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高考真题 地理 (河北卷)
前去估分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察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当地农牧民曾引种猕猴桃,2011年开始规模种植(图1)。种植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山区河谷台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2017年“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果挂果期长,可错峰上市。猕猴桃种植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据此完成1~2题。

1.察隅猕猴桃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关键在于(    )

A独特的自然环境

B传统的生产方式

C先进的农业科技

D丰富的种植经验

2.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    )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降低果园管理成本

D提高土地利用率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加强中国与欧洲的经贸联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是中欧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根据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中欧港口的节点度(以港口吞吐量和航线数量等指标衡量)及联系强度(反映港口间货物流量),确定各年份分级标准,绘制中欧航运网络核心组织结构图(图3)。在中欧海运贸易量总体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港口的相对地位明显提高,枢纽节点从无到有,形成了以南方港口为枢纽的网络组织结构。据此完成5~6题。

5.1995~2015年中欧航运网络系统中(    )

A欧洲枢纽节点货物吞吐量减少

B欧洲枢纽节点间联系强度减弱

C中国枢纽节点网络辐射力增强

D中国枢纽节点的数量持续增长

6.2015年中国一端的一级—二级枢纽节点的组合是(    )

A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

B上海港—天津港、宁波港

C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

D香港港—广州港、厦门港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图4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7~8题。

7.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8.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湿润地区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在植被带及其排列顺序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但受局地因子支配,山地植被带也会存在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情况。图6示意我国东部热带某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12-13题。

12.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谱是(    )

AI-II-III

BI-II-IV

CII-IV-V

DIV-V-VI

13.与纬度地带性不一致的该山地垂直带的形成主要由于(    )

①风速大      ②坡度大      ③土层薄      ④蒸发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我国东部某山区有一AAAA级景区,2011~2017年游客数量持续增加,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图2示意2011年、2014年和2017年景区周边农家乐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2011~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的变化表现为(    )

A由点状到线状

B分散程度加强

C由线状到面状

D集聚程度加强

4.与2017年农家乐空间分布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

①景区位置      ②村庄位置      ③交通线路      ④村庄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图5表示两山区冰川。据此完成9-11题。

9.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到海距离

B主导风向

C冰川覆盖

D山地坡度

10.1990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    )

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

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

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

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

11.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    )

A所处山体隆起

B臭氧空洞扩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山地林线上升

分值: 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图7为我国某盆地油藏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F1~F4为断层。在多次区域性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构造甲、乙、丙的破坏,使石油组分大量散失。据此完成14~15题。

14.形成构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质作用是(    )

A水平挤压

B水平拉张

C垂向挤压

D垂向拉张

15.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63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汉堡(州)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级城市,为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在老港外迁后,启动汉堡新城建设项目(图9)。汉堡新城将半荒废的老港工业区设计成10大特色板块,在突出板块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居住、办公、零售、餐饮、休闲、教育等功能,保留较大面积的广场、步道、绿地,将红砖结构工业遗产重新改造利用。

(1)推测老港外迁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述利于汉堡新城建设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特色板块空间利用方式对汉堡新城发展的作用。(4分)

分值: 16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4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8分)

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0)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11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9分)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4分)

分值: 19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9.[选修3:旅游地理](8分)

是谁鞠一捧圣水浇灌出绿洲

是谁将一面铜镜遗落在戈壁大漠

让一池碧水盛满了蓝天白云……

酷爱旅游的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被大漠边缘清澈的湖水吸引。该湖泊位于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与花岗岩山体之间,被称为“大漠天池”(图12)。该小组计划于暑期一探究竟。

概括大漠天池旅游景观特点,并围绕天池成因设计研学旅游活动内容。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选修6:环境保护](8分)

青藏高原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区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关键词”(表2)分析发现: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变化,不同阶段研究主题也相应调整。其中,1951-1992年以基础调查为主,摸清资源环境状况,关注高原隆起对环境的影响,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支撑。

表2

归纳出1993-2020年青藏高原研究的两类主题,并分别指出其环境意义。

分值: 8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2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