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长沙市2017年高三第四次月考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0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为黄山市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显示该地区曾发生过三次岩浆活动,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A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

B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

C斑状花岗岩、玄武玢岩、花岗岩

D玄武玢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

5.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所属的岩石类型和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喷出岩、侵蚀作用

B沉积岩、侵蚀作用

C侵入岩、风化作用

D变质岩、风化作用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岩浆岩的先后顺序判断方法是看谁穿过谁,被穿过的岩石比穿过的岩石老。看图可知花岗岩穿过了斑状花岗岩,因此花岗岩比斑状花岗岩新。图中右面花岗岩没有穿过砾岩和页岩,而玄武玢岩穿过了砾岩和页岩,所以花岗岩比玄武玢岩老。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岩浆岩的相关知识,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题,该地区曾发生三次岩浆活动,说明该地地质中含有岩浆岩;读图,属于岩浆岩的有三种,明确代表岩浆岩图例花色,在图中找出其相对应的位置,看图可知花岗岩穿过了斑状花岗岩,因此花岗岩比斑状花岗岩新,排除B、D;图中右面花岗岩没有穿过砾岩和页岩,而玄武玢岩穿过了砾岩和页岩,所以花岗岩比玄武玢岩老,排除C,故选A。

易错点

明确三种花岗岩的重叠交错,分析谁穿过谁。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看出黄山主要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容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奇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岩浆岩的相关知识,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看出黄山主要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容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奇石。故选C

易错点

明确花岗岩石岩浆岩的典型代表。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学生小李从①到②沿我国某河段进行地理考察,记录如下:①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大、棱角分明;②处河床沉积物颗粒小且圆滑光溜;在③处捡到一些层次分明内有化石的石头;④处山崖上有不少石英岩;低山坡上常绿阔叶林茂密;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据此完成6~7题。

6.据材料分析,可知( )

A考察路线从河流下游到上游

B地质史上曾经内力活动活跃

C河水在③侧比④侧流速大

D石英岩两侧应该石灰岩广布

7.考察季节最有可能是( )

A初春

B盛夏

C深秋

D严冬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④处山崖上有不少石英岩,石英岩为变质岩,而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流水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之流水沉积作用的分选性,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④处山崖上有不少石英岩,石英岩是变质岩,变质属于内力作用的一种,山崖有不少石英岩,说明该地质上曾经内力活动活跃。

易错点

由材料知,①处颗粒物较大,②处颗粒物小,因此考查路线从上游到下游;③处为堆积岸,④处为侵蚀岸,因此④处流速较快;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形成的,与石灰岩无关。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材料,该地低山坡上常绿阔叶林茂密,说明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我国南方地区。而此时,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应为冬小麦,南方播种冬小麦为深秋。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中提到的“低山坡上常绿阔叶林茂密;农民正在田里播种小麦”。说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农民正在播种,冬小麦秋季播种,应选C选项。

易错点

注意材料中对该地自然环境的描写。常绿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下的自然带,在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小麦为冬小麦。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盛行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

9.图示季节( )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北京地区盛行东南风

C东非高原动物大规模北迁

D尼罗河河口盐度较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甲地空气下沉,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吹东南风,应为东南信风,南侧吹西北风,应为盛行西风带,所以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半球。丁处形成了极锋,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图示纬度为南半球,再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四个选项,A:甲在30°附近,下沉气流,应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乙为水平运动,应为风带,在中纬度,故为盛行西风带;C:丙在南半球的副高北侧,应为东南信风带;D:丁为上升气流,在60°附近,故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C、D错误,答案为B。

易错点

注意南北半球的判断,甲气压带两侧分别为东南风和西北风,由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得知,甲应该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题中气压带、风带在南纬30°以南,向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顺冬逆”,故A正确。

考查方向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上题已推断出,甲地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位于30°S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南偏,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此时盛行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易错点

注意和上题的联系,上题已判断出此图为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另外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方向易混淆,注意 “夏顺冬逆”。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海陆风包括海风和陆风,是因热力环流而形成的,其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变化。下图示意M、N两点间两个不同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 M、N两点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读图回答10~12题。

10.一天中,M点由最高温降至最低温期间,N点的气温变化表现为(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11.若图中M与N之间的海风为正东风,则此时PQ间的水平气流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2.从夏季到冬季的期间,海陆风风力的变化趋势是( )

A两者均加强

B两者均减弱

C海风加强,陆风减弱

D陆风加强,海风减弱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M点位于陆地,N点位于海洋,海洋和陆地因为比热容不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段不同,海洋由于比热较大,吸热慢,放热也慢,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比陆地滞后。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之海陆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相关知识,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判断M、N各自代表的地理事物,海风风由海洋刮向陆地,因此M为陆地,N为海洋。M即陆地达到最高温度时,海洋因为吸热慢温度仍在上升,上升到最高温度之后开始下降,因此答案为C:先上升,后下降。

易错点

注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吸热慢,放热慢,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具有滞后性,陆地温度最高时刻,海洋温度处于增长阶段,未至最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M为北半球陆地,海风为正东风,M、N之间的等压线应为西北—东南走向,东北方气压较高。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因此PQ之间等压线仍为西北—东南走向,但西南方气压较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因此会形成西北风,故B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风和等压线之间的关系,考查在题干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题目中的正东风,又为北半球,判断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有东北指向西南,M、N之间的等压线应为西北—东南走向,PQ之间等压线仍为西北—东南走向,但西南方气压较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因此会形成西北风,故B项正确。

易错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明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的关系。PQ为高空的风,高空的风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存在,从夏季到冬季,总体趋势是陆地温度慢慢低于海洋温度,因此陆风与该趋势相反,会加强,海风会减弱。故D项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季风的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在题干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题,从夏季到冬季,陆地气温慢慢下降,气压渐渐升高,海风减小;冬季,陆地形成高气压中心,风由陆地刮向海洋,为陆风,因此陆风加强,答案为D选项。

易错点

注意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夏季风由海洋刮向陆地,为海风;冬季风由陆地刮向海洋,为陆风。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10月5日,一高压系统由北向南经过北半球某城市气压变化如下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在该天气系统过境该城市的过程中,下列时刻风速最小的是( )

A5日5时

B5日10时

C5日16时

D5日22时

16.在5日20时,该城市最可能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高气压中心控制下的天气晴朗少风,5日10时左右,该地的气压值达到最高,此时受高气压控制,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风力最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之高气压中心的相关知识,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明确高气压中心过境时该城市天气晴朗,风速最小;其次读图,该城市气压最高值时此天气系统过境,约5日10时左右,此时风速最小,答案B选项。

易错点

注意高气压中心过境时,空气以下沉为主,风力最小。注意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该城市天气状况的对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5日20时,高压中心在该城市南侧,该城市吹西南风。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题,此高压系统由北向南 经过该城市,过境后,此高压系统在该城市的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该城市的风向可能是偏南风;又因为是北半球的城市,右偏成西南风。

易错点

明确该城市和高气压中心的相对位置,得出该气压中心在该城市的南部,因此该城市刮偏南风。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为洞庭湖水系上游一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9~20题。

19.此次洪水过程中,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的时刻出现在(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以后

20.随着退耕还湖面积的扩大,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径流的变化应是( )

A湖泊峰值水位变高

B出湖流量峰值提前

C入湖流量峰值增大

D出湖流量峰值增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乙—丙出湖径流量最大,即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补给之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考查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题,在图中找出洞庭湖出湖径流量最大的时间段。图中虚线表示出湖径流,甲——乙段,出湖径流量持续增加阶段;乙——丙段,先增加后减小,此时间短出湖径流量达到最大,即洞庭湖汇入长江的湖口处水流速度最快。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于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因此入湖流量峰值增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退耕还湖,洞庭湖面积增加,入湖径流量增肌,入湖流量峰值增大。

易错点

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提高湖泊调洪蓄峰能力,入湖峰值增加,时间延后,水位没有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下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读图回答21~23题。

21.影响乙半岛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海浪

B流水、海浪

C流水、冰川

D冰川、风力

22.图示区域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23.甲渔场曾经渔业资源丰富,被誉为“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但现在渔业资源枯竭严重,主要原因是( )

A海洋污染严重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底石油开发

D不合理捕捞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多峡湾、湖泊,地形明显受冰川作用影响大。由于纬度高,蒸发量小,河湖多,流水作用也较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之冰川作用和流水作用,考查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题,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因此冰川作用较为明显,多冰碛湖;图中显示本地河湖较多,流水作用比较大。

易错点

流水作用不易判断。图中显示本地河湖较多,蒸发较小,流水作用比较大。且河流多为冰碛湖,冰川作用明显。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北美大陆东岸,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并且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降水以固态降水为主,因此区域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流水的补给方式,考查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图示区域位于北美大陆东岸,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排除A;并且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降水以固态降水为主,因此区域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

易错点

注意区分冰川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是冬天储存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融化的,最典型的是东北地区,当然西南地区高山区也有。而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是在夏季气温特别高的时候高山上的积雪融化的。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渔场为纽芬兰渔场,属于加拿大,因为不合理的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之渔业的相关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以判断出该渔场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的不合理捕捞造成的。

易错点

加拿大环境保护意识较高,因此海洋污染严重的可能性较小;全球气候变暖对渔场的影响不显著;此处石油并不十分丰富。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6分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4日零时2分起(北京时间13日19时2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172°37′E,43°32′S)东北约90千米凯伊库拉小镇附近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造成两人死亡,并且发生海啸。2010年和2011年,克赖斯特彻奇也发生了两次较大地震。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克赖斯特彻奇以西30千米处发生7.2级强震,震源深度33千米,这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北京时间7时51分),克赖斯特彻奇东南10千米处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造成185人遇难,克赖斯特彻奇城区遭受重创,成为新西兰历史上受灾最严重的地震。据此回答1~3题。

1.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克赖斯特彻奇以西30千米处发生地震时,北京时间是( )

A9月3日23时35分

B9月4日0时35分

C9月4日9时35分

D9月5日0时35分

2.克赖斯特彻奇附近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3.与另外两次地震相比,发生在2011年2月22日的地震震级较小,但破坏性最大,主要原因是( )

①震源浅 ②发生了海啸 ③震中距离克赖斯特彻奇城区近 ④提前没有预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克赖斯特彻奇的经度可计算出其位于东十二区,比北京时间早4小时。另外根据两次地震提供的时间信息可计算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5个小时,而且这两次地震均发生在当地夏半年,可推断出当时使用时间为夏令时。9月4日为冬半年,应该使用的不是夏令时,所以北京时间只晚4小时,所以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北京时间为9月4日0时35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给出的克莱斯特彻奇的经度,得出所在的时区,知其在北京的东边,时间比北京4个小时。然后根据题目中给的时间减去4个小时即可。

易错点

克莱斯特彻奇所在的时区计算,可以用该地所在的经度除以15,商为11,余数大于7.5,为东十二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4个小时;相对位置克莱斯特彻奇在北京的东边;另注意夏令时的应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联系世界板块图,可看出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地震、火山。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明确地震带位于消亡边界,先排除A、C;再次明确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故选B。

易错点

地震带位于消亡边界;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看出与另外两次地震相比,发生在2011年2月22日的地震虽然震级小,但震源浅,震源深度为5千米,震中距离克赖斯特彻奇城区近,距离克赖斯特彻奇城区仅10千米,因此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倒塌等最严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震的相关知识,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从材料中得知,此次地震在“克赖斯特彻奇东南10千米处”,距城区近;“震源深度5千米”,震源浅,①③,选C。

易错点

海啸是此次地震引起的此生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读下面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回答13~14题。

13.四地由北往南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14.四地气候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

A受单一大气环流控制

B受季风环流影响

C濒临海洋,受沿海暖流的影响

D受两种大气环流交替控制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②④三地7月均温高于1月均温,因此均位于北半球。1月均温由低到高依次是②④①,因此纬度由高到低即由北到南依次是②④①。③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因此位于南半球。所以四地由北往南依次是②④①③。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纬度与气温的关系,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柱状表示气温,曲线表示降水。读题,先判断南北半球,①②④三地7月均温高于1月均温,因此均位于北半球。1月均温由低到高依次是②④①,因此纬度由高到低即由北到南依次是②④①。③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因此位于南半球。所以四地由北往南依次是②④①③。

易错点

受惯性思维影响,将气温、气压的图例读反;气候特征记忆混淆,气候判断掌握不牢固。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可判断出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冬、夏季分别受冬、夏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候成因,考查在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先判断四种气候类型,①最低月温度在15℃以上,为热带,降水集中在夏季,干湿两季明显,为热带季风气候;②最低月温度在0℃以下,为温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③明显的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④最低月温度0℃以上,为亚热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三种季风气候都是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地中海气候也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这两种大气环流的交替控制,故选D。

易错点

气候类型判断方法掌握不牢固,“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分别判断四种气候类型,再找成因。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某年6月至8月,一艘货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马六甲海峡时,风大浪急

B从科伦坡到孟买时,顺风顺水

C经曼德海峡时,顺水而行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18.长沙一批货物要运到德国,利用铁路运输与利用海运相比( )

A时间较短

B费用较低

C距离较长

D需要转运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海与红海之间,由于红海盐度高于阿拉伯海,海水密度也比阿拉伯海大,因此表面海水由阿拉伯海流向红海,所以该货轮经曼德海峡时,顺水而行。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赤道无风带、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地中海气候特点的相关知识,考查在时政里提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A: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多上升气流,风较小,又称“赤道无风带”;看B:读题,货船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从科伦坡到孟买逆风逆水;C:此时洋流顺时针流动,经过曼德海峡顺风顺水;D: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C正确。

易错点

在图中找出科伦坡到孟买航段,找出曼德海峡,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时间判断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长沙一批货物要运到德国,利用铁路运输,距离较短,并且火车速度较海运快,所以时间较短,并且不需要转运,但费用较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交通方式的选择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铁路运输和海运各自特点的对比,铁路运输速度快,时间短。

易错点

对铁路运输和海运各自的特点掌握不牢固,相比而言,铁路速度快、距离近、无需中转所需时间短,但是运输量小、运费贵。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为“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25.下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②地7月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均为正值,说明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气候的特点,读图能力要求比较高,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有题干得知,四地位于“亚欧大陆40°N~50°N”,该纬度段分布的气候类型有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图中所给的1月、7月气温、降水距平图得,①地1月、7月降水均在平均水平以上,差值较小,降水均匀,应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不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的发展,阴雨天气较多,积温不足,A错误;②地7月降水距平值较大,且气温距平值大于0摄氏度,说明该地7月高温多雨,1月降水距平值为负值,且气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1月寒冷干燥,应该为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下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的发展,B正确;③地降水距平值较大集中在1月,为冬雨型气候,应该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所以C错误;④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小,但是夏季高温,冬季酷寒气温年较差较大,另农业受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多,D错误,答案B选项。

易错点

看不懂图。气温、降水距平图指的是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值大于0℃,说明该地气温温和,值越大,气温越高;相反,值越小,说明该地越寒冷。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1月和7月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可推断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考查方向

由上题得知四地的气候类型,这四种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因此,自然带类型相同的应该是A选项①②。

易错点

判断不出四地分别对应的气候类型或者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记忆混淆,由上题可知,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为温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29.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4分)

30.简述b图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6分)

31.说明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4分)

32.以“治水”为核心,提出防治季节性冻胀丘危害管道的措施。(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6米。(2分)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1分)6米以下的多年冻土层全年地温小于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1分)

解析

多年冻土分上下两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为永冻层,即多年冻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而冬季则冻结,称活动层。7月温度在0℃以下的为多年冻层,在地温变化图中找出7月温度为0℃所对应的深度即可。冻土活动层夏季融化,冬季冻结;多年冻层全年冻结。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中气候因素中的气温条件,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明确两者的不同之处,在0℃处向下做垂线,与7月低温线的交点做对应的深度即两者的分界线;多年冻土活动层夏季温度0℃以上,冻土融化,冬季冻结;多年冻层全年冻结。

易错点

明确两者的界线指7月温度0℃以下的深度。在图中找出7月0℃多对应的地下深度,即分界层。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地地势低洼,(1分)夏季有沼泽分布,(1分)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1分)土壤含水量大;(1分)冬季过湿土壤冻结,(1分)体积膨胀上升形成冻胀丘。(1分)

解析

由题干可知,冻胀丘是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膨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由图看出,该地区沼泽广布,地下水充足,冬季地下水结冰形成冻胀丘。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原因分析,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材料得知:“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因此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条件,土壤含水量大、易受多年冻土层的阻挡,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该地有沼泽,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又因该地地势低洼,易受到多年冻土层的影响。

易错点

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材料中提到冻胀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受地下水的影响,分析b图,得出夏季沼泽、地下水补给等都给冻胀丘的形成提供条件。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夏季冻土融化,管道沉降,(1分)冬季土壤冻结的挤压力抬升管道,(1分)反复冻融使管道位移发生弯曲变形。(2分)

解析

冻胀丘的位置相对于两边来说较高,夏季冻土融化,管道沉降,冬季土壤冻结的挤压力抬升管道,反复冻融使管道位移发生弯曲变形。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季节性冻胀丘夏季融化,管道下沉;冬季冻结,地表隆起,使管道上升,季节性来回反复沉降上升,会使管道弯曲、变形。

易错点

明确季节性冻胀丘夏季和冬季的特点,热胀冷缩,管道未知的变动,以及冻胀丘融化和冻结对管道的影响。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地表开挖沟渠,排走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管道两侧的地下建设截水墙等阻水工程,阻止地下水流向管道;在冻胀丘上钻孔,排干丘内水分。(一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防治季节性冻胀丘危害管道的措施,可以从地表开挖沟渠、在冻胀丘上钻孔等方面回答。如地表开挖沟渠,可以防止水的积蓄;在冻胀丘上钻孔,排干丘内水分,以防冻土发。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针对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采取的措施,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影响较大,季节性冻胀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较多、夏季有沼泽等,可以进行排水工程,也可以对管道自身进行加固,如阻水工程等。

易错点

本题4分,回答两点即可,注意围绕“治水”来分析。冻胀丘的产生受土壤中水的影响,因此围绕“治水”提出相对应的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芒果树喜温耐旱。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

攀枝花市原来不产芒果。1996年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适合芒果种植。此后,芒果树在攀枝花市谷地两侧的山坡上栽培成功。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

下图为攀枝花地区位置图和攀枝花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26.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6分)

27.简析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6分)

28.攀枝花芒果销售较好的原因有哪些?(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市位于金沙江谷地,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2分)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2分)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寒潮),使金沙江河谷气温较高。(2分)

解析

由攀枝花的区位位置图可以看出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的河谷地带,且位于横断山脉的背风坡,形成干热河谷;冬季纬度低,且四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气流南下,少冻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水果种植的自然区位因素,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芒果“喜温耐旱”,且容易受冻灾影响,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芒果的自然原因,就是分析攀枝花地区温度相对较高、降水较少的原因。攀枝花地区位置图可以看出,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的河谷地带,温度较高,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但是攀枝花西边有高大山脉,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材料中还指出“在-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但是攀枝花市纬度低,且四周的高大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冬季气温温和,避免冻灾的影响。

易错点

材料和图中信息提取不全面。认真分析图和材料,在图中和材料中找出相关的信息,如“芒果喜温耐旱”、“冻灾”之类的关键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纬度位置偏高,且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2分)使芒果开花期较晚,生长期较长,(2分)导致成熟期晚。(2分)

解析

水果生长需要一定的积温,成熟较晚是因为温度较低,积温不足。攀枝花市芒果晚熟是因为相对其他芒果生产区而言,温度较低,分析该地气温较低的原因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对区域某个自然因素的把握,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气温较低,自然会影响芒果的生长期,攀枝花市相对于其他芒果生产区而言,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气温低会影响芒果的开花期、生长期,导致成熟期较晚。

易错点

明确芒果晚熟是因为温度低,积温不足。材料中提到攀枝花市是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芒果生产基地,温度相对较低。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品质优,(2分)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市场需求量大。(2分)

解析

由材料可知:“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 可以得出,攀枝花芒果销售较好的原因是因为品质优、上市晚、市场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中对攀枝花芒果生产基地评价很详细,“品质最优”,说明它品质好;“成熟期晚”决定了它上市晚,市场较大,销售较好。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为简单,但是容易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提取出材料中提到“品质优”“成熟晚”等关键词。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高中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他们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百分比。

材料三 该城市市中心与郊区近地面下午4时的气温差。

33.结合地形和植被状况,分析该城市冬季空气自净能力下降的原因。(4分)

34.指出土地利用的变化,给该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6分)

35.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近地面污染物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该城市地处冬季风(西北风)的背风坡,(1分)气流下沉(风速小)。(1分)(冬季气温低)植被处于休眠期(树木落叶),(1分)净化空气的能力减弱。(1分)

解析

城市空气流动好,空气自净能力高;城市植被覆盖率高也可以提高城市空气的自净能力。由材料一可知,该城市冬季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速小,空气流动性差;另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凋落,净化空气能力减弱。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题干要求从地形和植被两个方面来分析,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该城市冬季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速小,空气流动性差;其次冬季树叶凋谢,绿化带的净化能力下降。

易错点

注意题干要求,地形和植被方面分析,容易忽略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化减少则会降低城市空气的自净能力。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加剧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加重城市热岛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节功能减弱;城市小气候趋于恶化。(一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解析

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不透水层面积增加比重较大,地表硬化,减小地下径流,加剧城市内涝,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不透水层比重增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对城市气候、水循环、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易错点

题干可以转化为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不透水层比重增加主要是因为城市的过快发展。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方向:由郊区吹向城市。(2分)原因:由于城市中心近地面比郊区近地面气温高,所以郊区近地面气压较高,城市中心近地面气压较低,风由郊区吹向城市。(2分)措施:增加绿化;(1分)将污染较大的企业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1分)

解析

由材料三可知,城市中心与郊区气温差值较大,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积扩大,使城市中心的温度远远高于郊区,城市中心气流上升,形成气压中心,郊区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的风由高压吹低压,应该是郊区吹向城市中心。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可以在郊区和城市之间增加绿化。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之城市风的成因和应用,考查在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气温差,分析气温差存在的原因得知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得出气压郊区高于城区,所以近地面的污染物由郊区吹向城区。要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和城区之间增加绿化,净化由郊区吹过来的风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为简单,注意结合材料即可。注意和所学的热力环流中城市风分风向等的相关知识相结合。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