为热带草原气候,牧羊业发达,而阿根廷为亚热带和温带草原气候,牧牛业发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南非的生产规模,专业化水平、商品率、市场范围更高更大。

易错点

本题有两个设问,回答时不能漏答问题,答题时注意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本题设问简单,答题时注意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分布规律:黄金主要沉积在中上游,金刚石主要沉积在中下游。(2分)形成过程:上游山上岩石中形成的金刚石、黄金原生矿,先受外力风化、侵蚀变得细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运进入奥兰治河干支流中,(2分)按照流水中物质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细小的后沉积的规律,(2分)粗大、比重大的黄金与颗粒细、轻的金刚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沉积,从而形成以上的分布规律。(2分)

解析

根据所学风化、流水侵蚀和沉积原理可以分析,上游山上形成的金刚石、黄金原生矿,先受外力风化、侵蚀变得细小破碎,然后被流水搬运进入奥兰治河干支流中,按照流水中物质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在河底进行沉积分布。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常见的外力作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首先结合常见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奥兰治河金刚石、黄金的形成过程,然后利用流水沉积原理和黄金、金刚石的物理属性分析黄金主要沉积在中上游,金刚石主要沉积在中下游,在回答过程中需要描述具体的沉积原理。

易错点

在流水沉积过程中,水中物质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细小的后沉积,黄金多呈现大颗粒,比重大,而金刚石的颗粒较细,质量较轻;本题有两个设问,回答时不能漏答问题,答题时注意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