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下图为阿尔泰山1960年(虚线)和2010年(实线)冰川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对比图。阿尔泰山2010年与1960年相比,雪线降低的方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图反映的是阿尔泰山冰川面积变化,由图可知只有北方2010年的冰川面积大于1960年,结合选项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阅读题干,提取材料信息。可知虚线和实线分别反映流1960年和2010年阿尔泰山不同方位的冰川面积。结合题干雪线降低的方位应该是冰川面积增大的方位,通过读图可知答案为D。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C选项,结合“雪线降低”,部分同学可能会错以为冰川面积减小的越多,雪线就会越低;或错选A,以为冰川面积越小,雪线会越低。
5.下图是某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图。从图示信息推断,甲处的制造业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题干,据图可知甲地制造业就业密度最大据图例为4000-5000人每平方千米,应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制造业,故选B。
考查方向
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本题以不同产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同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甲地制造业就业密度最大,结合选项选B。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C,由图可知,甲地较乙地距离市中心更近,学生易误选为市场指向型。
6.下图是某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图。乙处的制造业之间大多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这样的布局有利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题干,乙地制造业之间大多存在生产协作上的联系,即工业联系,这属于工业集聚现象,工业集聚的目的主要就是,共用基础设施,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题干中关键词是“生产协作上的联系”,应考虑工业集聚。结合选项,C选项降低运输成本,符合工业集聚的有利因素。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B,工业集聚部分地区是由于有优惠政策再加上工业联系形成的,而题干强调了大多存在生产上的联系,故B选项错误。
7.下图是某海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甲处类似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结合板块运动知识,可知甲地岩石年龄最小越往两侧岩石年龄越大,甲应属于生长边界,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州板块的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A。
考查方向
考查世界六大板块的分布与运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图中得出甲地为生长边界,结合选项找出位于生长边界的选项即可。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C,安第斯山脉位于太平洋沿岸但不处于太平洋板块边界处,部分同学认为太平洋板块东南界为生长边界,就误以为安第斯山脉位于生长边界。
8. 下图是某海域海底岩石年龄分布图。要研究海底岩石年龄分布状况,并推测大洋地壳运动规律所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题干,可知“推测大洋地壳运动规律”,需要“查询、分析”功能,选项中只有GIS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此功能,故选C。
考查方向
考查现代地理技术的应用。
解题思路
题干中关键词是“推测、运动规律”,结合地理现代技术的功能,只有GIS符合题意。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B,误以为大洋地壳“运动”,需要遥感(RS)来观测。
9.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某四个区域1990—2010年人口统计图。 影响图示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 )
正确答案
解析
由图可知,四个地区净增长人口远远小于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可知四地均为人口迁出区,现阶段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结合题干中“俄罗斯远东”可知四地气候并不宜人居住,故选择D选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题干中关键词是“俄罗斯远东”,结合图中信息人口外迁考虑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以得出答案D选项。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A,误以生态恶化导致四地人口均迁往外地。
10.下图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某四个区域1990—2010年人口统计图。图示地区人口数量变化(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图,可知无论是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还是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四地都是人口迁出大于自然增长,结合选项,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图是关键,从图中得出四地无论是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还是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四地都是人口迁出大于自然增长,结合选项得出A。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B,误以人口外迁导致劳动力不足,进而降低了环境人口容量。
2.下图为阿尔泰山1960年(虚线)和2010年(实线)冰川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对比图。根据冰川面积的变化,可以推测出该地(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图反映的是阿尔泰山冰川面积变小,冰川面积变小可能和该地气温上升有关,气温上升,蒸发加剧,结合选项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阅读题干,提取图中信息(冰川面积减小)。冰川面积变小可能和该地气温上升有关,气温上升,蒸发加剧,淡水资源减少,湖泊面积应该缩小,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气温上升冻土厚度不会变大。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B选项,认为冰川融化,冰川融水进入湖泊,湖泊面积增大。
3.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甲地该月(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材料,读图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可知西伯利亚地区(欧亚大陆北部)为高压,结合气压与冷热、季节的关系,可知图甲为冬季,甲地结合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树叶已落,则林中光线较强,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世界自然带的分布以及世界气候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阅读题干,提取图中信息(气压随经度的变化)。不同季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不同的气压(夏季陆地为热低压,冬季陆地为冷高压;海洋相反)。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A选项,认为甲地受冷高压控制,会带来冻害(冻害春秋季危害大于冬季)。
4.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该图反映中低纬度气压随纬度的变化,可知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成因是大气环流的结果,乙地高压为热力因素形成的(冷高压)结合选项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阅读题干,提取图中信息(乙地受亚欧大陆冬季的冷高压控制)。丙地为北半球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乙地冷高压类似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为顺时针方向)A选项错误;乙、丙两地均为下沉气流,故B选项错误;丙地地处热带长夏无冬,故C选项错误;乙地的下沉气流为受冷下沉(热力因素),丙地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大气运动,动力原因),故D选项正确。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B选项,误认为乙地接近60°N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为上升气流,而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为下沉气流。
11.下图中,OA、OB、OC、OD为某时刻四地长度均为4米的直立物体影长及其朝向示意图,O为直立物体的原点,外圆半径为4米,内圆半径为2米。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图,可知四地该时刻太阳高度均为45°,太阳位于正南(正北)时刻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所以①④相同均为45°排除A、B;太阳东升西落,影子应自西向东由无限长到正午最短再到日落无限长③位于日出不久太阳高度即达45°,而②位于午后不久(更接近正午太阳高度),故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图是关键,图中影子离正东、正西越近太阳高度越低,影子离正南、正北越近,越接近正午太阳高度角,①②③④同为45°则影子离正南、正北越远的,中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易错点
容易错选成D,误以为②距离正午更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材料一
厄瓜多尔是世界上特别适于种植玫瑰花地区之一,其玫瑰花品种繁多、花蕾大、花色艳、花期长而闻名于世,主要出口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地,鲜花产业成为该国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厄瓜多尔玫瑰花种植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基多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其对玫瑰种植的影响。
13.简析近年来厄瓜多尔鲜花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的原因。
14.简述厄瓜多尔促进玫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正确答案
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夜晚容易出现冻害。
解析
读图可知基多位于赤道附近本应为全年高温多雨,但是结合图例可知其海拔位置较高,推知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地处热带并受地形影响气温年较差小,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终年温和所以全年都可种植玫瑰,但是夜晚容易出现冻害。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题干要求根据图示信息推测,那我们就按图示信息,结合地理一般规律作答即可。首先纬度位置位于赤道附近,按一般规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结合图例可知其海拔高度较高,可知其气温应低于热带雨林,得出其气候特征为终年温和,由于影响其其后的两大因素全年稳定,可推知气温年较差小,地势高一般昼夜温差大,其次通过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可得出全年可以种植,但海拔高夜晚容易出现冻害。
易错点
本题学生在作答时,会出现忽视海拔因素,只考虑纬度因素,从而误得出热带雨林气候。导致后续问题全部答错。
正确答案
鲜花易腐烂,保鲜期短,距离国际市场较远,对保鲜和运输速度要求高。产量高,出口量大,鲜花的经济价值高,支付运费能力强。
解析
结合材料一,可知厄瓜多尔鲜花出口多个国家,且距离较远,而鲜花易腐烂对保鲜和运输速度要求高,同时鲜花的附加值高,能负担的起较贵的运费。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可从“鲜花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入手,推测鲜花的运输量大,结合材料可知鲜花出口多个国家距离均较远;结合鲜花易腐烂的特性,推知对保鲜和运输速度要求较高。
易错点
本题学生在作答时,会出现要点回答不全面,答案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比如部分学生可能只答出市场大,运费高。
正确答案
改善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采取保温措施等,加强农业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等。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对鲜花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系列产品。
解析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可知:由于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所以应该改善生产条件,如采取保温措施;地势高又处于赤道附近,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业的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等;结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措施可知:由于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所以应该改善生产条件,如采取保温措施;地势高又处于赤道附近,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业的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等;结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易错点
本题学生在作答时,会出现要点回答不全面,答案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
材料一
江西省都昌多宝沙山濒临鄱阳湖,沙山南北绵延数百里,面积达三万六千多亩,是江南最大的沙山,距离湖岸线越近植被越稀疏,沙丘流动性越强。
材料二
图1为鄱阳湖枯水湖面和湖滩(水深淹没,水浅露出的滩地)分布图,图2为多宝沙山分布地区表层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有机质中碳元素)含量距湖岸线变化示意图,图3为近50年来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相互补给作用的频率分布图。
15.分析材料中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16.推测多宝沙山沙子的可能来源。
17.根据图示信息描述鄱阳湖与长江之间补给作用的特点,并用我国雨带推移规律解释其原因。
正确答案
随深度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距离湖岸线越远,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随土层加深植物残枝落叶、根系减少,距离湖岸线远,植被覆盖率高,生物提供的有机质增加。
解析
由图2可知随深度增加,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距离湖岸线越远,土壤有机碳含量越高。结合材料“距湖岸线越近植被越少”可推知距离湖岸线远,植被覆盖率高,生物提供的有机质增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由图得出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变化,结合材料推出原因。
易错点
只回答距离湖岸线远近,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而漏掉随土壤深度变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
工程建设、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剧土壤侵蚀;湖区地势低洼,上游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雨季长江水倒灌带来的泥沙在湖底沉积;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大量湖滩裸露,每年枯水期,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吹扬起来,再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
解析
结合“推测”“可能来源”考虑多宝沙山实际,可推出沙子来源有上游河流、长江泥沙,湖滩裸露时沙化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推测”“可能来源”考虑多宝沙山实际,可推出沙子来源有上游河流、长江泥沙,湖滩裸露时沙化等。根据“可能来源”考虑其产生原因工程建设、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剧土壤侵蚀;湖区地势低洼,上游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雨季长江水倒灌带来的泥沙在湖底沉积;鄱阳湖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大量湖滩裸露,每年枯水期,强劲的冬季风可将湖滩裸露的泥沙吹扬起来,再经风力搬运到湖滨地带堆积。
易错点
本题学生在作答时,会出现要点回答不全面,答案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
正确答案
4-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10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相互补给;鄱阳湖水系的河流发源于南岭地区,4-5月我国雨带到华南地区,所以该时期鄱阳湖水位升高,鄱阳湖补给长江,6-7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长江流域出现梅雨;9月份雨带南下,长江流域降水较多,长江补给鄱阳湖。
解析
读图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可知:4-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10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相互补给;鄱阳湖水系的河流发源于南岭地区,4-5月我国雨带到华南地区,所以该时期鄱阳湖水位升高,鄱阳湖补给长江,6-7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长江流域出现梅雨;9月份雨带南下,长江流域降水较多,长江补给鄱阳湖。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图结合我国雨带推移规律,应做到条理清晰,有头有序:4-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10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相互补给;鄱阳湖水系的河流发源于南岭地区,4-5月我国雨带到华南地区,所以该时期鄱阳湖水位升高,鄱阳湖补给长江,6-7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长江流域出现梅雨;9月份雨带南下,长江流域降水较多,长江补给鄱阳湖。
易错点
本题学生在作答时,会出现要点回答不全面,抓不住重点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