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某地理小组于春分日在我国某地(如下图所示,等高距为200 m)进行地理观测。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2.位于Q地的观测者18时(地方时)看到太阳在P地方向落下,据此判断图中A河段大致的流向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图中的等高距为200m,最高处山顶海拔是1860m,Q点与P点之间隔四条等高线,说明相对高度在600m至1000m,且Q点两侧的等高线数值分别为1200m和1000m,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图中给出海拔数值,结合等高线分布及等高距加以分析,可大致推算出Q地海拔,可知正误。
易错点
本题选项设置差异过大,稍加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解析
18时(地方时)日落,可知在春分日,说明P地位于Q地的正西方,由此可以看出来图中的河流大致流向是南北方向;再根据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是向南流,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仔细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日出日落方位准确判断出方位,进而判断河流流向。
易错点
忽略日落位置对方向的提示作用,而是按照惯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进而误选本题。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4~5题。
3.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
4.该地可能位于 (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地面从北京时间6时左右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即6时左右日出,大约21时左右地面得不到太阳辐射,即大约21时日落,因此该地昼长约为15小时,因此该日日期应为6月5日或6月20日;该地若为晴朗的天气,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当地正午时最多,但图中显示在北京时间13时左右出现下降,应是受多云天气的影响,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可知正误。
易错点
不能找准切入点,判定日期。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该日正午北京时间约为13时30分,因此该地应大致位于97.5°E,可能位于祁连山地,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所给北京时间,可知该地正午对应的北京时间,利用北京时间的时刻数与地方时12点的时差计算经度差,进而确定该地的经度。
易错点
忽略时间标准的差异,未能利用地方时间和北京时间进行换算。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图1所示。读图回答6~7题。
图1
6. 江苏省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
7.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增大到最大期间(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该地正午太阳高与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和为90°。调节杆高度最小时,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小,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江苏省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月份为6月,即调节杆高度最大的月份为6月,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结合所学的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实际应用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可知正误。
易错点
不能精准理解调节杆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正确答案
解析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时,江苏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12月22日,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从最小到最大这期间为6月22日到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先减小后增大,A错。江苏6月22日到9月23日从东北日出,9月23日到12月22日从东南日出,B错。江苏6月22日9月23日昼长夜短,9月23日到12月22日昼短夜长,C错。江苏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正午影长逐渐增大,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将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大小转化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再转化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状况,进而依据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可知正误。
易错点
不能精准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无法获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状况。
阅读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面积达3.8公顷,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牧场几倍。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根据材料推断该国南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说明其成因。(12分)
16.描述图中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图中1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6分)
17.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均匀。成因:该岛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空间分布特点:西多东少。成因:受西风和地形影响,该岛西部为迎风地带,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地带,降水少。
解析
根据该国地理位置,首先判断其气候类型,然后从大气环流和地形方面说明其降水特点的成因。新西兰因为是太平洋中的岛国,大部分领土在40°S以南,因此绝大部分地区终年受温和湿润西风的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同时因为山地较多,西风在沿山地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因此降水从西向东减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该国地理位置,首先判断其气候类型,然后从大气环流和地形方面说明其降水特点的成因。
易错点
注意须分析该地区降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点,还需分析其成因,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7月份等温线走向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由东南向西北气温逐渐降低。图示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平原地带,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1月份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区域高。
解析
等温线的分布特征描述主要可据图回答,等温线弯曲原因的分析要联系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差异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降低。影响因素主要从纬度、地形等角度分析。根据经纬度判断,等温线弯曲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受地形影响气温略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从气温的影响因素对照当地实际情形分析。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甲地的纬度略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解析
甲、乙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主要应结合区域判读,从两地的位置差异、地形特点、此时的大气环流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纬度来看,甲地的纬度略高;从地形来看,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甲、乙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主要应结合区域判读,从两地的位置差异、地形特点、此时的大气环流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8.说出尼泊尔是“徒步者的天堂”和最佳的旅游季节是10月至11月的理由。
正确答案
内陆山国,多高山,南北地势高低相差,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观丰富,寺庙、古迹多;(2分)地形起伏大,国内交通以公路和山路为主;(2分)适合雪山攀登、摄影和历史、人文爱好者慢慢行走、逐一亲临体验,捕捉一路的美景;(2分)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属季风气候,10月至11月进入旱季;(2分)气候温和,降水稀少,路无泥泞,乡间植被青翠繁茂,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能见度高,是徒步旅游的旺季。(2分)
解析
尼泊尔是“众神的国度,徒步者的天堂”,该国多山,特别是山路崎岖,庙宇、古遗址多需慢慢行走、逐一亲临体验,高山湖泊、森林公园、原始宁静的乡间风光,需行走山间小路欣赏,登临雪山冰峰更需徒步。该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6-9月为雨季,每天几乎都下雨,山路和公路泥泞不堪。5-6月炎热和干燥,气温常常高于30度,而且季风可能马上到来;10月到次年雨季开始前的5月上旬,都是适合徒步的季节。但是,12月和1月,比较冷,早晚寒冷刺骨。旱季末期的2-4月是第二理想的旅行时间,天气暖和起来,可以高山徒步旅行。所以旱季初期的10月至11月是最佳的旅行时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展开思路,分析尼泊尔适合徒步运动的原因可从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以及交通方式等方面进行,其最佳的旅游季节是10月至11月的原因则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入手。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选做题)
材料:2015年11月份,受冷暖空气持续交汇影响,江南、华南地区连续发生3次强降水过程,11月10日8时至11日6时,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湖南湘潭、衡阳等局地大暴雨(103-157毫米)。强降水致使湖南、广西、江西出现历史罕见冬汛。自11月10日开始,至22日止,湖南省发生入冬以来第一轮强降雨过程,降雨持续13天。11月,湖南省降水量平均达到172.3毫米。截至12月1日,湖南省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冬汛,造成永州、郴州、衡阳、邵阳4市41个县市区362个乡镇51.22万人受灾。图9为湖南郴州各月多年平均降水量。
易错点
本题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该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8-9
8. 此时北京时间是( )
9. 该时刻,40°N纬线上( )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此时北纬40°昼长为10小时,地方时7点日出,此时东经15°为地方时为7点,北京时间为东经120°上的地方时,比东经15°早7小时,此时为14时,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图像材料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此时北纬40°昼长为10小时,进而可计算该纬线上地方时7时日出,即东经15°为地方时为7点,进而计算北京时间即可。
易错点
不能确定图像材料包含的时间信息,进而无法确定北京时间。
正确答案
解析
东半球为西经20°到东经160°,昼弧范围不都位于东半球,①错。该地40°N纬线的白昼时间为10小时,昼小于夜,昼夜长度的变化趋势未能体现,②错。根据90°E为12:00,所以图中白昼位于同一日期,③对。P日出时间为7:00,④对,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依据图像材料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此时北纬40°昼长为10小时,进而可计算该纬线上地方时7时日出,再依据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可知正误。
易错点
对昼弧概念混淆不清,对昼夜长短变化、日期范围确定、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等知识点掌握不透彻,均会导致本题失误。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可能是( )
11.甲处附近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等值距为50mm。根据降水量线数值的变化,降水量中部偏西最少,东部、西部较多,且西部在甲处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且数值较高。乙处数值范围是400--450mm,甲处数值范围是350--400mm。则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值范围为0--100mm,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判读该图等值距,再分别判读出甲、乙两地的降水量范围,最后求算两地降水量差值便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简单,仔细判读即可解出。
正确答案
解析
依据图中“黄河”二字,根据黄河轮廓及流经地区,可以判断出甲处为祁连山,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基本与山脉走向一致,可推知等降水量线密集的成因应为受地形的影响。甲处东南方向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调动所学知识中降水的各个影响因素,再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依次对照分析,可知正误。
易错点
本题易忽略地形因素,而误选A、C。
读某地区年等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2.描述图示区域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10分)
13.近日德国多家媒体披露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项目,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在图示地区建设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试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6分)
14.该地区城市中人们通过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降水多于郊区,这对城市与郊区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影响?说明原因。(4分)
正确答案
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递增。
原因:南部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较少;自南向北,气候逐渐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晴朗天气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增多。
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总结规律。读图可知,图中等值线自南向北数值越来越大,且基本与纬线平行。影响太阳能强弱因素有纬度、天气、昼夜长短等。南部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少,北部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多。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依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及分布概括出分布规律,再结合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因素对比材料实际进行比对分析。
易错点
注意仔细审题,容易忽略对分布规律的描述,直接分析原因,从而失分。
正确答案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能量多;靠近欧洲,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能源、市场等。该区域太阳能能源丰富;从社会经济因素看,靠近欧洲,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调动所学知识中工业区位相关知识,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城市的太阳辐射量要低于郊区。原因:城市的阴雨天比郊区多。
解析
城市太阳能辐射比周围弱的原因从城市热岛效应、空气尘埃等方面分析。由于城市温度较郊区高,且多尘埃(凝结核丰富),气流上升,多降水。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题干信息与所学知识中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相关知识分析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9.以湖南为例,概括我国此次罕见冬汛形成的降水特点和这次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危害。
正确答案
降水量较常年大,是常年两倍多;(2分)降水集中、强度大;(2分)降水历时长。(2分)发生洪涝灾害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1分)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分)洪水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村镇、房屋、工矿,使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受破;(1分)影响航空、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1分)
解析
从背景材料中可以获取此次罕见冬汛形成的降水特点的信息,湖南省11月降水量平均达到172,3毫米,可以得出降水量是常年两倍多的结论;11月10日8时至11日6时,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湖南湘潭、衡阳等局地大暴雨(103-157毫米),局地48小时降水量大,说明降水集中、强度大;自11月10日开始,至22日止,一轮降水持续13天,说明降水历时长。暴雨属气象灾害,暴雨造成河流水位上涨,出现汛情,发生水文灾害洪水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历时十几天的强降水天气、历史上罕见的冬汛以及滑坡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降水特点从总量大小、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危害主要从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
【环境保护】(10分)(选做题)
材料:湟鱼是生长在青海湖中的一种少有的冷水型淡水鱼,小湟鱼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长大,成年后湟鱼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生殖后代。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因为它们的身体裸露没有鳞片, 可使多余的盐和碱不受阻挡更好地排出体外,这是为适应盐碱的湖水而做出的选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幼小动植物为食,受高寒气候影响,湟鱼每年只生长1两左右。湟鱼因为青海湖的含盐量太高,影响湟鱼的性腺发育。每年4月中旬,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冰河解冻,各条入湖河流的来水量增加。湖内的产卵亲鱼选择合适的入湖河流,在河口地带集结,然后成群地逆流而上数百公里,产卵育子,在温热潮湿的河床里发育生长。湟鱼是青海湖湖区生物链的核心环节,青海湖中著名鸟岛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青海湖有足够的湟鱼作为鸟类的食物来源。因湟鱼鲜嫩味美,人们无节制地捕捞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湟鱼曾经一度濒临灭绝,仅相当于60年代的十分之一。从1994年开始封湖育鱼以来,数量有所回升。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20.分析导致青海湖湟鱼生存环境变化数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防止对策。
正确答案
青海湖流域草场的超载放牧、大面积开垦耕地、引水灌溉、拦河筑坝等人类活动;(2分)以及全球变暖,降水减少、干旱;(2分)一是造成青海湖补给水源减少、水位下降,含盐量和碱度不断上升,湟鱼的生存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因河流水量减少,因河道水浅,适合湟鱼产卵的场地减小;三是许多河流干涸,或拦河筑坝等活动,使湟鱼洄游产卵河道减少、缩短。(4分)保护草场、退耕还牧、合理载畜,节约用水,减少拦河筑坝等活动,保护湟鱼的生存环境。(2分)
解析
湟鱼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捕捞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本题要求分析导致青海湖湟鱼生存环境变化数量减少的原因。从所给材料可知,湟鱼的习性是“小湟鱼在淡水中出生,然后到青海湖中长大,成年后湟鱼再溯河洄游重返故乡,产卵育子,在温热潮湿的河床里发育生长。”所以,产卵河流和湖是其主要生存环境。青海湖是内陆湖、咸水湖,其变化主要是水量、水位、盐度,如咸海这类湖泊共同点都是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盐度升高;原因是人类对内陆湖补给河流用水量过多,使入湖水量减少。影响产卵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的因素,除上述原因外,自然原因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干旱,还有青海湖入湖河流补给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高山草场,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以及开垦耕地使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引水灌溉对河流取水量增加,河流上游拦河筑坝修水电站,严重的可造成河流干涸断流,鱼类洄游河道阻断。防止湟鱼生存环境变化的对策,从变化原因上考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原因主要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两个大方面入手分析,对策则针对原因比对分析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图中海陆分布可知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根据图中北印度洋地区洋流流向为顺时针,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于点b,可知此时为夏至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于ac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以判断,a点此是为地方时6点,c点此是为地方时18时。A错。地球公转速度较慢,但没有达到最慢(7月初最慢),B错。图中a点位于0度经线附近,为地方时6点,此时南京应当为下午14点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旗杆影子位于东北,C对。该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有直射现象,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没有达到最大值,D错。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先根据海陆分布判断半球,进而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再结合图中晨昏线分布特点与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对照分析,可知正误。
易错点
依据海陆分布对半球的判断,地球公转的特点,晨昏线的判读及推理,均容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