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1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户籍人口是指在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户口的人;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表1为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1.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C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D老龄化进程加快

2.目前该省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

A性别比失调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素质下降

D城乡人口融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表格可知,该省的户籍人口在增加,说明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由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的,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两次人口普查,该省的户籍人口在增加,说明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但是其常住人口反而减少了,说明人口流动速度加快了。

易错点

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与城市化和老龄化无关,A、C错。从表中可看出全省的户籍人口并没有减少,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B错。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速度加快,D正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由表中数据信息可推知,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外迁人口多,因此导致全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而人口性别比、人口素质和城乡人口融合问题在表中未体现出来,故无法判断。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表中数据信息可推知,该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外迁人口多,因此导致全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易错点

ACD选项,都是容易使人混淆的选项,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材料中体现的是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过慢导致的主要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4分

钾肥是三大农业化肥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国内钾肥生产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察尔汗盐湖蕴藏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在盐盖上。1958年,国家决定在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设钾肥生产基地,当年出产钾肥1000吨,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2015年产量已突破500万吨。图6是察尔汗盐湖位置图。

16.说明我国是世界钾肥消费大国的原因。(4分)

17.分析察尔汗建设钾肥生产基地之初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10分)

18.说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原因。(6分)

19.请为察尔汗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提出建议。(4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钾肥能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对钾肥需求量大;(2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钾肥浪费严重(或我国缺钾土地比重大,钾肥施用量大等)。(2分)

解析

钾肥是三大农业化肥之一,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钾肥消耗量大;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较低,导致钾肥浪费严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钾肥是三大农业化肥之一,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因此钾肥消耗量大;另外,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低(不像以色列的滴灌那样可以通过电脑控制和水管精准施肥),因此生产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

易错点

本题设问难度中等,大部分同学能想到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钾肥消耗量大,但是没有注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钾肥的浪费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联想到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人为原因——生产生活耗水量大以及污染浪费严重。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海拔高,寒冷时间长(2分),缺氧(2分),降水少(2分),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2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2分)建设之初,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任答5点,得10分)

解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由图可知察尔汗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部,高原地形对察尔汗钾肥生产基地建设带来的不利条件包括:海拔高、寒冷期长、缺氧(高原反应)、施工难度大等;察尔汗位于95°E附近。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因此降水少,淡水资源缺乏;由于该地自然条件不好,因此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工业基础设施薄弱。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区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给定的图形材料可以判断出察尔汗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条件,再逐个分析自然条件对察尔汗建设钾肥生产基地的不利影响。

易错点

本题为中等题,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地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等),本题要点比较多,注意答案的全面。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盐盖坚硬,路基牢固、稳定;(2分)盐盖平坦,施工方便,建设成本低(2分);气候干燥,道路维护方便(2分)。

解析

由材料可知盐盖很坚硬,另外盐盖在沉积过程中会形成相对平坦的路面,因此对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修建主要优势是:路基坚硬牢固、平坦。另外该地气候干燥,道路不易受损,维护方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先分析盐盖以及该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再明确它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设问较难,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综合考虑分析。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加大钠盐、镁盐等的开发力度,从单一结构转变为多元结构;(2分)加大研发力度,推进盐湖资源的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附加值等。(2分)

解析

由于察尔汗盐湖长期以来开发的主要是氯化钾,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开发者中应该加大对氯化钠、氯化镁的开发,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另外提炼出的盐价值较低,因此可以提高资源的附加值来促进产业的升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先明确该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产品价值低;再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易错点

本题设问难度中等,做题时先要分析该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再提出相应的建议。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0.(10分)【旅游地理】

“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这就是呼伦贝尔草原,它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为呼伦贝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游客选择去呼伦贝尔草原旅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和国庆期间,目前,景区正积极开发“冰雪那达慕”、“冰雪文化节”、“呼伦湖冬捕”、“海拉尔东山滑雪场”等冬季旅游项目。

正确答案

(1)冰雪风光(或运动)与民族文化结合,资源丰富而独特(2分),地域组合条件好(2分);

(2)游客对户外运动及体验四季的需求增加,冬旅市场潜力大(2分);

(3)开发冬旅可延长旅游季节(或缩短旅游淡季),提高淡季景区服务设施的利用率(2分);

(4)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2分)。(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呼伦贝尔景区积极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的原因。

结合图文材料与已学知识可知,该地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冬季旅游项目独特,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对户外运动及体验四季的需求增加,冬季旅游市场潜力大。但由于呼伦贝尔纬度位置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旅游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6~8月和国庆期间,造成旅游淡季旅游设施长时间闲置,而旅游旺季旅游客过分集中带来较大的生态压力和接待压力。冬季旅游项目的开发可以延长旅游季节,提高旅游淡季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因包括可行性分析和意义分析,可行性分析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对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评价;意义分析即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但思考问题时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由“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的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图1为不同时期工业活动“微笑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图1

3.若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工业自动化和“工业4.0”的“微笑曲 线”,则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4.“工业4.0”时代,工业布局更趋向于集中在()

A劳动力丰富地区

B原料产地

C科技发达地区

D燃料产地

5.“工业4.0”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可能为()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D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工业化初期,农业为主,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其生产利润大于设计和营销利润,曲线④是工业化初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采购、设计、品牌营销、物流管理、金融服务)的附加值和盈利率越来越高,而(加工、组装、制造)的附加值和盈利率越来越低,因此企业总是尽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所以工业化曲线是③、工业自动化曲线是②、工业4.0的“微笑曲线”是①。选B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本题首先要看懂图表的含义,纵坐标表示设计、生产和营销的附加值,横坐标表示经济活动,其次要明确各个工业时代各种经济活动的特征。随着生产力和工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生产也要求越来越灵活化,所以工业生产中生产的附加值在减小,而设计、营销的附加值在增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尽力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以获取更高的利润,所以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工业自动化和“工业4.0”的“微笑曲线”,其对应关系是④③②①。

易错点

本题难度中等。由材料可知,随着生产力和工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生产也要求越来越灵活化,所以工业生产中生产的附加值在减小,而设计、营销的附加值在增加。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工业4.0时代,由“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的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所以工业更趋向于集中在科技发达地区,交通便捷度高的地区,工业发展不再依赖原料、燃料和廉价劳动力。选C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题目材料可知工业4.0时代的特点是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对科技水平要求高,因此工业布局更趋向集中在科技发达的地区。

易错点

本题难度较小。材料中提到“工业4.0”是由“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的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这种“智能模式”需要发达的科技,因此工业布局更趋向集中在科技发达的地区。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工业4.0时代,由“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构成,产品、消费与生产三方融合的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因此“工业4.0”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题目材料可知工业4.0时代的特点是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它可以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易错点

本题难度较小。关键9是读懂材料,理解工业4.0的特点,进而判断它的特点。因为“工业4.0”时代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时代,因此,工业生产的成本是降低的,而用于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成本会有所增加;工业由集中走向分散;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会缩小。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图2为我国北方某知名河流下游“水体补给关系示意图”,图3反映该河上游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据图回答6~8题。

6. 该河下游水系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支流少、流域面积较小

B河道安全,水位高

C有明显春汛和夏汛

D径流季节变化大

7. 该河下游地区盐碱地广布,主要是因为()

A农业耕作历史悠久,作物带来的盐碱物质积聚

B工业生产过程中,盐碱物质排放量高

C旱涝交替频繁,盐碱物质逐渐累积

D地势较低洼,河水带来大量盐碱物质

8. 图3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C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该河流的河床较高,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河面始终高于地下水水面,因此该地的地下水并不补给河流,由题意可推测该河流为黄河。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河床高,水位高,不安全,春汛不明显,季节变化小(位于季风区)。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黄河下游的水系特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该河流的河床较高,无论丰水期还是枯水期河面始终高于地下水水面,由此可推测该河流为黄河。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河”,因此河床高,水位高,易发生洪涝灾害;下游位于季风区,春汛不明显,径流季节变化小。

易错点

题目问的是黄河下游的水系特征,做题时主要考虑河流下游的水系特征就好了。如果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则难以选出正确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黄河下游,旱涝频繁。丰水期地下水水位上升,旱期水分蒸发加剧,导致土壤盐碱化。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临近地表使土地表层盐分积累所致.如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较封闭,过度灌溉汇集后的水盐没有出路,导致下游平原的地下水位增高,地下水的矿化度加大,在地表蒸发的作用下,水散盐留,形成盐碱化。在海滨滩涂地区,则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使海水入侵而造成盐碱化。

易错点

本题为容易题,关键是理解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农业生产中的盐类物质一般会被农作物吸收,在地表积累不多。黄河下游主要为石油工业,集中在渤海地区,盐类物质排放量低。土壤盐碱化中的盐分主要不是河流带来的,而是地下水中的,因为地下水的矿化度比较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阶地在逐渐增多,而阶地的形成原因是地壳抬升,导致河流重新下切造成的。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阶地的形成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右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河流的阶地在增多,阶地原本是河漫滩,丰水期会被淹没,枯水期会露出地表,但是随着地壳的抬升,河流重新下切,导致河漫滩即使在丰水期也不会被淹没,最终形成了阶地。

易错点

本题为难题,关键是要理解阶地的形成原因。阶地的形成原因是地壳抬升,导致河流重新下切造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图4为“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据图完成9~11题。

9. 有关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9~12月山顶一直减小

B山顶始终大于山麓

C山麓始终大于山顶

D1~8月山麓一直增大

10. 关于该地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7月最大

B12月最大

C6月随高度递增

D11月随高度递减

11. 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A太阳高度大

B白昼长

C晴天多

D阴雨天多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9~12月山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先减后增后减,A错;山顶的太阳辐射在4~8月的时候低于山麓,B、C错;1~8月山麓一直增大,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垂直分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题时应首先明确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含义,左侧纵坐标代表太阳辐射强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横坐标为月份,右侧纵坐标为垂直变化率(数值的绝对值大小表示变化幅度大小),自下向上先减小后增大;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判断。

易错点

本题属于中等题,关键要读懂图形材料。判断太阳辐射主要是看左边这个坐标轴。由图可知,9~12月山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先减后增后减,A错;山顶的太阳辐射在4~8月的时候低于山麓,B、C错;1~8月山麓一直增大,D正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7月份变化率为-11,垂直变化为最大,故A正确;12月为7,不是最大,B故不符合题意;6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山麓,不符合“随高度递增”这一说法,故C不符合题意;11月山顶大于山麓,故D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垂直变化率,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首先要明确,大别山太阳辐射的垂直变化率是看右边这个坐标轴,另外,数值的绝对值大小表示变化幅度大小,不能单纯的看数值的正负大小。

易错点

本题属于中等题,右侧纵坐标的垂直变化率,数值的绝对值大小表示变化幅度大小,不能单纯的看数值的正负大小,自下向上,太阳辐射的垂直变化率是先减小后增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大别山位于鄂、晥、豫三省交界处,属于淮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属于中纬度范围.太行山麓6月比8月太阳高度角大,故A不符合题意; 太行山麓6月比8月白昼长,故B不符合题意;8月份,我国锋面雨带通常移到东北地区,该地区晴天较多,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故C正确;8月份比6月份阴雨天少,故D不符合题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大别山位于鄂、晥、豫三省交界处,属于江淮地区,雨带在6月份控制该地,多阴雨天气,8月份受副高控制,多晴朗的天气,因此天气的变化是该地的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此外,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纬度位置)也是影响该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易错点

本题属于中等题,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拔和天气状况等,太阳辐射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2分

向日葵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花盘盛开时段(夏季)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高海拔的向日葵种植区的种子含油率比低海拔种植区高。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其葵花籽油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乌克兰南部因开垦土地,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图5为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

12.在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比较乌克兰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花盘白天随太阳转动角度的大小,并说明原因。(4分)

13.简要分析同纬度地区向日葵高海拔种植区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6分)

14.分析乌克兰发生“黑风暴”现象的原因。(6分)

15.你是否赞同乌克兰继续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请说明理由。(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低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的角度比高纬度地区小。(2分)

原因是向日葵花盘盛开时段在夏季,此时北半球昼长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高,昼长 越长。(2分)

解析

乌克兰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角度的大小与当地日出方向、日落方向有关。夏季,乌克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短。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纬度越高日出越靠近东北方,日落越靠近西北方。所以,低纬度地区花盘随太阳转动的角度比高纬度地区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北半球夏季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首先要判断出向日葵花盘转动的角度与日出日落的方位有关;其次要知道日出日落与纬度变化的关系。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北,随着纬度的增加,日出越靠近东北方,日落越靠近西北方。

易错点

本题设问难度较高,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把握问题思考的角度,其次要熟练掌握日出日落与纬度变化的关系。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2分);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的含油物质的积累(2分);高海拔地区日照时间较低海拔地区略长,向日葵光合作用的时间长(2分)。

解析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少,光照强,有利于向日葵的光合作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有利于减少呼吸作用带来的消耗;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葵花籽中的含油物质的积累;高海拔地区日照较低海拔地区略长,向日葵光合作用的时间长。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先明确同纬度地区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存在哪些差异,主要是温度和光照差异;而后结合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分析。

易错点

本题设问难度中等。因为题目给定的是同纬度地区,所以高海拔种植区种子含油率高的原因主要从由海拔引起的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本题设问较为简单,回答时应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清晰和规范。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自然原因: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2分);

大风日数多,风力作用强(2分)。

人为原因: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2分)。

解析

乌克兰多次发生“黑风暴”的自然原因是因为乌克兰地处内陆,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土地,这个答案在材料中直接有提及。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黑风暴”的形成原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分析“黑风暴”的形成原因时学生们可以迁移到“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分析时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去思考。沙尘暴的形成条件是大风、强风和沙源。乌克兰多次发生“黑风暴”,说明这里大风时日多,风力作用强;沙源多,一方面是因为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另一方面是人类过度的土地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风力侵蚀作用加强造成的。

易错点

本题设问难度中等,做题时容易忽略自然条件对沙尘暴形成的影响,注意分析问题时要全面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赞同(2分)。

理由:乌克兰向日葵种植条件优越,扩大种植面积,可以提高葵花籽产量,有利于发展深加工以增加出口,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分);进一步发展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可以扩大就业(2分)。

不赞同(2分)。

理由: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2分);地势平坦,冬春季节风力作用强,扩大向日葵种植面积,会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2分)。

解析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自圆其说即可。若赞同,可以从种植条件优越、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乌克兰向日葵种植条件优越,扩大种植面积,可以提高葵花籽产量,有利于发展深加工以增加出口;进一步发展与向日葵相关的产业,可以扩大就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若不赞同,可以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进行分析。乌克兰南部因开垦土地,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原因。若赞同,可以从乌克兰向日葵种植条件优越、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以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进行分析。乌克兰南部因开垦土地,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多次发生“黑风暴”现象,土地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

易错点

本题设问难度容易,做题时学生容易忽略表明态度,直接分析原因;做题时除了要关注文字材料外,还应关注图形材料,图形材料的信息比较隐晦,需要学生自己去挖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0分

21.(10分) 【环境保护】

西藏雪豹是一种大型的猫科肉食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常在雪线附近及雪地间活动,被称为“雪山之王”,因其栖息在石山峭壁以及警觉的生活习性,也被“高原隐士”的称号。20世纪偷猎猖獗时,雪豹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其数量少于大熊猫,主要以二级保护动物岩羊为食,偶有偷猎牧民牛羊的现象。近日珠峰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了雪豹保护中心,专事雪豹保护工作。

正确答案

原因:生长的自然环境恶劣,食物短缺;(2分)人为捕猎。(2分)

建议:建立雪豹自然保护区,禁止猎杀(2分);

对牧民进行生态补偿,加强生态教育(2分);

加强岩羊保护,为雪豹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维护生态平衡(2分)。

解析

西藏雪豹数量减少的原因,并为雪豹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雪豹数量稀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生长环境条件恶劣;人为原因是人为捕杀。建议可从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等方面分析。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滑坡的条件,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解题思路

通过材料可知雪豹一度濒临灭绝的原因包括人类的猎杀和“以二级保护动物岩羊为食”导致的食物短缺。建议也主要是从保护雪豹的生存环境、防止猎杀等角度去思考。

易错点

本题设问简单,回答时注意不要遗漏要点,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