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海淀区201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精品
|
单选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共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题型: 单选题
|
分值: 4分

6.读图2回答,图中( )

A郑州风向为东北风风速比长沙大

B武汉被暖气团控制气温比福州高

C北京气温日较差比平壤小

D一个月后北京将进入多雨季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可知,雨带主要位于华北地区,时间为7月前后,据图可知此时,长沙等压线较郑州密集,风力较大,武汉位于雨带影响区,福州纬度较低,福州气温高,北京此时受高压控制,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受低压控制的平壤,随着雨带的北移,一月后,北京进入多雨季节。

考查方向

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要清楚此题考查的实质是我国夏季雨带的移动规律,其次再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掌握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读图3回答7—8题。

7.该地区( )

A地质形成过程为沉积作用、流水侵蚀、地壳上升

B流水溶蚀形成峰林、溶洞、山间盆地、钟乳石

C河流渗漏成为地下河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峡谷是由构造下沉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

8.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

A土层厚、植被多,蓄水能力强

B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C年降水量较丰富,季节变化大

D人口密集,水田面积大,用水量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该地的地质形成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流水侵蚀。而流水溶蚀主要形成溶洞和钟乳石,峰林和山间盆地多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地下河也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由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该地的峡谷是由构造下沉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考查方向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成因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对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继而对选项进行判断,得出答案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审题不清的情况下容易选项B答案。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该地区多溶洞和地下河,地表水多下渗,导致地表水资源缺乏。

考查方向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在掌握喀斯特地貌特点的情况下可以用排除法,A选项与问题相反,排除,C选项与水资源短缺无关,排除,D选项与B选项相比,B选项更加符合题意。

易错点

学生在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状况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D的情况。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2分

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1,回答第1~3题。

1.里约热内卢( )

A东临大西洋,位于北京的东南

B年均温高,主要受暖流影响

C年降水量多,为东南信风迎风坡

D区时比北京时间早13小时

2.20世纪60年代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利于促进广大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问题.

③地域广阔,气候较优越

④国防安全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巴西( )

A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B亚马孙河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C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巴西高原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巴西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年均温高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中低纬度,区时较北京时间迟13小时,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丰富。

考查方向

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是确定巴西的位置,位于北京的西南部,区时比北京晚13小时,其次是根据巴西的地理位置判断其高温和多雨的原因。

易错点

学生对方位和区时计算掌握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错选A或者D。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的分析可知,巴西将首度由里约热内卢前往巴西利亚,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分散城市职能。

考查方向

城市职能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清楚其巴西利亚相对于里约热内卢的区位优势,继而排除③④,得出答案。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选择D答案。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对材料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巴西位于美洲板块和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亚马孙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能资源欠丰富,巴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巴西高原海拔较低,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考查方向

世界主要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主要是在对巴西自然地理概况掌握的基础上对选项的逐一判断,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易错点

学生对亚马孙河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错选B答案。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哈尔滨、西宁、青岛、贵阳、昆明为我国著名的避暑城市。回答第4、5题。

4.作为避暑城市,成因相同一类的是( )

A哈尔滨、西宁、青岛

B贵阳、昆明、哈尔滨

C贵阳、昆明、西宁

D青岛、贵阳、昆明

5.暑假期间( )

A哈尔滨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贵阳

B西宁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C青岛日出东北且时刻越来越来早

D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在扩大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作为避暑城市,哈尔滨主要是由于纬度高,夏季气温低,青岛靠海,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气温较低,贵阳,昆明,西宁是由于地处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

考查方向

区域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该题解答,主要是根据四地所处的不同区域分析其夏季低温的成因,主要考察我国主要城市的区位分布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易错点

学生对四大城市成因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暑假期间主要指7、8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因此,哈尔滨昼夜变化幅度大于贵阳,西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青岛日出东北,但时刻越来越晚,北极圈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考查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解题思路

该题主要考察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相关规律,因此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继而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8分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 回答第9、10题。

9.城市景观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

A建筑和地面易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

B由于气温高,缺少水汽,降水减少

C在高大建筑物之间风速会减弱

D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

10.人类通过改造下垫面能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 )

A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B控制城市经济发展强度

C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建筑

D适当的限制城市人口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城市由于建筑和地面硬化导致热岛效应,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使气温升高,城市盛行上升气流,因此降水较多,由于狭管效应的存在,高大建筑物间风速会增大。因此答案选A。

考查方向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要对城市热岛效应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其次是对选项的逐一分析,其中高大建筑物之间的风速增快主要是由于建筑物阻挡了风的前进方向,气流在高大建筑物之间聚集,因此风速会增加。

易错点

学生对城市热岛效应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错选B。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能够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建筑。

考查方向

城市规划与布局

解题思路

解答该题,首先要清楚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地面建筑物密度过大,导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因此,缓解热岛效应要合理布局城市建筑。

易错点

学生在对热岛效应不清楚的情况下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容易选择A答案。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分,共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4分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4回答。

图4

11.图中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 )

A苏丹、沙特阿拉伯、波兰、德国

B巴西、印度、德国、美国

C印度、中国、日本、德国

D尼日利亚、印度、德国、英国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甲地和乙地有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同时,甲地和丙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乙地和丁地人口迁移率为正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答案为A。

考查方向

人口变化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要清楚各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的情况,其次是清楚当下不同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征和人口迁移的特征,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迁移率高,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继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易错点

学生对图中信息分析不清且对人口变化影响因素掌握不全面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选。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6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36分

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焚风是气流翻过山岭在背风坡下沉时增温变得又干又热的地方性风

12.简述石家庄市受焚风影响的原因及季节特征。

13.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20世纪50年代后石家庄迅速崛起为我国轻纺工业为主的大城市,分析石家庄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4.华北平原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大,在禹城附近分布着许多农业中、低产田。分析该地农业中、低产田产生的自然原因。

15. 京津冀地区煤炭,石油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政府强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新能源,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简述该措施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从高原吹来的风越过太行山后水汽减少,在东坡下沉;东侧海拔低,(干绝热)下沉增温幅度大形成干热的焚风。冬季,春季。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石家庄主要在冬季和春季受焚风影响,其成因是从高原吹来的风越过太行山后水汽减少,在东坡下沉;东侧海拔低,气流下沉增温幅度大形成干热的焚风。

考查方向

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及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总结能力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关键是对材料中给出的焚风的理解,根据相关信息可知,受焚风影响地区位于背风坡,因此,石家庄主要在冬季和春季受焚风影响。其次是下沉气流,结合冬季风和石家庄的地理位置分析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材料信息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答或者答案不完整等问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地处太行山山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地势平坦,开阔;沿河流分布,供水便利;位于铁路的交汇处,铁路交通发达;地处华北平原西部,农业历史悠久,基础好或发展工业的资源丰富;省级行政中心。

解析

通过图中信息和材料信息的分析可知,石家庄在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地处太行山山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地势平坦,开阔;沿河流分布,供水便利;位于铁路的交汇处,铁路交通发达;地处华北平原西部,农业历史悠久,基础好或发展工业的资源丰富;作为省级行政中心,有优惠的政策扶持。

考查方向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解题思路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资源,土壤,水源,交通,发展历史及政策等方面,学生根据要点对石家庄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容易忽略石家庄地势平坦等要点,导致答案不完整。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季风气候降水的变率大,易发生夏涝;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量大,春旱严重;春初,秋末易发生低温冻害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严重。

解析

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区多中低产田的原因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季风气候降水的变率大,易发生夏涝;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量大,春旱严重;春初,秋末易发生低温冻害等。

考查方向

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及成因

解题思路

该题考察的实质是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包括土地盐碱化,旱涝灾害频发,多低温冻害等,学生结合具体地域进行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对图中信息分析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答案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解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新能源,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能够缓解京津冀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等。

考查方向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对区域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能源的使用方面,促进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方面,提高居民收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学生结合题目逐一作答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容易出现答题要点缺失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0分

16.德国自19世纪中期以来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材料一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果。

            图9

读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境内多运河的原因。

正确答案

自然:地势起伏较小,开凿运河的施工量小;河网密布,与海洋相通,通航里程长;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利于通航;河流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任答三点)。

社会经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运河航行的市场需求量大;水运运输量大,运费低,投资小;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任答两点)。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相关信息分析可知,德国多运河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势起伏较小,开凿运河的施工量小;河网密布,与海洋相通,通航里程长;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利于通航;河流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其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运河航行的市场需求量大;水运运输量大,运费低,投资小;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考查方向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解题思路

该题的解答,首先要分析开凿运河的可行性,及能够开凿运河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其次是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运河开凿的必要性,主要从经济,运输量,完善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即可。

易错点

学生在作答过程中容易忽视自然因素为运河的开凿创造了条件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