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影响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示意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心城区()
2.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化,对郊区的影响是()
3. 在郊区外来常住人口中,有明显的老乡集聚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此完成4~6题。
4.“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5.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6.“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右图示意罗布泊不同时期湖岸线及河流入湖三角洲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缓的是()
8.老三角洲到较新三角洲的位置和面积变化说明()
9.新三角洲的位置后退说明()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据统计,全世界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据此完成10~11题。
10.泥炭主要分布在()
11.低纬度地区泥炭分布少的原因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具有喜热、好光、耐旱、怕涝的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大规模开垦种植棉花,是世界上第三大产棉基地,并以稳产、高产、品质优良闻名世界。下图示意中亚棉花主要种植区。
12.概括中亚地区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10分)
13.分析中亚地区大规模种植棉花对土壤的不利影响。(6分)
14.说明中亚地区发展棉花种植对L湖产生的影响。(6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钾肥是三大农业化肥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国内钾肥生产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
察尔汗盐湖蕴藏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在盐盖上。1958年,国家决定在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设钾肥生产基地,当年出产钾肥1000吨,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2015年产量已突破500万吨。下图是察尔汗盐湖位置图。
15.说明我国是世界钾肥消费大国的原因。(6分)
16.分析察尔汗建设钾肥生产基地之初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17.说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在盐盖上原因。(6分)
18.请为察尔汗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提出建议。(4分)
19.回龙镇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边缘,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途经本镇。2016年10月,国务院认定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自然山水、古村风貌、生态休闲、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回龙镇将建设成珠三角重要的旅游休闲基地,并以观光休闲、文化旅游为主。
20.滦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河流,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下图为1979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a)和2000年滦河三角洲示意图(图b).
说明滦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对当地水生生物、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