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2024年,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陕电入皖工程)和安徽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陕电入皖工程是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点工程之一,要求电力资源输送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岳西抽水蓄能电站为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下图示意陕皖相关工程概况。据此完成1~3题。
第一小题:陕北地区在陕电入皖工程中的主要优势有( )
①电能储存技术发达 ②风能光能资源充足 ③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④水能资源分布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二小题:陕皖相关工程中火电和抽水蓄能的相同作用是( )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调节电力供应
C.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D.减少换流次数
第三小题: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可( )
①减少陕北温室气体排放 ②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
③降低安徽能源消耗总量 ④提高安徽电力保障能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C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B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D
解析
第一小题:本题考查陕北地区在陕电入皖工程中的主要优势。陕北地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丰富的风能和光能资源(②)以及煤炭资源储量(③)。电能储存技术(①)并不属于该地区的主要优势,而水能资源分布集中(④)也不是陕北的特点。因此,选项C最符合题意,即陕北地区在陕电入皖工程中的主要优势是风能光能资源充足和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陕皖相关工程中火电和抽水蓄能的相同作用火电和抽水蓄能都具有调节电力供应的作用。火电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提供稳定的基载电力,而抽水蓄能通过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储存能量,在需求高峰时释放能量来平衡电力供应。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可以调节电力供应,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选B。
第三小题:本题考查陕电入皖工程和岳西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陕电入皖工程有助于助力陕北经济社会发展(②),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了安徽电力保障能力(④)。因此,这些工程不仅有利于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显著提高安徽地区的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选D。
柬埔寨是“一带一路”东南亚节点上的重要国家之一,旅游资源丰富,产业以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为主。近年来,该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教育合作是中柬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已在柬埔寨设立了多个职业教育办学机构。2023年12月20日,我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在柬埔寨金边成立,这是中柬教育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据此完成4~5题。
第一小题: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主要培养( )
A.科学研究人才
B.金融业服务人才
C.政府管理人才
D.高层次技能人才
第二小题: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成立时最可能设置的专业有( )
①旅游管理 ②汽车服务工程技术 ③机械制造工程技术 ④网络工程技术 ⑤人工智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D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B
解析
第一小题:本题考查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的主要培养对象。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主要侧重于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能够胜任各类应用技术岗位,支持柬埔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学校的设立目标是提升当地的职业技术水平,满足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选D。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最可能设置的专业。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主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因此设置的专业应贴近当地的产业需求。旅游管理(①)、汽车服务工程技术(②)和网络工程技术(④)是最有可能设置的专业,能够满足当地旅游业、汽车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选B
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距广州市区约15千米。村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岭南风格建筑群。2000年以来,大岭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产业逐渐多元化。2020年村内户籍人口2653人,常住人口4000余人,各项产业总收入约9000万元。下表示意大岭村的发展阶段及特征。据此完成6~8题。
第一小题: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
①外来人口比重增加 ②乡村景观趋于破碎 ③农业生产功能增强 ④就业形式逐渐多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二小题: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交通便利
B.政策扶持
C.市场需求
D.环境优美
第三小题: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 )
A.规模较小,将要搬迁撤并的乡村
B.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
C.规模较大,人口不断减少的乡村
D.距城较远,城乡联系不强的乡村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B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C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B
解析
第一小题:本题考查大岭村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发展变化。大岭村在发展的过程中,外来人口比重增加(①),这表明村子的吸引力增强,吸引了更多外来人口。就业形式逐渐多样(④),说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形式。这两点反映了大岭村在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上的变化,因此选B。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大岭村产业逐渐多元化的根本原因。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推动产业多元化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文化和创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直接推动了大岭村从农业单一产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因此选C。
第三小题:本题考查大岭村的发展经验适用的乡村类型。大岭村的发展经验最适合推广应用到距城较近、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这样的乡村具有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高、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容易复制大岭村的成功经验,实现产业多元化和经济发展,因此选B。
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热干燥的波斯湾附近出现多个雷暴雨团,形成暴雨带,迪拜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60毫米,约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下图示意暴雨时该区域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第一小题:图中甲处500百帕高度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第二小题: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 )
A.气温上升
B.气压降低
C.雨量剧增
D.风速突变
第三小题:相同天气现象易发生于( )
A.4月 美国
B.10月 南非西北部
C.10月 阿根廷西部
D.4月 意大利北部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A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D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B
解析
第一小题:本题考查图中甲处500百帕高度的风向。根据图示风向为西北风。500百帕高度的风向是指大气压在500百帕高度的风向,这一高度的风向对天气系统的影响较大。图中的等压线和风向箭头指示出甲处的风向为西北风,因此选A。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的影响。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雨量剧增。冷空气下沉会使空气迅速冷却,饱和水汽凝结成降水,从而引发暴雨。这一过程中,强烈的冷空气下沉是暴雨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选D。
第三小题:本题考查相同天气现象易发生的地区。南非西北部在10月也易出现类似的天气现象。这是因为南非西北部在10月属于春季,气候特点和波斯湾地区的雷暴雨团形成条件相似,冷空气南移引发的降水过程也较为常见,因此选B。
科考队考查某冰川时,发现一块巨石覆于小块冰体上。巨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下图示意该现象场景。据此完成12~14题。
第一小题: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为( )
A.玄武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第二小题: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来自( )
A.侧坡上部,岩体风化后崩落
B.冰川上游,冰川搬运后堆积
C.冰川基底,冰川发育时顶出
D.冰川内部,冰川融化后出露
第三小题:开展该区域过去30年冰川面积变化研究的最佳方法为( )
A.实地调查
B.仪器监测
D.数据模拟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C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A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C
解析
第一小题:本题考查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的类型。根据描述,巨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这些特征符合花岗岩的性质。花岗岩是常见的火成岩,质地坚硬,颜色较浅,常见于冰川地区,因此选C。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的来源。巨石来自侧坡上部,岩体风化后崩落到冰川表面。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岩石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后,重力作用使其从高处崩落,覆盖在冰川表面。因此,巨石并不是冰川内部搬运来的,而是来自冰川的周边区域,因此选A。
第三小题:本题考查研究该区域过去30年冰川面积变化的最佳方法。遥感解译是研究大范围区域环境变化的有效方法,通过卫星影像可以监测冰川面积的变化趋势,提供长期和大尺度的观测数据。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分析冰川面积变化,因此选C。
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据此完成15~16题。
第一小题: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是( )
A.洋流侵蚀海岸线凹向陆地
B.海岸差异侵蚀残留的山地
C.构造抬升使浅海成为陆地
D.冲积平原扩张与岛屿相连
第二小题: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 )
A.灰化层
B.钙积层
C.铁铝层
D.黏化层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B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B
解析
第一小题:本题考查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班克斯半岛是由于海岸差异侵蚀残留下来的山地。长期的海浪和风力侵蚀使得较软的岩石被侵蚀掉,留下较硬的山地部分形成半岛。这种地貌特征在许多沿海地区都可以观察到,因此选B。
第二小题:本题考查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的特征。坎特伯雷平原的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钙积层。这是因为该地区的干燥气候条件下,钙质物质容易在土壤剖面下部沉积,形成钙积层,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选B。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锂电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上游主要是锂盐及锂材料生产,中游主要是锂电池生产,下游主要是系列终端产品生产,如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成渝经济圈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遂宁市位于成都和重庆的中间位置,经多年发展,逐渐占据国内锂盐和锂材料的优势地位,有“锂业之都”称号。下图示意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时间轨迹。
(1)说明大型锂业公司在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中的作用。(4分)
(2)简析遂宁市发展锂电全产业链的优势。(6分)
(3)分析遂宁市在成渝经济圈锂电产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6分)
正确答案
(1)①大型锂业公司在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②首先,它们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先进技术引进,推动了锂盐和锂材料生产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遂宁市锂电产业的整体水平。
③其次,大型锂业公司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④此外,它们还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促进了锂电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⑤最后,大型锂业公司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有助于遂宁市锂电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2) ①首先,遂宁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成渝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交通便利,物流条件优越,能够高效地连接上下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②其次,遂宁市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锂盐和锂材料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和技术保障。
③遂宁市在锂电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
④此外,遂宁市政府高度重视锂电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环境。
⑤最后,遂宁市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为锂电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3)①遂宁市在锂盐和锂材料生产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和规模,应继续强化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巩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②遂宁市应积极吸引锂电池生产企业落户,发展锂电池制造和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③遂宁市应加强与成都和重庆等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利用成渝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市场资源,打造区域性锂电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④遂宁市还应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锂电产业的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为成渝经济圈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大型锂业公司在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大型企业在地方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及其带来的综合效益。解题思路是从企业投资、技术引进、市场开拓等角度分析其贡献。大型锂业公司通过大规模资本投入,建设先进生产设施,提升了遂宁市锂盐和锂材料产业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研发创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扩大了锂电产品的市场份额。最后,大型企业的入驻不仅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还通过上下游整合,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2)本题考查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命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政策支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解题思路是结合区域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遂宁市位于成渝经济圈核心地带,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和供应链管理。丰富的锂矿资源确保了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为锂盐和锂材料的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入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为锂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整体来看,遂宁市具备了发展锂电全产业链的优越条件。
(3)本题考查了区域产业合理定位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区域产业定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解题思路是结合遂宁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分析其在成渝经济圈中的合理定位。遂宁市应以锂盐及锂材料生产基地和锂电池生产重要节点为定位,继续强化锂盐和锂材料生产,提升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水平。吸引锂电池生产企业落户,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加强与成都、重庆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合作,利用区位优势和市场资源,打造区域性锂电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为成渝经济圈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环南极海域表层海水中叶绿素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素含量丰富,但陆地物质输入匮乏、铁元素不足,导致该海域光合作用潜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典型的高营养素—低叶绿素海域。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顶面平坦宽阔的海底高地,位于之间,宽200—600千米,北部最高处有岛屿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下图示意凯尔盖朗海台及周边等深线。
(1)描述图中岛屿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6分)
(2)解释凯尔盖朗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的原因。(6分)
(3)推测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这种气候特征由其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决定。
①岛屿位于南极海域,受南极冷洋流和极地气团的影响,气温较低,年均温度通常在0℃以下,且气温变化较小。
②岛屿周围海域的高湿度导致降水较多,常年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使得空气湿度较高,降水量大。
③由于岛屿地处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角度较低,日照时间短,进一步加剧了冷湿气候的特征。
(2)凯尔盖朗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凯尔盖朗海台是一个海底高地,其东侧海域水深较浅,阳光能够更好地穿透海水,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其次,海台的地形特征导致海水的上升流较为显著,上升流带来了深层海水中的丰富营养物质,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等,这些营养物质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此外,凯尔盖朗海台东侧海域的洋流和风力作用增强了水体的混合,进一步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分布,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导致叶绿素水平显著提高。
(3) ①叶绿素水平的升高意味着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数量增加,这些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
②浮游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不仅影响碳循环,还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健康发展。
③叶绿素水平的变化还反映了海洋营养状况和生态健康状况,对于预测和评估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监测和研究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解析
(1)本题考查了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多种因素。解题思路是从地理位置、海洋环境、气流等方面分析岛屿的气候特征。图中岛屿位于南极海域,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冷湿气候。由于其地理位置高,受到南极冷洋流和极地气团的影响,全年气温较低,年均温度通常在0℃以下,气温变化幅度小。太阳辐射角度低,日照时间短,导致地表吸收的热量有限。周围广阔的海洋对气温有调节作用,高比热容使得气温变化缓慢且幅度小。高湿度导致降水较多,常年受到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空气湿度较高,降水量大。综合来看,岛屿的冷湿气候特征由高纬度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共同决定。
(2)本题考查了海洋生物地理学及其成因分析,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解题思路是结合地形特征、海洋流动和营养物质分布分析叶绿素水平高的原因。凯尔盖朗海台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高于周边其他海域主要有以下原因。海台是海底高地,东侧海域水深较浅,阳光能够更好地穿透海水,促进光合作用。海台地形特征导致上升流显著,上升流将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这些营养物质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洋流和风力作用增强了水体的混合,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分布,有利于浮游植物繁殖和生长。综上,地形、水深、上升流和洋流共同作用,使东侧海域叶绿素水平显著提高。
(3)本题考查了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叶绿素水平变化在气候调节中的作用。解题思路是结合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叶绿素水平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的变化在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叶绿素水平升高意味着浮游植物数量增加,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缓解全球变暖。浮游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影响碳循环,还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健康发展。叶绿素水平变化反映了海洋营养状况和生态健康状况,对气候变化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监测和研究环南极海域叶绿素水平的变化,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深入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祁连山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重要水源地。祁连山的草原曾因过度放牧而出现生态退化现象。2011年以来,祁连山草原被划分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仍可放牧但不得超过核定载畜量),政府给予退出禁牧区的牧户补助、草畜平衡区的牧户奖励。经多年保护,祁连山草原生态得以恢复,促进了祁连山牧区和河西走廊农区的协同发展,牧户和农户的收益均得到提高。下图示意牧区—农区协同发展模式。
(1)列举草畜平衡区牧户收入增加的途径。(4分)
(2)分析河西走廊农区在祁连山草原保护中的作用。(6分)
(3)简述该模式在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中的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①通过合理控制放牧量和优化草地利用,可以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牧草质量,从而增加牲畜的产奶量和肉类产量。
②政府给予的补助和奖励措施也为牧户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③再次,牧户可以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如养蜂、种植高附加值作物等,增加收入来源。此外,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利用草原资源吸引游客,也为牧户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
(2)①农区通过提供稳定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应,减少了对草原资源的过度依赖,缓解了过度放牧带来的生态压力。
②农区的农业生产可以为草原地区提供饲料作物,支持草畜平衡区的畜牧业发展。、
③农区的发展还为草原地区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④农区在草原保护和生态恢复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环保措施,推动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3)①通过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和稳定。
②政府的补助和奖励措施提高了牧户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牧区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③该模式通过农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
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了草畜平衡区的经济效益提升途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多种经营模式对牧户收入的影响。解题思路是从农业生产优化、政策支持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分析收入增加的途径。首先,合理控制放牧量和优化草地利用,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质量,增加牲畜产奶量和肉类产量,提升牧户经济收入。政府补助和奖励措施直接增加牧户的经济收益,减轻经济压力,增强生产积极性。牧户可以通过开展养蜂、种植高附加值作物等多种经营活动,拓宽收入来源,增加经济效益。发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利用草原资源吸引游客,提供特色体验和服务,获得额外收入。技术培训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收入。
(2)本题考查了农区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和草原保护的相互关系。解题思路是结合农区的农业生产、经济支持和生态示范作用分析其在草原保护中的贡献。首先,农区通过提供稳定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减少对草原资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过度放牧带来的生态压力。农区农业生产提供饲料作物,支持草畜平衡区的畜牧业发展,提高牧户生产能力和经济收益。农区的发展为草原地区提供经济支持和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区与草原地区的协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农区在草原保护和生态恢复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环保措施,推动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3)本题考查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意义,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作用。解题思路是结合政策措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祁连山草原保护模式通过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了生态功能,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逆性。政府补助和奖励措施提高牧户经济收入,改善牧区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牧户参与草原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农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经验和借鉴,推动全国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还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