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 衢州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单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表形态是( )

A华山西峰

B吐鲁番盆地

C青藏高原

D马里亚纳海沟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的气候条件是( )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D温暖干燥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17.下图为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图。与原流程生产过程相比,清洁生产流程

( )

A生产过程简单

B没有废水排放

C减少原料投入

D资源有效利用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4.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认的太阳系内矮行星有五颗。矮行星与行星相比( )

A质量大、体积大

B圆球形外观、 有固体表面

C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

D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分值: 2分 查看题目解析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最新对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 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完成9、10题。

9.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

A黄河干流流量减少

B黄土高原植被增加

C华北平原退耕还林

D下游灌溉用水增加

10.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

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

C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

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读田纳西河流域水坝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反映该地的( )

A降水多少

B气温高低

C地形特征

D含沙量大小

12.图中水坝及形成的水库主要功能有:①发电② 航运③防洪④防沙(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完成5、6题。

5.该卫星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所运用的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VR

6.该卫星能监测的下列各地,CO2含量最高是( )

A

B

C

D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近期香港推动“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读“香港土地利用简图”,完成7、8题。

7.图例甲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文化区

B商务区

C行政区

D交通用地

8.成为香港“再工业化”经济新增长点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

D汽车工业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图为我国1990-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完成18、19题。

18.1990-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

A子女赡养老人能力下降

B老人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C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国家养老制度逐步完善

19.我国老年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将直接影响( )

A职业构成

B性别比例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迁移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处的地质构造有: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①② ( )

B①③

c.②③

C③ ④

14.该地岩石类型主要有:①侵入岩②喷出岩③沉积岩④变质岩(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读21世纪以来,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完成24、25题。

24.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

A中部到西部

B中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西部到东部

25.根据资料可知( )

A西部地区迁移比重较小

B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C中部首次成为净迁入地区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6. 20世纪80年代,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钢铁工业和 工业的衰落,同时欧盟东扩,传统制造业生产也不断 移,可以促使西部环境得到改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分)

27.法国卢瓦尔河谷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由此可见该河谷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种植葡萄的气候优势是____。(2分)

28.第四纪,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中心,其现代雪线高度较当时 ,勃朗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出现变化更迭,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其邻近雪线以下的自然带类型是 。(3分)

29.比较图中甲地和乙地7月份平均降水量,并分析其原因。(3分)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近年来,骑车旅行开始流行。在骑行的过程中,骑车者既锻炼了身体,也欣赏了美景。下图为骑车者推荐的沿国道线斜穿中国版图线路。完成下列各题。(10分)

30.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N是____,冬季,骑车者从南向北穿越N,观察到典型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成____。(2分)

31.若骑车者到达M地发现东北风强劲,则说明此时控制新疆北部的天气系统P是 ,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2分)

32.骑行线路沿线工业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东南地区(福建省)以轻型或 产业为,西北地区以 工业为主,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过渡性。(2分)

33.我国能源调配工程中与该骑行线路比较接近的是____工程。简述该工程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的主要影响。(4分)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灌溉农业发达,由于南北部降水差异较大,该州实施了“北水南调”。读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该州北部水稻产区分布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光照丰富

16.实施“北水南调”,可能给该州南部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壤污染加剧

C土壤肥力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20、21题。

20.太阳辐射由a至b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D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

21.造成由a至b太阳辐射变化的原因是( )

A白昼长短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天气状况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2016年6月中旬以来,乙地区连续多日阴雨天气,甲地区发生多次严重森林大火,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完成22、23题。

22.关于两地区此季节气候特点与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伏旱,受夏季风影响

B乙地区梅雨,受湿润西风影响

C甲地区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乙地区伏早,受热带气旋影响

23.图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宏观地形( )

A消亡边界岛弧

B生长边界海沟

C生长边界海岭

D消亡边界裂谷

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材料一在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中俄两国形成了一条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它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的恰克图。驼队往往选择冬季出发,在春季融冰前回来。

材料二图1是蒙古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图,图2是乌兰巴托气候资料。

34.解释驼队穿越蒙古到达恰克图选择冬季而不选择夏季出发的原因。并指出驼队在来回途中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 (7分)

35.图中某日甲和乙(104°E)两地同时看到日出,简析两地昼长的差异并计算昼长差(4分)

36.蒙古国水汽主要来自__ ,说出该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1

材料一: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是赣州气候资料

材料三: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主要是南昌、九江、上饶、赣州等地。

37.江西、湖南省共同存在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38.据材料二,概括两省城市化水平的变化特点。(3分)

39.分析赣州冬半年日照时数短的主要原因。(2分)

40.赣州承接的产业主要来自我国 (地区)的产业转移。分析赣州具有的优势区位条件。(5分)

分值: 15分 查看题目解析 >
  • 上一题
  • 1/19
  • 下一题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