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读我国某冻土层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据图可以判断( )
2.图示变化直接导致该地岩层( )
3.图中积雪(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冻土层位于我国,1月气温最低,冻土层并不是最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4月份地表气温回升,靠近地表冻土开始融化,冻土层厚度变小,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该冻土层位于我国,1月气温最低,对应冻土层厚度大约100厘米,融冻层从4月份开始出现,表明地温开始回升,并且从地表向下解冻,冻土层厚度在不断减小,到了7月基本消失,可以得出答案。
易错点
注意冻土层的厚度变化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并结合我国年气温的变化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地表岩层的冻融会使得岩层发生冻融风化,物质没有被侵蚀,也没有发生相对位移,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图中冻土层的冻融变化都在原地发生,物质没有发生位移,即不存在侵蚀作用,自然也就没有堆积作用,可以得出主要导致该地岩层风化作用明显。
易错点
本题比较简单,观察图片即可得出答案。部分学生不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导致选择错误选项。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积雪厚度最大在2月份,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促进了冻土层的形成,积雪融化以后,地温升高,冻土层变薄,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当积雪覆盖时,冻土层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可知积雪降低了地温,促进了冻土层形成,积雪融化以后,冻土层一开始没有变化,然后从地表开始解冻,冻土层变薄,可以得出图中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的形成。
易错点
注意区分积雪的保温作用,同时也会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使得地温降低,辩证来认识这一问题,结合材料分析。
温度平流是指冷暖空气水平运动引起的某些地区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现象。空气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称“暖平流”;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称“冷平流”。冷暖平流是大规模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目前受冷平流影响的是( )
11.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 )
正确答案
解析
根据所给材料,“空气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可以判断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为冷锋天气,图中②④位于高压脊,不符合,③位于低压槽,两侧气流向中间汇集,③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为暖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为冷锋,故选A。
在暖平流影响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形成暖锋天气,暖锋经过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判断图中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的地区,锋面天气系统能够分布在低压槽位置,不能分布于高压脊,北半球低压气旋右侧低压槽处为冷锋,左侧为暖风;南半球刚好相反。
11在暖平流影响下,常出现( )
A.大风
B.降雪
C.气压升高
D.连续性降水
根据材料可知,在暖平流影响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形成暖锋天气,结合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可以得出本题答案。
易错点
锋面天气系统能够分布在低压槽位置,不能分布于高压脊,同时注意低压槽地区气流运动的主次。
注意区分暖锋和冷锋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正确答案
解析
在暖平流影响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形成暖锋天气,暖锋经过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故选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暖锋天气系统,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在暖平流影响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运动,形成暖锋天气,结合暖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可以得出本题答案。
易错点
注意区分暖锋和冷锋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下图为2003-2008年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曲线图。
12.描述图示时段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6分)
13.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容易造成哪些环境问题?(6分)
14. 凯拉库姆水库的修建对下游的锡尔河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15.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凯拉库姆水库的农业生产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正确答案
特征:水位持续下降。(2分)
原因:为流域内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的水源地,灌溉面积扩大,灌溉引水量增加;(2分)流域内人口增长,生活用水增多。(2分)
解析
读图可知水库水位持续降低;水库水位的高低与其水量有直接关系,水位降低说明水量减少,结合图示区域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为中亚的灌区,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大以及人口的增多,用水量逐渐增大,导致水库水量减少、水位降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水库水位的变化得出水量的变化,再结合中亚发展情况分析水库水量减少的原因即可。
易错点
影响水库水量的因素有自然和人为等两方面原因,但是短期内的快速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所致。
正确答案
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增多;周边地下水水位下降;沙尘暴发生机率增加。(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结合材料以及第一问可知凯拉库姆水库水位逐渐降低,反映出近年来随着该流域灌溉面积增大以及人口的增多,导致取水量变大,河流以及水库水量减少。结合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以及蒸发大等问题,可以得出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沙漠化、水库周边地下水位降低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通过水库水位的变化得出水量的变化,再结合中亚发展情况分析水库水量减少的原因以及不合理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即可。
易错点
不能有效的将水库水位和水量以及流域内农业发展状况相结合是本题易错的原因。
正确答案
流量减少;含沙量下降;水位变化趋缓。(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凯拉库姆水库修建之后能够调节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同时由于水库既能蓄水也能蓄沙,所以会减少下游河段的含沙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水库的作用,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水库修建对下游河段的影响即可。
易错点
对水库的作用理解不清,不能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水库修建对水库下游河段的影响是错误的原因。
正确答案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旱作物;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规模。(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可以从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耐旱作物、合理调整灌溉面积等这些角度入手分析。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干旱、半干旱灌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灌溉技术、控制灌溉面积等角度分析即可。
易错点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提高利用率以及合理分配等方面。本题设问比较简单,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西部的铜锣山北段,海拔512-718米,地处重庆渝北区石船镇西部的铜锣山北段,海拔512-718米,森林覆盖率达80%,夏季气温比重庆主城区低5-10℃。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该地进行大规模碎石开采,高峰期碎石企业达50余家,运输、车辆维修、餐饮服务等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后铜锣山矿区逐渐被关停,遗留下39个巨型矿坑。
材料二:2014年石船镇启动铜锣山废弃矿区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历时10年打造“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拟构建一个集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矿坑酒店、智能养老为一体的观光度假区。下图示意“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所在位置及范围。
16.简述铜锣山大规模开采碎石矿兴的优势。(6分)
17.铜锣山矿石开发给当地带来什么益处。(6分)
18. 2011年后铜锣山矿区为何被关停?(4分)
19. 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区域经济发展,碎石需求量大;位于重庆渝北区,距离市场近;山区岩石资源丰富。(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规模的开采碎石矿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正值区域改革开放的浪潮,土木建设工程量大,石材市场需求量大,从空间位置来看该地区靠近主城区,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位于山区,矿石资源丰富。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材料可知上世纪70年代正值重庆地区快速发展时期,大规模兴建土木,开采碎石矿,拥有广阔的市场,同时铜锣山离主城区较劲,交通便利,岩石资源丰富。
易错点
本题比较简单,注意答题的条理性。
正确答案
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居民就业;满足城市建设的需求。(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铜锣山矿石开发首先将当地矿石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矿石开采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居民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本区域工程建设的原材料需求。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强调铜锣山矿石开发带来的对当地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易错点
题干强调铜锣山矿石开发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针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正确答案
随着矿石的开采,植被破坏.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保观念日益深人人心,国家政策的限制。(每点2分.4分)
解析
铜锣山矿石开发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矿石的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矿石加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国家环保政策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矿区的关停。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铜锣山矿石开发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人们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是全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和国家政策的确立,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分析该矿区被关停是必然趋势。
易错点
本题结合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的注意力由经济效益转移到生态效益。
正确答案
矿区遗址景观独特;废弃矿区土地开发成本低;临近城市主城区,客源丰富;陆、空交通便利;森林覆盖率高.气候舒适。(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采矿以后留下39个巨型矿坑,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土地成本较低,本地区接近主城区,周边公路便捷,接近航空枢纽,交通便利,客源充足,本地区海拔较高,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分析铜锣山矿山遗址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公园建设主要从旅游资源、游客、交通等因素分析。
易错点
本题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组织语言,注意答题的条理性。
广州是老干妈最先爆发的区域市场,而后逐步扩张到全国,开始走出国门,产品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老干妈原料的“遵义辣椒”,也随之名扬天下。老干妈制造了中国品牌的一个传奇。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抢购价11点95美元两瓶(约7点74英镑,折合约79.1人民币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老干妈工厂建在贵州省,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5.老干妈的成本超出其他同类产品,其原因可能是老干妈( )
6.如果老干妈在美国建厂,则美国吸引其建厂的主要优势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交通条件较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老干妈的市场不仅仅是贵州,主要是在外地,材料中“遵义辣椒作为原料”的信息可以判断原料对其建厂影响大,老干妈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老干妈在贵州建厂靠近其主要原材料“遵义辣椒”产地,属于原料导向型,生产出来的产品远销国外,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原料。
易错点
本题强调的是老干妈工厂在贵州建厂的主导因素,同时材料中提到了“遵义辣椒”作为原材料,产品向外销售。
正确答案
解析
老干妈畅销全国和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工艺水平比较高,老干妈属于普通调味食品,科技含量不高,材料中不涉及到市场远近,因此主要受原材料的品质和价格因素的影响,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老干妈能够畅销全国和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其工艺水平比较高,产品品质好,原材料品质高,成本自然比其他产品高。
易错点
学生容易将材料中老干妈产品远销国外,而其他产品销售范围较小进行对比,得出市场远近影响成本。忽略老干妈产品远销利润的增加远远大于交通成本的增加。
正确答案
解析
老干妈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对科技、工业基础要求相对比较低,在美国投资建厂远离原材料产地,但是靠近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可以避开贸易壁垒,有助于扩大美国的销售市场,提高知名度,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老干妈在美国建厂,相比较国内而言其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老干妈属于原料导向型的轻工业,对科技、工业基础要求低,可以得出吸引老干妈美国工厂建立的主要因素是当地广阔的市场。
易错点
结合材料中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 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限时促销,产品深受外国人喜爱,对比和贵州建厂的区别,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读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轨迹示意图。完成7-9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 )
8.1964-1982年引起人口重心有明显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9.与2000-2010年人口重心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重心主要分布在河南,1935年~1964年之间向北移动,1964年~2010年向西南移动,整体上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河南省,集合经纬网判读人口重心的变化,注意时间顺序,可以得出1935年~1964年之间向北移动,1964年~2010年向西南移动,整体上人口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易错点
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河南省,集合经纬网判读人口重心的变化,注意时间顺序。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历史背景,1964~1982年人口重心向西南迁移,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三线”建设,大批人口迁移进人中西部地区,人口增长快于其他区域,故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964~1982属于改革开放之前,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行政因素的主导,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可以得出该时期人口重心的转移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比较简单,关键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2000~2010年人口重心继续向西部转移,2000年国家确立西部大开发政策,大量的工业企业支援西部建设,人口相应的向西部地区迁移,这与改革开放的深化、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有关,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2000~2010年人口重心继续向西部转移,结合历史背景,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大量的工业企业向西迁移(尤其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伴随企业迁移是人口向西转移,可以得出该时期人口重心向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产业转移。
易错点
本题容易将产业转移和矿产资源开发混淆,现代矿产资源的开发,更多依靠大型机械设备,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吸引大量人口到来。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6年1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黑龙江举办哈尔滨冰雪节、镜泊湖冬捕节和漠河冬至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设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镜泊湖等5个直播地点,让网民也能欣赏到冬季的哈尔滨。除此之外,黑龙江还计划在今冬举办至少116项冰雪运动、文化、摄影等活动。
20.请从气候角度分析黑龙江发展冰雪运动的优势及节庆活动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正确答案
优势:黑龙江临近冬季风源地.受冷空气影响大,多降雪;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冰雪能够积累且保存时间长。(4分)
积极影响: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多个产业结合.扩大产业规模;突出地方特色,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黑龙江地处我国最北地区,纬度位置高,其西部地区靠近蒙古-西伯利亚,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劲,冬季降雪量大,冬季漫长,存雪时间长,有助于发展冰雪运动;冰雪节等活动的开展首先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当地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冰雪资源与传统文化产业结合,提升了旅游的品质,扩大了产业规模,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结合图中材料可知,冰雪运动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有气温、降雪量、地形等因素,题目中强调气候角度,结合黑龙江地理位置,可以得出黑龙江地处我国最北地区,纬度位置高,其西部地区靠近蒙古-西伯利亚,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劲,冬季降雪量大,冬季漫长,存雪时间长,有助于发展冰雪运动;冰雪资源和节庆结合开展有助于品牌宣传,产业多元化建立,最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易错点
本题答题要点较多,回答时注意分析问题全面,同时注意强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非社会发展影响。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捕捞,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除了鱼群在劫难逃,连海底生态也被破坏殆尽。面对鳕鱼资源的枯竭,加拿大政府被迫于1992年宣布彻底关闭纽芬兰及圣劳伦斯湾沿海渔场。如今关闭已二十多年了,鱼群仍不见踪影。
材料二:就在纽芬兰出现危机的时候,隔着大西洋相对的国家——挪威的鳕鱼也开始告急。鳕鱼捕捞是挪威北部的经济命脉,幸运的是,经过3年的痛苦等待,挪威的渔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了大鳕鱼群的回归。
21.说出“关闭已二十多年了,鱼群仍不见踪影”的原因。(4分)
22.为使得“大鳕鱼群回归”,挪威可能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正确答案
机械化、大规模捕捞,中断了鱼类的繁殖进程.使得渔业资源枯竭;大型拖网使用.海底生态被破坏殆尽.鳕鱼失去了原有的生产和繁衍环境。(每点2分.2点4分)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早期捕捞过程中采用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夜以继日捕捞,过度捕捞,影响了了鳕鱼正常的繁衍生息,数量急剧减少,捕捞过程中破坏了海底生态环境,恢复缓慢,鱼类生存条件变差,鱼群不再到此聚集,繁衍生息,鱼类数量减少。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可知,导致本地区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主要有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至今鱼群仍不见踪影的主要原因依旧守着两个方面影响。
易错点
本题设问比较简单,注意结合材料中信息提取答案。
正确答案
控制捕捞的规模和时间,实施“配额制”“休渔季”等制度;人工投放鳕鱼鱼苗,加快鱼群繁衍和恢复的速度;限制捕捞方式.减少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并对海洋生态进行修复(用旧车船等做成人工鱼礁)等。(每点2分.3点6分)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鳕鱼群的回归,主要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捕捞方式上的改善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对已经破坏的地区进行恢复,有助于鳕鱼群的繁衍生长,大量鳕鱼回归,同时在捕捞上合理控制规模,减少对鳕鱼的过渡捕捞,以及通过人工投放鱼苗来增加鳕鱼的数量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大鳕鱼群回归”主要受生态环境改善和鱼群数量稳定,能够正常的繁衍生息有关,所以当地采取的措施主要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组织语言即可。
易错点
本题注意结合上体纽芬兰渔场难以恢复的原因,然后做反向推到,即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