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衡水市2017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1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读图完成1~3题。

1. 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风-电能源丰富

B油-电能源丰富

C水-电能源丰富

D煤-电能源丰富

2.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风力

D太阳辐射

3.发电基地的建设利于当地( )

A完善基础建设,减少寒潮危害

B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C加速资源枯竭,抑制经济发展

D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煤电、水电、油电资源,河西走廊地区风电能源最为丰富,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地区的资源概括,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文材料定位区域位置,进而结合所学知识中的中国区域地理中能源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相关内容与选项具体内容进行仔细推理,仔细进行区分判断即可。

易错点

考生容易只注意到区域图中的河流分布,想当然地笑着C项,而忽略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背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由于河西走廊南北两侧是高大山脉,中间形成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狭窄通道,玉门处于“通道”西侧,形成狭管效应,加剧风速,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题干设问是指助推其成为主战场的因素,仔细分析可知,玉门成为主战场是因为风力大,即题干设问是指助推玉门风力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气压状况(气压梯度力)、下垫面状况(摩擦力)、特殊地形(狭管效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玉门与其附近地区相比,其风力大的助推因素主要是地形。

易错点

考生易想当然的认为风力条件属于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属于气候气象,进而误选B项。也容易误解题干直接选C项,题干设问是指助推其成为主战场的因素,仔细分析可知,玉门成为主战场是因为风力大,即题干设问是指助推玉门风力大的因素。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基地利用风力发电,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进而保护植被,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但对寒潮等自然灾害基本没有影响。风电能源为可再生能源,风电工业的建设不会造成资源的枯竭,且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风力发电与作物的生长无关,本题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风电能源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电能源为典型的清洁能源,结合各选项所述内容稍加分析可得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选项区分度很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近年来,黄河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为明显。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其间一条支流。读不同时期头道拐—龙门区间(简称头龙间)水沙变化表,完成4~6题。

4.2007年头龙间支流来水来沙量分别相当于1970~1979年均值的( )

A2/3、1/6

B3/4、1/4

C3/4、2/3

D1/3、1/10

5.下列因素与近年来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状况无关的是( )

A黄土高原毁林开荒

B煤炭开采形成的巷道和采空区

C退耕还林、封山禁牧

D窟野河等支流河道中采砂取土

6.河道泥沙沉积量和流域的降水强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下图中最符合窟野河流域降水强度与黄河中游河道泥沙沉积量对应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通过计算可知2007年头龙间支流汇水量为16.6亿m3(205.9-189.3=16.6),集沙量为0.721亿t;1970~1979年均值分别为51.42亿m3和7.53亿t,本题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表格数据的读取与简单估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及题干设问,在表格中找出对应年份头道拐和龙门的水量和沙量,分别相减可得头龙间的汇水量及集沙量,1970~1979年均值的计算方法同理,最后估算比例值即可。

易错点

考生易因忽略头龙间实际所指而直接错用数据而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通过估算可知不同时期头龙间来水来沙量可知,近年来头龙间来水来沙量明显比1970~1979年偏少。A毁林开荒会导致地面径流增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增强,会导致来水来沙增多,故A项和来水来沙量减少无关。B煤炭开采形成的巷道和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会严重破坏地表水、地下水的运动,甚至会破坏地下不透水层,使得地表水渗入地下或矿坑,因而会使地表径流减少。C当地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社会经济条件得到很大发展,大量劳动力开始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巩固了当地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成果,水土流失得到缓解。D河道采砂取土,使得河道中出现规模不等的坑、洼、坎,洪水时由于填洼作用导致洪峰、洪量急剧衰减,携沙能力下降,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河流流量及含沙量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数据,先估算出近年来黄河中游水沙变化状况,即近年来头龙间来水来沙量明显比1970~1979年偏少,再进一步结合各个选项及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易错点

本题所涉知识点较复杂,考生可能因为区分不清各选项所述内容对河流流量及含沙量的具体影响而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流域降水强度增大,携带泥沙能力增强,则最终沉积在黄河河道的泥沙会随之增多,当降水强度继续增大时,会形成更大洪峰,对黄河河道的冲刷作用开始显现,故黄河河道泥沙沉积层会减小,本题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强度对河道泥沙沉积量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题干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河道泥沙沉积量随降水强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应为先增后减。

易错点

考生可能因为没有注意到各图的横纵坐标而误选;亦可能想当然认为降水强度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泥沙沉积量越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阿尔泰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冰川分布区。据调查,近50年来冰川的数量和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读“1960~2010年间阿尔泰地区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分析,关于阿尔泰地区冰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个朝向的冰川条数都有增有减

B各个朝向的冰川面积都全面退缩

C朝向北侧每条冰川的平均面积最大

D朝向西侧的冰川面积变化最小

11.关于阿尔泰地区冰川分布特点与对应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冰川数量比东侧少——西侧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北侧比南侧冰川条数多——北侧位于阴坡和夏季风的背风坡

C西北侧比东南侧冰川面积大——西北侧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大

D冰川总蓄积量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本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图a显示,各个朝向的冰川数量都在减少,A错;面积则有增有减,北向的面积增加,B错;北向冰川虽然面积较大,但是条数更多,每条冰川的平均面积并不是最大,可以与西北侧作下简单比较即可得出结论,C错;西侧冰川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变化最小,D对。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的数据读取,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进行仔细判读,结合各选项仔细进行区分判断即可。

易错点

考生易因为未能区分两图所示具体指标(左图为冰川条数、右图为冰川面积)或者两个年份的曲线类型,进而误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冰川条数多少既与降水量多少有关系,也与地形、空间大小等有关,阿尔泰山是西北-东南走向,正西方向的空间有限,能够容纳的冰川数量、面积自然很小,所以A错;北侧数量比南侧多,不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主要是因为北侧受西风带控制和少量北冰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量大,同时也位于阴坡,融雪量少,所以数量多,B错;西北侧与北侧相似,C对;冰川的总蓄积量的变化取决于冰川的补给和融雪量对比关系,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增多,但补给量并不一定也减少,D错,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冰川分布及变化的影响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的相关内容与选项具体内容进行仔细推理,仔细进行区分判断即可。

易错点

本题涉及知识点多且难度高,考生稍不注意便会进入出题人的圈套,从而误选。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

材料二   涠洲岛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火成岩广布,东侧多滩涂、浅滩、海水盐度较低。在岛屿东、北侧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南侧有火山活动形成“C”型的岩崖,水底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各种各样的珊瑚和珍珠。岛上最大的城镇涠洲镇分布在附近。

16.说明红树林分布在岛屿东、北侧的自然原因。(6分)

17.分析涠洲岛珊瑚和珍珠采集产业分布在岛屿南侧的原因。(10分)

18.在台风过境后A、B两处容易发生次生自然灾害,任选一地指出发生的主要次生自然灾害,并说出防治措施。(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2分)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2分)河流多从岛屿的东、北侧入海,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2分)

解析

由材料可知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在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是守卫海岸的卫士和消浪先锋。结合图示材料可推知,岛屿东、北侧火山岩广布,土质肥沃;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热;河流多从岛屿的东、北侧入海,滩涂、浅滩较多、海水盐度较低。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物习性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文字材料所给的红树林对自然条件的需求,进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2分)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2分)南部海湾,风浪小;(2分)纬度低,阳光较充足。(2分)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叫天。原材料充足,故加工厂较多。

解析

由材料可知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温度20℃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浅海海域中水面平静,水质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的凹缝中。结合图示材料可知岛屿南侧的火山岩礁、平台、斜坡、崖面较多孔隙发育,利于珊瑚生长;残壁断崖冬季阻挡了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南部海湾,风浪小;纬度低,阳光较充足。为珊瑚和贝类提供了较好的生长叫天。原材料充足,故加工厂较多。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物习性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文字材料所给的珊瑚、贝类对自然条件的需求,进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A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2分)锚固山体;加强监测监控;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B处巨浪、洪涝灾害。(2分)加强台风监测监控和预警;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沿岸防护林体系。(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由图示材料可知A处坡陡,易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而B处地势低平且临海,易发巨浪、洪涝灾害。针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主要措施包括锚固山体;加强监测监控;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针对巨浪、洪涝灾害。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台风监测监控和预警;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沿岸防护林体系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判断易发次生灾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具体灾害的防范措施,进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简单,回答时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太湖流域某一河网分区,地势低平,河道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最高水位、受灾面积与降雨量不成比例的增长,20世纪80至90年代洪涝日趋频繁,水质恶化,经济损失严重。图1是太湖流域某一河网分区水位站点示意图;图2是1991~2010年太湖流域某一河网分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20.描述太湖流域某一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并说明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城镇用地和旱地面积不断增加;(2分)水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2分)

原因:快速城镇化表明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2分)该区域河网水面积减少;(2分)支流减少,河道结构变得简单化导致河流调蓄能力下降,削减洪峰,降低洪水危害能力减弱,加大流域内洪涝灾害风险,水质恶化日趋严重。(2分)

解析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点主要从增加和减少的主要类型进行描述,原因分析主要从地表硬化、自然水体面积变化、径流调节能力、污染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特点主要为城镇用地和旱地面积不断增加以及水田、林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该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快速城镇化表明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该区域河网水面积减少;支流减少,河道结构变得简单化导致河流调蓄能力下降,削减洪峰,降低洪水危害能力减弱,加大流域内洪涝灾害风险,水质恶化日趋严重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进而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以及地表硬化、自然水体面积变化、径流调节能力、污染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回答时须结合图文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洛伦兹曲线图中代表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分布越均衡,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据此完成7~9题。

7.与山东省相比,全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因素

B战争因素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8.山东省近年来人口分布集中程度表现为( )

A极度集中

B分布不均程度增强

C趋于均衡

D60%土地集中全部人口

9.在人口分布变化过程中,人口大量迁入( )

A与河北交界处

B沂蒙地区

C黄河入海口区域

D青岛济南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本题选C。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调动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储备,即可得出答案。

易错点

考生可能不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而想当然的认为主要原因都归于经济原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1953年、1982年、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对比发现越来越偏离绝对均衡线,可推知分布不均衡程度增强,本题选B。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图示材料数据,分析变化趋势,仔细进行区分判断即可。

易错点

考生可能因为未能准确对图表进行判读而误选。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东省人口部分集中程度增强,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四个地区中济南和青岛经济实力强,吸引力强,本题选D。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差异对人口分布及迁移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的吸引力强,结合各选项可知青岛济南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应有大量人口迁入。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简单,选项区分度高,考生只须结合山东省经济发展概况便可选出。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也较大。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该国是南亚率先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的国家。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2.据图文资料,分析斯里兰卡的地形特征。(6分)

13.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放慢,加之国内环境的不稳定,使该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请你为该国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14.该国的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叶种植的有利影响。(6分)

15.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问题②:说明该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可以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斯里兰卡北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中南部海拔躲在500米以上,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2分)河流大多发源于东南部高地,地势中部偏南较高,四周较低;(2分)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比较陡峻。(2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特征的的描述主要从地形和地势两大方面进行,具体来讲,地形主要包括地形类型的复杂程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地势则主要涉及地势起伏、海拔高低、地势走向等,结合图示材料可知,斯里兰卡北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中南部海拔躲在500米以上,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河流大多发源于东南部高地,地势中部偏南较高,四周较低;西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东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形比较陡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形特征的的描述主要从地形和地势两大方面进行,具体来讲,地形主要包括地形类型的复杂程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的空间分布;地势则主要涉及地势起伏、海拔高低、地势走向等,结合具体情形分析作答即可。

易错点

考生易由于对地形特征描述不全而丢分。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进一步深化经济自由化政策,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民族工业;(2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分)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2分)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2分)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议主要从优势资源的利用、国内劣势须引进国外资源取长补短、特色产业、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结合该国具体情形,可推知答案。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议主要从优势资源的利用、国内劣势须引进国外资源取长补短、特色产业、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结合该国具体情形,进而分析作答。

易错点

考生容易由于遗漏要点而丢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产茶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拔较高,云雾多,利于茶树生长;(2分)山地地形多地形雨,降水多,气温湿润且利于排水,适合茶树生长;(2分)地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利于茶树采光且减少照晒强度。(2分)

解析

由材料可知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结合图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产茶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海拔较高,云雾多,利于茶树生长;山地地形多地形雨,降水多,气温湿润且利于排水,适合茶树生长;地形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利于茶树采光且减少照晒强度。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生物习性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文字材料所给的茶树对自然条件的需求,进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问题①:热带季风气候不稳定,容易引起旱涝灾害。(2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2分)

问题②: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

对于问题①,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季风气候的不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应的措施应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对于问题②,该国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可以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外汇收入增加、就业增加、保持水土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限制及应对措施、以及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对该区域农业活动的限制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区域农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对面进行分析作答。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语言规范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10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本是只有62户人家的小乡村,近些年,这里古色古香的关中建筑和关中特色小吃无不吸引着人们对关中文化的向往,高峰时,村子一天能来18万游客,即使在当下寒冷的冬季,村里也有不少游人。袁家村乡村旅游办的红红火火,一时间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

19. 试从地理的角度分析袁家村发展民俗文化游的优势及民俗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优势:旅游资源类型独特、游览价值高;(2分)靠近唐太宗昭陵等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良好;(2分)靠近国际机场和关中环线,交通通达度高。(2分)

影响:袁家村民俗风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有利于扩大区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可以延长产业链,促进区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

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多寡、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包括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集群性与地域组合、市场、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结合具体情形可知,该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独特、游览价值高;靠近唐太宗昭陵等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良好;靠近国际机场和关中环线,交通通达度高。民俗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作答即可。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及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多寡、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包括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集群性与地域组合、市场、交通通达性等,结合具体情形加以分析即可。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方面作答即可。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结合具体情形加以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