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衢州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地壳进入古生代时期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故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规律及地质年代,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了解无脊椎动物出现的时期即可解答。

易错点

不同地质年代的典型动植物代表不同,内容较多,容易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2.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地表形态是( )

A华山西峰

B吐鲁番盆地

C青藏高原

D马里亚纳海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吐鲁番盆地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北移动,青藏高原又推动了塔里木地块向北挤压,在天山一带发生断裂陷落而成。所以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是吐鲁番盆地。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渭河谷地是断层一侧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选项A华山西峰的地质成因是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选项B吐鲁番盆地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北移动,青藏高原又推动了塔里木地块向北挤压,在天山一带发生断裂陷落而成;选项C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选项D马里亚纳海沟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相互挤压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所以与渭河谷地成因相同的是吐鲁番盆地。所以选择B。

易错点

华山西峰和吐鲁番盆地都是断层形成的地貌,但华山西峰是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而渭河谷地和吐鲁番盆地都是断层一侧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容易混淆。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3.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的气候条件是( )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D温暖干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温度和湿地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般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因素很多,该题考查的是气候因素,应从温度和湿度两方面分析,一般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

易错点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一样,一般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17.下图为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图。与原流程生产过程相比,清洁生产流程

( )

A生产过程简单

B没有废水排放

C减少原料投入

D资源有效利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排放的绝大部分废弃物均得到了合理的再利用,没有直接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清洁生产的特点,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在清洁生产过程中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实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易错点

清洁生产流程与原流程相比,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选项A错误;废水得到了回收利用,但不能做到零排放,B错误;清洁生产并没有减少原料投入,C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2分

4.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认的太阳系内矮行星有五颗。矮行星与行星相比( )

A质量大、体积大

B圆球形外观、 有固体表面

C离太阳远、表面温度低

D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矮行星与行星相比,矮行星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八大行星的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了解确认矮行星的依据,分析出矮行星与其他行星相比,其区别并非质量、体积、外观及离太阳远近,而是矮行星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

易错点

题干考查矮行星与行星的区别,矮行星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转,质量足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近于圆球)形状,没有清空所在轨道上的其他天体,同时不是卫星。并非所有矮行星比其他行星离太阳远。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9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最新对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 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完成9、10题。

9.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

A黄河干流流量减少

B黄土高原植被增加

C华北平原退耕还林

D下游灌溉用水增加

10.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减轻

B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

C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

D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河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主要是人类对黄河的治理措施,增加黄土高原的植被,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使得输沙量减少,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影响黄河输沙量的因素,黄河的含沙量大主要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对黄土高原采取增加植被可防止水土流失,大大减少汇入黄河的泥沙,减少黄河的输沙量。

易错点

黄河干流流量的减少、华北平原退耕还林不是造成黄河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下游灌溉用水增加与输沙量关系不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河输沙量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初的3亿吨左右,输沙量的减少导致河床淤积减少,能缓解华北平原洪涝灾害。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影响黄河输沙量减少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黄河的输沙量减少会导致河床淤积减少,能缓解华北平原洪涝灾害。

易错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是导致黄河输沙量减少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输沙量减少会使得黄河下游避免“地上悬河”的出现或程度减轻,不利于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读田纳西河流域水坝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反映该地的( )

A降水多少

B气温高低

C地形特征

D含沙量大小

12.图中水坝及形成的水库主要功能有:①发电② 航运③防洪④防沙(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在不同河段不一样,其中地形坡度大的地方,水坝的数量和密度比较大,故图中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可以反映该地的地形特征,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流域的开发必须结合流域的地理环境,其中地形坡度大小影响水坝数量和密度的因素。

易错点

降水的多少、气温高低、含沙量大小对水坝的数量和密度影响不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水坝及形成的水库的主要功能有发电、航运及防洪,不能防沙,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流域开发的内容,建立水坝及水库可利用地势落差进行发电,建立水坝后水流平稳,利于通航,还可以减轻水坝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易错点

防沙一般是针对土地沙漠化的解决措施,发电、防洪、航运是水坝及水库的主要功能。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完成5、6题。

5.该卫星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所运用的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VR

6.该卫星能监测的下列各地,CO2含量最高是( )

A

B

C

D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RS即遥感技术,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该卫星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所运用的技术是RS,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用于监测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技术位于“碳卫星”上,是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应是遥感技术。

易错点

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功能;GIS指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VR即虚拟现实,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均不符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可知,②位于东亚地区,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不同地区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造成不同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主要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植被的破坏,对比图中几个地区,东亚地区排放量大,故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易错点

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可知,①位于北亚地区,②位于东亚地区,③位于东南亚地区,④位于南亚,北亚、东南亚和南亚与东亚相比,人口较少,工业较少,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较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近期香港推动“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读“香港土地利用简图”,完成7、8题。

7.图例甲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文化区

B商务区

C行政区

D交通用地

8.成为香港“再工业化”经济新增长点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电子工业

D汽车工业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图例甲位于城市的中心,因地价昂贵,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一般布局商务区,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影响功能区布局的因素很多,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市中心地价昂贵,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一般布局商业区。

易错点

根据图示信息,图例甲位于城市的中心,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布局,分布文化区、行政区、交通用地的可能性较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再工业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电子工业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制造业,符合“再工业化”的定义,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的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了解“再工业化”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其次要结合香港的经济发展特点,确定电子工业符合题意。

易错点

根据材料信息,“再工业化”是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选项中钢铁工业是传统重工业,纺织工业是传统轻工业,汽车工业不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为我国1990-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完成18、19题。

18.1990-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

A子女赡养老人能力下降

B老人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C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国家养老制度逐步完善

19.我国老年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将直接影响( )

A职业构成

B性别比例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迁移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990-2005年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上升,应是国家养老制度逐步完善,保障了老年人口的生活,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老年人口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上升的原因应该是国家养老制度逐步完善,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减少了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

易错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增多,我国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重下降不可能是子女赡养老人能力下降,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人占中人口比重上升,ABC选项说法都不对。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我国老年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即影响职业构成,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我国老年人口生活方式由与子女共同居住转变为自己或与配偶一起居住,要求养老服务业的完善,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即影响职业构成。

易错点

性别比例、人口出生率与我国老年人生活方式转变关系不大,会减少部分老年人的迁移,但不是老年人生活方式转变的直接影响,BCD选项说法都不对。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处的地质构造有:①背斜②向斜③地堑④地垒

A①② ( )

B①③

c.②③

C③ ④

14.该地岩石类型主要有:①侵入岩②喷出岩③沉积岩④变质岩(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有岩层向下弯曲,称为向斜,有岩层向上拱起,称为背斜,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岩层向下弯曲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沿断裂面错位移动为断层。

易错点

地垒指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偶为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升的槽形断块构造,地堑指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这两种地貌成因是断层引起岩体的相对位移,地质构造类型是断层。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均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类型的判断,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出现的岩石进行分类判断,岩石类型共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砂岩、砾岩、石灰岩均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

易错点

侵入岩也是岩浆岩,典型代表是花岗岩,变质岩是在地球内部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图中并未出现。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读21世纪以来,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完成24、25题。

24.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

A中部到西部

B中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西部到东部

25.根据资料可知( )

A西部地区迁移比重较小

B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C中部首次成为净迁入地区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读取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之间的迁移方向及迁移比重,中部到东部的迁移比重最大,故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中部到东部,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题干要求找出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读取各大洲人口迁移关系图,比较不同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的比重即可得出主要方向。

易错点

本题需要细心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的比重,中部到西部、东部到西北及西部到东部的比重都较小。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资料分析可知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中部到东部,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迁往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影响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资料分析西部和中部的迁入和迁出比重,再分析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易错点

图中西部人口迁移比重并不小,中部地区为净迁出地区,导致中西部人口迁移差异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6. 20世纪80年代,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钢铁工业和 工业的衰落,同时欧盟东扩,传统制造业生产也不断 移,可以促使西部环境得到改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分)

27.法国卢瓦尔河谷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由此可见该河谷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种植葡萄的气候优势是____。(2分)

28.第四纪,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冰川中心,其现代雪线高度较当时 ,勃朗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出现变化更迭,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其邻近雪线以下的自然带类型是 。(3分)

29.比较图中甲地和乙地7月份平均降水量,并分析其原因。(3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煤炭(1分) 东(1分)

解析

20世纪80年代,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的衰落,同时欧盟东扩,传统制造业生产也不断东移,可以促使西部环境得到改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传统工业区的改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1)解答本题应熟悉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经历了繁荣、衰落及重新振兴阶段,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钢铁工业和煤炭工业的衰落,同时欧盟东扩,传统制造业生产也不断东移,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环境。

易错点

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经历了繁荣、衰落及重新振兴阶段。本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应注意语言规范。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地中海式农业 (1分) (夏季)光热资源丰富(1分)

解析

法国卢瓦尔河谷位于地中海沿岸,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地中海式农业,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纬度低,光热条件较好。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法国卢瓦尔河谷位于地中海沿岸,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地中海式农业,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纬度低,光热条件较好。

易错点

本题强调区域定位能力,注意区分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及类型。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高(1分) 垂直分异(规律)(1分) 高寒荒漠带(1分)

解析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温的升高,阿尔卑斯山脉雪线会升高,勃朗峰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自然带出现变化更迭,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垂直分异规律,根据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其邻近雪线以下的自然带类型是高寒荒漠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雪线的因素及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3)解答本题应结合区域特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温的升高,阿尔卑斯山脉雪线会升高,勃朗峰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状况发生变化,自然带出现变化更迭,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垂直分异规律,根据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其邻近雪线以下的自然带类型是高寒荒漠带。

易错点

影响雪线的根本因素是气温的变化,了解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是关键。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甲比乙地降水多 (1分)7月甲地常受西风控制(1分),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1分)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判断甲地位于西欧,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甲地比乙地降水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等。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判断甲地位于西欧,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甲地比乙地降水多。

易错点

本题强调区域定位能力,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要分析全面,语言要清晰明确。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近年来,骑车旅行开始流行。在骑行的过程中,骑车者既锻炼了身体,也欣赏了美景。下图为骑车者推荐的沿国道线斜穿中国版图线路。完成下列各题。(10分)

30.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N是____,冬季,骑车者从南向北穿越N,观察到典型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成____。(2分)

31.若骑车者到达M地发现东北风强劲,则说明此时控制新疆北部的天气系统P是 ,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2分)

32.骑行线路沿线工业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东南地区(福建省)以轻型或 产业为,西北地区以 工业为主,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过渡性。(2分)

33.我国能源调配工程中与该骑行线路比较接近的是____工程。简述该工程建成后对沿线城市的主要影响。(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秦岭(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N是秦岭,冬季,骑车者从南向北穿越N,观察到典型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变成温带落叶阔叶林。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分区地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通过图示信息及材料中南北方分界线判断N为秦岭,分析秦岭南北两侧气候类型的差异,以及导致的典型植被类型的差异。

易错点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本题比较简单。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高压(反气旋)(1分) 晴朗、寒冷(1分)

解析

结合题意,冬季,骑行者到达M地发现东北风,说明此时控制新疆北部的天气系统是冷高压反气旋,该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晴朗、寒冷。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再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出P地为高压反气旋。冬季冷高压控制下寒冷,晴朗。

易错点

北半球风向的判断方法要熟悉,根据M地为东北风逆向推导P处的天气系统,难度一般。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综合(1分) 重型(1分)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其中福建省以轻型或综合产业为主,西北地区以重型工业为主,中部地区表现出一定过渡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中国的工业,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工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有关,图示区域东南地区(福建省)的工业结构特征是以轻型或综合产业为主,西北地区因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型工业为主。

易错点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工业结构特征,难度不大。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西气东输(1分)沿线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1分);改变能源消费结构(1分)和产业结构的调整(1分)。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与该骑行线路比较接近的是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使得沿线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图示区域分析比较接近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对比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最终确定应是西气东输。

易错点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需要了解不同工程的分布线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灌溉农业发达,由于南北部降水差异较大,该州实施了“北水南调”。读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该州北部水稻产区分布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光照丰富

16.实施“北水南调”,可能给该州南部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壤污染加剧

C土壤肥力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区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该州实施了“北水南调”,说明北部水资源丰富,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好暖喜湿,故影响该州北部水稻产区分布优势条件是水源充足,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影响水稻生长的优势条件,需从水稻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再根据图文信息分析适合水稻生长的优势条件是水源充足。

易错点

水稻的生长习性是好暖喜湿,而图示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不是水稻生长的优势条件。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实施“北水南调”,将北部丰富的水资源输往南部,可能会导致南部地区地下水水位上涨,将盐分带到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北水南调” 可能会导致南部地区地下水水位上涨,将盐分带到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

易错点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会给输入地区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如土地盐碱化,若输入的水资源水质差会导致土壤污染加剧,但材料中并未提及,不会造成土壤肥力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20、21题。

20.太阳辐射由a至b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D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

21.造成由a至b太阳辐射变化的原因是( )

A白昼长短

B海陆位置

C纬度差异

D天气状况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a的太阳辐射值为250W/m2,b的太阳辐射值低于零,从赤道向南极,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量递减,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的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需要细心分析横坐标及纵坐标的含义,横坐标为月份,纵坐标为纬度,等值线的值表示太阳辐射能的大小,读图可知,a的太阳辐射值为250W/m2,b的太阳辐射值低于零,从赤道向南极,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量递减。

易错点

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从a到b的方向是自赤道向南极、自低纬向高纬,应是自北向南,B错误;不是由沿海向内陆及低海拔向高海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a的太阳辐射值为250W/m2,b的太阳辐射值低于零,太阳辐射量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故其原因是纬度差异,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量的因素,包括纬度差异、海拔、天气状况、白昼长短等。读图可知,a的太阳辐射值为250W/m2,b的太阳辐射值低于零,从赤道向南极,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量递减,其原因是纬度差异,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接受太阳辐射量越小。

易错点

纬度差异、海拔、天气状况、白昼长短都会影响太阳辐射量,但该题由a到b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辐射量递减不是海拔、天气状况或海陆位置造成,而是纬度差异导致。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2016年6月中旬以来,乙地区连续多日阴雨天气,甲地区发生多次严重森林大火,并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完成22、23题。

22.关于两地区此季节气候特点与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伏旱,受夏季风影响

B乙地区梅雨,受湿润西风影响

C甲地区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乙地区伏早,受热带气旋影响

23.图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宏观地形( )

A消亡边界岛弧

B生长边界海沟

C生长边界海岭

D消亡边界裂谷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可知,甲地位于北美大陆西岸,位于北纬30到40度之间应为地中海气候,题中显示时间是6月中旬,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甲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对不同区域气候成因的分析,根据经纬度和大陆轮廓判断甲、乙两地的位置,进而判断出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

易错点

乙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位于北纬30到40度之间,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材料,2016年6月中旬以来,乙地区连续多日阴雨天气,应是梅雨天气,受准静止锋影响,BD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及大陆轮廓可知,图中板块边界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板块的相向运动,属于消亡边界,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挤压往往形成岛弧,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板块边界的类型,相向运动的边界称为消亡边界,背离运动的边界称为生长边界,图中板块边界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因板块的相向运动,属于消亡边界,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挤压往往形成岛弧。

易错点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且板块在活动之中,相向运动的边界称为消亡边界,背离运动的边界称为生长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向运动,往往形成海沟或岛弧,板块的背离运动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材料一在明末清初到20世纪初,中俄两国形成了一条历时200多年的“万里茶路”,它是一条纵贯南北水陆交替的商业运输线路。起点在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途经江西、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终点是乌里雅苏台(现蒙古)的恰克图。驼队往往选择冬季出发,在春季融冰前回来。

材料二图1是蒙古国等降水量线和自然带图,图2是乌兰巴托气候资料。

34.解释驼队穿越蒙古到达恰克图选择冬季而不选择夏季出发的原因。并指出驼队在来回途中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 (7分)

35.图中某日甲和乙(104°E)两地同时看到日出,简析两地昼长的差异并计算昼长差(4分)

36.蒙古国水汽主要来自__ ,说出该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并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驼队是陆上交通方式(1分),沿途要跨越很多河流(1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1分),冬季晴天多(1分),有利于驼队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夏季降水量比较丰富,气温高,河流流量大(1分)。 驼队不能穿过河流。冬季出发时,可能会遇到强冷空气南下引起的寒潮和暴雪天气(1分);春天归途中,可能会遇上沙尘暴天气(1分)。

解析

首先驼队是路上交通方式,沿途要跨越很多河流,冬季河流会封冻且天气晴朗,有利于驼队顺利到达目的地,夏季河流流量大且气温高不利于驼队出行,冬季出发时,可能会遇到强冷空气南下引起的寒潮和暴雪天气;春天归途中,可能会遇上沙尘暴天气。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影响驼队选择不同季节出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结合图示河流信息及气温降水量图的分析,对比冬季和夏季该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对比分析即可,遇到的自然灾害可从不同季节的差异分析。

易错点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从图中的水系分布及气温降水量图分析,注意阐述时应对比冬季和夏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乙在甲的东北方,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1分),因此乙的昼长比甲短(1分)。两地的地方时差为16分钟,因此两地的昼长差为32分钟(2分)。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乙在甲的东北方,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因此乙的昼长比甲短,甲位于100°E,与乙地相差4度,地方时相差16分钟,但两地同时日出故昼长相差32分钟。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乙在甲的东北方,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因此乙的昼长比甲短,甲位于100°E,与乙地相差4°,地方时相差16分钟,甲地比乙地地方时晚16分钟,但两地同时日出,故甲地比乙地昼长少32分钟。

易错点

注重图中区位的判断,在计算昼长差异时,应注意避免计算失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北冰洋(1分)。干湿度地带性(1分)。夏季,该地位于亚洲低压的北部,盛行偏北季风(1分),偏北季风从北冰洋上吹来,蒙古国越往南,离北冰洋越远,降水越少,自然带出现交替(1分)。

解析

蒙古国位于内陆地区,很难接受到太平洋的水汽,纬度较高,其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夏季,该地位于亚洲低压的北部,盛行偏北季风,偏北季风从北冰洋上吹来,蒙古国越往南,离北冰洋越远,降水越少,自然带出现交替,呈现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地域分异规律,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尤其是海陆位置判断其水汽来源,根据其离海洋越来越远,水汽含量逐渐减少,可知其属于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易错点

需要明确蒙古国的地理位置,第一问为第二问做了铺垫,层层深入。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5分

材料一:图1是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是赣州气候资料

材料三: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城市主要是南昌、九江、上饶、赣州等地。

37.江西、湖南省共同存在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38.据材料二,概括两省城市化水平的变化特点。(3分)

39.分析赣州冬半年日照时数短的主要原因。(2分)

40.赣州承接的产业主要来自我国 (地区)的产业转移。分析赣州具有的优势区位条件。(5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酸雨(1分)。有色金属矿产丰富(1分),冶炼工业发达(1分);盆地地形,不利于废气的扩散(1分);降水量丰富,有利于酸雨的形成(1分)。

解析

(1)江西、湖南省酸雨问题突出,应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分析,两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冶炼工业发达,且是盆地地形,不利于废气的扩散,都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1)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分析,江西、湖南省酸雨问题突出,两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冶炼工业发达,且是盆地地形,不利于废气的扩散,都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

易错点

分析酸雨成因,应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分析,不可忽视自然原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分);城市化水平在提高(1分);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分)

解析

(2)根据材料二,对比湖南、江西和全国城市化数据可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0年至2015年的数据变化可看出:城市化水平在提高,且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2)先结合材料二信息,对比湖南、江西和全国城市化数据可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0年至2015年的数据变化可看出:城市化水平在提高,且平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易错点

本题城市化水平的变化特点应从材料中分析及推导,难度较低。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冬半年昼短夜长(1分);该地受锋面的影响,多阴雨天气(1分);

解析

(3)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是昼长和天气情况。赣州冬半年昼短夜长,且多阴雨天气,故日照时数短。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3)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是昼长和天气情况。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赣州昼短夜长,根据图中降水量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冬半年多阴雨天气,故日照时数短。

易错点

注意题干中信息的获取,冬半年影响了白昼长度,分析应全面,语言要简洁。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广东省(珠三角地区)(1分)。离珠三角近(1分),有京九铁路,交通方便(1分);劳动力价格低(1分);地价低(1分)等。

解析

(4)赣州承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的区位优势应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地价等方面分析。赣州离珠三角近,且有京九铁路,交通方便,且劳动力价格低,地价低,利于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

考查方向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4)赣州承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的区位优势应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地价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赣州离珠三角近,且有京九铁路,交通方便,且劳动力价格低,地价低,利于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

易错点

分析赣州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分析应全面,语言要简洁。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