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 地理 (上海卷)
精品
|
前去估分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10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8分

探究城市行道树。

街景地图是一种实景地图服务,为用户提供城市、街道或其他环境的360°全景图像,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获得如临其境的地图浏览体验(如图1)。某研究员利用街景地图分析研究了北美洲36个城市的行道树品种与不同城市的适合程度,提出了行道树对改善城市景观和环境的作用。

第一小题:行道树所属植被类型从新奥尔良到芝加哥、再到魁北克的变化,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从纽约到芝加哥、再到林肯,反映了       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小题:利用街景系统来观察树,可以看出树的哪些属性        (不定项选择)

A.树的科属  B.树的蒸腾量  C.树的根深  D.树干的直径

第三小题:探究“叶片叶绿素的多少和叶片的大小,然后测定植物附近干洁空气成分”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道旁树林的     功能。(单选)

A.固碳释氧  B.调节气候  C.美化环境  D.净化空气

第四小题:下列城市群中的行道树可选择树木种类最多的是      (单选)

A.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B.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C.中国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第五小题:新奥尔良种植枝叶茂密的行道树种,是为了防止      (单选)

A.防酸雨问题  B.防飓风灾害  C.防城市内涝  D.防城市热岛

第六小题:现在洛杉矶正在评估新的行道树,请你补充评估的表格。

洛杉矶欲拟种某一种行道树,现要对该行道树功能进行多个指标的分析,请你填写两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对应两个二级指标。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从低纬向高纬的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AD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A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C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D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清平镇的乡村振兴

材料一  清平镇位于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山区,目前当地居民约5000人,因磷矿储备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磷矿产业一直是清平镇域经济的主要支撑。但清平镇先后经历了“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两次自然灾害,传统支柱产业遭到重创,加之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压力持续增大。2017年后,清平镇禁止开采矿产,开发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转型。2020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清平入口社区正式揭牌,清平镇走出了一条从"产业转型”到"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  图1 清平镇简图,图2 清平镇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位置图

图1                     图2

第一小题:影响清平镇村庄分布的自然因素有          

第二小题:根据材料信息,推测清平镇不同年份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变化,选择2007、2009和2011年各年份的正确排序      (单选)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第三小题:分析清平镇2010年泥石流成因,需要使用的资料有     (单选)

①气象资料               ②地质地貌             ③居民点位置

④野生动物栖息地位置     ⑤灾前灾后遥感影像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 ①②④

第四小题:保障清平镇耕地面积不会减少的对策有     (不定项选择)

A.推广矿区复耕                 B.实行退耕还林

C.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D.进行陡坡开垦

第五小题:推断近年来清平镇产业变化趋势: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六小题:大都市对周边地区有很大影响,分析成都市发展对清平镇人口结构的积极影响与原因。

第七小题: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清平镇设立入口,说明该举措对清平镇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地形  水源(河流)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D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B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AC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比重下降   比重上升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随着省会城市成都市的转型发展,其对周边地区发展起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增强,清平镇通过吸纳来自成都市的资金、技术、文化,发展旅游业等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磷矿产业的关停,第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第二产业,改善人口就业结构;伴随着清平镇第三产业等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缓解人口老少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清平镇通过接纳成都市科技、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改善人口文化结构。

第七小题正确答案

经济发展:清平镇利用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国内外游客和科研专家学者入园旅游观光、科研,带动旅游业及交通、通信、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民众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推动该镇走上“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因该镇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该镇生态环境建设,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利于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建设与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1分

“聚宝盆”的再开发。

柴达木盆地是随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形成的一个高原盆地,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 “聚宝盆”。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

第一小题:柴达木盆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有(不定项选择) 

A.沙漠广布 B.地处中纬 C.高山环抱 D.深居内陆

第二小题: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    (不定项选择)

A.珊瑚 B.常绿阔叶林 C.大象和犀牛 D.沙葱

第三小题: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出现在(单选: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岩层内,在图2中大型油田可能储存在    (单选:A.甲  B.乙  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质地更密的(单选:A.泥岩  B.砂岩)。

第四小题:图2中缺失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分析其地质原因。

第五小题: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

第六小题: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CD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BC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C  B  A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该地在白垩纪之前,在内力作用下,地壳下沉,各地质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后随青藏高原隆升,在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下,地表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被剥蚀殆尽;但该地于古近纪开始,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又发生下沉运动,后续各地质年代依次沉积,形成现有的地层分布。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该水电站的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带来水量的增加,从而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发电量;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体积进一步减少,来水量减少,水电站可能面临无水发电的状况。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候干早、多晴天, 光照强,因此太阳能丰富。但受天气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太阳能不稳定。水能相对于太阳能而言,比较稳定,水光互补,不仅可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23分

变暖中的格陵兰。

材料一  格陵兰岛为世界第一大岛屿,80%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冰盖是面积超过五万平方千米的冰川体,通常为穹形,冰盖会缓慢移动。冰盖对全球气候、大气环流、海平面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格陵兰岛冰川加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注意。

材料二

第一小题:格陵兰岛南部主要盛行     风(填风向),北部主要盛行    气流(选填:上升/下沉),因此格陵兰岛南部降水量大于北部。

第二小题:关于格陵兰岛冰盖融化速度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

A.边缘融化比中心快            B.中心融化比边缘快

C.南部融化比北部快            D.北部融化比南部快

第三小题:对格陵兰岛冰盖进行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可以      (不定项选择)

A.冰盖的移动速度  B.冰盖的海拔高度  C.海岸线的变化  D.冰盖消融量

第四小题:下左图为上海(31°N)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图,据此在下右图绘制该日格陵兰岛卡纳克(78°N)小镇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第五小题:格陵兰岛西部城镇明显多于东部,简述城镇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原因。

第六小题:格陵兰岛冰盖有约10万年的历史,格陵兰岛的一家公司将格陵兰岛上的冰卖往远在几千公里外的迪拜特许餐厅用来制作鸡尾酒,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从生态和资源的角度解释人们反对的原因。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西南  下沉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AC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ABC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沿岸有暖流经过,气候相比东海岸暖湿;近海海域封冻期短,通航时间较长;

距经济发达的北美东部(或:加拿大/北美)近,利于发展海洋渔业、海洋运输、对外贸易,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经济相对发达,因此人口、城镇较多。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从对格陵兰岛不利影响的角度)在格陵兰岛开采冰块,不仅消耗能源、排放废气、固体废弃物,而且导致冰川面积迅速减少,直接破坏当地动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给当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海洋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角度)格陵兰岛与迪拜相距遥远,海洋运输时间长,运输和保存冰块,需要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浪费冰块资源、能源;在海运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可能带来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破坏。

(从对迪拜的不利影响角度)格陵兰岛冰块古老,里面可能含有未知病毒,冰块在迪拜地区融化食用,激活病毒,可能会加剧传染病流行,引发生态灾难,威胁人类健康。

1
题型:简答题
|
分值: 19分

长江口的河海交互作用。

材料一  长江在入海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大约95%的径流量从南支入海,南支又分为北港和南港。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明显,枯水期潮汐作用大于径流作用,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河海交互作用强,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几乎无变化。丰水期时,径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淡水和海水部分混合,垂直方向盐度变化明显。

材料二  200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上海新的水源地。2011年,青草沙水库全面建成通水。为避免咸潮入侵对上海市居民用水的影响,青草沙水库采取了“避咸蓄淡”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材料三  图1为青草沙水库位置及某次咸潮入侵路径图,图2为长江口某日7点-21点盐度与河水相对水位变化曲线图,图3为某日长江口T1、T2时刻盐度空间分布图。

第一小题:崇明岛受流水      (单选:A.长期受到侵蚀  B.长期受到沉积)作用而成。历史上,崇明岛最高海拔小于五米,可以反映海水     (单选:A.高潮小于五米  B.低潮小于五米)

第二小题: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        气候区,长江主要补给类型是      ,径流量有明显的      变化。

第三小题:长江水位比高时,长江口水体盐度总体偏     (单选:A.高  B.低) 。当长江水位比低、出现较强咸潮入侵,甲监测站河水盐度出现0.5%-2%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A.北支有咸水入侵  B.南支有咸水入侵  C.北港有咸水入侵  D.南港有咸水入侵),此时从甲监测站到乙监测站盐度变化状况是     

第四小题: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受潮汐影响大,高潮的时候长江径流流速    (单选:A.加快  B.减慢)。若今日低潮出现在15:00左右,次日首次低潮出现在    

第五小题:根据盐度空间分布状况,可以了解河海相互作用状况。图3T1时期体现河海     (单选:A.充分融合  B.部分融合)状况,T2发生在长江的    (单选:A.洪水期  B.枯水期)。

第六小题:伏旱和台风给青草沙水库“蓄淡避咸”增加压力,从河海相互的角度,说明其影响过程。

正确答案

第一小题正确答案

C  A

第二小题正确答案

亚热带季风  降水  季节

第三小题正确答案

B  A  越来越低

第四小题正确答案

B  3:25

第五小题正确答案

B  B

第六小题正确答案

长江口水域的盐度受河流和海洋水相互作用影响,进而影响青草沙水库的水质。

伏旱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但蒸发旺盛,入海径流量小,导致长江径流作用小于潮汐作用;台风来临时引发的海洋风暴潮,导致海水高水位倒灌,海水潮流作用大于长江径流作用;这都会导致海洋咸水从上游(或:南至)、下游(或:南港、北港)两个方向入侵水库库区,此时水库不仅无法蓄淡,更加需要避咸,以确保水质。

点击 “立即下载”

即可下载本试卷,含解析哦

知道啦